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小幸福
但每個地方的餃子也是有些細微的不同的。
包括包法和做法,都會不太一樣。
比如說桃源村這邊包餃子,是不加鹽的。
這種方法,是林毅在外面學到的。
此時看到沈悅感興趣,於是便跟她多聊了一些。
爲什麼要放鹽。
主要是爲了提升餃子的口感。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失敗的包餃子經歷。
那就是煮出來的餃子,寡淡無味。
或者包出來的餃子太鹹了。
如何讓餃子鹹淡適中,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的。
當然,這種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林毅往餃子皮撒一些鹽,便是爲了避免出現餃子不入味的情況。
只是,放鹽放多少,那都是有講究的。
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過猶不及,一丟丟就可以。
初次嘗試的話,更是要掌握好度量。
沈悅忍俊不禁,說了跟沒有說沒啥區別
還是要靠經驗。
她學不來這種,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包吧。
沈悅看到沈建在院子裏開直播,於是說起了他哥以前包餃子發生的一件糗事,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很搞笑。
林毅清了清嗓子,這麼說,他可不困了啊。
挺想知道大舅哥包餃子出過什麼糗。
沈悅告訴林毅,他哥打小就孝順。
距離現在十年得有了。
那個時候,沈悅還在上學。
有一天,她家不是農忙嘛,父母很早就出去下田幹活了。
於是沈建,便想要給父母做一頓美味的午餐。
思來想去,決定包餃子。
於是他偷摸着進了廚房,拿出了麪粉,和麪,包餃子。
由於從來沒有和過面,不出意外的話,就出意外了。
他水倒多了,想着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祕訣,於是又往盆子里加麪粉,沒想到這次麪粉加多了
那會,沈建從來都沒有做過這類事情,哪裏懂這些。
於是,沈建又加水,沒想到水又多了
沈悅當時人都傻了。
她進廚房的時候,她哥整個人身上,從頭到腳,都是麪粉,那場面,放在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十分炸裂的。
她當時直接笑出了聲。
林毅哭笑不得,沒想到大舅哥還有這黑歷史。
直播間的水友!!!
“這不就是熊孩子嗎?”
“哈哈,沈悅小姐姐,沒想到你哥以前還有過這黑歷史。”
“噗,當然是原諒他了,畢竟他出發點還是好的。”
“可以想象.父母回來看到這一幕,血壓直接飆到180!”
“好傢伙,那場面太辣眼睛。”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加來加去,我哥把家裏的麪粉霍霍完了”
沈悅至今都記得,那天中午,父母回來之後,家裏傳出了殺豬般的慘叫。
小沈建被揍的哇哇哭。
從那以後,沈建再也沒有進過廚房。
他哥沈建現在還有怨言呢,明明他是好心,哪怕浪費了一些麪粉,也不至於來男女混合雙打啊。
他幼小的心靈,可想而知,承受了多少暴擊。
不過吧,十年前,生活還沒有現在這麼好。
他父母也是心疼浪費的這些麪粉吧。
誰家有錢也不是這麼造的。
跟老婆聊天的時候,林毅也不忘手上的動作。
他可不想跟大舅哥一樣,因爲水面不夠均勻,爲了使二者達到平衡而反覆的去加水或面。
當然,也是因爲大舅哥那個時候年齡太小了,所以對加多少水和麪,沒有概念。
大人的話,哪怕有的時候二者失衡了,一兩次也就糾正過來了。
和麪的時候,林毅往麪粉裏添加的是溫水。
之所以加入溫水,是因爲用溫水和出來的面,會比加冷水和出來的面柔軟一些,這也是揉麪的小訣竅之一。
燒菜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一句話,功夫全在細節裏。
軟麪餃子硬麪湯,不軟不硬做乾糧。
聽着林毅說着揉麪製作餃子皮的一些細節。
沈悅入了迷。
她覺得此時的林毅,特別的有魅力。
聊天的時候,沈母已經把剛纔包好的餃子,拿去下了。
沒有打擾他們小兩口在這裏你儂我儂,撒狗糧。
“麪糰兒揉的時候,不能揉太久,手上感覺,差不多到這樣,就可以了。”林毅揉了一會,把麪糰遞給沈悅。
沈悅摸了摸,發現這麪糰,有些軟軟的,一點也不硬。
剛纔擀麪皮的時候,她便已經發現了,
“毅哥,這麪皮真軟和啊,看上去像是藝術品,我都不忍心去吃了。”沈悅笑着說道。
“那可不成,你不喫,我不是白包這麼多餃子了嗎?這餃子得進了大傢伙的肚子,纔算是功德圓滿,也不枉我大中午的餓着肚子,忙活這一遭。”林毅開口道。
沈悅看到林毅這邊麪糰揉好了之後,便想要把麪糰拿過去擀麪。
但林毅制止了她。
剛揉好的麪糰,可不能馬上就擀。
而是需要放上個幾分鐘,再揉,這樣是爲了醒面。
“這些餡料夠不夠啊?要是不夠的話,我再去弄一些蔥。”
沈悅眨了眨眼睛,詢問林毅。
林毅點了點頭。
蔥不會覺得多,畢竟做餃子的湯水,也是要用到蔥的。
於是沈悅再次拿着菜刀,磨刀霍霍向着院子一角的蔥地走去。
林毅在廚房也沒有閒着,拿出了剛纔切剩下的一小塊肉,開始剁了起來。
等林毅的肉剁得七七八八了,沈悅也掐着一大把蔥走了進來。
把蔥稍微摘擇了一下,洗乾淨後,林毅把蔥直接放入了餡料裏,連同肉一起剁了起來。
蔥很快便跟肉摻雜在了一起。
“毅哥,幾分鐘過去了,可以擀麪了吧?”沈悅問道。
“麪糰差不多醒好了,你擀麪皮,我來包吧,我也已經剁好了肉餡。”林毅對沈悅說道。
沈悅點了點頭,這個她喜歡。
於是她興高采烈的去擀麪皮了。
剛纔已經包了差不多100個餃子,林毅打算,再包個一百個。
回頭可以讓大舅哥給他在鎮上的媳婦送點去。
這幾天,大舅哥在家裏,他媳婦一個人要守店,還要做飯,挺不容易的。
好在兩個娃都在這裏,所以也還算是可以忙的過來。
“可以喫餃子了。”
就在這時,第一鍋餃子已經煮好了。
端上了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