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回 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焚

作者:秋予岸
原來就在李過北上據敵的時候,山西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除了太原被圍,還有孔有德率軍直取懷慶,和隨後趕到的阿濟格大軍圍攻懷慶。

  直到此時,李自成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佈防出現了巨大漏洞。

  這件事,還得從李自成退守長安開始說起。

  話說李自成還沒有好好的喘口氣,就得知大同丟失和好友張天琳被害的消息。

  他冷靜的判斷形勢,意識到遼東軍肯定會強攻山西。

  更清楚的知道,守住山西,才能守住陝西。

  於是做出了下述部署:

  太原節度使韓文銓坐鎮晉中,劉芳亮率軍進駐澤州,劉忠率軍鎮守潞安府,與鎮守太原的陳永福一道構成山西防線。

  但這些人中,除了劉芳亮有實力外,其餘都感覺比較弱。

  所以李自成又下令袁宗第從河南向北進駐臨汾,也就是平陽府。

  讓劉汝魁鎮守衛輝府,以保證山西東南防線。

  也就是說,李自成整個防線的佈置,都偏向于山西的南部地區。

  但他沒想到五件事。

  第一件事,距離太原最近、威脅最大的兩支部隊,洪承疇沒有打大同,而是繞遠道黑虎掏心,直取米脂。

  嶽託乾脆是佯攻。

  這讓李自成大喫一驚。

  第二件事,太原其實守不住,第六軍圍而不攻,只是在加速李自成的誤判,認爲太原府能守很長時間。

  第三件事,楊承應壓根不打算強攻山西,而是從南邊沿着黃河行軍包抄大順軍。

  這三件事來自外部,會隨着時間推移,逐漸呈現在李自成面前。

  其中第二件和第三件事,李自成還不知情。

  後面兩件事,則是大順內部。

  一是,由於順軍愈發殘酷的銬餉政策,只要沒有兵鎮守的地方就出現士紳叛亂,愈演愈烈。

  氣得李自成在當月下令,將河南和山西的士紳遷到陝西,就像當年漢武帝遷豪族那樣。

  李自成政治上的不成熟,在這件事上展現出來。

  首先,一個階層的人並不團結,如果團結大明就不會亡了。李自成一股腦兒全得罪光,徹底斷絕了和好的希望。

  其次,李自成剛剛恢復了舊制,按照正常賦稅徵收錢糧、攤派徭役等封建秩序。

  誰給他們維持基層運轉呢?還不是哪些士紳。

  把士紳都遷走,又沒有大量官員充實地方,賦稅怎麼收啊。

  第二件事,大順軍沒了銬餉來源,爲了養兵必須收稅,缺乏治理的地方和大量貧苦百姓,又要攤上上繳錢糧,還要攤派徭役等事。

  包括但不限於給大順軍抓雕拔毛,以備製作弓箭;給大順軍上繳布匹,攤派打造盔甲的任務等等。

  這樣一來,原本的民心,也漸漸失去了。

  也就在當月,楊承應厚積薄發的好處顯現出來。

  委派州府縣的官員,都帶着健全的衙門體系。外加,給了當地部分胥吏(地頭蛇)一個幫辦,也就是實習的機會。

  讓他們都看到升遷的希望,再加上嚴整的軍容和大量退伍老兵組成的巡檢司,絕大部分是乖乖的聽話。

  從朝廷到地方,都把檢地當做頭等大事。分到土地和登記入冊的百姓,還能得到按人丁的過冬口糧。

  大災免賦稅三年,小災免賦稅二年,無災免稅一年。

  儘管有個別頑固分子,也被一批接這一批的鎮壓,然後投到種植園和礦場幹活。

  一件件前線和內部的消息被寫成奏疏,放在楊承應桌案。

  楊承應隨便看了一眼,就不再看了。

  等楊承應看完所有的奏疏,范文程問道:「殿下,您累不累?」

  「不累。」楊承應笑道,「這些人都不算事,他們沒了明軍,也沒有闖軍可投靠。除了捏着鼻子承認以外,還有別的出路嗎?」

  范文程笑了一聲,說道:「既然您還有精力,蔣元恆從南邊出使回來,您見一面?」

  「見!必須見他。」楊承應來了精神。

  由於江北四鎮隔絕道路,乘坐海船非常的慢,導致蔣元恆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從南邊回來。

  不一會兒,蔣元恆走進文華殿。

  「事情辦的怎樣?」楊承應問道。

  「不順利。臨時主持南京防務的兵部尚書史可法,認爲您是亂臣賊子,不肯和您合作。」

  蔣元恆很直接的回答。

  楊承應哭笑不得:「算了,不合作就不合作吧,我猜他們還是會擁立福王,我就有了南下的藉口。」

  「屬下覺得,還不急着出兵南下。儘管江北四鎮也好,尤世祿也好都是廢物,仍不急着南下。」

  「爲什麼?」

  「臣離開南京時,四處走動,只見所謂江南才子,整日只知道花天酒地,飲酒作樂。江北各鎮總兵爲非作歹,軍紀全無。又打聽福王之所爲,更是不堪入耳。」

  「哦。」

  「福王四處逃竄,竟不忘江舟之上招攬娼妓,載歌載舞。而路過鄉野,百姓皆有菜色。此所謂‘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焚。」

  「看來江南,我不需要操心。只要全心應對李自成和那些反叛的士族即可。」

  「正是。」

  「蔣元恆,你這趟出使乾的不錯。我看這樣吧,你暫時到吏部任上學習,然後後補地方官員,將來會有升遷的。」

  「臣謝殿下恩待。」

  蔣元恆起身,深深地作揖。

  新人在楊承應麾下做事,基本上都要遵循一個原則,從下往上。

  有才幹的越級提拔,才幹差點的慢慢提拔。

  所以蔣元恆也不操心這些事。

  正聊着,忽然聞侍衛來報,弘光朝廷派員封賜楊承應。

  楊承應示意范文程和蔣元恆都不要動,然後命人把弘光朝廷的使者叫進來。

  使者看楊承應高居主位,詫異了一下,旋即拿出聖旨:

  「薊遼經略,周王楊承應接旨。」

  楊承應不動。

  使者又喊了一遍。

  楊承應還是坐着不動。

  「楊大人!」使者有些生氣。

  楊承應笑了:「使者,你剛纔說‘皇帝,請問哪位皇帝?」

  「當然是弘光皇帝!」使者回答。

  「請問,弘光皇帝是誰?」

  「當今聖上,乃神宗皇帝的親孫,福王殿下。」

  「請問,太子何在?爲什麼不擁立太子!」

  「太子遍尋不着,國不可一日無君,故而南京羣臣擁立福王繼承大位,你接旨吧。」

  「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左懋第!」

  「哦,你就留在我這裏吧,至於聖旨,讓你的人原樣送回。」

  「你……我乃天子使臣,豈能被你拘禁。」

  「我不拘禁你,我還想讓你爲天下百姓造福呢!」

  聽了這話,左懋第傻眼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