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征程 作者:纸花船 刚刚更新的小說: 作者: 更新:20160522 陈继盛一愣,瞬间便明白了李元庆的顾虑,加之此时几個亲兵也都挑完了人,不由笑道:“元庆,你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小心了。去吧。沒事的。” 李元庆忙一笑,“好来。”忙快步走进了人群裡。 毛承禄、张盘、陈继盛這些人,挑的都是身强体壮的壮汉,這個时候,几百号的人群裡,像样的差不多已经都被他们挑走了。 但李元庆却也不着急。 壮汉是好,陈继盛他们位子高,资历深,能压得住,但自己這边,毕竟位卑职低,威信不足,壮汉反倒有些不妙。 走了几圈,李元庆已经挑好了人手,五個十五六岁、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 事实上,還有几個老壮汉條件不错,但李元庆毕竟只是小旗,在這种事情上,并不想觊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而此时自己的小弟人数虽少,但两世为人,有着超脱這個世界几百年的知识,李元庆有信心,把這些小弟带起来。 等李元庆挑完,事情差不多也接近了尾声。 毛文龙招呼亲兵们到校场高台前,对粗壮将领表示谢意。 众人齐刷刷单膝跪地,“谢孙将军提携。” 粗壮将领哈哈大笑,“免了。文龙兄,今日之事,就到這吧?为兄就在這裡,提前预祝文龙兄马到功成。” 毛文龙忙拱手笑道:“那就多谢孙兄吉言了。” 等粗壮将领离去,李元庆這才知晓了這粗壮将领的身份,广宁游击孙德功,广宁城真正的地头蛇,已经在广宁城扎根多年。 李元庆也想起了他的生平,就在一年多之后,大明沙岭惨败,数十万军民罹难,正是這厮一手主导。 究竟惨到什么程度? 史书记载,‘沙岭一带的磷火,百年都不曾熄灭。以至于,几十年后,老百姓晚上从那裡走夜路,根本不需要打灯笼。’ 怪不得此时毛文龙仅以军械小利,便能从孙德功這边‘抓’来人手,想来,這厮根本就不把人当人看啊。 不過,孙德功是好是坏,李元庆此时倒真不好评价,如果沒有這厮,李元庆想真正带兵,恐怕還得拖上一些时日。 更令李元庆欣喜的是,孙德功不仅提供了兵员,還把這個小校场让了出来,作为毛文龙麾下的训练场地。 人啊。果然不能片面评论。 究竟怎样,還是得看其立场。 比如這时,李元庆就真挑不出孙德功的毛病来,反而会记着他的好。 有了立足之地,毛文龙的腰板也直了不少。 這些时日招募的兵员,加之原来就依附毛文龙的亲兵,都迅速聚集到了這小校场内。 但毛文龙却并沒有即刻领兵操练,而是首先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致辞演讲,将众人都鼓舞的热血沸腾。 接下来,這200军兵被分成几队,分别由毛承禄、陈继盛、张盘、尤景和、王辅、陈忠這些亲兵统领、训练。 而李元庆也收到了投靠毛文龙以来最大的红利,他挑选的這五個士兵,由李元庆自己来统领,并且,并未给李元庆安排直接上司。 开始,李元庆還有些不解,小心翼翼。 但几天之后,伴随着操练正式展开,李元庆也明白了毛文龙的用意。 這是真正的高瞻远瞩啊。 奇袭镇江之路,注定就是小规模‘特种作战’,如果所有士兵全由毛文龙自己统领,短時間内,恐怕也不会见到太多效果。 反之,分而划之,将责任进一步细化,反倒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毕竟,毛承禄、张盘這些亲兵们,绝对不会违背毛文龙的命令,更不会背叛毛文龙,包括李元庆也是一样。 想来,蒲公英的种子,早已经在毛文龙心裡生根多时了。 但,這却也让李元庆意识到,毛文龙,恐怕有些等不及了啊…… 接连近十日的操练,李元庆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收效,却是甚微。 這五個半大小子,军事素养实在是,实在是贫瘠的让人有些发指。 好在,在一开始挑人时,李元庆就只挑面相忠厚、甚至有一些怯懦的,這十日時間,他们别的沒有学会,但对李元庆的指令,基本上都能做到统一服从了。 這也是唯一让李元庆欣慰之事。 可惜,這個时候,李元庆也无法为他们做许多了,大明天启元年四月初,毛文龙对全军下达了指令,明日早上,队伍正式出发。 红红的烛火随风轻摆,感受着怀中小女孩稚嫩却不住颤抖的身躯,李元庆的心裡,也說不出的滋味。 从逃离沈阳城到现在,好日子過了還沒有半月,却再一次面临要分开了。 這些时日,小女孩的欢乐,李元庆一直都看在眼裡,只可惜,练兵這十天,李元庆只回来住過两次。 “芸娘……”李元庆很想說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无法說出口。 不管怎么讲,這事情,对小女孩而言,都是個悲剧啊。 良久,小女孩忽然不哭了,只是,她的小脸用力贴在了李元庆的胸口上,“元庆哥哥,不管你去多久,我都等你。我等你一辈子。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看着小女孩决绝的小脸儿,李元庆忽然发现,自己的眼角边,竟然有两行清泪,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 但他甚至无法给小女孩一個简单的承诺…… 后世,李元庆十分喜歡的一個男歌手,在某一首风靡的歌曲中,有這样一句词,‘就算红配绿,生活還是要继续。’ 开弓沒有回头箭。 既然已经選擇了這條路,那就让自己的鲜血和灵魂,彻底的沸腾燃烧吧。 清晨。 沒有鲜花,沒有送别,也沒有掌声,一支约200人、并不起眼的队伍,从广宁城南门出城,踏向了远方的征程。 毛文龙這时還处在创业阶段,虽有王化贞的支持,但家底,却還是寥寥无几。 队伍中除了二十几個夜不收人人配马,便再沒有其他牲畜了。 所有的武器,所有的行装,都背负在士兵和军官们的肩膀上,甚至,毛文龙也不例外。 有着沈阳城逃难的经历,李元庆已经完全适应了這种‘徒步迁徙’的生活,并沒有太多大碍。 麾下五個士兵,虽有些瘦弱,但都是当龄的小伙儿,也并沒有太多不良反应,整個队伍,行程十分紧凑。 只是,虽然被划为毛文龙的亲兵系列,但李元庆毕竟资历太浅,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绩,自然无法进入毛文龙的核心决策层。 而李元庆即便有歷史的先见之明,但对此次奇袭行动的具体计划,却也并沒有详细的了解。 不過,這却也难不倒李元庆,两世为人,李元庆自然明白,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又该如何抓住关键点。 从离开广宁城开始,李元庆便始终紧紧跟随在陈继盛的左右,始终与陈继盛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三日之后,队伍抵达了一处茂密的山谷,毛文龙下令,队伍原地扎营休息,今夜,就在這裡過夜。 這三日内,为了保密,队伍并沒有走官道,而是尽挑着一些人迹罕至的小道儿行军,风餐露宿,颇为艰辛。 但即便這样,队伍仍然保持着每天四五十裡的行军速度,就算士兵们有抱怨,但毛文龙自己也是這般,堪称身先士卒,别人也就不敢再多說什么。 和往常一样,让几個小弟扎营,李元庆则提着半壶烧酒,准备去陈继盛身边,从陈继盛這裡,探听一下明天的行军计划,更重要的是加深感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但想要走得远,最重要的,還是要细水长流。 两世为人,李元庆自然深喑此道。 本来,按照军规,在战时,是绝对不能喝酒的。 但东北地区并不同于关内,天气实在是太過寒冷,此时虽是初春,但因为小冰河的原因,温度要比后世低得多。 加之此时队伍的位置已经快临近海边,伴随着湿咸却又干燥无比的海风呼呼吹過,這让這些常年生活在内陆的广宁籍士兵们,简直比面对恐怖的白毛风還要难受。 在這种时候,少喝些高度的烈酒,一是能保暖驱寒,二,也可以预防很多疾病,比如最直观的风湿、类风湿這些。 “呵呵。元庆,快過来。這边避风。”陈继盛正指挥麾下几個亲兵扎营,看到李元庆,忙招呼一声。 李元庆忙笑着小跑着来到了陈继盛身边,“大哥,待会扎了营,咱们去周围溜溜吧?看看能不能搞個兔子、野鸡之类的,补补身子。” 奇袭小分队的口粮,几乎是王化贞从牙缝子裡省出来、交予毛文龙的,不论数量、還是质量,都实在不够看。 对于這种打‘野食’的行为,毛文龙也就不明确制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尤其是此时的驻地,這山谷附近,都是连绵的密林子,旁边還有條小溪流過,依照此时的生态环境,绝不会缺少了這些野物。 陈继盛闻言不由一笑,“元庆,這事儿得先等会儿。让牛二他们几個去就行了。将军等会還有事招呼。” 接连三天,這還是毛文龙第一次在晚上召集陈继盛商议军务,李元庆的脸色也郑重起来。 “那行,大哥你先去忙。我去跟牛二哥倒腾点鲜货,晚上你回来直接开吃。”李元庆忙笑道。 陈继盛不由一笑,“元庆,這次可能是商议今后的计划,你不去参与一下?” 李元庆忙笑道:“大哥,我位卑职低,就不去了。将军有什么指令,你通知我一声就行。” “你啊你。哎。行。那我先過去。晚上再聊。” 陈继盛說着,就朝着营地中心毛文龙的营帐方向走去。 李元庆微微眯起了眼睛,拳头紧紧握了起来,但很快又舒展开来,還是那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奇袭之路,漫漫而长远,自己還愁着沒有立功的机会么? 但李元庆刚要去寻陈继盛的亲兵牛二,這时,东南方向的谷口边,却传来一阵急速的马蹄声,几匹眼生的快马,迅速朝着营地這边奔過来。 热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