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二三 大学教授VS明朝县令

作者:陆双鹤
“那县令能听懂我們的普通话?” 庞雨对此感到很不可思议,对此李教授只是点头微笑: “我們运气不错,那位程县令恰好是北方人,祖籍东北辽宁一带,他们那儿的语言恰好跟后世北京话有点相像。大家說慢点,也基本能互相听懂——实在搞不清楚還能写字么。” “难怪了,京片子不就是八旗子弟带进关的么。” 解席作恍然大悟状,而旁边唐健的脸色却不好看: “嘿,這家伙狡猾。先前我审问過他的,他却作出一副语言不通的样子,蒙混過去了。” “那时候当然害怕啦,换了我們能装肯定也装的。” 李老教授居然为他辩护几句,看来对這县令印象不错。实际情况也差不多,程叶高县令今年五十多了,古代人老得快,从外表模样看他比六十二岁的李明远教授還要苍老许多。海南這地方读书人少,整個临高县城裡识字的人大概两只手就能数得出来,這县令平时窝在衙门裡与之打交道的都是些粗人,估计也挺郁闷的。 难得遇到李教授這样的看上去年龄差不多却又能识文断字的老学究,双方都感到颇有共同语言。李教授想要通過程县令這個活生生的古代读书人探寻明朝文化习俗,而程县令又何尝不想通過老李了解有关“短毛”的详细情况。双方各有所需,彼此之间都对对方的经历极感兴趣,于是双方几次谈话都感到非常愉快。 程叶高在谈话中自是拐弯抹角想要打听穿越众的来历,以及他们究竟想干什么。不過老李虽然是大学教授却绝非书呆子,北大歷史系老教授的人生阅历用来应付一個明朝县太爷可是绰绰有余,程县令明裡暗裡打听了几次却只能知道這些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华夏子民,来自海上,具体何国何地仍然毫无概念。 “诶,教授您還是說多了,为什么要承认我們是华人呢,說是外国人多好,沒准儿還能享受点特殊待遇呢。” 小屁孩叶孟言不知天高地厚的插嘴,结果反被包括解席庞雨凌宁等一大批成年人用看白痴的眼光盯了半天。這小子最近经過军事组的操练总算不象原来那么蠢,却還不知道自己說错了什么。 “怎么?我讲错啦?” 一直负责教育新兵的王海阳毫不客气,一巴掌扇過小叶头皮。 “你他妈的再說一句不想做中国人,老子抽死你!” “傻逼言论,你以为明朝人像清朝末年一样崇洋媚外?這时候洋鬼子在他们眼裡才是二等公民!” 庞雨也很不客气的训了小家伙一通,然后回头跟杰克打招呼: “sorry,杰克,刚才沒在意,我們完全把你当自己人的。” 老美医生哈哈一笑,摆摆手示意无妨。大家耐下性子继续听老教授介绍他从程知县那裡得来的收获。 每次程叶高想要追根问底的时候,却往往被李明远教授随口提起一两個新奇无比的政治,文化,又或者是学术問題就把话题给扯开了。李教授在北大歷史系就是专门研究中国古文化的,還出版過好几本相关著作,特别是關於儒家学术的研究。 他随口举出几個后世观点就能让程县令大起知己之感,又或者谈谈对东林党的歷史批判——出身于东北那犄角旮旯的程叶高当然跟东林党扯不上关系,否则也不会一把年纪還被发配到海南来做县令。于是常常几句话就能让老程为之唏嘘,进而感情激荡不能自已,结果反倒被老李从他口中套出不少信息。 而对于這位大明朝知县官来說,和老教授的几次谈话反而更增添了无数疑惑。其中最令他不可思议的是這一百多人居然個個都能识文断字,就连女人都能轻松閱讀官府文告——李教授并沒有专门向他炫耀這一点,但通過多日观察,這伙“短毛”文化程度极高乃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此外诸如這群短毛中的女人从不裹脚,反倒是男人们经常用布條把小腿裹得严严实实之类反倒是小事——程县令当然不能理解打绑腿的重要性,不過這些外表上的差异却是最引人注意。 “什么?他就关心這些?” 听李教授這么一說,大家都颇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 “我們收集硝土,树立电机风扇,修建盐场……還有最近在白燕滩那边大动土木,這边本地人都是什么反应?” 解席似乎很在意穿越者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形象,但李教授却始终很悠闲的微笑: “他们不在乎這些,只要不是干涉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我們做什么他们不管的。哦,咱们收集硝土的时候他们觉得我們脑子有毛病,街巷有神棍传言說咱们這些‘短毛’天生五行缺土,经常要吃点粪土才能有生气……” “靠!” 解席又好笑又好气的发出一声叹息,旁边庞雨却笑着点头: “我們来自海上,果然缺土……這裡神棍逻辑学挺好的。” “盐场消息最近传播的比较厉害,說我們手裡有一块仙布,只要放在海水裡抖抖就能滤出大批雪盐来,传得很邪乎。” “啊,這消息是我让俘虏劳工去传开的,說的神秘一点,免得那些明朝人盗版咱们的晒盐方法。” 阿德在旁边笑眯眯举手承认,引得大家开怀一笑。 “您在他面前写字了么?对于我們用的簡體字他有什么反应?” 凌宁突然开口询问,李教授似乎早就预料到有人会问這個問題,淡然一笑: “沒什么反应,簡體繁體都写過,他理解簡體字丝毫不困难,只是觉得我們的字缺笔多了点。說我們的避讳一定很多。” “他沒觉得我們的簡體字离经叛道?” 看到凌宁显出很惊诧的样子,李教授反而呵呵笑了: “你要知道,在古代写字有很多忌讳的,比方說你父母名讳中有的字,当你需要写這個字的时候就必须要故意少一两笔,算是孝道。古人写文章又喜歡用典,一有机会就故意找些生僻文字来替代本字,以显示自己的文章另有涵义……這样多少年下来,大多数古人在书籍中看到错别字的第一反应,不是觉得对方写错了,而是觉得自己還不够渊博,不知道這個错字的出处典范,之后反把它又当作一個典范来用……最后到永乐大典,康熙字典之类一古脑儿收录……‘回’字的四种写法就是這么冒出来的。” “所以說,在古代除了写给皇帝或者上司的奏章公文不能写错字,很多时候写错别字未必是坏事,甚至会被视作风雅……我們的簡體字很多是从古代草书中化来,古人本身用的也很多的。” “關於明朝政府对我們這批人的态度,他们会不会派兵来攻打,您有沒有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唐健在旁边已经忍了很久了,却只听到這批人净在扯一些废话,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一條沒得,终于忍不住站出来直接询问。 老李教授一愣,凝神想了片刻之后终于点点头: “哦,也问過一些。” 所有人立即安静下来,仔细听李教授通過聊天得来的重要情报。 明朝官员似乎沒什么保密意识,在和老李谈的比较投机之后,就连那些关联到穿越众本身的军事情报也拿出来作为笑话谈资了——不過這些消息本身就在琼州府城四下流传,好像也谈不上机密。 一开始琼州府得到的消息确实是倭寇破城,這消息還是程知县亲自派家人送出去的,那天晚上在看到那辆鬼车冲破城门后,程县令确实是做好为大明朝尽忠的准备了。只不過后来发生的一切却让這位县太爷不知道该怎么向上面写报告。 而且這位县太爷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大明朝的官僚系统中還算不算正式员工了——按照明朝规矩,地方官有守土之责,若某地失陷贼手,官员纵使逃出来也会被追究责任,至少官帽子是保不住的。 可临高县眼下這种状况到底算不算失陷于敌?城门是被撞破了,仓库也被抢走了,城裡本来不多的几個守军也死的七七八八,就连县太爷自己花钱雇的一個内宅保镖都丢了性命——亏他還自吹精于弓箭。 但要是就此判断說這個县已经“沦于贼手”,程县令又感到很不甘心,毕竟他堂堂临高正堂還在衙门裡坐着呢!而且也不是摆样子,平时民政上的事务照常处理,一应税收杂役也照常收取……這地方明明還在大明朝治下啊! “有沒有可能和那位县令商量一下,让他给上司发消息,就說先前有海盗试图劫掠县城,但是被一批海上客商驱逐,眼下县城裡一切平安之类?” 庞雨立刻敏锐意识到這位程县令的尴尬之处值得利用,确实对這位临高县令来說,他也需要尽量把事情淡化下去,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天高皇帝远”“瞒上不瞒下”——這些著名谚语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吧?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