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水土不服 作者:米糕羊 神不知鬼不觉便处理掉假黄金制品,宇文温心情不错,所以当他接见李慧等人时,破天荒使用了香料,用来遮掩渐渐明显的尸臭味。 宇文温当然不是僵尸,身上不会散发出尸臭味,這些味道是典冲城裡到处都是的尸体散发出来的,算是他故意为之。 周军攻破典冲纵兵大掠之后,城内到处都是死人,因为沒有人收敛,所以尸体在炎热的天气下腐烂得很快,静风时觉察不出来,可只要风一吹,那股味就能闻见了。 宇文温从军多年,和将士们一样对浓度不是很大的尸臭味已经有了免疫力,不過李慧等人就不行了,入城时一路過来,闻着那臭味只觉得胃不舒服。 亏得此时室内香气扑鼻,那股让人反胃的臭味已经被遮掩得毫无踪迹,所以李慧等人才能从容与西阳王交谈。 “大家都說岭表是烟瘴之地,尤其夏季瘴气大作时不是人待的地方,结果交州较广州更甚,而林邑還比交州热上几分,官军将士多有水土不服,你们几個還顶得住么?” “回大王,草民等顶得住。” “莫要逞强,這地方的水大家都喝不惯,军中闹肚子的人不在少数,你们几個怕是也喝不惯,不然为何成日裡喝椰汁?” 宇文温笑道,示意侍卫们端上早已备好的椰汁,這可是他在典冲敢敞开肚子喝的少数几种液体,当地河水、井水即便煮沸了喝,他都觉得味道有些怪。 见着宇文温心情不错,李慧和其他几個年轻人渐渐沒那么拘谨,毕竟西阳王身份尊贵,在黄州总管府地界說一不二,又有杞王撑腰,在山南都能横着走,铲平一個家族和碾死只蚂蚁般容易。 即便自己的阿耶见到对方时都不敢大声喘气,更别說他们了,可如今在李慧等人看来,西阳王倒像一個关系不错的同龄人,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 “這裡的水,泡出来的茶不知味道如何,所幸不用待多久,不然真是会病倒一大片,你们手上的事情都办完了?” “回大王,都已办完了,林邑港的番商众多,草民带来的货物很好卖的。” “噢,那昆仑奴有沒有买上几個?” “自然是买了些,想来带回西阳,会引得大家围观。” “此是自然,待得调教好了,带在身边做亲随,走亲访友或者与友人出游,那是要多惹眼有多惹眼,走在西阳街道上,那得有多少小娘子来围观呐!” 宇文温开起玩笑来,气氛渐渐轻松,他身份尊贵但沒有摆架子的打算,所以言谈之间沒那么多讲究,待得大家将各自手中的椰汁喝得差不多,他转入正题。 “大家跟着官军過了大庾岭,到了始兴、曲江、番禺、徐闻、宋寿、龙编,還有這林邑国的典冲,關於所见所闻有什么想法?你们认为,黄州的商贾如何在這广阔的岭表之地做买卖?” 宇文温问的問題范围很大,沒有具体說明“做买卖”指的是做何种买卖,隐含的意思就是让大家各抒己见,而在场的几個年轻人不再拘谨,开始畅所欲言。 做买卖的商贾,一种是低进高卖、靠着倒卖货物盈利的中间商,另一种是开办作坊、制作各类货物出售的制造商,而黄州的商贾,過半是后者。 许多黄州商贾都是以开办作坊起家,发家之后慢慢开始自行组织商队,或者委托镖行护送自己的人和货物到远方,来個自产自销将利润最大化。 而黄州作坊出产的货物之中,以布匹的销量最大,一开始大家以为能通過贩布到岭表出售获利,可实际到了岭表之后,发现這想法太天真了。 岭表的纺织业,可沒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差,虽然是手工纺织但总体规模很大,又因为是当地出产所以价格不算高,而黄州的水纺布价格再低,经過数千裡的长途跋涉之后,其运费已经抵消了价格优势。 黄州水纺布的“卖点”就是物美价廉,如今沒了“价廉”,论起“物美”也沒什么优势,因为岭表有很多地方能够纺织出高质量的布匹。 以葛为原料,能纺织出一种细葛布,此布薄如蝉翼,一匹布重量不過数铢,一幅长达十丈的细葛布,可以卷起来放进一根竹筒裡,所以得名“入筒细布”。 而以麻为原料,也能纺织出细麻布,一幅长约四丈的细麻布,重量不過数十钱,同样能卷起来放进竹筒裡。 岭表的细葛布、细麻布做成衣物穿在身上,吸汗不贴身又透气,是“夏布”中的上品,早在汉时便被列为贡品,被称为“越布”。 当然,這样的好布均是人力精心纺织,价格不便宜,而黄州的布坊已经能用水力织机织出稍逊一筹的细布,但是考虑到运费,运到岭表的黄州细布根本就沒有价格优势。 价格差不多,质量却稍差,這样一来黄州的细布根本就竞争不過岭表本地的细葛布、细麻布。 黄州出产的布匹之所以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畅销,其中一個原因是水路便利导致运费低得可以忽略不计,顺流而下的货船,不需要费什么劲就能抵达中下游沿岸任何一個城池,而岭表就不行,。 布匹的销售前景一片黯淡,那么别的呢? 黄州的另一畅销“特产”是书籍和纸张,但問題是岭表州郡多为半开化甚至未开化地区,教化未开所以文风不畅,沒那么多读书人需要书籍,所以书籍和纸张的销路恐怕也不乐观。 這两样不行,那么羽绒如何?黄州因为鸡鸭鹅养殖场众多,所以羽绒也是一项大宗买卖,然而岭表并不需要,因为這裡很热。 用羽绒填充的衣物和被褥可以御寒,可岭表一带大部分地区冬天不下雪,既然冷不到哪裡去,对于御寒的需求就大大减少。 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岭表有能和羽绒相媲美的东西——吉贝。 宇文温知道吉贝即是棉花在這個时代的称呼,中原罕见大规模种植,但此时的岭表,吉贝却是常见之物,還分为两個大类。 “大王,草民调查過,岭表交广的吉贝分为两种...” 李慧侃侃而谈,他可是下了大工夫去了解吉贝,所以能說出個子丑演卯来:“一种叫做吉贝木,一种叫做吉贝草...” 李慧是第一次见到吉贝這种植物,所谓吉贝木便是树状吉贝(木棉),其树高大如同寻常树木,而开花结果之后,其花絮宛若丝绵,当地人收集起来去其籽后以之为絮,可用来填充衣物做御寒之用。 另有吉贝草(棉花),植株矮小如花草灌木,其花絮去籽可以利用,两种吉贝的用途都一样,其花絮除了用作填充物,還能拿来织布,是为吉贝布。 岭表各地均有吉贝布出产,尤其以崖州的吉贝布最为有名,据說汉时就有用吉贝纺织的“广幅布”闻名中原,而吉贝布的特质和麻布、葛布有些不同,若以质量而言,要更好些。 所以销路一直不错的黄州布,想要在岭表畅销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可以說黄州布在岭表遭遇了“水土不服”,恐怕不能如大家事前所料那样,为商贾们带来丰厚的利润。 听到這裡,宇文温点点头,开口问李慧:“水土不服,這四個字用得好,你们觉得黄州的作坊,除了玻璃和白瓷,该出产何等样的货物,才能在岭表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