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但願人長久
寬闊的江面將整個城市硬生生的分爲兩半,站在歸屬於大學的這一段江岸上,對岸璀璨的燈火和建築羣一覽無餘。
是一處賞景的好地方。
林書怡身體靠着白玉石材質的欄杆,將眼中所有的景物全部收容進手中的相機。
拍照算是她的一個業餘愛好,顏明川有印象,林書怡似乎加入過學校的攝影社團。
清風吹拂過來,帶着江邊獨有的味道,顏明川似乎也放鬆了不少,將半個身子倚在欄杆上,任憑這樣的微風把自己的頭髮吹得有些許雜亂。
他沒去管,靜靜地看着江心的小島,一座延伸的長橋把小島和江岸連接成一個整體。
這座島也被劃分在大學的地域範圍內,不過由於面積太小,溼氣太重,建不了什麼高樓,上面便也就只修了一座三層的仿古樓臺,充當一處景觀。
連帶着岸邊延伸至島上的長橋,目光所至之處,空無一人。
林書怡注意到他的視線:“那座島現在被學校賣給私人了,長橋都攔上了,怎麼,你想上去?”
顏明川搖搖頭:“沒,我隨便看看。”
林書怡淺笑:“學校還是變了很多的,和我們那時不一樣了,你看。”
她用手指着這一側江岸遠處的一處小山頭:“那塊山頭也要被推平,上面要給我們醫學院建一座新的實驗樓,可真的是好大的手筆。”
顏明川失笑:“學姐,你的消息還真是靈通,從哪知道的?”
林書怡聳聳肩,語氣輕快:“聽學弟學妹們說的,我今天一整天把校區都逛完了。”
顏明川似乎察覺到了什麼,看了林書怡一眼。
她臉上仍然是那種洋溢着愉悅的淺笑,手指摩挲着相機。
腳邊上似乎有東西在動,顏明川低頭,發現是一隻黑瘦的小貓,不知什麼時候偷偷過來的,蹭着他的褲腿轉圈。
小貓擡頭,露出圓圓的瞳孔。
它“啊哦”的叫了一聲,然後繼續低頭去蹭褲腿。
“貓咪在跟你要喫的呢。”
林書怡戳了戳顏明川肩膀,好心的提醒他。
這
顏明川怔了一下,蹲下來伸出手,小貓立馬就乖巧的開始把蹭蹭的目標轉爲他的手,一副溫順到了極點的模樣。
“我身上沒帶什麼喫的。”他輕嘆,把手收回來:“抱歉。”
“貓可聽不懂人話。”林書怡同樣俯下身,忍着笑:“沒關係,我這裏有。”
她從自己的包裏摸索出一根火腿腸,撕開包裝後掰成小段,很簡單的食物,可這隻小貓喫的很開心。
不時還擡起頭看着林書怡“嗚嗚”的叫着。
林書怡同樣動作輕柔的一遍一遍撫着它的毛,眼神裏有看不懂的東西。
“是一隻藍貓呢,脖子上還有項圈,不過很舊了。”她輕聲說着:“以前應該是有人養的。”
顏明川沒有說話,他腦子裏閃過的是胖嘟嘟的奶糖。
“聽說藍貓的性子很倔,不怎麼親近人,這隻貓可真不一樣。”
眼見着小貓狼吞虎嚥,明顯還沒喫飽的樣子,林書怡又重新從包裏拿了點喫的,她低頭撕開包裝:“以前在心理學的課程裏,學過一個名詞,棄貓效應,一隻貓被丟掉後再撿回來,就會表現得特別溫順乖巧,患得患失。”
“明川,你說人會不會也是這樣?我倒覺得挺貼切的,因爲...我好像也見過這樣的人。”
她語氣平常,仍舊低着頭,話裏卻意有所指。
顏明川身形一頓,他緩緩站起來,林書怡擡頭看着他,輕輕拍了拍小貓的腦袋,她也直起腰。
面對他複雜的眼神,她攤了攤手:“我隨便說說而已。”
顯得很無所謂的平常,顏明川偏開臉,手從風衣口袋裏摸出煙支點上,視線投向江面。
今晚的月亮很好,不過他們所在的這段岸上有路燈,路燈的光把月光狠狠地壓住了。
只有在遠處城市的光穿透不到的地方,平靜的江面波光粼粼,倒映着一輪明月,隨風飄搖,似乎隨時都會碎掉。
離別的氣息。
“十年的時間,月江的水還是那樣,沒有變過,十年對於大自然真的只能算一瞬間。”林書怡喟嘆:“可是對於人來說,十年真的好長。”
她脣角微微揚起:“不過你倒是長情,十年了都還在抽這個牌子的煙,這煙現在可越來越不好買了,怎麼不用我送你的那個火機?那可是一整套的。”
顏明川緩緩吐出一口煙氣。眨了眨眼睛:“出去喝酒的時候被人偷了,對不起。”
“是這樣啊。”林書怡放下手裏的相機,用力的點點頭:“如果是被偷了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不過不要緊的,以後我看看有沒有機會,再給你找一個。”
雙手撐着欄杆,她仰着頭去看月亮,月亮的光很柔和,即使直視也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明川,我要走了,我的導師知道了我在這邊發生的事情,給我發來了郵件,她手上有一個項目很缺人,想讓我回到她那裏去。這是很好的機會,我不想錯過。”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我已經交了辭職報告,程序快走完了。”
顏明川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他沒有表現出什麼洶涌的情緒,沉默的抽着煙。
林書怡也不在意,動作輕快的擦了擦眼角,給手裏的相機換上一張新的卡,將天上的明月拍了下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從古時候開始,月亮似乎就代表着離別呢。”
她端詳着相機裏的照片:“這些年,我會當做我人生中最珍貴的回憶的,以後,我們就遠隔重洋,你又是大忙人,難得一見了。”
轉過臉來,顏明川能清楚的看到,林書怡清秀的臉上,有着明顯的淚痕。
把那張存儲着明月的卡取出來,遞到顏明川眼前。
他接過,緊緊地握在手心,按在胸口。
林書怡看着他俊秀的臉,眼裏都含着笑。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