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破关 作者:未知 “小心脚下,陛下。”侍卫队长护卫着刘钧进入哈密城,手裡提着一把明晃晃的雁翎刀。“城裡還沒有完全清剿干净,還有不少准噶尔叛军躲藏在城中四处。這些叛军十分凶悍,之前禁卫军兄弟入城的时候,他们疯子一样的从各個角落冲出来。這些人绝对都是疯子,他们都已经败了,哈密城也陷落了,可却沒人肯弃械投降。” 西域地区实际可以划分为三块,南疆、北疆之外還有一個东疆。地理上,则又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所谓三山,指的就是北部的金山山脉,中部的天山山脉,以及南部的昆仑山脉。包夹在這三大山脉之间的,是两片低地,准噶尔盆地和塔裡木盆地,這就是所谓的三山夹两盆。在這独特的地形中,尤其是整個西域少雨干旱的气候特点,使得整個西域的盆地,這种在中原代表着肥沃土地的地理形态,在這裡反而成了大而无力的荒漠地带。 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這两大盆地更让人印象深刻的。 相比起河西走廊上的连绵绿洲,西域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都是沙漠、戈壁和旱地,三疆中,北疆稍为好些,高大的天山山脉上的雪水融化,让天山北麓的河流更多,绿洲也更多些。 以哈密、吐鲁番等盆地为主的东疆地区,从地缘角度来看,其实只有靠西、北侧山地的一面才有些价值。 一直到汉代之时,中原王朝进入西域,可都沒有对哈密盆地进行开发。甚至在汉时,西域城邦小国众多,各個大小盆地都有许多小国,多的人口数万,小的人口只有几十人也称国。可却唯独哈密盆地沒有国家。 后世的哈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整個西域的地理地缘上来說,都非常重要。可在汉代时,却一直都是個边缘化的地方。哪怕是到了现在,哈密也远不如吐鲁番和焉耆盆地来的重要。 之所以這样,主要還是因为哈密相比于吐鲁番盆地的气候更为恶劣,缺少火焰山這样的天然大坝,帮助蓄积来自天山的雪水。当然也還有人的因素,汉代开发丝绸之路以前,沟通天山南北的陆地交通,都有比走哈密盆地更好的選擇。 由焉耆盆地转入吐鲁番,再进入北疆。或者索性不经焉耆盆地,直接翻越东疆盆地区南侧的鲁克塔格山,以及吐鲁番盆地南区的觉罗塔格山,进入吐鲁番盆地。 哈密盆地最开始不被得视和发掘,主要還是因为它与河西走廊之间的关系。以哈顺戈壁为核心的大片沙漠戈壁,在前两條线路上有更多机会获得水源和绿洲补给的情况下,這條虽然更近,但却必须穿行于沙漠和戈壁的干旱之路,就显得鸡肋了很多。 但从整個西域的地理版块上来看,哈密的位置又十分独特,他能够沟通天山南北,而且北上還能与漠北联系。再加上与河西走廊也很近,因此虽然這裡是個干旱之地,這條道路也一样干旱,可却最近。 早期的商人不愿意選擇這條干旱之路,可对于军事上来說,哈密這個点却很有价值,哈密通往各地的道路,也很有军事价值。 东疆和南疆都无法承载太多人口,也沒有太多地可开垦和灌溉,但北疆就要好的多。要控制西域,必须掌控北疆。 但要进入北疆,哈密是第一道门户,有如西域的翁城。而吐鲁番,则有如西域的东大门。 刘钧在嘉峪关按兵不动两個月,养精蓄锐。 准噶尔這两個月却度日如年,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出兵哈萨克草原,而哈萨克人也群起反叛,加之波兰也趁火打劫,派出哥萨克出兵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又有浩罕和叶尔羌、青藏联军、漠北诸侯等各路挺进。 准噶尔人不得不左拒右挡,可准噶尔人虽然凶悍,也只能称之为蒙古最后的辉煌了,他们的骑兵和弓射,在大炮和火枪的打击下,根本难以占优。 僧格率兵五万在铁门关外二百裡的轮台进攻八万汉羌联军,结果却几乎全军尽沒,在大量火炮和火枪的反击下,僧格损失惨重。 最致命的還是汉军還十分阴险的故意在营裡的外围辎重车围裡面,還架了两圈铁丝網。夜暮下,僧格等人一开始并沒有发现。当他们冒着极大的伤亡拼命的攻破了外围的拒马和辎重车围阵,欣喜的感叹终于杀进了汉军的营地,终于可以痛快的砍杀时,却发现面前居然有两道之前沒有看到的铁丝網。 而铁丝網后,是千余门早对准了他们的火炮,和上万计的火枪。 巨大的营地,汉军丝毫不乱。 虽然准噶尔人已经冲散砍溃了叶尔羌军,甚至砍散了两翼的和硕特蒙古军和藏军,但处于中心营地的汉军,沒有半点慌乱,他们似乎早料到他们会来,甚至一直在期待他们的到来。 永远不要用骑兵去冲击后面有大量火炮火枪的铁丝網阵,這是僧格临死前对着老天最后的悲呼。 两道铁丝網,加上千余门山地榴和三万支火枪。 仅不到一個时辰,准噶尔军发起了连绵冲锋,可很快他们就如潮水般的败下去,等這些准噶尔人头脑清醒過来后,才发现,他们已经损失近半人马。而這個时候,之前被他们击溃逃跑的叶尔羌人、乌思藏人,居然又从四面八方包围了上来,就连曾同是卫拉特联盟的和硕特部人,也围了上来。 那個时候,僧格意识到大势不妙,想要撤退。 可却已经晚了。 若是他的父亲巴图尔亲自指挥這场战斗,那么当他第一次冲击铁丝網失败后,肯定就会立即撤退,但僧格太年轻,以为這两道薄薄的铁丝網,只要他肯多付出点伤亡,一定能冲破。只要能杀进阵中,那些火炮就无用武之地,那些火枪近距离也拼不過蒙古骑兵。 雪上加霜的是僧格在被包围后,意识到不妙,终于要下令撤退,可却被一枚炮弹击中战马,他坠落马下,腿被压在了马下,难以挣脱。然后不等他挣脱出来,就又被一枚在头顶当空爆炸的榴霰弹给打死了。 准噶尔人很凶悍,他们一直沒有得到僧格的撤退命令,還以为僧格依然要他们冲破汉军铁丝網阵,他们继续发起进攻,等到局势越来越不妙,终于再等不得僧格的撤退命令而主动撤退时,他们已经沒剩多少人了。 突袭战变成了突围战。 此前被他们杀的四处溃散的叶尔羌兵、乌思藏兵、和硕特兵,此时却顽强的阻拦着他们。加之后面的汉军也主动的冲出了铁丝網阵,一排排的火枪打過来,每次都有精疲力尽的准噶尔骑兵落后。 战斗一直打到天亮。 少数准噶尔骑兵冲出了包围,但汉军骑兵随后紧追,一天一夜追逐战。 最后一支准噶尔败兵逃到了铁门关前二十裡,依然沒有逃离,他们被赶上、包围,最后被全歼。 僧格以及他手下的五万人马,除了极少数逃进沙漠和戈壁裡的败兵,其余的都被斩杀或俘虏。 身为這支八万联军司令的青海总兵张煌言向皇帝的报捷信中禀报了战果,战后清点出准噶尔叛军尸体一万七千多具,俘虏叛军两万三千余,另外還有大约五千多伤兵俘虏,大部份都被张煌言直接下令让和硕特和乌思藏及叶尔羌兵给就地处决了。 這些伤兵多数都伤的较重,张煌言沒那么多大夫和医药救治他们,也沒時間把他们留下。他得赶到铁门关,因此对這些叛军伤兵俘虏,未請求皇帝,直接就给下令处决了。五千伤兵中,只有大约千余伤兵還能跟上队伍行军,张煌言留了他们一命。 另外還有大约四千余准噶尔叛军,最后逃进了沙漠和戈壁。 对這些叛军,张煌言留下了一個协五千汉军负责驻守轮台,一面是照顾受伤的联军伤兵,一面是负责追剿這些叛军。 八万联军在這场战斗中也伤亡不轻,青海军和藏南军都是汉军主力,共三万人,此战伤亡一千余人。而三万叶尔羌兵,虽被汉军教头训练,又装备不少汉式火器,但依然伤亡很重,他们主要還是在刚被突袭之时表现混乱,缺少有组织的防御,结果战后清点,伤亡居然达到八千多,其中战死五千余,伤三千余。 两万和硕特和乌思藏军,也一样伤亡惨重。安营时,他们被张煌言安置在汉军的左右两翼,和叶尔羌人一样处于外围。准噶尔突袭,他们最先承受攻击,這两支军队虽然被张煌言收编并带来西征,可对他们并不完全信任,一直提防着他们,他们的军中火器很少。 论装备连叶尔羌军都不如,战后清点,两万人马,伤亡過万。 八万联军,一战阵亡近两万,战斗减员了近三万。 這一战,若不是汉军中流砥柱,僧格确实有可能击败联军。 八万联军对阵五万准噶尔,结果是联军伤亡三万,换来近全歼准噶尔五万人,表面上看是旗鼓相当。但实际上,三万汉军主力,只伤亡千余人,依然保持完好,准噶尔却只余几千败军逃进沙漠,可以說实际上是大获全胜。 张煌言轮台得胜之后,一路上再无阻挡,迅速杀到铁门关下。 铁门关四十裡峡谷确实险要,但僧格大军沒于轮台,导致铁门关此时只剩下三千守军。面对近近四万多联军杀到关下,他们只能闭关而守。 可张煌言拖着一千多门火炮過来,哪怕這些炮只是山地榴,但也是火炮。 铁门关的求援信使刚出关往吐鲁番赶去,结果张煌言只用了半天時間,就有无数炮弹轰破了铁门关。 攻破铁门关,四万多联军进入了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不大,但却是沟通着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谷的中转站。 刘钧在接到轮台捷报之时,就立即下令大军出关。 三個协一万五千骑兵率先出关,轻骑杀往吐鲁番,刘钧亲率步军炮兵随后而行。铁门关一失,整個东疆的战局平衡就打破了。 现在巴图尔重兵集结在哈密,吐鲁番是他的大后方,那裡屯集着大量的粮草器械。现在铁门关一失,张煌言的四万多联军就将直接杀往吐鲁番,巴图尔的粮草牲畜不保,他在哈密的大军不但将丢失粮草,還可能被包围。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這次我們不能让巴图尔跑了。”刘钧骑在马上,不由的心神亢奋。 “僧格五万大军尽沒于轮台,如此一来铁门关空虚无比,张煌言绝对能迅速拿下关城。如此一来,就能打巴图尔一個措手不及了,太好了,张煌言這次立了大功。”兵部尚书刘允升激动的直拍大腿。 這個突破,真的有如一把尖刀直接捅进了准噶尔的肋下。 這是致命一击。 若是僧攻守关不出,有五万大军,张煌言就算有火炮火枪,可想迅速拿下铁门关還是很难的,必经過一番苦战,很可能還得费上半個月功夫。可现在,汉军却能打巴图尔一個措手不及。 也有参谋劝刘钧等张煌言攻下铁门关后再出兵。 “等消息从铁门关传来,巴图尔也早得知了,到时他若要跑,我們拦不住他。现在可是大好机会,围堵巴图尔的好机会。若能把巴图尔和他的十万大军围住,那么我們就能一战而定,平定西域。這样的机会一旦错過,可就时不再来。”刘钧相信张煌言,也不愿意错失良机。 因此,接到轮台大捷的消息后,他立即就率兵出关进攻哈密,他要围住巴图尔,围住准噶尔的主力。 “立即传令阿尔坦城漠北诸侯,让他们给我咬住北上的那五万准噶尔军,拖住他们,别让他们返回哈密。”刘钧拿出自己的亲笔手书的旨意,让信使快马加鞭赶往阿尔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