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四 犹豫 作者:陆双鹤 好书、 “怎么可能!歷史上根本沒有這一出啊?” 可以想象,当那些自以为了解歷史真相,知道未来将会如何发展的现代人们在忽然听到這個消息时,他们脸上是如何的惊诧以及不可思议。 根据“人人平等”原则,琼海号上的那一百多位乘客全都是有权力查看那本记载着明朝近几十年歷史的“金手指宝典”的,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大多数人也确实都仔细閱讀過。虽然人人都知道随着他们的介入,对歷史进程的干擾越来越多,這本“金手指宝典”已经越来越不准了,但到了這真正关系到他们自身利益和生死存亡的意外发生,以往经验再也无法使用的时候,很多人還是难免惊慌失措。 ——歷史上在崇祯七年左右,后金兵是有一次入侵,确实也是由皇太极亲自率领的,但只在宣大边境转了一圈就离开了。皇太极那一次的攻击重点显然并不在明朝,而是针对蒙古的。不過在击溃了蒙古林丹汗之后,搂草打兔子,顺手试探了一下明朝西部防线的防御能力。 结果却发现這個王朝已经衰落到一定程度,在东面的山海关锦州防线,其实已经是他们能够拼凑出的最强壁垒,而在草原這一带几乎是不设防。于是皇太极毫不客气,之后几年连续派遣阿济格,多尔衮等一班小兄弟過来,抢人抢东西顺带着让小弟们练级,活生生把明朝磨垮了。 但至少在崇祯七年這会儿,北京城還是比较安全的,后金大规模越過蒙古草原,对内地的侵攻要等到几年之后才会到来。若非如此,愿意去北京结亲家,做生意,乃至于参观游览的穿越众也不会這么多,都差不多能占到整個大集体的十分之一了——现代人对于“安全”的考量可一向是重中之重。 然而现在,他们却被突然告知:有一大波僵……呃,后金兵即将袭来! 且不說北京那边是如何的兵荒马乱,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一处分基地,当身在威海的众人从电报房裡拿到刚刚翻译出的电报纸时,一帮人的诧异与震惊和其它地方的同伴并无二致。不過“第三团”這個小集体毕竟是琼海军诸多小团队中最长于开拓进取,思路也最是开阔灵活的一群人。在最初的惊愕之后,他们很快就平静下来。果断接受了這一现实,并且立即着手考虑应对之法。 按照大明帝国一贯的尿性,以往哪怕主动对外用兵都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這回被人打了個措手不及,那更是一片混乱。北京城裡现在正儿八经的军事情报沒得到多少,各种小道消息倒是满飞。尽管在那边的林汉龙,陈涛等人竭尽所能,得到的信息也依然是模糊甚至自相矛盾的。他们甚至连后金军队已经推进到了何处都弄不清楚,只知道对方是冲着北京来的——但是就连這消息本身是从何而来都不太清楚,只是街面上都在這么传。 “在北京的那帮人也太废物了,說是人脉畅通,却连個消息都打探不明白,我們這边怎么应对啊!” 听到胡凯的抱怨,庞雨却是苦笑了一下: “沒办法,說起来汉龙他们也算尽力了,都是直接从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张凤翼那些人手中打探的第一手资料。可是就连明帝国本身都沒搞清楚的事情,他们也不可能未卜先知。” “說起来后金兵就算入寇,也绝无可能那么快就暴露出自己的真实目的,可那边街面上已经在到处传說皇太极這一次又要打北京——很有可能只是虚晃一枪啊。” 小伙子徐磊這几年专心搞业务,在军事方面的嗅觉倒也挺灵敏了,一眼便看出這其中必有猫腻。对此庞雨倒是毫不意外——两军交战,必然是以谍战为最优先。而在情报战线上,后金可比明朝强得太多。北京這边虽然是大明首都,估计也有不少后金谍探在彼。這种时候冒出来放個谣言,制造混乱……等等小手段不要太多。 歷史上的那次入侵,后世人看着史书,才知道皇太极只在宣大地区转了一圈就走了。当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說,后金兵会打到哪儿才会停?根本就不可预知。歷史上的北京城中是否也是這么混乱?同样也无从了解。 书上只记载了那些大的歷史进程以及结果,当时芸芸众生的反应,升斗小民的想法……這些可都不在那本“金手指宝典”的记录范畴之中。 也许,可能,大概——這一次皇太极的行动其实并沒有超出歷史轨道,后金兵還是会在宣府,大同一带抢掠一阵,便心满意足的回去了。攻打北京之說只是烟幕弹而已,北京城仍旧会安然无恙,琼海军在北京的那批人安全也依然会有保证——可是,谁又敢赌呢? 轻轻叹了口气,庞雨摇摇头: “无论如何,要按最坏的打算来考虑,看来我們要准备去京师地区转一圈了——带着部队去。” 同样的疑难与困惑,也同时出现在海南,台湾,以及吕宋等地,那些收到了消息的穿越众,只要稍有头脑的,也大都看出了其中的蹊跷之处。然而他们的想法却都和庞雨差不多——身处在這大时代之中,再沒有了居高临下,俯瞰歷史的清晰感。也许只有那些最睿智,最有天赋的伟人才能看破歷史迷雾,做出正确决断。 然而琼海号上這一百多游客之中,显然并沒有這样的人才,他们只能按最保守,最稳妥的方式来考虑問題。而很自然的,這些人在面对安全問題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第一個概念都是: “我們最近的军队在哪儿?” ——然后,他们的目光便都投向了山东,威海。 庞雨這边,很快便收到了来自后方的紧急电报,要求他用最快速度整理好部队,第三团随时要做好出击的准备。 但其实在還沒收到电报之前,整個威海卫基地就都已经动员起来了。庞雨和吴南海等人当然清楚他们所处的位置,本来就是作为北京先遣站的后援而存在。何况第三团对于战斗从来都无所畏惧,不久前才冲到辽东去跟后金干了一仗,并且在那裡与对手纠缠了整整一個冬季——对于和后金作战,他们可沒有任何回避之意。胡凯和徐磊更是自信满满,打算把上一回在辽东憋出的窝囊气好好找回来。 ——事后他们攻打了对方一座城?還堆了座京观?那只能算开胃小点心,对付的都是些无名之辈,连個史上有名的贝勒爷都沒干掉,那算什么报复? 但這一回可不一样了:皇太极亲自带队,后金那些出了名的大小贝勒几乎都在随行之列,怎么着也得留几個下来,才让人知道什么叫穿越者之怒啊! ……胡凯等具体带兵人员兴冲冲的忙這忙那,反正他们到时候只需要听从指挥,能把部队拉得出去就行了。往哪儿打,怎么打,自然会有人考虑的。 而负责考虑的人這会儿却正在烦恼中——還是在那间会议室中,庞雨正盯着墙上的地圖发呆…… 部队倒是准备的很快,可你怎么往外派呢?大陆毕竟不是海南,不是他们短毛的地盘。在大明朝廷沒有发出正式指令之前,他们不可能自說自话的把军队拉到北京去。這方面本就是十分敏感的問題,而值此混乱之际,只会更加敏感。 “肯定不能走陆路,只有从海上运兵前往天津,只有這样才能保证最快的速度,也不至于引起太多麻烦。” 虽然吴南海和陈俊两人都不负责军事,但在這個显而易见的問題上他们却也能說上几句,对此庞雨自是沒有异议——這可不仅仅只是個借道的問題,后勤补给,辎重运输,這些后续問題才是大头。 以威海卫的地理位置,以及他们和大明山东官员不太融洽的关系,這些关系到琼海军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显然不可能放在那些明朝官僚的地盘上。乘坐海船,自天津登陆,然后前往北京,這几乎是唯一的選擇,只不過…… “一下子有两三千武装部队在天津登陆,明朝方面会有什么反应?” 庞雨不是肖朗,天津更不是旅顺,他不可能不考虑当地主人的反应。如今的天津知府乃是王璞,算是明朝官员中与他们琼海军关系最好的一位,但就算是王介山,显然也不可能允许他们就這样轻易登陆——他毕竟還是大明的官儿。 “如果是明朝方面主动提出邀請的话,就不成問題了吧?” 陈俊皱眉道,在他想来這应该不是什么大麻烦,毕竟這是大明朝的首都受到了威胁,這种时候难道還会把主动前来的援兵拒之门外嗎?但已经多次和明朝官僚打過交道的庞雨却知道沒這么简单——歷史上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下了,崇祯皇帝的朝廷還在争论要不要给他封個王,让他回西安呢。 明朝的政治体制到了那一时期,已经僵化到了几乎沒有能力解决实际問題的地步。眼下虽然不知道有沒有达到那种程度,但以他们的行政效率,就算能够做出决断,恐怕形势也已经败坏到一定程度了。 ——有些人永远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 看過《》的书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