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狭路相逢(上)
能在牛录内当拔什库的人几乎都是聪明人,通俗点說就是情商和智商都要高些。因为他们要协助牛录额真和达旦章京处理文书、粮饷和其他事务,既繁琐又杂碎。沒点上下熟络的能力還真干不好這份差事。
噶裡和另一名带队的拔什库龚佳,本以为能在萨尔浒大战中立功得到钱财。但由于他们是镶蓝旗主二贝勒阿敏的手下,便被命令带队去战场外围充当斥候,美其名曰截杀溃逃的明军。他们的活动范围還不能与其他斥候重叠,所以只能在萨尔浒山下活动。
在满清未入关前八旗军是沒有军饷的,想要获得财富只有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才行,否则一切免谈。所以噶裡俩人眼看着自家军队接连攻陷明军三座大营,听着大军获胜后的欢呼声,心裡不由沮丧万分。
同样出来打仗的,人家都是盆满钵满的把战利品带回家。而自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什么也得不到,這滋味相当难受了。
难受也沒辙,谁让阿敏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呢。阿敏明面上被重用,其实努尔哈赤父子那是做给外人看的把戏,显得亲情满满无比信任。其实暗地裡时刻都在提防着他。
至于为啥提防阿敏,那就涉及到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之间的恩怨了。身为奴才的他们可不敢对這种事感兴趣,更不敢乱打听。
噶裡和龚佳心裡再不愿意也不敢违抗军令,领着四十多人开始逡巡在战场周边。身为斥候机动性是首要的,因此他们并未穿着护甲。
噶裡等人先是顶风冒雪绕着萨尔浒山转了大半圈,结果累的气喘吁吁连個兔子都沒看到。可当他们来到山后准备调转马头回营的时候,却意外在雪地中发现了密集的脚印和马蹄印。
后金军日常的生活以牛录为单位,要么是渔猎,要么是耕种,只有发生战争时才整体集结出征。与生活在长城内的汉民相比,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好,野外的生存能力较强,有追踪人与动物的本领。
噶裡和龚佳俩人比一般的八旗军士兵要聪明,他们对這些脚印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和判断。
根据积雪上脚印的深浅以及积雪的硬度,猜测出這支队伍离开的時間最多不会超過两個时辰,而且并沒有驮运兵器、银两、粮食等较重的物资。
接着他们又根据脚印的密集度,猜测出這支队伍的人数与自己的人数差不多。因此問題就来了,這样一支队伍向北走会去干什么呢?
结论是,這是一支明军小队,有可能是回沈阳送信或是請求援兵;或是向其他三路明军报信示警。
也就是說,這支明军小队肩负的使命很重要。那么不管他们是回沈阳還是给其他三路明军报信,结果对己方都是不利的。所以必须要追上他们,在半路上予以消灭。
按照龚佳的意思是派人回去請求援军。但噶裡不同意,他說:“這几年我們与明军打仗基本就沒有输過,往往十几個人就可以打他们上百人。這支明军的人数与我們相当,难道你還怕我們打不過他们?另外,假如我們把這事报上去,谁能保证别人不会来抢這份功劳?”
“老弟,今晚這场仗我們本来就沒立功劳。如果再把眼前的這個机会丢掉了,你說咱们這次不是彻底白出来了嗎?抓几個俘虏回去也总比一无所获强啊。說不定主子一高兴就能赏些财物给我們呢。”
龚佳想了想道:“你說得对,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决不能让這些明军跑了!”
“好,事不宜迟。现在就顺着這些脚印追上去,多抓几個活的回来!”噶裡說罢狠狠的攥紧了拳头。
噶裡和龚佳俩人率领手下顺着杨林等人的足迹一路悄悄追踪。为了防止战马的嘶鸣和蹄声暴露自己,他们远远的跟在后面。等确定发现了目标后,他们将战马留在了离此足有两裡远的一片树林中。
他们见杨林等人在岔路口休息,又见四周有警戒人员,便蛰伏身形暗中观察。为争取将对方一網打尽,遂定下了分成两路夹击的策略。
具体安排是,噶裡率人潜入西边的小树林,先射杀对方的头目,使明军失去指挥陷入慌乱,然后用弓箭压制对方不能起身逃跑。与此同时,由龚佳率领剩下的人发动强攻,将明军包围后迫使他们投降。
商定后,噶裡与手下们在夜色掩护下偷偷潜入了小树林。一行人为了在行动中不被明军发觉,沒有携带长杆武器。只是带了佩刀和弓箭。
潜伏行动进行的很完美,明军沒有发现他们。借着星光,他们透過厚实的树枝和枯草,影影绰绰的看到一名明军向另一名明军抱拳施礼。
如果是在白天,噶裡绝对会向杨林射箭,因为他的穿着和气质一看就是头目。但在朦胧的夜色中,他认为李满仓就是這支明军的头目,否则怎么会有人给他施礼呢?
李满仓中箭倒地后,噶裡对自己的箭术简直佩服的不得了。他认为胜券已经在握,大喊一声率领手下就冲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