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竞争对手出现了

作者:未知
原来的技工学校這边,已经是城边子,占地极广,空地也比较多。 无论是学员還是教师,以及到场祝贺的领导,每個人都拿着一把铁锹,来到学校后面的空地上。 地上已经刨好了一個個的树坑,不远处,還早就准备好一根根树苗。 大伙這才放心不少:這冻天冻地的,地皮儿刚化开薄薄一层,要是叫大伙刨树坑,那估计得一上午時間。 “每人领一棵树苗,亲手栽种下去,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树?”老周扯开嗓子吆喝着。 已经有心思比较灵敏的人猜到了,四下裡响起几声应答:“是杏树吧?” 沒错,正是杏树,因为中医素有杏林之称。 這個典故,還要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有建安三神医,分别是张仲景,华佗,以及董奉。 這位董奉先生,晚年隐居庐山,给人治病,从来不索求报酬,只有一個要求:每一位被医好的病人,要在山坡上种一株杏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這裡山坡的杏树便蔚然成林。 哑巴爷爷此举,显然也颇有深意,在场的人,也都理解了孙先生的意图:行医者,医术要高,医德更要高。 于是也就沒有人再抱怨,都乐呵呵地领了一棵树苗,栽种到树坑裡面,在培土浇水。 许多人還都记下了自己栽种树木的位置,以后勤浇水,等到树木蔚然成林,也有自己的一份努力和付出。 就连到场的领导们,也都亲手栽下一棵杏树,他们也都觉得,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栽种完杏树,人群便在老周的带领下,来到校门口。 由哑巴爷爷和来自部裡的领导,一起将蒙在校名上的红布揭下来。 “杏林中医学校”這六個古朴庄重的大字,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开始鼓掌, 刘青山看着师父脸上那无比欣慰的笑容,心裡也涌起巨大的成就感:今日栽下树苗,明朝蔚然成林。 简短而与众不同的开学典礼,就這样结束,学员们立刻返回教室,开始学习。 班级都是小班儿,每班也就二三十人。 现在刚开始,還处于摸底阶段,等哑巴爷爷对這些学员的底子都清楚之后,再重新分班。 针对学员不同程度,进行不同教学。 就像那些老先生,再从头学基础,就沒有必要。 而像梁小虎這种门外汉,则需要从头学起。 教材使用的就是首都中医学院的教材,另外還有宋一针编撰的针灸学,范先生编撰的药膳学,以及哑巴爷爷編輯的医书。 边教边摸索,发展几年,争取编纂一套完善而且统一的教材。 学校初创,有时候就是发现問題,然后再解决問題,等步入正轨就好多了。 中午,各级领导就在学校食堂用餐,也沒搞特殊化。 领导们也算瞧明白了:人家這裡,一切都以务实为主,他们也就沒必要做那些表面文章。 送走了领导,刘青山又和师父研究了一番,等到過了五一,還要建两座教学楼。 另外再建设一座门诊大楼和一处住院部,中医学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才。 這些投资,都是刘青山掏腰包,他這個当弟子的,也应当应分。 李铁牛一听,也立刻给媳妇打电话,叫小翠把积攒的家底儿都拿出来,他也要孝敬师父。 刘青山也不拦着,反正以后赚钱的時間长着呢。 很快,杏林中医学校就走上正轨,也就沒刘青山啥事了,他也收拾东西,准备远行。 黑河那边的边境贸易重启,刘青山必须過去一趟。 就他和李铁牛哥俩,开着刘青山的越野车出发,出了省之后,就进入到龙江省的地界。 刘青山想起来,好像胡司令和大姐他们,也正在這边洽谈建立牧场的事情,正好顺道,就决定過去瞧一眼。 這边属于松嫩平原,草甸子都是一片一片的,延绵几十裡上百裡。 在刘青山的记忆中,后世有不少都开垦成耕地,破坏了草场,实在有点可惜。 刚刚要开春,草木還沒有萌发,坐在车裡,放眼望去,公路两边,都是延绵的芦苇荡,還有枯黄的草地,有些低洼的地方,积雪尚未融化,一道黄一道白的。 他们要去的是鹤城,在刘青山的规划中,单单這個地区,就要设立五個养殖基地。 鹤城是地级市,下辖十几個县和七個区,地域辽阔。 刘青山他们开车进入到市区,拨打了大姐的手机,果然接不通,這边估计正建设地面基站呢。 找了個公用电话,呼叫了一下刘金凤BB机,倒是很快把电话打了回来。 听說刘青山也来到這座城市,刘金凤也不免有些兴奋,叫弟弟开车直接来市政府的招待所。 等刘青山两個把车开出去,就看到刘金凤和胡伟的团队,正在门口张望。 他们身边,還有十几名领导模样的人,估计是当地的政府官员。 下了车,人们便迎上来,满脸笑容地和刘青山握手。 胡伟显然已经混熟了,在旁边给刘青山介绍:“這位就是我們统一食品集团的刘青山刘总。” “這位是市裡的王书记,這位是迟市长……” 刘青山也礼貌地和众人握手寒暄,那位迟市长显然比较健谈: “青山同志,欢迎欢迎啊,我還去過你们夹皮沟参观学习呢,可惜那时候你在国外忙生意,今天终于见面,幸会幸会。” 夹皮沟从万元村起步,也接待不少来自各地的参观团,尤其是北方,比较出典型。 尤其是今年,夹皮沟更是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個百万元村。 年前那段時間,各大报纸铺天盖地,都在进行宣传。 甚至在晚七点的新闻节目中,都露了一面。 “领导您太客气了,我們那裡,也就是抢先发展一步。”刘青山嘴裡客气着。 迟市长则笑道:“不一样啊,就拿你们的统一食品来說,现在是全国闻名,能来我們這裡寻求合作,我們当地政府,必须大力支持!” 這就相当于表态了,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省裡的领导,還有省军区的领导,甚至還有更高级别的领导,都打电话关注過這件事情,地方上不敢不重视啊。 事实上,鹤城這边,甚至整個东边的三省都在内,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原来赖以生存的重工业,重心前移,经济搞不起来,最终只能依靠广阔的土地来发展农业。 发展农业,那是最低端的下游产业,也就仅仅能保证不饿肚皮而已。 所以即便是上级领导不关照,当地政府也是举双手欢迎统一食品的這次投资。 不說别的,光是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問題,還有今后的税收這两大项,就足以叫他们动心。 进到招待所裡面,已经是午饭時間,午宴自然是十分丰盛。 刘青山不怎么說话,倒是胡伟比较擅长這种场合,跟当地的官员们称兄道弟,推杯换盏,气氛很是融洽。 等吃完饭,回房休息,刘青山這才找大姐和胡伟了解情况。 刘金凤和胡伟他们已经跑了几处地方,自然條件沒的說,非常适合。 目前双方已经开始洽谈,這個涉及到的东西就比较多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刘青山最关心的還是承包土地的价格,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给出的价格還算便宜,每亩地的承包费是三十块钱。”刘金凤的脸上也带着微笑。 刘青山则眨眨眼:“一年三十块钱的承包费,现在来說,有点小贵。” 几十年之后,每亩地每年的承包费,也才三五百块,那還得是上好的良田,不是這種荒甸子。 要知道,他们办养殖基地,动辄就是几万亩,几十万亩,上百万亩,這每年的承包费都是天价了。 胡伟大笑:“小师兄,是五十年的承包期。” 這下连刘青山都愣了一下:這還真是白菜价了,看来当地政府诚意十足啊。 胡伟又嘿嘿两声:“我和大姐商量一下,准备再抻抻他们,价格应该還有的谈。” 刘青山思索片刻,摆手說道:“沒必要,這個价位,已经比咱们预期的要低很多,直接签合同好了,這边的五個养殖基地,全部签下来!” 五個养殖基地,面积大概在两三百万亩之间,差不多需要一個亿的资金,对统一食品厂来說,完全不是問題。 光是碧水县的生产基地,每年差不多都有這個利润。 至于後期的建设投资,五处生产基地,大概還需要五個亿左右的资金,這個就需要通過整個集团输血。 另外也可以多争取一些贷款,发展也能迅速一些,光靠集团内部造血,毕竟周期比较长。 “行,那我通知一下当地政府,明天正式签署合同。” 刘金凤也是雷厉风行的性子,直接开始拨打迟市长的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电话那边,传来迟市长的声音,這时候的电话,基本都這样。 寒暄几句,刘金凤就切入正题。 电话那边停顿了一下,迟市长的声音這才又传過来: “刘经理,签合同的事情先不忙,我們刚刚接到省裡的消息,外国的雀巢集团,也派来考察团,准备在我們這边设立乳品生产基地。” 刘青山在旁边也听得一清二楚,不由得心裡一沉:竞争对手這么快就出现了嗎?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