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农作物

作者:辽鹰
“大人,倭寇人员组成极为复杂,可不都是倭国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大明沿海地区的贫民、海盗、商贾等等。辽东被倭寇侵扰的规模是不大,但毕竟也是有倭寇来袭啊。十几年沒有倭寇侵扰的警报难道今年不会有嗎?您不是总說‘办法总比困难多’,在這件事上想想办法嘛。”

  杨林不可置信的看了一眼邢云衢,道:“井石兄的意思我明白,你的意思不就是說找人假扮成倭寇。然后那啥......沒想到你這读书人也挺有暗黑啊。”

  邢云衢闻言急忙一摆手道:“大人,学生可啥都沒說。哈哈,全凭大人自己领会。哎呀好困呐,我得回去睡觉了。二位大人,学生先走一步。告辞、告辞!”

  “我說邢先生,咱们這话都沒說完呢你咋要走呢?”张祝急忙把邢云衢拽回来,道:“我老张脑瓜子笨,现在都沒明白修這港口有啥用。你给好好說說。”

  邢云衢道:“這事儿你问游击大人不就行了嘛,非得拽着我作甚啊?”

  “我是担心脑子笨转不過弯儿来被大人嘲笑,所以你在一旁帮着给补充說明。”

  张祝說着硬把邢云衢按在椅子上,随即递過来一杯茶水道:“你和大人都沒成亲,那么着急回去睡觉干什么?正好我现在醒酒了精神的很,你们俩谁都不能走,给我讲讲为啥要建這個港口。”

  杨林道:“合着方才我說了那么多你是一点儿都沒听进去?也罢,我就简单說下。第一,方便今后开展海上贸易,增加税收;第二,依托這個港口我們可以训练水师;第三,假如有一天朝鲜不听话,我們可以利用水师突袭他沿海的任何地方;第四,可以屏护金、复、登、莱等地。而且這地方正处于鸭绿江入海口附近,是大明领土的最东边,所以我把名字都想好了,就叫东港。”

  邢云衢和张祝异口同声的赞道:“這名字不错。還是大人想的贴切。”

  杨林道:“我說句话井石兄不要见怪。派人假扮倭寇实属下策,我不打算這么做。就以实际情况向熊大人奏报吧。我猜以他的眼光绝对能看出這個港口的价值。即便不同意对我們也无大碍。等以后咱们有條件了自己建就是了。”

  邢云衢道:“大人所言的是指等银矿开采出来后,咱们富裕了偷着建這座港吧?但是学生认为,那些西夷葡萄牙人的话当真可信?学生曾听闻他们当初在澳门一事上做了手脚,玩了花样。所以凡事還是提防一些为妙!而且学生咱们觉得私自采矿或者以后建港与朝廷律法不符,至少咱们要把审批的文书递交上去才行。”

  张祝不等杨林說话便道:“我說邢先生,那些葡萄牙人是来到咱们這儿做买卖,再想耍花样儿也是在咱们家门口。他们還能飞上天去?”

  杨林道:“井石兄在我這儿這么长時間,是不是认为我不守规矩,有些事情做得好象另有企图似的?沒错,只要能消灭建州叛逆我不惜任何代价,就是造反我也敢干!”

  张祝闻言“腾”的一下站起身来,大喊道:“他奶奶的,真要有那一天哥哥跟你一起干!大不了脑袋掉了碗大個疤,二十年后咱爷们儿還是一條好汉!”

  邢云衢被两人的话吓了一大跳,忙阻止道:“二位大人慎言、慎言。学生明白你们为了国家敢于舍弃一切的豪情,但是有些话千万不能乱說!”

  杨林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過了,打個哈哈道:“我說张大人你跟着凑什么趣儿?我光棍儿一個沒什么牵挂,你有家有业的下回可不能乱說了嗷。”

  张祝有些无奈的道:“对,啥事儿你就往我這儿折吧。不過谁让我大老张是你哥哥呢,哥哥担了!”

  次日,杨林与古德雷斯就双方今后的贸易和合作补充了一些细节,并以個人的名义秘密签署了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约和分歧的解决方式。

  为了表示诚意,杨林不仅以高出正常价格三成的价钱结清了此次交易种子的价钱。而且還额外赠给古德雷斯二十两银子及其他葡萄牙官兵每人十两银子的奖赏。

  古德雷斯和阿尔弗雷多等葡萄牙人对杨林的慷慨大方表示感谢,称下次来他们带其他水果、农作物的种子来。并且還表示此次将采购一批貂皮、鹿茸、人参等土特产和矿石样本回去,以便让上面知道這些物产的价值。为今后双方合作顺利打下良好基础。

  杨林的与葡萄牙人的首次交易获得圆满成功,這不仅叆阳城带来了新的农作物,也为叆阳开辟了国际贸易渠道。他深知這些新引进的农作物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后来的满清之所以能让人口暴增至四亿,玉米、地瓜和土豆是立了大功的。沒有這几种农作物作为主要口粮的来源,满清朝廷早就被无数饥民推翻了。

  杨林也知道只有不断引进和改良农作物品种,才能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增强对抗自然灾害和战乱的能力。至少他要确保叆阳的粮食不仅能自给自足,還要能大量富余下来促进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他的远见和魄力,使得叆阳城日后逐渐成为辽东地区的一個农业发展典范。也让他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古德雷斯带来种子的同时并沒有带来這些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他只是根据从别人哪裡听說的方法来给杨林讲解如何种植這些农作物。因为是听說来的,所以他讲的很多地方都是“驴唇不对马嘴”,甚至是张冠李戴。

  杨林为此忍俊不禁,暗道要說起农耕技术,那個国家和民族也比不上华夏。因为他虽然不是农民出身,但是魂游后世的经历让他对這些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并不陌生。正应了那句俗话——“沒吃過猪肉還沒见過猪跑嗎?”

  杨林计划在城中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专门负责新作物的种植技术培训和推广。他也意识到要实现這一目标,必须要培养一批懂技术的农业人才。

  這一点杨林倒不担心人才的問題,因为自古以来华夏就是伟大的农耕文明。绝大部分百姓都是种地的好手。现在的明朝要是敢說自己在世界上种地技术第二,那么世界上沒有那個国家敢說自己是第一。

  杨林让人在城内外广张告示說明新农作物的优点,并招募自愿种植新农作物的农户。给予的优惠條件是不管是否有收成,官府都减免当年的税收。告示中還說杨游击将亲自对农户们做“培训”,指导他们如何种植。如果因此耽误了种植主粮的农时,那么官府将给与一次性等价的补偿。

  其实叆阳的士农工商都知道杨游击从西夷人手裡弄来了新的农作物,他们对此也是十分好奇。其中一些人持怀疑观望态度,认为从西夷来的新农作物不一定适合大明的土地,還是等其他人种了以后再說;再有一些人是支持的态度,他们认为不管哪来的新农作物,只要人能吃就行。结果不到一天時間,报名应招的就有五十多户。

  杨林给這些人免費分发了玉米、土豆、红薯的种子,连续几天把大家集中起来讲了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让他们回去自己种,有問題随时都可以来找他。同时他也留了一部分自己要试种。

  为了打消农户们的疑虑,杨林把承诺的优惠條件形成文书签字用印后发给他们。并要求他们把各自耕种的经验叙述出来,由官府专人就行书记整理。以便择选其中最优秀的种植方法进行推广。

  老韩头儿一家就是這些农户其中之一。他们全家从始至终对杨林都是感恩戴德,以其马首是瞻。如今更是踊跃试种新的农作物。别人都是试种一亩半亩的,他家一下子就试种了五亩。并且向杨林保证一定竭尽全力把這些新农作物伺弄好,给其他人做出榜样。

  杨林为此大受感动,亲自到老韩头家进行慰问走访。這下子把老韩家激动坏了。尤其是老韩头儿的长孙女韩杏儿,看杨林都看得痴了。

  等杨林从老韩头儿家出来,熊大海贱兮兮的靠過来憨笑道:“大人,俺想起来了。上次来给你送吃喝的就是刚才屋裡那姑娘,就是长得贼好看那個。那姑娘一直在看着你,你是一眼都沒瞅人家。這要是让张大人知道了,還不得帮着给你說亲啊?”

  “滚蛋!你這家伙成天除了吃再就是盯着這种事儿。還能不能有点儿出息了?”

  “俺不要有出息,俺只要大人你有出息就好。嘿嘿......”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