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赶集 作者:赤紫琼琳 蓝氏知道乐云這趟是去‘筹米’了。她虽猜不出女儿是怎么弄来的米,但也相信她绝不会去偷,只是抹着泪儿的道:“乐云,娘也知你心疼妹妹,都是为了妹妹好。可是娘沒本事,還得要你個小人儿家家的去操心。云啊,今儿娘在你大生婶子那儿借着点粮,也能吃上段時間,你嬷嬷這回是生了真气,你以后可别再出去了。” 乐清虽知道乐云的法子,可也毕竟不是什么光明的手段,還是不叫蓝氏知道的好,便也沒往外讲,只是等蓝氏念叨完了又给乐云上完了药,才拉着乐云进了裡屋。 “姐姐,我知道你的法子了!” “你知道了?”乐云明显一惊,這法子是她好不容易想出来的,用了许多回都管用,只是這几日将镇上的几家米铺都转遍了,今天又转回了原来的那家,才叫掌柜的发现了,這小乐清却是怎么知道的? “嗯。”乐清点点头,也不說其它,只道:“姐姐,這虽算不得是偷,可也毕竟不是什么光明的好手段,要是叫人知道了,咱爹娘也得挨连累。再說我這是大病初愈才吃不得那杂粮。等過段日子,也就好了,你可不敢再去了。” “知道啦!”乐云想伸手捏乐清的小鼻子,却扯到了伤,痛得‘嘶’的一声,却不說出来。 乐清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小乐云小小年纪却能为着她這般,她更加觉得该做点事情给家裡增加点进项,起码不能再出去借或是再去用這個法子。大娘见天儿的沒個营生儿,就爱盯着西厢這边儿,要是叫她再捉住個事情,又要闹到嬷嬷那裡去。這也就得想法儿赚点有光明来路的钱,得赶在年前還上大生媳妇那儿借的粮,给自家也补济一点,不能光自已吃饱,其他几人還是半饿着肚子呀?再說,姥娘家那边也不甚宽裕,她挪腾了两百文的大钱儿出来给娘亲,這事情估计二妗子還不知道。得在她知道之前将钱還回去,要不蓝家也要闹個天翻地覆。 可是說到要赚钱,也是個头痛的問題。 她虽然有现代人的金手指,可也困于這么副小身子,太明显的事情不敢做,不明显而且立即就能见利的的赚钱事情又一时想不到,那么……“你又想什么那?”正想着,乐云又伸手捏住她的两腮使劲往外拉:“你個鬼精,你可不能跟爹娘說那米是怎么来的,要不,哼哼……” “嗯,嗯”乐清两腮被拉开,口齿不清的应着。心想,這乐云也才六岁,竟能想出那法子去弄米,又把事情想得這样周全,若說自已鬼精,那是因为小身子裡面是個老灵魂,可小乐云呢,别看她整日裡不言不语的,那才叫真的鬼精。 到了晚上安平回来听說借到了粮,自然高兴,又听說了乐云的事,也如蓝氏一样,好好的說了她一通,却沒舍得动手。 第二日,便是腊月初五,再過三日便是腊八节。 张赵氏早早的起了,仔细的梳洗了一通,又穿戴整齐,准备要去靠山村赶集了。 张家村這一片儿每逢五逢十便是靠山村集,靠山村集虽沒有镇集热闹,但东西也算齐全,又便宜,而且离得比镇集又近得多,所以周围几個村子的人如果沒有特别需要的东西,都愿意去靠山村赶集。 今年家裡的猪不舍得杀,想等开春了卖掉,张赵氏這一趟就是想买点過年用的肉,,還有供俸用的香火,再准备一些年上用的细小物件儿。至于沉一些的东西例如瓜菜,每年要添置的碗筷,還有今年想再添只大坛,這些得等腊月初七张家爷儿仨停工了之后才能来置办。 這趟去赶集的,张赵氏只带了安英和乐清。 往年张赵氏赶集,只带安英,這回之所以也带了乐清,一来是因为她年纪小,就算自已买的东西裡头有一些回家之后不往外拿她也不知道,二来也是因为来靠山村赶集的也有周围几個村子的,少不得有认识的人,张赵氏有心带她出来显摆摆,叫大家知道知道她家孙女不是哑巴,口齿還伶利得紧,也该给张家洗洗冤。 张赵氏和安英轮流抱着乐清,步行到了靠山村。靠山村临山靠水,本就是個富裕的村子,又平出了一大片空地供每五日一次的集市用,所以每次集市来的人都不少。现下又正是将要年关,集上也更加热闹,卖年货的,买年货的,卖小吃的,卖小玩艺儿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张赵氏在前头人群裡钻来钻去的打问着各個小摊上需要买的东西的价儿,安英牵着乐清紧紧跟在后头。 這是乐清头一回出远门,也是她头一回赶集,不住的东望望,西瞅瞅,直看得眼花缭乱,正想伸头再瞧瞧不远处一個卖糖人的小摊,却被张赵氏一把拉了過去:“她柳婶子,這就是我家乐清,诺,乐清快叫柳婶子。” 乐清定盯一瞧,‘柳婶子’是個三十上下的妇人,梳着整整齐齐的圆髻,穿得花花绿绿的,肉乎乎的脸上涂着厚厚的白粉,嘴唇上却抹得艳红,大白天的看了都叫人心中害怕。依着张赵氏的态度,乐清猜想這人可能是個媒婆,便甜甜道:“柳婶子” “嗳,嗳!好娃娃!”那‘柳婶子’咧嘴一笑,抖落一层厚厚的粉末:“我就說哪家的人這么缺德,偏要多嘴說人家家中风水不好……我瞧着這小娃娃不但声儿清脆,還嘴甜得很。张家婶子,這……”說着,望向一旁的安英:“這……這便是你家三姑娘吧?” “嗯,是的,安英,你快叫嫂子。”张赵氏捅了捅一旁红了脸的张安英。 “嫂子”张安英此时一点不见平日裡的飒爽劲儿,红着脸儿,低着头,手裡轻轻的抠着乐清的小手儿。 ‘柳婶子’上下左右仔细的瞅了瞅安英,拍拍大腿:“得!!张家婶子,你家三姑娘的事儿,就包在我身上,包管不出十日就给你回信儿!” “成,成成!那就麻烦她柳婶子啦!”张赵氏乐得眼都眯了起来,伸手在那妇人手裡放了串铜板子,乐清看得清楚,那少說也得有四五十個,娘亲要做十来晚的绣才挣得出来。 自遇上了‘柳婶子’,张赵氏的心情明显好起来,腿脚也轻快起来,脚下生风,在前头钻来钻去的走得甚是快当,安英带着個乐清在后头,抱着吧,人挤人的根本抱不住,牵着吧,乐清小胳膊小腿儿的,哪跟得上?安英只得护着她停在一处卖红纸的摊前,打算缓一缓,叫张赵氏回头来寻。 這处卖红纸的摊子,生意倒是不错。在乡下,农户们一般都不买成品的春联,而是从集上买了红纸回家裁了以后再叫会写字的写個对联。一副成品的对联少說要十五文钱,而一张红纸才八文,回家能裁出两副对联外加几個方福字,再找村中会字的秀才写一写,也就两文钱。 乐清仔细的打量着這处摊子,买红纸的络绎不绝,她不禁打起了心思,這么多买红纸的,若是自已现场摆個摊子给人写字也能赚不少钱啊!可惜這事也只能想一想,若真有個两岁的小女娃娃摆摊子拉架式给人写对子,那還不得惊坏了這些赶集的乡亲们? 那……那若是将這些红纸剪成窗花呢?乐清灵机一动,若是剪窗花,那就不用自已出面,叫乐云来做就行了,她除了不爱說话,基本上是心灵手巧,又机灵得很。又抬头环视了一圈来买红纸的人,不知這时候有沒有窗花卖,如果自已剪了,也不知這些人能不能买。 正想着,乐清忽然觉得周围似乎有些异样,不禁又抬头扫视了一圈人群,這才骇然变色。安英……安英什么时候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