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信心 作者:米糕羊 作者:米糕羊书名:类别:歷史军事更新時間:2017/05/1412:33:10字数:3992 宋寿城外,宁氏聚居地,西阳王宇文温正在参观宁氏族学,今日他向族学赠送书籍,看着年纪、样貌不一却身着中原衣冠的宁氏子弟,感慨万千。 教书先生虽然說起话来口音很重,但好歹能教授、讲解一些中原常见的启蒙书籍,在這偏远之地,宁氏族学能坚持教授子弟经学知识,已经难能可贵了。 看着那几個饱经沧桑的教书先生,他问一旁的宁猛力:“宁使君,這几位教书的先生,是从何处請来的?” “回大王,這几位先生,也是宁氏族人。” “喔?那他们的学识...” “大王,宁氏祖籍青州,后为避战乱便举族南下...” 宁猛力介绍起自己家族的往事来,安州宁氏和泷州陈氏以及高凉冯氏一样,祖上都居住中原,后来为躲避战乱不得不南下。 然而他们南下已经“迟”了,富庶的三吴之地已经沒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当然,做别人的佃农、庄客也不是不行,但沒人天生下贱愿意寄人篱下,所以只能继续南下。 三吴以南是丰州,到处都是山,能耕作的土地少得可怜,可谓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原有的土地早已有主,急切间无法立足,所以只能再往南走,也就是岭表。 岭表烟瘴之地,外人闻之色变,但为了活下去只能在岭表定居,历经无数岁月,有的南下家族消失了,有的生存下来,宁氏便在岭表西南区域的安州一带扎根。 繁衍生息许多代,宁氏的生活习惯慢慢与当地俚僚人趋同,說话口音也渐渐掺杂了当地方言音调,但即便如此宁氏族人都未忘本,所以族学一直在教授子弟经学典籍。 之乎者也,孔曰孟曰,四书五经,一直在這边陲之地的宁氏族学教授着,已经持续了上百年,当然,宁氏還会到广州聘請寓居番禹的饱学之士,到宋寿的族学教书。 “宁使君,黄州州治西阳书肆云集,又有经学名家开学授课,若他日南北道路平靖,可以派族中子弟到西阳去看一看,待得学成之后回安州教书,也方便教化百姓。” “黄州书肆出版的书都是一本本的,看多就习惯了...日后如果需要,可以和商队說,要什么书,黄州都有,不過番禹那边日后应该会有书肆专门经营黄州书籍,到时候你们到番禹去买,能省去许多麻烦。” 宇文温几乎是本能的当托,为黄州书籍代言,不光是在這裡,在高州,在泷州,還有一路過来的州郡,他都将黄州出版的书籍赠送出去。 岭表大多数州郡沒有官学,即便有学堂也都是族学,而能够设立族学的大族,基本都是祖籍中原某处,为躲避战乱南下,因为各种原因定居岭表,从此生根发芽繁衍生息。 這也是宇文温希望争取的家族,因为這些家族在文化上对中原就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比起开化不久的俚僚氏族,要更容易打交道些。 族学不大,宇文温转了两三圈便转了出去,返回下榻处的路上,问王有何感想。 “大王,在下观察過,族学裡的宁氏子弟,所着服饰与中原无异却新旧不一,看样子不是临时裁剪出来穿上身应付了事...”王边想边說. “族学裡那几位教书先生,說起四书五经倒是能說得出一些子丑寅卯来,看样子也不是临时凑数。” “宁氏自称祖籍青州,在下找了许多人闲聊,发现其言谈间确实夹杂着青州一带口音,以在下之见,宁氏确实祖籍青州,其族学看来确实早已有之。” 宇文温闻言反问:“景文去過青州?” 景文是王的字,他听得宇文温话裡有话,微微一笑:“昔年朝廷平齐,许多青州人士寓居长安,在下听多了那一带的口音,大概能分辨一二。” 那你用青州口音說說‘穷也不能穷山东,初音一葱拍死了张根硕’呗! 宇文温腹诽不已,当然這种话不能說出口,不過他现在已经确定宁氏应该确系祖籍青州,而王的心思缜密,能从细微之处找到一件事情的蛛丝马迹。 這种人如果做谋士,不敢說料事如神,但却能是府主绝佳的烧脑替代者。 宇文温决定任用王,和刘文静一般,让其成日裡东想西想,代替自己去怀疑這個怀疑那個,接受各种“负能量”,开启无数奇葩脑洞。 到时候用脑過度导致掉头发变秃顶的,就不是我了! 宇文温心中盘算着如何“過度”使用王,王也在想着事情,他這段時間四处奔走,通過各种手段旁敲侧击,大概摸出了安州宁氏的实力轮廓,写成总结呈交宇文温。 按說這样一個有自立能力的边境豪族,以宇文温的眼光也该知道要提防,可這位似乎很有信心,认为宁氏不是假意归顺,王有些奇怪对方的信心是从哪裡来的。 “景文,你去過州衙,注意到什么了么?” 面对宇文温的問題,王很快作出回答:“大王,州衙外的鼓,恐怕很久都沒有人用了。” “是啊,鸣冤用的鼓,很久沒人用了,這說明什么?”宇文温笑了笑,沒有继续說下去,只是看着远处景色,似乎在想着什么。 安州是宁氏的地盘,說直接点,世袭刺史的宁猛力在安州就是土皇帝,生杀予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鸣冤?谁活得不耐烦了敢鸣冤? 有句话說得好:堂下何人,胆敢状告本官? 宇文温对歷史上這個时期的宁氏不太了解,不過他知道一件事,从侧面可以看出宁氏的嚣张到了什么地步。 那是原本歷史裡的唐代,高宗李治龙驭宾天,太子李显继位,将自己的老丈人韦玄真从蜀地一小官提拔成州刺史,沒多久便要提拔为侍中。 侍中,在隋唐之际实际上等同宰相,此举遭到辅政大臣强烈反对,李显直接放狠话:“我就是把天下给韦玄贞都可以,何况区区侍中!” 這句话让许多人震惊,然后“龙妈”也就是太后武则天也表示很震惊:你刚才說什么?哀家沒听清楚,你再說一遍! 李显的皇帝宝座還沒坐热,就被“龙妈”废黜并流放到房陵,而韦玄贞一家则被流放钦州。 钦州应该就是陈国灭亡之际的安州,韦玄贞刚到钦州不久便病逝,而宁氏的当家人宁承基看中韦玄贞的两個女儿,要和弟弟一人一個。 韦玄贞的遗孀崔氏不答应,然后连同四個儿子都被宁承基杀了,两個女儿侥幸逃生,历尽千辛万苦逃回中原。 若干年后,李显死灰复燃再次登基,沒有忘记老丈人一家的悲惨遭遇,派兵扫荡钦州宁氏,从此宁氏家道中落,再未见史书记载相关事迹。 从這件事,可以看出宁氏在自己的地盘是如何嚣张跋扈,韦玄真一家虽然被流放但好歹是皇亲国戚,然而在宁氏的地盘,一样想杀就杀,寻常百姓更不用說。 這就是长期盘踞一地的豪族必然表现,天长日久,渐渐走上国中之国的道路。 宇文温知道這件“歷史上”发生過的事,从此事可以看出宁氏日后的德性,但他也由此得到两個信息:安州(钦州)宁氏一直延续到武则天时期,這說明宁氏之前一直未能成功割据自立。 另一点,控制煮盐、采珠业,并且从事海贸的宁氏,即便富甲一方,也成不了气候,唐军轻而易举便将其铲除。 宁氏的問題出在哪裡? 掣肘,岭表三大豪族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所谓三足鼎立相互掣肘,且不管日后如何,他只要现在平衡好冯冼氏、陈氏、宁氏三方关系,那么岭表近期内,不会有谁能够成功割据。 所以宇文温有信心,等到中原决出胜负,尘埃落定,到时候再腾出手调教岭表這些豪族。 刚回到下榻处,宁猛力便带着人赶来,還带来了一個消息:交州刺史李佛子,以身染重病无法远行为由,拒绝到宋寿面见宇文温。 听到這個消息,宇文温问道:“他,真的生病了?” 随同宁猛力而来的那個男子,正是先前去交州州治龙编,向交州刺史李佛子递交宇文温亲笔信的信使,他向宇文温进行說明: “大王,卑职在龙编,确实见到李使君卧榻不起,至于他是否真的生病,卑职不是医生,无从得知。” “好,很好。” 宇文温笑起来,笑得很灿烂。 李佛子!你哪裡来的信心,敢在我眼皮子底下搞分裂!找本站搜索"208xs",或請: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