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赐婚(一) 作者:凤亦柔 养心殿内,皇上正在御案后边写大字儿自娱,刘皇后脸带惊怒之色,在一群彩女宫娥的簇拥下,也不管内侍通报与否,一头撞了进来,朝着皇上扑通跪下,脸上冒泉眼似地淌下泪来。 “皇上啊,您得给臣妾做主,您救救庆王啊!” 皇上吃了一惊,抬头见刘皇后花容惨淡,哭得凄凉,虽年届四十,早已不是一枝梨花春带雨般的娇嫩,却自有她一番捺人风韵,皇上迷了她二十年,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当下丢了狼毫,绕過御案来扶起刘皇后,言语半带玩笑:“這又是怎么啦?谁吃了豹子胆,敢惹皇后不痛快?” “皇上!”刘皇后一时倒不好继续泼混下去了:“皇上可知太后懿旨赐婚一事?” “皇后原来为這一桩来的?”皇上晒笑:“不是朕說你,你若有意成全哪一個皇室子弟,亦可一道懿旨赐了婚去,你为三宫之首,有這個权利,老太后是你的婆母,更加不用說,怎么今儿倒管起她来了?小心老太后知道又恼了,少不得拿你去问!” 刘皇后苦着個脸:“皇上真不知太后给安王找的是哪家的女孩儿?” “我倒不曾问得,太后也不說。” 皇上想着,這太后不知卖的什么药葫芦,前些时忽然在他面前哭泣,慌得皇上哄了半天,太后說是连日来梦见安王,因着安王小时跟了太后一些时日,老人家想念是正常的,皇上便准了她,下一道旨意召安王回京陪伴太后。 两日前安王回到帝京,太后又找了皇上去,這一次哭得更加伤感,指着消瘦不少的安王說: “這孩子竟是病了一個多月来着,怪道哀家心裡总惦念着!而今病還在身上,未及全好,如此可怎生是好?哀家可不能亏了這孩子,日后见了他母亲仁孝皇后也說不過话去,得给他說一门亲事冲冲喜,這就讨要皇上的恩准!” 皇上自然是不敢违逆母后意愿:“全凭太后操劳!安王也到了大婚年龄,只是庆王在先,還未大婚,是否等庆王先娶……” 太后冷哼一声:“哀家多年未动懿旨,今日想给爱孙娶個王妃冲個喜,看来竟是动不了了,還得先缓一缓,停一停……” 皇上忙陪笑:“太后說哪裡话?安王大婚,有了王妃,也了了儿子一桩心愿,要怎样,自然全在太后高兴,儿子再无一句半句的话!” 太后這才高兴了,沒想到事隔两天,皇后就来给他闹,看来是因为太后赐婚,安王即将迎娶王妃,越了庆王的序,要来跟他讨個說法罢了。 “哎呀皇后,她老人家看上哪家的女孩不成?又不是许给庆王的,你管她呢!”皇上說。 刘皇后哼了一声:“太后說一句扯气儿的话,皇上還真就不管了!安王即将迎娶的,就是庆王心心念念想了两年的董宰相家的董明珠小姐!你如今且去看看庆王,都伤心得不成形了,我可怜的儿啊!” 刘皇后是真的心疼了,又抹起泪来,庆王乍一听說太后赐婚,将董明珠配给了安王,他竟是惊痛得要晕了過去,瞪着两眼半天缓不過劲来,缓過来之后就大摔府裡的物件,挥着剑要杀人,還要跑进宫去找老太后理论,刘皇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安抚得他,答应他来找皇上,要将此事挽回。 皇上也楞了:董明珠是庆王喜歡的人,這個他是早知道的,也知道庆王对董明珠十分爱护,他還记得当年庆王依依不舍地牵着明珠的手送她出宫,那时的明珠虽已初具少女模样,却仍然娇憨得像個小孩子,紧缠着母亲不放,显然是离不得家的,庆王为明珠着想,执意要等她及竿再论婚娶,他也不曾立有侧妃,身边只有两三個侍妾,那還是刘皇后挑选了送给他的。宫裡宫外无人不知,庆王娶董明珠是板上钉钉的事,却沒料到现如今老太后一個懿旨,出其不意地将董明珠许给了安王! “太后赐婚懿旨可是已经宣了?”皇上转头问身边的大内总管张秋林。 张秋林一整天候在皇上身边,沒走出多远,也不能知道多少,赶紧转头去看身后的两個随侍太监,随侍太监领会得,忙站上前一步:“太后懿旨由慈宁宫的主管来福领去宣了,估摸着已去了半日有余!” 皇上叹了口气,望向刘皇后:“啊,皇后你看……” 刘皇后内心焦躁,也不能太過表现出来,却是装模作样地以帕拭泪:“可怜我的俊儿啊,只怕是要心痛死了……這做兄长的都未大婚,弟弟却越了序去,太后這懿旨下得好不糊涂!” “唉!不是說了冲喜嗎?安王身子骨這阵子弱着,太后担心。” “怎就不为庆王想想,都是太后的皇孙,如此厚此薄彼,可說不過去!皇上,庆王的孝顺仁爱您是知道的,为着他对董小姐的那份心,好歹可怜他一把,您与臣妾一起去一趟慈宁宫,看能不能劝得太后,将圣旨换了懿旨,可好?” 皇上眼珠子转了转,问道:“那若是太后依了你,安王怎办?” 刘皇后手按胸脯:“交给臣妾来办!好女子多着呢,臣妾立即便能为安王寻得一位既美且贤的安王妃!” 皇上想了想,确实是庆王喜歡董小姐在先,安王或许连董小姐是谁都不认得呢,既然如此,去跟太后說道說道,或许能劝得开,真如皇后所言,把圣旨换了懿旨,董小姐许给庆王,另外选一位世家淑媛配给安王,直接就两桩婚事一并办了,岂不皆大欢喜! 本着为两個皇儿幸福着想的目的,皇上就偕了皇后,一起去慈宁宫见老太后。 安静详和的慈宁宫,头发花白的正德皇太后身穿素色软衫,斜倚在软榻上,满脸带笑,一双迷朦的眼睛看着榻前不远处坐着的安王。 安王那日随太子来拜见皇祖母,见皇祖母的眼睛日渐昏暗下去,眼力不济,想到孩童时多被皇祖母宠爱痛惜,如今皇祖母衰老,自己却沒有能力为她做什么,一时心酸起来,堂堂男儿也止不住落了几滴泪。正德皇太后自然是又疼又怜,摸了半天,发现這孙儿太過精瘦,便嫌他安王府的侍从不会服侍,要求他每天過慈宁宫来一次,做祖母的亲自监督着,让身边的御用营养师给安王做了滋养的补品,让他好好补上一阵子。 此时的安王就坐在精美的檀木雕花桌几前,皱着眉,一口一口吃着所谓的补品,他旁边站着跟随太后多年的卫嬷嬷,卫嬷嬷含笑看着安王将最后一口补品吃完,才招手让宫女将白玉碗收下去。 “太后,王爷這回是吃完了,一口沒剩呢!”卫嬷嬷走到太后跟前,笑着說道。 “吃完了就好,吃完了就好!”太后笑咪咪地应着。 安王接過宫女递来的温热湿布巾擦了唇和手,对太后告饶:“皇祖母,這补品能不吃就不吃了吧,实在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明日若還要孙儿吃,非吐了不可!” 太后板起脸来:“胡說!你若不吃,這身子骨怎么养得回来?過些日子就大婚了,皇祖母得赶紧给你补,新婚之时非比寻常,若是把身子弄虚了可不得了!” 安王正要說什么,忽听得宫外传报:“皇上驾到!皇后娘娘驾到!” 安王略怔了一怔,看着卫嬷嬷扶起了皇太后,便自個儿整肃衣裳,走到宫门边跪迎圣驾,慈宁宫所有宫女太监随在他身后,跪了一地。 皇上和刘皇后走进来,看见安王,皇上便带了笑容,双手将安王扶起来,刘皇后虽也跟着着笑容相对,心裡却是嘀咕了一声:這会子他在這裡做什么? 皇上皇后给站着的太后行了礼,皇后上前扶了太后落座,安王站在边上瞧着,大人不发话,他也就沒有理由坐下来。 闲话說了不少,就是沒办法扯到正题上来,许是因为碍着当事人安王在侧吧。 最后還是太后自顾說了:“安王大婚在即,虽說已是封了疆土食域的王爷,仍是在帝京完婚,皇上和皇后可不能省心了,该怎么替他操办,你们要心中有数才好!” 刘皇后看了看皇上,赶紧应道:“太后說得是,安王的婚事,臣妾自会全心关顾着!” 太后点了点头:“自然得皇后操心,庆王日后也要婚娶不是,同是皇子,你可要一碗水端平了!” 刘皇后素来不得太后欢心,眼下被她這么一說更是呛得差点背气,停了一停才勉强說道:“太后提点的是,臣妾知得!” 太后嗯了一声,不再作声。 這边皇上见他母后不說话了,便轻咳一声,看一眼安王,对太后說道: “儿子有一事想与母后商量商量,正好安王也在,便一并听了吧。” 太后点了点头:“皇儿有什么事要說给我們祖孙的,且說来听听!” 皇上便将庆王钟情董小姐,为不致庆王痛苦,不若以圣旨换懿旨,将董小姐许给庆王,另为安王配良缘之事說了一遍。皇上一边說,一边看着安王,实为以目光抚慰安王,却沒注意到太后脸上陡然腾升起一股怒意来。 只听“啪”的一声响,太后一掌拍在榻上紫檀木小几上,腕上一只翡翠玉镯应声而断,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皇上赶紧站起来,急慌慌奔上前去,一迭连声地呼唤: “母后!母后怎样了,且让儿子看看手腕可给伤着?” 太后冷哼一声:“伤着手怕什么?不過一处口子,上点药就好,這若是伤了心可怎么处?” 皇上低了头站在太后面前,满面愧色:“母后息怒!儿子也是想为两個孩子好!” “皇上也知道为孩子好,到底为哪個孩子?”太后看着皇上,气咻咻地說道:“整個帝京,谁不知道董小姐貌美多才,是個神仙一样的人儿?少年才俊,哪個不想求得?只庆王喜歡她,你怎不知安王也喜歡?安王本无意成亲,是哀家怜他体弱,非要他成亲冲喜,偏他這個不成,那個不就,只一說到董家小姐他才点头,哀家可是得了皇上的允,才下了懿旨,如今你又来反悔,却是为何?皇上可以不将哀家放在眼裡,可不能为着疼有娘的庆王,就伤了沒娘的安王!” 皇上被太后沒头沒脑一顿数落,一肚子苦水沒法倒出,眼见着太后盛怒之下,气儿喘得越来越不顺畅,忙忙地跪下地,不住声好言劝导: “权当儿子什么都沒說,一切依了母后,母后千万息怒,保重身体要紧哪!” 刘皇后见皇上跪下了,也赶紧跟着跪倒,安王自然也只有跟着跪下去,一边安慰太后道: “皇祖母不必生气,王兄若是喜歡董小姐,孙儿愿意退出,成全王兄!” 太后听了,止不住眼泪流下来:“乖孙啊,皇祖母是老得沒用了,连作主为你娶個王妃都不成,還活着做什么?今儿個就闭了眼去罢!” 皇上跪在地上,只差磕头了,他心裡那個悔啊,真不该听了刘皇后的话,惹上了老太后。 這正德皇太后原是先帝元配皇后,却不是皇上的亲娘,可若不是她当年凭着皇后威仪坐镇中宫,一力扶持,就凭自己一個贵人所生的皇子,是万万坐不上皇位的。皇上一直对太后是既感激又尊崇,這么多年来,母慈子孝地過得平平和和,沒料想今日竟为了孩子们的婚事,惹急了太后,她若真气出個三长两短,自己這個皇上岂不是背上大不敬不孝的罪名了。 安王小时曾跟在太后身边,得太后喜歡,這董小姐既是出类拔萃,太后自然就想把她许给自己最喜爱的孙儿,想来也无可厚非。 至于庆王,且不管他了,他皇后亲娘总会给他寻到令他满意的王妃。 皇上陪侍在太后身边,极力安抚,好话說尽,再不敢提圣旨换懿旨的事,最后听得太后說一声:“哀家乏了,你们且去吧!” 才忙扯了刘皇后,灰溜溜地走出慈宁宫,一路上埋怨刘皇后,把個刘皇后弄得灰头土脸,却又发作不得,内心只有暗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