第73章 龍王行動 和軍情局
2月,若開自治邦警察部隊和羅興亞愛國陣線不停交火,戰火波及佛教徒家園。
至3月,44輕步師和66主力師開進若開邦,與警察部隊、當地若開族武裝、佛教徒民團一起,匯聚近6萬人兵力,圍剿叛亂分子。
到3月15日,緬軍五分之一的兵力集聚小小的若開邦,緬甸局勢由此明朗。
密切關注下緬大局,以備還擊88師報復的張揚,大鬆一口氣,將部隊調回駐地,恢復正常軍備狀態。
馬上6月的雨季到來,時間只剩不到3個月,以緬軍的動員能力,已無法在雨季來臨前,再策劃一場戰役。
根據地又獲得半年左右的發展機會,可以安穩度過1978年春夏兩季。
自家安全有了保證,張揚起了喫瓜看戲的心思,持續關注遠在印度洋邊的戰局。
緬軍此次作戰代號爲龍王行動。
與只會屠殺佛教徒的NE7作戰,緬軍得心應手,很快佔據各處要點,封鎖緬孟邊界。
佔領交通要道後,緬軍開展身份識別工作,逐一審查區分外國人,將不屬於緬甸國籍的人驅趕出去。
外國人,毫無疑問是羅興亞人。
這個認定,涉及緬甸建國以來對羅興亞的法律和政策。
二戰時,羅興亞人在大英的扶持下,成立民族武裝,大英本意是讓其打擊日本侵略者。
NE7武裝成軍後,卻首先向農村的異教徒動刀,短時間內屠殺10萬佛教徒。
二戰結束,按照英緬協議,羅興亞武裝必須解除武裝。
屠戮成性的NE7又怎會放下武器,反而謀劃加入印度,企圖拉虎皮做大旗。
若開邦和印度隔着欽邦,又不接壤,阿三哥心再大,也不會跨國接納異教徒。
當時的印度,也就拒絕了這個不靠譜的提議,羅興亞人見不成功,又策劃獨立運動。
1948年,叛亂達到高峯,一度佔領大半個若來邦,期間穿插着對佛教徒的驅逐和屠殺。
自54年始,緬軍大舉平叛,一直打到61年才剿滅大部羅興亞人武裝。
在平叛作戰中,緬軍之父奈溫獲得了巨大聲望,個人威望僅次於已故昂山將軍。
建國初期,昂山爲了國家團結,給予羅興亞人選舉權和國民身份,吳努政府繼承這個政策。
五六十年代,羅興亞人甚至在國民大會上獲得兩個席位。
因吳努政府對羅興亞爲首的民族妥協,企圖實現所謂的民族和解,招致國內一直反對。
奈溫裹挾民意政變上臺,組建軍政府,開始長達幾十年的獨裁統治。
軍政府上臺後,逐步取消羅族人的身份證,不承認他們的國民身份,有計劃的打壓羅興亞人。
二十多年時間裏,羅興亞人多次叛亂,還伴隨着屠殺行動,已引起緬甸各族的一致反感。
鎮壓叛亂,是爲軍政府維持統治的手段之一。
遠在緬北的張揚,接收到緬軍驅逐羅興亞人的大量消息。
這次,奈溫政府鐵了心要一舉解決寄生在緬甸身上的文明之癌。
曼德勒城裏,丹瑞心火大盛,他又錯過了一次報復九旅的機會。
再三耽誤戰機,丹瑞再如何怒火中燒,在面對大局時,只能無可奈何,他只好離開煩人的臘戌前戰指,回到曼德勒“避暑”。
熱季來臨,盆地地形的曼德勒比臘戌還要炎熱,最高氣溫高達40°,但也比讓人煩躁的臘戌好。
積鬱始終要發泄,俗話說柿子要找軟的捏,丹瑞瞧上了軟柿子緬共。
“丹馬,你去滾弄,只需做好一件事,能辦好嗎?”
喫齋唸佛半年,終於等來複出機會,丹馬低頭大聲回話:“波丹瑞,我知道了!”
“大聲複述一遍!”
“僞裝成商人,向緬共下轄軍區提供特貨,加深對彭家聲等人的滲透,深入緬共組織內部。”
丹瑞滿意點頭,“去吧!完成任務,我向國防部提請,給你恢復軍職。”
馬丹行動效率極高,三天就組建一支馬幫,攜帶特貨北上滾弄。
緬共東北軍區的特貨貿易,做得如火如荼。
早年,緬共在根據地內推行禁菸運動,大批銷燬罌粟地。
至今,罌粟種植面積還沒恢復,緬共參與販毒的各軍區急需外界提供貨源。
同樣酷熱的曼德勒城內,貨運場旁的小院裏,歡聲笑語不停。
昂基頻頻高舉酒杯,向好兄弟敬酒,“貌古力,以後我的生意,就是你的生意。”
古力淺笑,“郭昂基,你喝醉了!”
憑藉古力從臘戌調配的商品,昂基最快完成銷售目標,成爲分公司的銷售冠軍。
昂基很機靈,借花獻佛,將古力手裏的收音機,獻給第一礦業北方公司總經理。
有業績,又成爲總經理的親信,昂基順利高升,成爲曼德勒分公司的銷售副經理。
從
如果只看到一半內容的用戶,請跳轉至:(絲路)看剩下內容。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喜歡本站的用戶麻煩收藏一下。防丟失網址。百度搜索新絲路文學網就能找到我們。
本章未完,請跳轉至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