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回 入城

作者:秋予岸
「東林***首乃是錢謙益,他帶頭才合適吧。」

  不想揹負這個惡名,張捷憤憤不平。

  「沒辦法,正因爲他是東林***首,勢力遍佈整個江南,才讓你帶這個頭。」

  聽到趙之龍的話,張捷徹底沒了脾氣。

  張捷不肯當這個帶頭的,與他的名聲有關。

  他是萬曆四十一年的進士,先後依附於周延儒、溫體仁,因溫體仁事敗,而被貶南京。

  弘光政權建立後,被當時「孤立」的馬士英重新起用,擔任有名無實的吏部尚書。

  崇基盡毀,何勞東捷西沾。

  其中的「捷」,指的就是他。

  他名聲已經夠臭了,再加上一條「率衆開城投降」,永世不得翻身。

  張捷猜想,反正已經這樣了,不如和錢謙益拼個魚死網破。

  其實張捷想什麼,趙之龍並不關心。

  事實上,他真正頭疼的事,還是武英殿裏的假太子。

  雖然擁立假太子「登基即位」,但畢竟沒有舉辦登基大典,算不得真皇帝。

  趙之龍起初的打算,是把事情坐實,然後把這個假太子、真皇帝交給楊承應,隨他怎麼處置都無所謂。

  有人卻看出了這件事的風險。

  提醒他的人,是劉孔炤。

  「天下眼看是周王的囊中之物,登基是遲早的事。所以他藉口太子沒有找到,不立新君,只做攝政。」

  劉孔炤提醒道:「你現在弄假成真,把假太子擁立真皇帝,是想幹什麼?」

  「額,這個嘛……」趙之龍有些不知如何回答。

  他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爲了確定攝政的正統,假太子的事勢必被挖出來,到那個時候我們弄假成真的做法,也會遭到嚴厲的處罰。」

  劉孔炤進一步說道:「你別忘了,楊承應殺宗室、勳貴,本來就毫不手軟。你還遞給他刀把子,這不是自尋死路。」

  「我該怎麼辦?」趙之龍一時想不出好的對策,只好求問。

  假太子已經被架在武英殿的龍椅上,再轟下來會引起百姓們的疑惑。

  如果真的舉行登基大典,就會出現劉孔炤說的情況,假太子和擁立假太子的人,都會被殺得人頭滾滾。

  「拖!」劉孔炤道,「反正遼東軍快到了,咱們繼續拖下去就行啦。」

  趙之龍點頭認可。

  從此,不管假太子派內監怎麼催促,趙之龍都是拖着不辦。

  有幾個來南京辦事的官員,沒機會接觸到機密,還以爲是太子效法明英宗「奪門之變」,趁機政變奪回屬於自己的皇位,紛紛向趙之龍道賀。

  趙之龍一臉懵逼。

  這些官員,叮囑趙之龍要儘早舉行登基大典,名正言順的抵禦遼東軍。

  楊承應是「攝政」,既然太子已經找到,就不該「攝政」。

  他們天真的以爲沒了「名正言順」,遼東軍不戰自退。

  趙之龍懵了,等這些官員離開正堂,準備離開。

  他終於反應過來:「快,鎖上大門,不許他們離開!」

  「趙伯爺,你這是什麼意思?」有人緊張地問。

  「幾位,別怪我心狠,廢立大事,不是你們能摻和,既然你們摻和了,怨不得別人。」

  趙之龍大手一揮,家丁一擁而上,將官員們綁了。

  他不是將他們投入大牢,而是直接殺了。

  屍體就用棺材裝着,埋在了城外亂葬崗。

  整體來說,這幾日百姓還是很平靜,除了打死黔兵、燒了馬士英和阮大鉞的

  房子,到處找「認錯人」的劉正宗、李景廉,也沒幹其他的事。

  上層就熱鬧了。

  除了前面說的那些事,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自殺。

  一羣依附於馬士英爲非作歹,害怕被清算的官員選擇自殺。

  比較冤枉的是高倬,官拜刑部尚書,曾經多次在冤獄裏挽救被迫害的大臣。

  但誰讓他是刑部尚書,註定是背鍋位,選擇上吊自殺。

  最離奇的是楊維垣,官拜左副都御史,三朝元老。在東林黨眼中屬於鐵桿閹黨,親手害死了多名東林黨的精英。

  他本來崇禎年間沒啥戲,就因爲給錢,被馬士英起用。

  面對外面洶涌的輿情,他只好對外揚言自己要自殺,還買了三口棺材。

  爲啥是三口?

  因爲已經一大把年紀的楊維垣人老心不老,在南京納了兩個貌美的小妾。

  聽說三朝元老要自殺殉國,喫瓜羣衆都跑來圍觀,把楊維垣的府邸圍得水泄不通。

  楊維垣不死也得死,就逼着兩個小妾上吊自殺。

  輪到他自己,不行了。

  他只能讓管家把三口棺材擺在正堂,穿着喪服,對外面圍觀的百姓哭哭啼啼,表示咱家老爺已經自殺殉國了。

  惹來百姓們一陣唏噓。

  實際上,楊維垣活得好好的,三口棺材,一口是空的,另外兩口裝着自己的兩個小妾。

  當夜,楊維垣帶着一個得力家僕,卷着細軟,連夜出逃,不知所終。

  數日後,遼東軍發現江邊一具男屍、鬚髮皆白,半截身子被野狗啃食,趕走野狗後,將他收殮。

  有人認出,這位是大名鼎鼎的楊維垣。

  這才知道楊維垣不是死了,而是連夜跑了。

  至於誰殺了楊維垣,不得而知。

  這當然是後話。

  額外提這一句,是因爲這類人生前壞事做盡,連自殺殉國的勇氣都沒有。因爲意外身死,就被人牽強附會的寫上「死節」!

  二月十二日,因渡江而耽擱一兩日的遼東軍,抵達南京城下。

  趙之龍等人打開城門,在東門外朝着遼東軍方向磕頭,並且獻上投降表。

  考慮再三後,趙之龍到底是不敢再用假太子名義投降,只能硬着頭皮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勳貴首位,把張捷的名字放在文官首位。

  楊承應策馬到這些人的面前,用鞭子指了指趙之龍手裏裝着降表和璽印的盤子,侍衛立刻上前接過。

  「識時務者爲俊傑,你們還算反應快,引我進城!」楊承應朗聲說道。

  「臣遵命。」趙之龍起身,來到楊承應的馬前,伸手抓住馬的籠頭,在前面牽着馬,引遼東軍入城。

  百姓早就齊聚城內的街道兩側,一見到威嚴赫赫的楊承應,紛紛下跪,高呼萬歲。

  追隨在楊承應身後的,則是行軍整齊的遼東軍。

  望着遼東軍人手一根做工精良的火器,以及隨後拉進城的各式大炮,都驚異不已。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