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十三章青眼有加

作者:未知
(感谢拿根棍走天下、g00d、贫道孤独子、尹三问,谢谢大家的打赏支持,求推薦票!) “他是一個让人相当惊讶的人,有着一种让人惊讶的成熟稳重。他的言行举止,都绝不应当是一個二十岁的年轻乡下武生所有,让我感觉更像是一個睿智的中年人,久经世故,睿智沉稳。” “這样的人,真的好久沒有见過了。” 晚上,刘家待客的别墅裡,李春江与两位老者坐在一起聊天,這两個老者,一個是他的伯父,当代麻城李家的当家人,曾任江西布政使和山东巡抚以及四部尚书的李长庚,另一個则是曾先后担任過南赣巡抚和甘肃巡抚的梅之焕。 “你跟他一样年纪,乃是同庚,說他年轻,实在是有趣。”李长庚对自己的侄子笑道。 梅之焕在一边道,“更有趣的是,你不是无缘无故的跑来跟我們說一個陌生的年轻人吧?” “伯父确实不认识他,但梅世伯却是认识他的。董其昌送梅世伯的那幅绝世之作,您之前不是送人了嗎?” “你說的那個年青人是他?”梅之焕微微惊讶。 “你把董其昌的那幅画送给了一個乡下武生?”李长庚微微一笑,看来這裡面定有故事了。李长庚和梅之焕年纪相当,两人還是亲戚。李长庚的妻子是梅之焕叔父原兵部侍郎梅国桢之女,梅之焕与李长庚還有同乡的刘钟英一同号为西陵三友。 同时,李长庚和梅之焕两家与刘家也是亲戚,梅国桢另一個女儿嫁给了刘侨的叔父刘承禧。 李长庚是梅之焕的堂妹夫。 梅之焕的母亲又是刘守有的女儿,是刘承禧刘承启的姑母。 刘家老太爷刘承启和梅之焕是姑表亲,李长庚和刘承禧是连襟。說起来,他们都是刘侨的长辈。 梅之焕笑着点头,“那确实是個很不错的年青人,我已经好些年沒见過如此出色的年轻人了,沉稳大气。之前听他說要来刘家贺寿,倒不曾想到他原来是刘承业的孙子,如此說来我們跟他倒也是亲戚了。” 梅之焕的母亲是刘守有的女儿,也就是刘承禧刘承启刘承业等一众刘家兄弟的姑母,這么一来,刘钧的祖父刘承业是梅之焕的姑表兄弟,刘钧父亲刘修得喊梅之焕一声表叔,刘钧更得喊梅之焕一声表叔公了。 而且其实两家的关系并不算远。若是還有走动的话,其实還是很亲的。 “刘老爷子拒绝了刘钧的认亲請求,其实是他们刘家自己的损失。假以时日,我敢肯定,刘家肯定会后悔今日的决定的。” “他只是一個武生,未必有你說的這么玄乎吧,若沒有宗族势力支持,一小小武生哪有出头之日?”李长庚說道。 “你可别小看了他。”梅之焕把之前他在路上遇到一群流贼突然来犯,而当时危急之下,刘钧用智计退敌之事。“那小子,有胆有识,而且還舍得,上百两银钱的礼物,对于他来說也不是一笔小钱了,可他当时二话不說就拿来给贼人了。這样的人,缺的只是一個机遇而已,一旦得到机会,他必然会出人头地的。” “可机会难得。” “我给他一個就是了。”梅之焕笑着对李春江道,“公缉,你既然這么欣赏刘钧,那你帮他一把。” “要我做什么?” “我觉得他是個天生武将之才,准备先将他招揽到我的乡团裡去,那裡正缺這样的有胆有识之辈。不過我暂时還不想马上跟他会面,就由你出面,說是为他谋一差事,让他去保生堡。等磨砺几年,到时我直接向朝廷给他举荐一官职,也算是有了晋身之资。” 李春江笑道,“世伯,我也想到你的乡团之中厉练一番,你接纳不。” “我可不敢接纳你,你可是读书种子,要考状元的。”梅之焕笑道。 “如今天下,到处兵革不断,我国朝也以文驭武,做文臣也是要统兵打仗,如世伯在各地任官之时,不也是下马管民,上马统兵嗎?圣人书我自谓读的不少,考状元不敢說,可考进士绝沒問題。眼下我倒真想去世伯的乡团中历练一番,反正离会试還早呢。”李春江答道。 “你想的倒是长远。”李长庚虽是李春江的伯父,平时对這侄子也十分疼爱,可却又远比一般长辈开放,并沒有立即反对,而是道,“虽然乡团算不的军队,可也经常要剿匪缉盗,并不轻松的,而一入行伍,可就沒有交情可讲,一切得按营中规矩行事,你吃的這苦嗎?” “侄儿若连這点苦都吃不得,那今后又哪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說的好,這话我爱听。如今這天下,关外后金连年作乱寇关,而中原也是流贼遍地,遍地烽烟,世无宁日啊。当官,已经不能安心的在官衙裡教化子民了,在北地为官,得抵御后金,在中原为官,也得剿匪缉盗,若沒這本事,這官也当不好,当不久的。你既然愿意历练,那就来吧,不過事先說好,来了之后,到时可就沒有什么梅世伯了。” “侄儿明白。” 刘钧晚上住在锁口河镇上的客栈裡,刘老太爷把那幅珍贵的画作毫不客气的收下了,可却不肯接纳西湾刘家的回归,甚至最后都沒留刘钧参加寿宴。五十余裡路,刘钧不可能摸黑赶路,因此,虽然心裡极为不喜歡刘家的作派,可還是得留在這裡住一夜。 来时兴匆匆,此时却已经是极为郁闷。 他沒想到刘家拒绝的如此干脆果决,一点机会也不给他。 认亲失败,现在刘钧不得不考虑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了。 若是太平盛世,也许不认這门亲也沒关系,大不了,凭他的那些后世的知识,搞点生意什么的难道還混不开?可這是明末啊,大明還有五年就要灭亡了,鄂东处于南北之交,這地方正是明末乱世各方势力往来通過之处,若只是個平头百姓,這一波-波的又能坚持的了几回。 本来,如果能攀上刘家,起码這几年的安全是沒問題的,可刘家却根本不把他当刘家人。他需要刘家,而刘家并不需要他。 今日你对我爱理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刘钧走出刘家时心裡想起這句话,可实际上不過是一时的气愤罢了。 刘府。 “他现在落脚东街的客栈,表现的很平静,异常的平静,让人意外,难以相信。”刘承启的书房裡,管家正向刘老太爷禀报刘钧的情况。 “那幅画打听清楚来路了嗎?” “還沒有,不過這画确实是董其昌直迹,因是董其昌绝世之世,很珍贵。” 刘承启扶着拐仗,“這個刘钧很不简单啊,我把這幅画留下,如此贵重之物,可他却沒表露出半分不满来,尤其還是在我无情的拒绝他回归刘氏宗族的請求之后。很有成府的一個年青人,我們锁口河刘家如今的年轻一辈,都不如他。” 管家惊讶,沒料到老太爷对那年轻人如此赞赏。“那您为何又拒绝他认亲?” 刘承启摇了摇头,“有些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這涉及到一些其它事情。”具体是什么事情,刘承启沒有跟管家說,其实那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涉及到相当重要的事情,刘承启虽然是刘天和的曾孙,但到了他父亲這一代,继承祖上传下来锦衣卫世袭职的却是他的伯父刘守有,而不是他爹刘守济。刘守有生了三個儿子,承禧承祐還有承业,而刘承启的父亲生了刘承启八兄弟。 最后,刘家的锦衣世职在刘守有之后很正常的传给了刘承禧。 刘承禧最初在刘守有還仕途风光时,和前首辅徐阶家结亲,取了徐阶的曾孙女。后来刘承禧中武进士,会试第一人,袭锦衣卫指挥,都督同知。不過后来刘守有罢官,他也受牵连归乡,刘家失势后,他妻子徐氏跟他离婚回了娘家。他后来便又续娶了梅国桢之女。 本来刘承禧的世职最后肯定是传给他儿子的,但刘承禧的儿子一直病弱不堪,难以承职,所以最后才由刘承启的儿子刘侨這個武进士得以继承世袭锦衣卫的世职。 多年過去了,刘承禧早亡故多年,如今刘承禧的那根病怏怏的独苗也要不行了。虽然刘承禧的儿子早就娶過亲,可他那病样却一直沒有生下過一儿半女。如今眼看要不行了,便提出要从宗族中過继一個侄子做嗣子,继嗣承宗。 按亲近关系,首选刘承禧的兄弟刘承佑的儿子,可刘承佑也只有一個儿子,不可能過继给兄弟。因此,现在只能从刘守济的儿個儿子中选一支的孙子来继承刘家长房這一支。 宗族长房是相当重要的,尤其当初刘承启等人還与兄长刘承禧约定過,刘承禧因儿子身体不好,将锦衣世职交给刘承启之子刘侨。但当初說好了,等刘侨之后,這世职是還得转交回刘家长房這一支子孙继承的。 因此现在就不只是一個继嗣這么简单的事情了,還有继承当年刘天和好不容易挣下的這份锦衣世职。虽不是公侯伯爵位,但锦衣世职其实也相当于世袭爵位了。刘承启和刘侨父子都不愿意這個好不容易到手的世职又交回长房那裡去。 他们的打算是从刘侨的儿子中找一個過继给刘承禧的儿子刘何,這样一来肥水不流外人田。 而刘钧一家如果认祖归亲,那就会让這事情更复杂化。毕竟,刘承启有八個兄弟呢,谁不想得這個继嗣的好处,可之前大家也沒有更好的办法人选,毕竟长房那边有两支,可一個无后,一個只有一子,才轮到這边来,八兄弟中按辈份排,那刘承启是老大,从他家中选,大家也沒什么理由否决。 可刘钧一家如果回来了,那情况就不同了,刘承业是长房那边的,虽是庶出子,可毕竟是长房自己一支的,尤其是刘修有三個儿子,刘钧是次子,又這么出色,完全可以继嗣长房。他又是個武生,如此年轻,到时由他来继承锦衣世职,也是條件正好的。 刘承启绝不愿意看到這样的结果,因此他虽然也很欣赏刘钧這個年轻人,但却依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的认亲。 想想本朝那些公侯伯诸大家族裡,为了一個袭爵,闹出了多少纠纷丑事。刘家虽然只是争一個锦衣世职,可一個控制不好,到时一样会闹的非常不堪,他绝不能让這种情况出现,必须早早扼杀一切可能。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