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强敌 作者:陆双鹤 過年期间,事情多,更新不太稳定,請大家见谅 不過黄建成也不好高骛远,开头的时候只要能弄出铁来就行了。至于這铁含硫量太高而发脆,或是杂质過多不利后期加工……這些都不是問題。反正现在团体需要的都是弹药用铁,都是消耗品,能满足浇铸要求就行——铁水质量不行,但老黄他们做模具以及倒模的技术却很好,弹头都是分成两半壳体一次浇铸成型,上面需要预先留好的沟槽也能一次性浇出来。所以徐慧才說“咱们的金属加工能力不差”。 “目前我們有一座炼铁小高炉,一座炼焦炉,一座专门烧耐火砖的砖窑,還有一口炼钢的坩埚,但都是试验性质,冶炼出来的产品性能很不稳定,只能充当消耗品。” 黄建成的话和他本人一样朴实,他指了指身后那几座大小不一的炉子: “耐火砖等级不高,燃料发热量也上不去,這几座炉子的水平大概只相当于当年大炼钢铁时期民间的土高炉,能烧出铁水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那我們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可以作为制枪材料的钢铁?” 枪贩子王若彬对這個最关心,他已经把所有能用上的现代材料都用完了,沒有新材料补充他這個兵工厂厂长就要一直处在失业状态。王若彬這段日子闲着无聊就天天趴在桌子上绘制他所记得的枪械图样,从最原始的单管燧发枪到47都有,但就是找不到钢材来练手。 “這是一個循序渐进的過程。”黄建成总是那么不温不火,“這些土高炉虽然水平低,但却是我們发展冶金工业的基础。所有高级的炼铁炼钢炉都要依赖這些土高炉的产品来建造。好在整個過程我們是清楚的,更先进的高炉设备其原理和构造都不是問題,我們只要循序渐进就可以了——当然要有材料。” “大概需要多久呢?” 王若彬只关心這個,黄建成认真考虑了一下,伸出一巴掌: “至少四個月,多则半年。” “這么久啊……” 黑枪贩子很失望的继续画图過瘾去了,庞雨等人倒不怎么失望。知道炮弹用铁已经能自行生产,這就足够了。 然后又找到化学组了解火药供应情况,這一块倒不用操心——现在火药的生产量相当稳定,有了固定的硝石供应源头,化学组在制造硝基zha药方面已经不象原来那样缩手缩脚,而氯酸盐zha药的生产也仍然保持,毕竟火药是越多越好的。 209迫击炮最终完成定型,又是在十多天以后的事情了。老马履行了他的承诺:在火炮样品拿出来半個月以内完成基本试射內容,确定了這种火炮的射击参数,并且做出了简易计算表尺——有了這些数据和工具,就算是一個完全沒摸過炮的外行,只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调整药包装药量和炮口角度,也能打個八九不离十。当然要想成为神炮手,那就要下苦功夫学习弹道学以及进行试射了。 最终這种火炮的有效射程被确定在一千米范围之内,這個距离实在很短,但也沒办法,身管太短的天生弱点谁都解决不了。当然如果按最佳倾角最大装药,老马能让這炮弹飞出去三千米开外,但那样准头就无法保障了。 在有效射程内,如果是老马亲自操作的话,這门火炮的命中率還是相当高的,落点误差只有大约十米左右。炮弹表面在铸造时就开好了破片槽,一发炮弹能分裂出三十六片铁片,有效杀伤半径可以达到十五米,用来打击集群步兵无比犀利。 唯一的缺点就是那钢筋架子经常会跟炮弹一起被发射出去,不過在外侧加了几個钩子卡住炮身后這個問題也得以解决。這样的氧气瓶迫击炮一共制造了两门,马千山和林深河一人负责一门。两人各带三名助手,总共八個人组成炮组,老马担任了组长。倒不是不想多做,可氧气瓶实在太少,剩下几個瓶子還另有大用处,对火炮有经验的人手也太少,只好凑合两门先用着。 拥有了火炮這种战争之神,让大家对未来局面乐观不少,不過舒心日子沒能過多久。唐健率领的侦察小队在大年初七那天返回临高,带回了有关琼州明军的第一手资料。 而這份资料却让大多数穿越者心头发凉。 “明军在琼州府的武装力量好像有两部分,一部分陆军驻扎在琼州城外的附属罗城中,另一部分则在海边白沙口的水寨,以水军为主,两地相距约四公裡。” 绿区大院裡,白色大银幕上正播放着這次唐健拍摄回来的数码录像。画面中正显现出明朝士兵日常生活和训练的场景,因为都是远景,看起来有点模糊。不過那黑压压的数量着实让人感到惊心。 “他们的数量大约是多少?” 解席最关心這個,唐健很沉重的点点头: “算過了,是通過数营房和队列来大致估计的,但出入不会太大。” 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唐健报出了切实数字: “驻扎在琼州府的陆军大约是三千人,其中有不少黎族。白沙口水寨那裡约有两千人的水军,总共五十二條船,其中有十五艘比较大的战舰,大小跟我們的轮船相近了。” 随着唐健的解說,北纬调出画面,比较熟悉古船模型的文德嗣等人一看就认出来了: “都是福船啊……我靠,居然還有一條宝船!” 画面中某條明船特别巨大宽阔,上面高高飘扬着旗帜,似乎是旗舰的样子。個头要比其它所有明船都大很多,庞雨曾在家乡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裡见過一條仿制的明代宝船,样子就跟录像中看起来差不多。 “很强大的海上力量啊,先前是谁說明朝水军不行的?” 沒人搭這话茬,明清两代王朝都禁過海這是歷史事实,但歷史教科书上却沒提及過海南岛這种地方明政府是如何管辖的。很显然,再怎么禁海,明政府還是需要战舰来保证海岛领土,琼州水军有大船其实一点不奇怪。 “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比我們先前打掉的卫所兵如何?” 有人开始寄希望于对方的军事素质低下,不過唐健很快打掉了他们的幻想。 “沒交過手,不知道战斗力如何,不過我們观察了二十多天,他们每隔三到五天会有一次训练,每隔十天左右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操,虽然他们练的刀枪技术和队列看起来都很傻,但至少說明他们是职业士兵。” 放映室裡一时沉默了,明朝的职业士兵——现代人对“职业”這個词总是比较迷信的,這边队伍裡除了唐健和王海阳,其他人可都不是职业军人啊。即使现代人营养好点,個子高点,体格也健壮点,但面对面碰上那些专门以杀人为业的职业化士兵,恐怕谁都不敢說自己稳操胜券。 更何况双方的数量還完全不在一個等级上。 “一百对五千……這仗可怎么打……” 就连向来最坚决最乐观的王海阳都有些愣神,而其他普通小白领们自然更不用提了。 “我們是不是考虑下……换個地方发展?” 果然有人提出了這样的观点,但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否决了,就连以前一直最主张换地方的凌宁這次都不赞成挪窝。 原因很简单,对于那些主张逃跑的人,只需要问他一句话: “打算去哪儿?能去哪儿?” ——在临高县,大家辛辛苦苦干了這几個月,好歹有了一座水电站,有了一批小工厂小作坊,附近的矿产资源已经基本探明,和周围老百姓的关系也算是比较缓和了。 而如果放弃這一切重起炉灶,别的不說,能源問題就解决不了,经過几次变故,轮船的柴油储备已经用掉将近四分之一,所有這些因素凑起来,穿越众们已经沒有其他選擇。 “如果這一仗非打不可的话,我們也不是完全沒机会。”庞雨又开始给大家做分析,“明军的唯一优势无非是数量,而我們也有我們的长处。” “首先当然是技术优势,我們的技术力量和武器装备大家都清楚,這裡沒必要多罗嗦了。近代战争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過用近代火器对抗冷兵器的战斗,拥有火器一方都取得了全胜。当年八裡桥之战,三万蒙古骑兵冲击六千人防守的英法联军阵地,被打死两万多。而英法联军的损失是多少——只有十二個人!” “其次,除了武器上的优势,我們在情报方面也拥有绝对优势。我們知道這個明朝的大歷史走向,這一点非常重要!比方說眼下的福建巡抚熊文灿,我們就知道他是個喜歡招抚之策的鸽派人物,只要能顶住对方一两轮攻击,我們就能为自己争取到一個不错的谈判條件。” “兄弟们!” 庞雨最后用一個很生动的实例为大家打气: “其实早在我們這個年代之前一百年,1533年,一個叫皮萨罗的西班牙人就干過了和我們這些穿越者差不多的事情:他灭亡了南美洲的拥有六百万人口的印加帝国,而他手下有多少人?——不到一百八十個人,确切說是一百七十七個人,外加六十二匹马,三只火绳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