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回 置之不理

作者:秋予岸
紫禁城,文華殿。

  九門提督左良玉在殿內急得走來走去。

  他是第一軍的參謀長,因爲第一軍承擔的進攻方向壓力不大,所以擔任九門提督,率領一個師的兵力駐守京師。

  聽聞上萬人上京鬧事,左良玉第一時間找到殿下,希望半路上將他們攔截。

  不料,楊承應不同意。

  等這些人到端門外號喪,左良玉再度請求派兵驅逐,還是不許。

  「殿下,」左良玉一臉焦急,「任由這些人在外面鬧事,對您十分不利!」

  楊承應還是一臉悠閒的看着奏疏,笑道:「慌什麼!你聽說過一句話嗎?書生造反,十年不成。」

  「可是,他們擅長蠱惑人心,臣怕底層百姓無知,上了惡當,跟着一起造殿下的反。」

  「那就等造反以後再說。」

  楊承應不急不躁,擡手招呼左良玉坐下。

  左良玉不情不願的坐了。

  楊承應安慰他:「你知道張居正擔任首輔期間,做的最蠢的一件事是什麼嗎?」

  「不知道。」

  「他不該自貶身價,和幾個言官計較。到頭來,自己氣得半死,對手卻因此揚名立萬。」

  「嗯……?」

  「這些讀書人巴不得我殺他,他們好因此揚名,家族子弟跟着得到照顧。我理會或拒絕都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所以不予理會。」

  「這倒也是。反正他們鬧不了多兇,實在不行,都扔到礦山給我們挖礦。」

  「對嘍。你要記住,人這一輩子不可能得到所有人喜愛,尤其是大權在握。」

  聽了這話,左良玉點點頭。

  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好奇地問道:「殿下,您爲什麼要堅決限制族田?我聽說,這可是范文正公的創舉。」

  范文正公指的是范仲淹,他在家鄉構築房舍,開墾荒地,供族中貧寒子弟讀書,考取功名。

  「因爲范文正公太少,而外面那樣的人太多。」

  楊承應輕聲回答。

  撥開歷史重重迷霧,有一些現象值得注意。

  譬如資本主義的萌芽。

  在一些手工工場中,擁有資金、原料的工場主僱傭具有自由身份的僱工,爲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的這一現象。

  這種現象出現在某些地方,乍一看像那麼回事。

  實質上,只是作爲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補充而存在,並不具備生長空間。

  楊承應穿越前讀書,看到族田的發展史,意識到一股暗流,在默默地改變着歷史走向。

  儘管在租佃關係和僱傭關係上的封建束縛有了鬆弛,商品經濟也得到發展,局部地區出現自發性質的萌芽狀態。

  但是,這種鬆動顯然不符合封建士大夫的利益。

  任何舊階級都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一定會垂死掙扎。

  因爲處於自發性質,新力量鬥爭上是鬆散的,雖有威脅性,但不足以致命。

  封建士大夫拋棄舊統治者,聯合新的統治者,對這股尚處於萌芽狀態的新力量絞殺。

  最直觀的反應就是族田。

  據不完全統計,明崇禎年間吳縣的範、申、吳、陳、蔣五姓有族田8078畝。到清末,吳縣佔地五百畝以上的族田已達140多處。

  徽州耕地面積是1183477.46畝,其中族田有169431.49畝,佔總耕地面積的14.32%。

  官紳地主創建族田義莊的目的,就是爲了通過經濟權力維護出現鬆弛的宗法關係,以鞏固封建統治。

  楊承應限制族田和分土

  地,就是幫助地方百姓擺脫封建束縛,培養商品經濟的沃土。

  因此,他對於書生鬧事和地方勢力反叛等事,毫不在意。

  他們要是不垂死掙扎,纔是咄咄怪事。

  現在反叛的勢力,都是自發性質的,與楊承應具有高度組織力相比較而言,還不夠塞牙縫。

  紫禁城外,上萬人端坐在端門前,繼續示威。

  然而,看累了的民衆,紛紛回家了。

  薛國觀和陳名夏可不敢當顯眼包,趕忙隨着民衆一起散了。

  「殿下真沉得住氣,外面這麼大聲勢,他都毫無反應。」

  薛國觀說道,「如果我不是親自參加過軍議,知道殿下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都懷疑是殿下突然犯糊塗。」

  「殿下真是高明啊。」陳名夏道,「這幫人就算是靜坐十天,該繳納的稅一個子兒都不能少。他們要是敢抗稅不繳,殿下就有充分的理由收拾他們。」

  「你的意思是,殿下不會因爲這件事收拾他們。」

  「當然。殿下非常精明,知道只要他露面或是有半點反應,對於這些仕子來說,都是巨大的勝利。」

  「有道理。」

  「薛大人!」

  「嗯?」

  「他們專門挑這個時候來,顯然是有備而來。見不到殿下,你這位昔日的當朝次輔,可就麻煩纏身。」

  剛纔還懷着看戲心思的薛國觀,一下子愣住了。

  他頭大了。

  這不是把他往火坑推,嘶!應該是冰窖。

  「我少陪,得去抓服藥裝病。」薛國觀決定裝病,不見他們。

  陳名夏望着遠去的背影,微微一笑。

  然而,令陳名夏沒想到的是陳之遴主動找上門。

  兩人都在復社待過,關係還不錯。

  陳名夏剛回府,就聽到陳之遴到訪的消息。

  算來算去,把自己算漏了。

  陳名夏只得硬着頭皮,親自到府門外迎接陳之遴。

  兩人分賓主之禮坐下後,寒暄了幾句。

  陳之遴道:「聽聞百史深得楊承應的青睞,在吏部學習。」

  「是這麼一回事。」陳名夏道,「跟着學習,也算是考驗。」

  「陳兄,楊承應無君無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你跟着這種人,遲早是身首異處的下場。」

  聽了陳之遴的話,陳名夏心想,你來找我,纔是害我身首異處。

  陳名夏嘴上卻說道:「素庵,你我心知肚明,你們這樣鬧下去是不會有好結果的。聽我一句勸,回去吧。」

  「百史!你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陳百史,而是利慾薰心。」

  「如果我利慾薰心,就告發你父親從賊,讓你在南方士人面前丟盡臉面。」

  「你!」

  「回去吧。好好讀書,將來參加內考,依然能出人頭地。」

  陳名夏很淡定,該勸的勸,聽不聽不關他的事。

  正聊着,陳家下人喜氣洋洋的進來。

  「什麼事這麼高興?」陳名夏問。

  「老爺,前方傳來捷報,太原城被攻破。」下人回答。

  「什麼!」陳之遴驚呆了,一下子跌坐在地上。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