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老师好! 作者:未知 等到快晚饭的时候,大伙也都散了,家裡总算是清净下来。 除了建养猪场的事,另外還顺便商量一下村裡小学的事。 现在有了支教老师,那就在原来的生产队,腾出来三间房子,作为临时教室好了、 還有就是,新老师就安排在老爷子刘士奎家裡吃住,正好就老两口,比较适合。 送走客人,刘青山看到大姐夫从仓房钻出来,手裡還拿着一沓稿纸。 這也是高文学的习惯,家裡人太多的时候,就主动去仓房创作,免得受干擾。 刘青山這才招呼一声:“大姐夫,有你两封信,俺给捎回来了。” 高文学推推眼镜,点点头:“山杏這部小說,俺也写完了,回头你看看,提提意见。” “可是,下一篇小說,俺就不知道该写啥了?” 俩人边走边聊,进了屋,刘青山說道:“大姐夫,现在全国上下,从农村到城市,都在推进改革开放,這方面的小說,应该很有前途,俺听說路遥正准备一個大部头,叫《平凡的世界》呢。” “三凤儿,俺也是這么想的。” 高文学点点头,然后抓抓脑袋:“這两年,外面的世界变成啥样,俺都不知道。” 這倒是個問題,作家都得出去定期采风的,一味的闭门造车,成就肯定有限。 按理說,是应该叫大姐夫出去走走,可现在還真沒有這笔闲钱。 琢磨了下,刘青山說道:“大姐夫,先等几個月吧,等咱们的大棚菜卖出钱,你就去春城汽车厂待上一段時間,积累积累写作素材。” 高文学一边拿起柜盖上的信件,一边說着:“三凤儿啊,其实不必跑那么远,咱们村子裡现在发生的变化,不就是最好的素材嗎?” 对呀,這作家的眼光,就是敏锐。 刘青山朝高文学竖竖大拇指,然后就见大姐夫把一封信塞进他手裡:“這個是你的。” 差点忘了,還有俺一封信呢。 刘青山撕开信封,抽出两页稿纸,先瞄了一眼上边的字迹,不由咂咂嘴:“這飞哥的字,写得還真秀气,怎么跟女生似的?” 再瞧瞧落款,刘青山不由得一愣,還真是女生,這個“李雪梅”是谁来着? 想起来了,李雪梅,不就是那個喜歡用大眼睛瞪人的女护士嘛,她给我写什么信啊? 带着疑惑,刘青山开始看信,最开始,是“刘青山同志”這样的称呼,很正式。 很快就把信给读完了,放下信纸,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 在信中,李雪梅表示,她了解了刘青山的事迹之后,受到很大触动,决定向刘青山学习,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外语,将来成为一名翻译。 至于通信的地址,则是从飞哥他们那裡搞到的。 另外,在信中也提到了,那位托马斯先生也已经回国,听說是回去研发新车型什么的。 想不到啊,万万想不到,俺一不留神,竟然也成为了别人学习的榜样。 刘青山心裡多少還是有点喜滋滋的,毕竟享受别人的崇拜,這种感觉還是很美妙的。 于是,他也就提笔写起回信:李雪梅同志,你好…… 這封信,当然是以鼓励为主了,顺便再介绍下学习外语的方法,免得对方走了弯路。 最后顺便又提了提,希望她能够督促飞哥和刚子等人,也一起学习俄语,将来也许会大有作为。 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直到老四招呼吃饭,他這才结束,等到啥时候上公社,再给李雪梅寄過去吧。 晚饭是煮得苞米碴粥,打的茄子酱,因为炸锅的时候,放了荤油,所以茄子酱還挺香的。 刘青山還真饿了,呼噜噜就扒拉了一大碗粥,正准备再盛呢,就看到屋门被推开,进来好几個小娃子。 为首的四虎子手裡拿着個小破盆儿,裡面大半盆子,都是一條條深红色的蚯蚓,四虎子還满眼期盼地问: “青山哥,還收不收蛐蟮啦?” “收,当然收,哪裡挖的,這么多?” 刘青山又盛了一大碗苞米碴粥,這玩意不抗饿,吃完跑两圈,肚子就又空了。 二牤子抢着汇报:“不用挖,這几天下雨,蚯蚓都钻出来了,直接抓就能抓到。” 卧槽! 刘青山使劲拍了一下大腿,饭也顾不得吃,赶紧往后院跑。 他把這茬给忘了,蚯蚓虽然喜歡阴暗潮湿的环境,但是不能太湿,否则的话,它们在土裡就无法呼吸。 自己那两池子蚯蚓,估计早就泡上了,蚯蚓在池子裡又爬不上来,肯定全都泡死啦! “三凤儿,回来,养蚯蚓的池子,早就帮你罩上啦!” 還是大姐了解他,吆喝一声,刘青山這才停下脚步。 不過,他還是决定去看看,顺便把娃子们新捉的蚯蚓,也撒到裡面。 到了后园子一看,那两個养蚯蚓的池子上面,果然都罩上了遮雨的塑料布。 至于挖完沒砌的那些,都成水池子了,估计养鱼正好。 把几盆蚯蚓撒进去,刘青山這才乐呵呵地回屋,一本正经地說道:“今天向刘金凤同志,提出口头表扬,她這种一心为公的行为,值得……哎呦,别拧耳朵,疼。” 屋裡那群鼻涕娃,也都瞧得嘻嘻笑,刘青山這才想起来,還沒给人家换糖呢,最关键的是,他沒糖啦,要不,先赊着? 這样搞的话,娃子们动力不足啊。 正琢磨呢,只见彩凤和山杏,从兜裡掏出来纸包,然后抽出来一個绿色的小薄片,老四還說呢:“用這個换蚯蚓吧,這叫口香糖,可好吃啦。” 這不是绿箭嗎? 刘青山眨巴两下眼睛,就想明白了,估计是杨老师,奖励给两個小丫头的。 這玩意现在可不好弄,只少数几個大城市才有得卖,而且還是那种专门涉外的商店才有。 這些娃子,每個人都领了一片口香糖,剥去外面的糖纸,塞进嘴裡大嚼。 “咦,還冒凉风呢,好吃,真好吃!” 四虎子嘴裡大赞。 這时候,小老四才想起什么,嘴裡叮嘱說:“对了,這种糖,嚼完之后要吐掉,是杨老师說的。” “吐了多白瞎啊!” “俺刚才都咽啦!” …… 当晚,刘金凤抱了一套新被褥,去了爷爷家,给杨红缨铺上,回来的时候,還抱回来两盒麦乳精。 麦乳精,在這個时代,就算是高级营养品喽。 刘金凤喜滋滋地冲了两碗,一碗给四凤五凤喝,另外一碗,她跟林芝分了。 “姐,俺和姐夫的呢?” 刘青山不大满意,他倒不是馋這一口喝得,主要是待遇差别這么大,沒人权啊。 “大男人,喝什么麦乳精。” 刘金凤嘴裡唠叨着,不過還是抱起装麦乳精的罐子,准备给他们也冲一碗尝尝。 “姐,俺开玩笑呢,留着你慢慢喝。” 刘青山過去给抢下来,重新把罐子放到柜盖上,结果還被大姐给白了一眼:“就你喜歡作怪。” “哥,你尝尝俺们這個,可甜呢。” 小彩凤招招小手,在這個时代,甜食就是最好的东西。 刘青山凑上去,山杏把小铁勺递给他,刘青山在碗上边舀了一勺空气,塞进嘴裡,還咂咂嘴:“嗯,真好喝。” 逗得两個小丫头咯咯笑,一人舀了一勺,硬给灌进哥哥嘴裡。 “真甜!” 刘青山赞了一句,也不知道是麦乳精甜,還是這种感觉甜蜜。 …… 第二天,刘青山正吃早饭呢,就听外面有人嚷嚷:“各家各户都注意啦,今天咱们夹皮沟村小正式开学,家裡有娃子要上学的,搬個板凳去大队!” 夹皮沟還真是挺惨的,连個大喇叭都沒有。 “上学喽,上学喽!” 两個小丫头嘴裡欢呼着,就要下地背书包,被林芝和刘金凤分别拽住:上学也得先吃饱饭啊。 很快,俩小家伙就呼哧呼哧吃完饭,背上崭新的粉红色小书包,对于哥哥给买的书包和文具,她们都喜歡死了。 刘青山也扛着家裡的一個长條凳,跟着去了。 他昨天太累了,睡得比较早,队长他们张罗收拾教室,他也就沒去跟着忙活。 外面還是阴着天,雨也一阵儿一阵儿的,看来今年的小麦,算是彻底泡汤了。 半路上,看到三三两两的小娃子,大多数都是自己抱着個板凳,也往临时学校那边跑。 等到了生产队,刘青山进了教室一看:好家伙,還真像那么回事。 最前面放着一张老旧的办公桌,就是讲桌了。 刘青山越瞧越眼熟:這不是老支书那张用了几十年的老古董嘛,這都舍出来了? 教室裡,有三排座,下面是用土坯垒起来的,然后横上一块新刨的木板,這就算课桌了。 再配上自带的板凳,好歹能坐在這学习了。 條件艰苦不怕,以后可以慢慢改善,寒门学子,照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刘青山暗暗下定决心:大棚出钱了,一定先打一批桌椅。 不大一会,杨红缨就拄着一根木头棒子,一点一点地进了教室,扫了一眼齐刷刷坐着的二十几個小娃娃,她心裡忽然前所未有的充实。 “老师好!” 小彩凤带头站起来,领着小娃娃们大声喊起来,小家伙這是要提前行使大班长的权利了。 搞得刘青山差点都跟着喊出来,他的身份,其实也是学生啊。 “同学们好,請坐。” 杨红缨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哇! 教室外面,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嚎声:“俺不上学,俺不想上学。” 啥样的孩子都有,有乐意上学的,同样也有怕上学的。 杨红缨也拄着棍子,出去查看,结果地上的二牤子使劲打滚,任他的老娘又打又骂,也不好使,气得他老娘直抹眼泪儿。 “大嫂,交给我吧。” 杨红缨用手裡的棍子,轻轻点了一下二牤子,嘴裡大声說道: “不上学,长大就得种一辈子地,你還想不想以后去看天安门啦?” “還有啊,你不上学,别的小伙伴都在学校,以后沒人跟你玩儿!” 這两句话,還是很有杀伤力的,二牤子爬起来,拍拍身上沾着泥土,吱溜一下,钻进教室裡面。 刘青山瞧得也挺乐呵:這位杨老师,還挺厉害的嘛。 正琢磨着呢,就听杨老师的声音传過来:“還有那位刘青山同学,你要是也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的话,我欢迎。” 在小娃子们窃窃的笑声中,刘青山讪讪地走出了教室。 ———————— 有朋友问加更,前面也說過了,新書期间,每周打赏满一百人次就加更一张,多少都算,主要是求個人气,掌门则单独加更,新書投资人数如果满一千,也加更一次,月票满五百也加更一次,存稿充足,欢迎大家来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