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43章 天子凯旋

作者:冰点温情
第43章子凯旋

  弘光元年二月二十六日。

  今日的阳光格外明媚。

  前日迎来了一场雨,终于让人感觉到了春意。

  朱由崧看见路边的田野裡,有农民在劳作。

  近四万饶大军,于今日一早渡過江,抵达了应府城外燕子矶。

  对于這次卫辉之战,朱由崧一直隐而不发,现在回到应府,觉得是时候开始宣传一波,让大家都知道了。

  数名背上插着令旗的勇卒,骑着高头大马,分成几波,带着捷报,从应府城各城门飞奔而入。

  皇帝御驾亲征,全歼建奴正蓝旗,活捉建奴和硕肃亲王豪格的消息,被分成几波入城门的传令兵快速传开。

  当捷报传令兵骑着战马,背着令旗,从聚宝门飞奔而入,口中高喊:

  “捷报!捷报!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全歼建奴正蓝旗,活捉和硕肃亲王豪格!”

  “捷报!皇帝陛下御驾亲征………………活捉建奴和硕肃亲王豪格!

  整個应城所有人都懵了,震惊、不信。

  “捷报?咱们朝廷什么时候打仗了?”

  “御驾亲征?皇帝带兵去打仗了?什么时候的事?”

  “那個从征讨蒙古,多次领军入关抢劫大明的建奴和硕肃亲王,被抓了?”

  “這那裡来的传令兵?他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无数问号从应城百姓心中升起。

  咱们皇宫那位昏庸无能、贪杯好色的皇帝御驾亲征了。

  這怎么可能。

  要不是传令兵背着黄色令旗,撞死人不赔,還得吃官司,有人都狠不得把传令兵拽下来马来问個清楚。

  這是個假情报。

  无数人心中是這样想的。

  中午时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南京城中,后面那一千多满清俘虏,用绳索串成长长的一大串,当然也是一起押入南京城郑

  首辅马士英听皇帝陛下回来了,還跑去卫辉打了一仗,顿时觉得皇帝太任性了。

  什么?

  皇帝陛下卫辉府一战捉了建奴和硕肃亲王豪格!

  哦,這实在是太好了。

  我老马這一阵子都快顶不住了。

  满城百姓议论纷纷,群愤激昂,民意汹涌,已经有人在暗中闹着要皇帝退位,把皇位還给那北来太子了。

  现在皇帝回来,马士英总算松了一口气,立刻率领文武百官,迎接皇帝陛下。

  “臣等恭迎皇帝陛下凯旋而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崧骑着马,由身边一众武将簇拥着,他居高临下看着跪在地上的一班官员,淡淡的开口,

  “众卿平身!”

  “陛下,您终于回来了,眼下南京城内人心混乱,民间百姓议论纷纷,都快变了呀。”

  马士英满脸担忧之色,立刻诉苦,他這几都快急死個人了。

  阮大铖也急匆匆的出来道:

  “陛下,有人心怀不轨,冒充崇祯太子,請您下旨严惩。”

  朱由崧大声道:“阮大铖,事实未明,休得妄断,朕至今无有子??,如若那少年真是烈帝遗孤,当入住东宫。“

  “陈明遇!”

  “臣在。”

  “速速将那少年寻来,要多加看护,得免遭了歹人陷害,朕的亲人已经不多了。”

  弘光子态度很明确,一副表明了要护着那北来太子的样子。

  阮大铖听到朱由崧的态度,明显急了,“陛下,那所谓的崇祯太子,处处行为可疑,的话也是漏洞诸多,岂可随意轻言入住东宫呀。”

  “朕多日长途跋涉,乏了,先回宫。”

  朱油松都已经表演完了,当然得赶紧回宫了,断定真假太子是三言两语在這城门口能决定的嗎。

  他得赶紧回宫,還有大把事情要忙呢。

  “陛下啊,這………”阮大铖還要再些什么,被马士英悄悄拉了一把,示意他稍安勿躁。

  朱由崧回到皇宫后,立马召见司礼监的几個大太监。

  朱由崧为什么不先传捷报回京,是因为他要马上准备办报纸,快速抢占舆论市场,正好可以把卫辉之战作为噱头,引起轰动效果。

  如果真以为现在南京中汹汹民意不可为,吓着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歷史上朱由崧就是被這些群愤激昂,汹汹民意吓着了,在处理北太子案时出尽昏招,马世英吓得含含糊糊不敢直接表态。

  朱由崧倒是认为出现這种事不用慌,這些只不過是一丢丢人在使坏,部分人跟着起哄,大部分民众抱着吃瓜的心理凑热闹而已。

  报纸他早就规划好了,要不是去了趟河南,他都已经搞起来了。

  到时候卫辉之战通過报纸,慢慢的详细报道出去,分散百姓们的八卦之心。

  再他今在城门口,大声表明了自己对北来太子的态度,自己沒有儿子,可以让他入主东宫。

  当然前提是他得是真的崇祯太子,朱由崧自然不,要让别人去。

  都這样了,要是還有人在起哄,那就是别有用心了,這时候就轮到陈明遇出手了。

  他准备把报纸交给司礼监去办,司礼监跟皇帝相处的時間最多,也离皇帝最近,能有效的向外传达皇帝的意愿。

  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有一套完美的选拔制度,明朝中后期能进入司礼监的太监,几乎個個都是人才,叫他们办报纸写文章都是意思。

  司礼监是明朝皇宫内廷特有的建制,明朝内廷共设24衙门,而司礼监居内务府12监之首。

  司礼监设立于洪武年间,最初只不過是由太监组成,给皇帝起居内务的普通机构。

  司礼监在明初时期,并不起眼,朱元璋预见了太监干政的危害性,他对太监的权力严加限制。连字都不让太监们认,文官武将丝毫不把他们放眼裡,可以就是一群透明。

  直到永乐年间朱棣才慢慢启用太监,朱棣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监管力度,开始派身边的太监到军事、政治部门担任重要职位,還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太监,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

  但是朱棣自己是一個能镇得住场子的皇帝,虽然太监权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张,但還沒形成固定的制度,被重用的太监也不全来源于司礼监。

  司礼监真正发展壮大是明朝中叶以后,那时皇帝对文官集团越来越难以把控,加上部分皇帝爱上了躺平摆烂。

  那些躺平摆烂的皇帝,懒于代行理政,把许多本该皇帝自己做的事交给了身边太监去做,比如非常重要的票拟和批红。

  如此一来,皇帝身边的司礼监慢慢将内廷各衙门的主要权力集中到自己手裡,如调派往各地的镇守太监、提督京营、掌管东厂等等。

  有月票沒,给点点哇。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