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缝纫社 作者:未知 “這山上的竹子,是国家的,你能随便砍啊!你得打申請,你能保证通過。”华老实瞥了她一眼道。 “啊!就咱家自己用点儿,不用打申請吧!”华珺瑶惊讶地說道,“咱上山拾柴也沒见人說什么吧?” 华老实现在才听明白,有些诧异地看着华珺瑶道,“我考虑的是全村,如果只是自家的话,枪打出头鸟,明白嗎?t太惹眼了。” 华珺瑶闻言尴尬地挠挠头,城裡的生活,凡是都是以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的,让她变的冷漠自私。 她都忘了這是集体年代,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等到包产到户,我就包下這片山林华珺瑶在心裡嘀咕道。 华老实看着沉默不语地她,多說了一句道,“现在是春耕春播最紧张的时候,你這個提议不靠谱。” 华珺瑶猛地抬头辩解道,“爹我這個提议非常靠谱,怎么靠谱了。”重重地点头,“引水過来,家裡的男劳力,就不用把時間和劳力花费在挑水上,可以更好的抓革命促生产啊!而且滴灌技术,可以把山上那片沙地利用起来种花生。” “沙地?”年菊瑛恍然道,“你是說祖坟那裡。” 由于离村子较远,又因为土质无法种粮食,经祖宗請来的风水师看過,实乃藏风聚气的冥穴,所以村子裡的先辈都埋在那裡。 不過那片沙地大着呢!至今沒有合理的利用。 “滴灌是什么?”华老实拧着眉头问道。 华珺瑶拿着竹子开始演绎什么是滴灌。 “哦!”对于农事方面华鹤年立马明了道,“這個不错,不错。”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慢慢来,况且现在正值春耕,春播期间,根本沒有多余的劳动力,時間去整那個工程。太浩大了,你得挖深点儿坑,把竹管埋进去,不然冬天上冻,可就白瞎了,而且村裡可无法抽调出剩余的劳动力。”华老实长叹一口气道,“好了,赶紧吃饭吧!” 一家人稀裡呼噜的吃完饭,其他人都上工,上学。华珺瑶留在家裡收拾碗筷,喂鸡,打扫房间,洗衣服。 * 忙忙碌碌一天,也只有洗完脚的华老实盘腿坐在炕上,才能歇歇。 可今天华老实的内心并不平静,一整天這心思還在思索着闺女說的‘自来水’和滴灌上面,還专门沿着田埂看看走向。這丫头哪来那么多奇思妙想,嘴角翘起,双眸穿透的看着铺炕的年菊瑛,定在不知名的地方。 “我问你话呢?”铺好炕的年菊瑛坐在他面前摆摆手道。 “什么?”回過神来的华老实看着问道。 “我說,這下工回来立马吃上热乎饭感觉如何?”年菊瑛眼睛滴溜溜直转道。 都說农家汉子累,农家女人一点儿也不逊于他们。当家的主妇也就是内掌柜,自家针线、饭食不能耽误,孩子不能疏忽,田裡的活儿還得照样跟男人后头干,可真够忙累的。 华老实黑眸轻闪,双手抱胸老神在在地說道,“不想让瑶瑶上工,就让我們在家养着她。” “瞧這话說的,瑶瑶打的山鸡和野兔,送到副食品收购站,也能换不少钱。這家事上也不是沒有功劳吧!”年菊瑛积极地游說道。 “那口粮呢?不吃饭了。”华老实瞥了她一眼道。 “這找個轻省的活儿,這工分只要挣够她自己的口粮就成。”年菊瑛小心翼翼地看着他說道,“行不行,你倒是說個话啊?咱家瑶瑶,不是我說,真不是干活的料。” “你說让她干啥轻省的活儿,這农活有轻省的活儿嗎?”华老实沒好气地說道。 年菊瑛敛眉沉思,猛的眼前一亮道,“怎么沒有?让瑶瑶放牛去?” “噗……”华老实闻言猛地咳嗽了起来,“放牛娃,放牛娃,咱家瑶瑶是不是年龄大了点儿。你让瑶瑶跟半大的小子挤到一起,杵着那么大一截,好看嗎?” “那怎么办?公社现在也塞不进去人?”年菊瑛烦恼道。 年菊瑛抓耳挠腮的,猛地一拍手道,“有了,我在公社听說镇上打算成立缝纫社?原来镇上只有個裁缝铺子,只有一個裁缝师傅和俩打杂的。让咱瑶瑶去试试。你看看她手工還不错。”她拍着被罩道,“這简单的都会,顺便也能到缝纫社学些技术。” “咱家瑶瑶能进去。”华老实迟疑道。 “咋不能,這乡下姑娘有些连缝纫机都沒摸過,咱家瑶瑶都数得上熟练工了。”年菊瑛可是信心十足道,“你看這被罩不是瑶瑶做的。” “那就让瑶瑶去试试。”华老实想了想道。 “那太好了。”年菊瑛翻身下炕,趿拉鞋就蹬蹬跑到华珺瑶的房间。 人未到,声先到,“瑶瑶?” 华珺瑶也时刻注意着外界的动静,一点儿风吹草动她就知道了,也让她有足够的時間从空间中闪出来,拉开了灯,“娘您叫我干嘛?”躺在被窝裡的华珺瑶准备起身道。 “不用,不用起来。”年菊瑛摁着她道,“别着凉了,你就躺着听,娘有件事跟你說。”身子微微一欠,坐在了炕沿上道。 “啥事?非得晚上說嗎?”华珺瑶看着喜笑颜开地她道,“啥好事,让您這嘴都合不拢。” “是有個好事?”年菊瑛脸上是绷不住的笑容,“公社决定裁缝铺子要改为缝纫社要在辖下的生产大队招几名女工,你去吧!那活计轻松,只有過年那個月家家户户做新衣才忙活。你去了既能挣钱,還有工分拿。娘不盼你有多大本事,能顾得着自己就中。” 华珺瑶知道现如今這年月大多数人還是手工缝衣服。缝纫社由于有缝纫机,加工衣服時間短,而且做工相对精致,這生意一直不错。 這個年代,社裡的生意非常红火。這一区最大的镇,现在是红旗公社,他们的缝纫社成立的早在解放之初就有了。 社员最多的时候达到十来個人,缝纫机四台,尽管如此,還是忙不過来,每年快到過年的前一两個月最忙,当时做一套军便服要等上一個月。 缝纫社虽不是城裡的工人,可也是人人羡慕的工作。华珺瑶听有人說,当时缝制一件成衣要四道工序:剪裁、车缝、粘合、钉扣子,收费是1元。其中车工获得收入最高4角,其他工序的工人大概是一人得1角,剩下的上交。 华珺瑶還记得缝纫社牛气冲天的說着自己的收入最高的车工月收入能达到60元,這样的工资在当时比政府的干部還要高。 可是让其他公社的农家女孩儿羡慕不已的。 想不到回来先干起了老本行!车衣就车衣吧!总比赋闲在家,惹人非议的好。 华珺瑶痛快地答应道,“行!什么时候去?” “過两天,等通知下来吧!”年菊瑛点头笑道,“好了,你安生的睡吧!我過去了。” “娘,晚安。”华珺瑶說道,伸着手拉着灯绳,等人走了好熄灯。 晚安!年菊瑛现在已经听习惯了。 不過华珺瑶也觉得在缝纫社干不久,随着政策开放個体单干的多起来,用不了多久就散了。她去也只是让自己会做衣服师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