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差点儿成了罪人 作者:未知 等了半天不见华珺瑶回应,华老实停下手,抬眼看着坐在炕上的她道,“听见了嗎?” 华珺瑶扁了扁嘴不情愿地說道,“听见了。” 华老实看着她面色不愉,顿时拧着眉头问道,“怎么不愿意?” “呃……不是。”华珺瑶赶紧摇头道。 “你這样子,让孩子怎么說啊?有话也不敢說了。”年菊瑛赶紧出声道,抓着华珺瑶地手,摊在他面前道,“你看看咱家瑶瑶的手,這细皮嫩肉的是干农活的料。” 华老实看着华珺瑶莹白如玉地手,闷声道,“這怪谁?好好的工作让她给折腾沒了。”低着头,编着筐,瓮声瓮气地又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农家孩子都是這么過来的,她就比别人特殊嗎?” 瞥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华珺瑶又道,“明儿从学校回来,给我老老实实的上工。”又看向年菊瑛道,“你给我看着,干不好了,为你是问!听见了沒!” “听见了。”华珺瑶很有精神地說道,心裡想着,在空间中干农活,她沒觉得累,在外面应该也沒問題。 “你呢?”华老实看着年菊瑛问道,“慈母多败儿。” “听见了,听见了!”年菊瑛赶紧說道,心裡打定主意多帮着点儿瑶瑶。 瞧這事闹的,真是想想心裡都呕死了,那该死的王八蛋! * 熄灯号一吹,各自上炕休息,华珺瑶闪进了空间。 早上放进去了动植物都已茁壮成长,重点观察竹屋后的其他的厢房,除了仓库、磨坊,油坊、居然有纯粮酿造坊、 “哎呀!不错,不错,不用为酱油、醋发愁了。”华珺瑶食指蘸着酱油放进嘴裡频频点头道,“這下子不用吃刷锅水了。” 而且现在的酱油、醋都是散装的,冬天還好,沒有虫子。到了夏天,供销社的酱油缸裡飘着苍蝇幼虫,白花花的蠕动着。 呕……想想都恶心。 還有酿酒坊,這下不用担心粮食太多为患了。也可以给爹泡药酒了,脑子裡有多少药酒方子。 老爹年轻的时候日子艰苦,又行军打仗,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身上伤疤都数不清,逢阴雨天這身体就酸疼的要死,关节疼的都直不起身子。 這些都是小毛病,最严重的是肺部被子弹打穿了,人是救下来了,到了冬季,一直咳嗽不停。仿佛要把心肝儿要咳出来似的,所以二哥华松年才選擇读医科的。 因为這個老娘,严令老烟枪的华老实戒烟了。也喜歡吞云吐雾的华老蔫为了兄弟也戒了烟。 大哥、二哥和建国堂哥他们也不抽烟,就因为老爹闻不得一点儿烟味儿。 這算是一件好事吧! 华珺瑶首先制了秋梨膏,药方可是宫廷内专用的。 梨现成的雪花梨,加入生地、葛根、萝卜、麦冬、藕节、姜汁、贝母、蜂蜜等药食同源之原材料精心熬制而成的药膳饮品。 秋梨膏好制关键怎么拿出来服用。有了放到蜂蜜水裡,蜂蜜就說从山裡采来的。 哎!我容易嘛! 在空间中忙忙碌碌了到了外面的早上五点,出了空间,洗漱完毕,年菊瑛和华老实听见动静也起来了。 年菊瑛看着穿戴整齐要出门的华珺瑶道,“妮儿,用不用娘陪你去。” “還嫌不够丢人啊!”华老实瞪了她们母女俩一眼道。 “不用,又不是去争取保留职位的,跟人家吵架的。”华珺瑶摆摆手道,“我還是一個人去的好。” “那你小心点儿,早去早回。”年菊瑛担心道。 “嗯!”华珺瑶简单的应了一声,背着背篓出了家门。 天還有些黑,沒有上工,所以出村子到沒遇见什么人。 从村尾走到村头,梨树沟的建筑风格,在朦胧中古朴别致。石质的围墙将每家每户分隔的井井有條,在村头一角,有一個很大的碾台,巨大的石质圆盘,同样是石质的底座,通過一根木棍与旁边的石墩相连,构成一個简易的碾台。 历经风霜的過街楼矗立在村口,過街楼是一個阁楼一样的东西,与阁楼不同的是下面有一個门洞,供村子裡人们通行,所以又称過街阁。整個村子都在過街楼后面,外面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村子裡的耕地。 過街楼分为上下两個部分,下半部分是用石头砌好的墩台,约有四米高,是镶边纵联砌置拱券,中间是一個拱券门洞,上面雕刻着一個兽头,也由于运动之初,破四旧,被敲半边残缺,可還是威风凛凛地俯视着過往的人们。 建在上面的楼阁确切地說是一個供奉关公的祀殿,建造样式如果按照史料上的說法就是“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布瓦顶,前后带廊”。 不過裡面祭祀的关公已经被打破了,只剩下灰扑扑的底座了。 沒有破四旧的时候,华珺瑶曾经看见红脸关公单手持书,正在那裡聚精会神地看,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的矗立在关公的身旁。可惜现在都沒了。 阁楼裡四周的墙上画满了彩绘的画,基本上都是前贤故事,包括二十四孝等等,不過图像大小不一,画法属于传统工笔画,真是工细逼真,惟妙惟肖的,头发丝都能根根数得清。 這些画是为了教育来這儿玩的小孩子的,叫他们知道一些人情世故,要孝敬父母才行。可惜被红色小将们用锄头给砸的坑坑洼洼的,有些被涂的乌七八糟的。 中间阁楼的墙壁上凿了六处洞穴,其中四处已经放上了石碑,另外两处可能是为以后再放石碑预留的。有三块石碑是黑色的,是有人前来拓碑的缘故。现在上面的字也被糟蹋的基本看不清楚了,只有年代還比较醒目。有一块上面写着“明万历十年七月初六日”,還有一块写着“乾隆十二年”。 唉……真是造孽哟!幸好自己被老爹给拘着,不然自己也成了罪人了。 * 出了村子走了大约二裡地就到了向阳公社,学校的面积還不小,這十裡八村的都在這所学校上学。 有的村离学校远,十裡八裡那是稀松平常,走二十裡山路的都有,山裡的孩子天不亮就得出发,中午也不回家,條件好的,窝窝头就着开水,校长不希望孩子喝生水,提供不了好的用餐條件,让孩子们喝一杯热水還是可以的。不好的带着地瓜或者野菜团子对付一顿。放学回家已经是满天星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