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举杯详谈

作者:辽鹰
梁有田闻言一拍胸脯:“大人,還是那句话。只要你在叆阳一天,您就不用为官军的粮食发愁。我老梁不敢說一直用大米白面供着官军,但是沒有细粮咱還沒有粗粮嗎?另外我老梁要是支撑不住,這叆阳大大小小的几十位地主也不能袖手旁观不是。至少我老梁說话他们還是能给些薄面的。”

  “再說了,徐中军官要是成了我老梁的姑爷,咱咋也都算是军属啊。這一家人能看着自家人受委屈嗎?說句有私心的话,徐中军官跟着大人您前途一片大好。我這当老丈人的怎么着也得鼎力支持不是?”

  看看、看看,這和地主家结亲的好处现在立刻显现出来了。听听人家說的话,甭管真假听着就是舒坦。

  地主阶级,在中国漫长的歷史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在明末时期,因为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和打击,最终迫使這一阶级的大部分人投向了满清,改变了中国歷史的走向。

  而杨林打算做的,就是先拉拢和依靠叆阳、镇江的的地主阶级,尔后再逐步扩大到整個辽东的地主阶级。利用他们的势力和实力,全方位的剿(绞)杀后金。而在歷史上,后金统治阶层敏锐的发现了這一問題,他们沒有好的办法,只能以全面屠杀来消除這個威胁。以致辽东地主阶级還沒反应過来就被屠戮殆尽,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歷史作用。

  杨林想到這儿端起酒杯与梁有田碰了一下道:“梁老爷,說句额外话。你就不怕我再给百姓分地嗎?這可是我获得人心的好手段。到时候他们的地多了可就不能给你当佃户了。你名下這些地可就租不出去了。”

  “哎呦,我的游击大人,咋能让您与我碰杯呢?真是折煞我老梁了!不過听您這么說就是沒把我当外人,我老梁既高兴又惶恐。這杯我干了,您随意。”

  梁有田放下酒杯吃了口菜继续道:“大人,我老梁看您面相就知道您不怎么熟悉农事。這地啊,不是說建起垄撒下种子就能结出粮来。至少从开荒算起到秋天收成,至少三年才能从荒地变成熟地。否则别指望着能多打粮食。”

  “哦,原来如此。你详细說說。”

  “大人,您给百姓们分的那些地我都知道,荒地和熟地各一半。就叆阳所有的地什么样都在我老梁心裡装着呢。荒地头三年肯定产量不高,不歉收就不错了。這還得看老天爷赏不赏這口饭吃,否则来個灾荒啥的一年全白干了。”

  杨林坦诚道:“确实。本游击自小到大過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确实沒种過地也沒伺弄過庄稼,仅有的一点儿农田知识也是从书本和旁人哪裡得来的。”

  “不過你别认为我是纨绔子弟,从小至大每天天不亮我就被我爹逼着练武,一直到晚上天黑才能歇下来。這种辛苦我感觉都沒种地来的轻松。”

  “怪不得大人您這么能打仗,看来這辛苦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了的。”梁有田奉承了一句。

  杨林吃了几口菜道:“此次给城中军民分地,感觉应该事先多听听你们這些地主大户的意见。否则本游击還真不清楚這田地還有生熟之分,真是贻笑大方。”

  梁有田道:“大人過谦了。說句卖弄的话,這田地不仅有生熟之分還有上下之别。在咱们辽东,上等地都是那种黑土地,那可都是好地。种水稻、种高粱那是种啥啥都有好收成。可惜,咱们辽东這种黑土地少。但是女真人那边越往北走黑土地越多。油黑儿油黑儿的黑土地就跟那黑缎子似的一眼望不到边。用沃野万裡来形容都不为過。”

  杨林表示赞同梁有田的话,地主阶级可并不都是影视剧裡的反派。這個阶级从古至今可谓是人才济济、英杰辈出,历朝历代官僚大部分都是出自這個阶级。就是后世天朝众多的开国元勋裡面,也有很多人也是出自他们。所以凡事要辩证的看,不要武断下结论。

  正如眼前這位梁大地主,看着不起眼实际上也是见多识广之人。否则何以能說出這么多個人见解?在這個交通和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他竟然知道越往北走黑土地越多。往北走不就是后世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嘛。那两省的黑土地有“土地中的大熊猫”之称,其肥沃程度不言而喻。這两省更是后世中国的产粮大省。

  杨林捋了捋思绪道:“今日与梁老爷畅所欲言正和我意,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大人過奖、過奖。咱老梁也是与大人您投缘,這才說了這些话。”梁有田继续道:“大人,我再說句额外的话,也不知当讲不当讲?要是有冒犯的地方您還得多担待。”

  “梁老爷這话說的就见外了。方才你還說自己要是成了军属,自家人不能看着自家人受委屈。怎么這快就忘了呢?有什么话旦說无妨。”

  杨林說着为梁有田把酒盅斟满,道:“咱们一家人不說两家话,你就当是在教诲晚辈,有什么說什么。要是藏着掖着倒是显得假假咕咕极为生份了。”

  “哎呦,多谢大人抬爱给满杯,教诲可不敢当。大人這是要折煞我老梁了。”

  梁有田对杨林的话很受用,但還是知道官民有别,急忙欠身向杨林拱了拱手表示谢意。

  “大人,实不相瞒我看您這段時間的阵仗,胸中谋划可是不小。不管您要干什么,肯定是要花银子的。叆阳這地儿虽然富庶,但与关内的城池相比還是差了不少。這裡日照充足、水源丰沛,不仅仅适合种粮食也适合养蚕和种梨树。您要是想多赚钱,我看您不如在這两样儿上多下功夫。”

  “养蚕和种梨树?”杨林眉头一皱。他在另一個世界知道东北地区也是能养殖這种小昆虫的,但具体怎么养就不知道了。而且蚕蛹可炸、可煮還能剥下蚕茧织成丝绸。

  這种小东西看着不起眼经济价值极高。尤其现在百姓普遍缺少肉食,蚕蛹可以替代肉类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蛋白质。民间有“三個蚕蛹顶一個鸡蛋”的說法。

  至于种梨树,后世辽东地区出产的各种水果很有名,畅销全国各地。其中海城的南果梨、绥中的白梨、盖州的苹果、朝阳的大枣、营口的葡萄、八虎山的山楂等等,這些辽东特产水果都是相当有名的。但是现在的技术和方法能否大面值种植還是個問題,不過還是可以试试的。

  其实梁有田哪知道杨林已经与葡萄牙方面达成了协议,今后打算主要靠贸易来赚钱。囿于自身对這個世界认知的局限性,他只是把自己能想到的赚钱方法說出来。

  杨林点头道:“這個法子倒是不错。但水果保存時間短,要卖也卖不到远地方去,收益恐怕有限。另外蚕蛹剥下来要纺织成丝绸,需要大量会技能的人手。咱们叆阳不一定能提供這么多的人手。”

  梁有田闻言一乐,滋了一口酒道:“大人,這有何难?水果保存的時間是短,但咱们可以把水果做成水果干儿来卖。比如在冬天向关内卖冻梨、冻枣儿啥的。别的地方不說,仅是京师一地,咱们卖他個几万斤冻货和蚕蛹绝对不是問題。您算算,一斤只要挣個十文二十文那得多少钱?另外您也别担心人手的問題,我听說关内现在人多地少還总有灾荒,吃不上饭的人家老鼻子了。只要咱们派人去招募会纺织的人手,那都得排到天边儿上去。”

  “你說的有道理。”杨林知道如今明末时期民生那是相当凄惨。关内的流民、饥民数不胜数。如果真要派人去招募,绝对会象梁有田說的那样应者无数。

  “大人,我看招募人手的事应该让孙掌柜他们去做,他们家数代经商人脉广泛,這事儿他们来办最合适。如果您要是出面来办這事儿,别的不說,民间不得谣传您贩卖人口?毕竟他们家在京师那边有铺面,在各衙门裡面還有些关系。不知大人您意下如何?”

  “梁老爷,方才你還說能到关内招到大批人手帮你种地,现在却說要孙掌柜家去帮着招人手。你這算盘打的噼啪直响,主打一個不吃亏、不担责啊。”

  “大人明鉴,這不是我老梁怕担责。而是与孙大掌柜他们比起来,我這点儿能耐实在是不够看的。我就是想要去内关招人手也都得依仗他们帮忙。說句不好听的,我就是個土包子。孙掌柜他们才是见過世面的人。”

  梁有田尴尬的笑笑,接着话题一转道:“您现在战功赫赫的一城之主,不知有多少人暗地裡眼红您呢。他们巴不得您出点什么岔子。所以這种事儿就和您让我們大户参股采矿和办钱庄一样,您不能露在外面。什么事让孙掌柜他们去办就好。万一上面查起来也能把自己撇干净。”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