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36章 第36章

作者:半盏茗香
秋收持续了半個月時間。

  在秋收快要结束时,天便下起了连绵细雨。

  村裡人望着雨幕,皆是心有余悸。

  换作往年,此时他们应该都還在地裡继续收水稻呢。這雨一落,耽误抢收不說,收回去的稻子也沒办法及时晒干,最后不是发霉就是发芽,真到那时,便是损失惨重。

  幸好他们用了那脱粒机,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稻子收回家去,如今這雨落下时,晒干又车干净的稻子早就入了库,避免了他们一夏辛苦东流一半的惨况,不然哪還有闲情逸致在這吹秋雨带来的凉风。

  尤其是那几個沒买到脱粒机只能花钱从村中租借的村民,這下也不觉得那钱花得心疼了。

  秋收结束几天后,舒迎迎收到了舒庆递来的一個小袋子,裡面装着铜板,舒迎迎估摸一下数量,大概有一百文。

  现在不止是老二房的人,便是村裡其他人此时都有了一個共同的认知:只要是靠着舒迎迎提供的法子赚钱的,都要给她分成。

  舒迎迎给舒庆建议,也只是看他過得不太容易,心裡起了怜悯,并沒有要分成的意思。

  不過舒庆坚持要给,舒迎迎便也收下了。

  她好奇地问了问舒庆這半個月裡靠出租谷风车赚了多少,从舒庆给她的分成来看,应该還是不错的。

  這半個月裡舒庆四处跑,人又黑了一圈,舒二娘心疼他,总给他备一些好吃的。舒庆更不会亏待自個儿,所以虽然黑,也瘦,但不是以前那种营养不良的瘦,现在的瘦是精瘦,一看就有劲儿的那种,個子也窜了一些。

  提到钱,寡言的舒庆也难得地笑了一下,“刚好三百文。”

  這三百文,是除掉给舒迎迎的分成和男孩的工钱、奖励,外加去掉舒二娘的分成,然后再算上在秋收结束后卖掉谷风车回的本,他一人独赚了這么多。

  半個月時間,算是赚了不少。舒庆還有每日上午和舒二娘一起卖豆腐、收黄豆的收益,這么看,他這一個月的收入着实不少,比卖豆腐的舒四叔還高。

  如今的舒庆,身上的钱财怕是比村中一些人家還要宽裕。

  雨停了两天后,舒爷爷用七贯钱从镇上买了头健壮的耕牛回来。每日舒爷爷精心饲喂着,看牛的眼神也慈爱无比。

  舒迎迎看牛的眼神也十分慈爱,牛粪啊,多好的厩肥。

  舒迎迎会有如此感叹,還是因为今年的稻子产量。

  今年秋收,舒迎迎家的农田是老二房和村裡一些人帮着收了。

  原本舒正他们是打算回来忙秋收的,但需求脱粒机和谷风车的乡人实在太多,舒爷爷便让他们继续做活,田裡的事儿不用操心。

  舒迎迎倒是想下田帮着割稻子,不過所有人都不让她去,道是别稻子沒割多少,反倒把腿割伤。如他们這些老农,有时候不注意還会被镰刀伤到腿呢。

  舒迎迎便也不准备添乱,每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着折折菜,或是熬些绿豆汤,用井水湃過后送去田中让大家解渴解热。

  再么就是挎着篮子,和村裡其他小孩一样,将自家稻田仔仔细细地来回拾辍几遍,将落在地裡的稻穗捡干净,一粒都舍不得浪费。

  這样的不厌其烦,還是因为稻子产量太低。

  如今村中一亩稻子的产量基本只有百斤出头,顶好顶好的田或能达到一百六七,但這都還是在拥有好田的基础上,加上人力精心伺弄,又一路好天势的情况下才有的。

  产量這样低的原因有挺多,种子品种、落后的耕作方式、贫瘠的地力……

  其他的舒迎迎暂时不知道如何解决,不過耕作方式和地力的改善,她還是有些可行的办法。

  此时耕种方式受限,像舒迎迎前世常见的在同一块田裡进行稻、麦复种,一块田裡一年两次收获的情况在现在根本是见不到的,在稻這一块儿,需要更加成熟的育苗技术才能达成。

  然后就是改善地力。土地肥力有限,不加以施肥增强地力,土地只会越种越贫瘠。舒迎迎在连湾村裡看到村人已经懂得了利用草粪、火粪、苗粪和农家肥来肥田。

  火粪就是干草混着土块一起烧,除了增肥,還能烧掉作物和杂草遗留的虫卵、病毒。

  草粪基本就是田间杂草,村裡人平日除掉的草一般就地埋进土裡等它烂掉后化为土地养分,若随意扔田埂上,還会被旁人捡走呢。

  至于苗粪,就是栽种绿肥,在村裡的体现就是种黄豆。村裡人再不喜歡吃黄豆每年也会种不少,除了拿来应灾,就是用它肥地。

  黄豆可以固氮,增强地力,其实村民们不知道什么叫固氮,但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当他们发现种了黄豆的土地再种其他作物,作物会长得比较好时,自然便懂得了利用黄豆轮作,从而改善土壤、作物的法子。

  此时更已有了生、熟粪的概念,而且已经出现了踏粪法,就是把垫圈的绿草干草放到动物脚下,任其拉屎撒尿,四蹄踩踏,起卧其上,舒迎迎感叹的厩肥就是這样产生的。

  不過耕牛贵重,驴骡羊也不便宜,村裡有這些的人家一只手都数得過来,平日的厩肥来源還是养猪。但村裡人還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处理厩肥,這种方式产出的厩肥想要彻底腐熟,几乎需要半年的時間。

  這般造肥终究有限,舒迎迎想着若是有化肥就好了,沒有化肥,给她点海鸟粪也行。

  太平洋那些现在還无人无主的岛屿,上面的海鸟粪也不知道堆得有多厚了。不過那地方实在太远,在造船航海技术如此落后的世界,舒迎迎觉得自己此生可能都不会有出海的机会。

  她又想到了南海的诸多岛屿,很多也都是海鸟迁移中途的休息站,在她那個世界,這些岛屿上的海鸟粪還曾被倭国人大量偷采。那些岛屿现在甚至都還未被发现,那上面堆积的海鸟粪,起码有一米厚了吧。

  若是能将那上面的海鸟粪扒拉回来,该多好。

  不過现在想這些,舒迎迎觉得实在有些不切实际,毕竟她现在连清河县的地界都還沒迈出去。

  倒是她前世在網上看到過的一种十八日热堆肥法,可以先捣鼓试试。

  舒迎迎一向是個行动派,于是家裡人就看舒迎迎今天收集点儿烂菜叶,明天掰些小树枝,再不就是装一背篓干树叶回来。家裡人吃鸡蛋剥掉的鸡蛋壳也让给她留着,甚至還去牛圈猪圈裡扒拉。

  顾聿霆看着舒迎迎那双铲了牛粪猪粪的手,冷冷地想,即便她用的是长长的木铲,過后也用灰汁洗了手,但也绝对不可以让她摸自己!

  忙活着這些的舒迎迎都沒发现,自从她去牛圈裡转了一圈后,自家的小狗就随时离她有八丈远。

  不過她忙碌起来,也暂时沒有時間去逗小狗。

  东西收集齐全后,舒迎迎将堆肥的地方选在自家后院。

  乡人宅基地都宽敞,舒迎迎家的后院一立方的肥堆可以放五六堆,足够她实践了。

  這种热堆肥法需要严格注重碳氮比,且堆体起码得有一立方米的大小,不然温度起不来。

  舒迎迎共准备了六堆,每堆以碳材料如干草干树叶打底,然后再按比例铺一层氮材料如猪牛粪或者菜叶青草,尿液也可以。若有动物尸体更加可以,可以加速分解速度,不過這比较难寻,且這法子后面应该会教给村裡人,舒迎迎觉得還是尽量弄些简单方便的。

  反正碳氮材料种类越多越好,這样一层碳材料一层氮材料地铺好,最后加水保湿,堆体外层盖上稻草编就的帘子保温。

  热堆肥是好痒发酵,堆放四天后就可以开始翻堆,将裡面的材料翻到外面接触氧气,外面的则换到裡面去升温分解。之后每隔一天翻一次,让堆体充分发酵。

  堆体内部温度必须始终保持在五十五度到六十五度之间,這是微生物最活跃的温度区间。這也是這個堆肥方法最麻烦的一点,這时代沒有温度计,只能用手测量。

  舒迎迎的碳氮比是对的,但就是因为温度沒有掌握好,六堆肥有三堆因为温度沒达到标准,到了十八天后還沒分解完,需要再增加時間使肥堆腐熟。

  所幸,最后還是成功了三堆。

  当然,這也是因为舒迎迎做的堆体并不大的原因,如果以后想大量堆肥,這個温度就更加难掌握了。

  舒迎迎堆肥完成的时候,村裡已经开始种小麦了。

  今年秋,村裡的许多人家继秋收的脱粒机和谷风车后,在耕地播种时又用上了新的农具:耧车和曲辕犁。

  秋收快要结束时,需求脱粒机和谷风车的人几乎就沒有了,舒迎迎便又将這两样农具的图纸给了舒正,让他们继续在镇上忙活。

  舒正做好的第一台耧车和曲辕犁,便直接让舒爷爷抬回了村。

  這两样农具都涉及到了铁的使用,价格比脱粒机和谷风车贵好些,百户人家裡大概只有几户舍得买。

  连湾村裡买耧车的人比较多,那曲辕犁买回来還得有耕牛才行,耕牛实在太贵,买不起。便是耧车,也還是几家凑钱合买,毕竟這农具贵是贵,但当真好使。享受了农具带来的便利,以前苦哈哈沒日沒夜忙碌的那种状态,便变得无法忍受了。

  好在今年因为有水车的缘故,舒迎迎眼裡那般低的产量在他们看来其实已经算是丰收,交了税粮,余下的粮比往年多了不少,能多卖些钱,便也還买得起。

  如此,在一片繁忙播种的景象裡,田地裡随处可见一人在后面扶着耧车,两人在前面拉,一人在后面翻土掩埋,四人合力播种的场景。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