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感想
不過那只是练笔之作,文笔欠缺,漏洞百出。虽然最后收获了近六万的收藏,粉丝榜也上十几万,不给過我觉得那都是读者们对我這個萌新的支持。
现在的读者很多都非常的专业,尤其是看正版的读者,大家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能够边写作、边犯错,然后在大家的吐槽之下一点点进步。
在后面的章節中,不断断地尝试改进,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如何去合理地安排剧情,如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每一块都是满满的知识点。
既然是练笔之作,我会在该结束的时候就结束掉,不会继续水下去的。
从来沒指望一书成神,进入圈子后我才知道很多一书成神的都是外站转過来的大佬。
写书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沒個几百万字的练笔是写不出高质量的作品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作者觉得成绩不错都会一直写下去,甚至写到上千万字,将一些老读者给拖住。
我不想這么做,订阅费都是小事儿,关键是浪费了大家都時間,也浪费了自己的時間。
当然,我也反对那种成绩不好就太监或者是草草结尾的作者。那同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然了,有的作家是靠码字吃饭,所以這么做也情有可原,我們应当理解。
独孤君不需要如此,因为独孤君有饭碗,写作只是配菜,是为了让饭吃的更香,所以独孤君会将這盘菜做的更加精致。
《回到清朝做盐商》這本书现在已经三百多万字了,完成了我的目标,所以我要抽出一些精力来规划新書了。
很早我就开始思考下一本书写什么。
构思了很多,有海外建国的,甚至有玄幻的题材,最后還是选中了這本明末的题材。
之所以选這本书,是因为我之前看了顾诚先生的《南明史》。
有些人可能知道,這本史书,号称是让人看了之后最气愤的一般史书。
明史也是我最喜歡看的题材。毫无疑问是当前網络上演绎最多的一段歷史,同时也最受读者老爷们的欢迎。
不過一开始的时候,独孤君却望而却步。无他,主要读過太多大神级的明史文,感觉无脸班门弄斧。
后来的读了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感觉自己认识的明末似乎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啊!
最后坚持抗清的是那些曾经的农民军、降清的却是那些原本大明的官军。
是大清灭了大明嗎?
到了顺治末期满洲八旗還有多少兵力,战将還有几员。
硕果仅存的老将尼勘成了李定国两蹶名王的垫脚石。
清庭已准备放弃西南,南明本可以绝地反击。
但是呢,洪承畴经略西南统领数十万降清汉军围剿南明。
孔有德在被李定国包围之时有勇气自焚,难道說他是因为贪生怕死降清的嗎?
這与大明末年围剿农民起义何其相似。
归根结底,這是想要改变的底层民众与封建保守势力之间的战争。
亡大明者,明人也,非满洲鞑虏也。
大明发展到后来已经到了蜕变的瓶颈。這就是我們的常說的“萌芽”。
我們都知道這种蜕变意味着什么?封建保守势力做出了最后的挣扎,生生地造出了大清這样一個怪胎出来。
让华夏的发展历程被拖住了几百年。如果不是這样,哪裡還有后面的百年屈辱。
郑和下西洋就是华夏的大航海时代,按理說以西方为参照,之后应该突破那层瓶颈了。
但是华夏的几千年的封建歷史,保守势力的力量比那個时候的欧洲要强上百倍。
都說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是明末的封建保守势力偏偏压制住了后浪。
他们就成功了。
因为他们找到了一個更加野蛮落后的群体作为帮凶,這就是北方崛起的满清。
在华夏的歷史上,北方的草原与山林之间恶劣的环境就是野蛮的滋生之地。
就像是欧洲的维京。
文明与野蛮总是相伴而生的。
所以說满清只是這些封建保守势力的帮凶。
大清建立之后,各项制度都是延续大明的制度。只是皇帝变了。
這和大明朝有什么区别呢?
满清更应该叫做残明。
南明的抗争也不是大明皇室的抗争,朱由榔何德何能?他只是农民军搬出来的一块牌匾而已。
南明是渴望改变的底层百姓做出的最后的抗争努力。
但是,他们失败了,败得轰轰烈烈。直到几百年后,這股革新之火才重新燃起。
但是期间這百年,却让华夏民族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创伤是不可能完全弥补的。
歷史的過错需要后人以百倍的努力去填补。
最近這百年来,国人生活的何等艰辛,就是现在也要比西人努力百倍。
最终還是决定写《我带明末回汉唐》這本书。原本我自己起的名字是《最后的大明军团》,似乎過于悲壮了,這不应该是一本悲壮的小說。
从時間上来看,《我带明末回汉唐》可以看做是《南明史》后续歷史的架空。
但是实际上這是一段全新的歷史,一段完全架空的歷史。属于独孤君以及所有的读者。
很多人說李定国的成就不亚于岳飞。但是歷史因为他的身份沒有给他应有的定位。
也希望這本书能够让這個民族英雄为更多人所知。
這本书,独孤君肯定会一如既往地好好写下去。
上架之时,也会像《回到清朝做盐商》一般保持接近万字的更新。
相信我,独孤君有時間、有耐心去写好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