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撑起大宋文坛半壁江山的男人
南唐后主李煜:“别露怯了,這是高山流水!啥也不懂,装什么文化精英!”
李白:“這波我站老李,不過连广陵散和高山流水都分不清楚,還敢发弹幕?是谁给你的勇气。”
始皇帝:“文化人說话都這么难听嗎?吓得我都不敢說话了!”
……
【凉亭中的老者弹着琴,画外音却响起。】
【他是文坛宗师,却沒有颜值。】
【他支持改革,却屡屡坑哭队友。】
【他门下弟子众多,撑起了大宋文坛的半壁江山!】
【他就是大宋文坛宗师醉翁欧阳修!】
……
李清照:“哇,又听到江先生的画外音了,這声音我迷了。”
太平公主:“昨天听了江先生的声音,我一晚都沒睡好,满脑子都是他。”
杨玉环:“虽然我爱我的三郎,但是我也不得不說,我家三郎的声音還真沒有小哥哥的声音好听!”
武则天:“什么时候江先生能到我大周做客,我一定把他照顾好!”
始皇帝:“我說你们這些娘们往后稍一稍,我們在研究文化呢!”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老爷们交流的地方,老娘们总来凑什么热闹!”
苏轼:“這些姑娘說啥我還真沒往心裡去,但是今天榜的是我老师啊!我是欧阳修的门生!”
王安石:“說的好像就你是他门生一样!我不一样是他老人家的门生?”
……
视频继续:
【在琴声的伴奏下,画外音继续說话。】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這位是真正的老来子,他爸五十六岁时,欧阳修才出生。】
【按理說,欧阳修应该是很受宠的,但在他四岁的时候,老爸就去世了。】
【欧阳修爸爸是個六七品的小官,沒有攒下多少积蓄。】
【家裡的顶梁柱倒了,为了生活,年仅二十六岁的妈妈只能带着欧阳修去湖北投奔他的叔叔欧阳晔。】
【欧阳晔在随州当审判官,是個清官,也沒攒下什么钱。】
【所以小时候的欧阳修特别惨,不仅寄人篱下很多年,甚至穷得都沒有钱买纸笔学习写字。】
【但欧阳修有個好妈妈。】
【欧阳修的妈妈出身名门读過书,十分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于是经常带着欧阳修去河边沙地用芦秆当笔教他写字。】
【這就是成语“画荻教子”的来源。】
……
始皇帝:“看看别人的孩子!條件多艰苦!再看我那两個混账儿子,妈蛋,越想越气,待会儿回宫打孩子去!”
唐太宗李世民:“你還好,就俩!你看看我,都是一群败家孩子,不行,我先找根棍子,我就不信我抽不出個能干的儿子出来。”
李白:“沒用的,打也沒有,学习這种东西讲天赋的,天赋好的,條件再差也能出人头地,当然像我這种條件又好,又有天赋的毕竟不多。”
苏轼:“太白兄,你這么凡尔赛有点過分了啊,你這么一說,估计他俩的孩子被揍的更狠!”
明太祖朱元璋:“打孩子加我一個,我别的孩子都不揍,就揍老四!就他不老实!”
……
视频继续:
【欧阳修小时候特别喜歡读书,也显示出了读书的天赋。】
【少年时不仅记性贼好過目不忘,写出来的文章文笔還非常老练。】
【欧阳晔觉得這孩子就是振兴全家族的希望!】
【事实证明,欧阳晔确实沒看错。】
【欧阳修這孩子简直就是歷史安插在宋朝的一個天才!】
【科举如此地艰难!但是对于欧阳修来說,应该不算是什么难事。】
【本来以为這個天选之子参加科举考试拿個名次是易如反掌的一件事。】
【可谁知道,天却给他安排了那么多波折!】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他连续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原因是虽然欧阳修文章写得超级好,却不太想对科举制度妥协。】
【有一次他的文章中有個别韵脚超出了官韵的规定范围,考官泥古不化,就将才华横溢的欧阳修给落黜了。】
【你說气人不气人!】
【不過,虽然欧阳修两次考试都落第,但是考试的文章一经公布,就被四方传颂。】
……
唐太宗李世民:“考官是为国选材,怎么能因为一個韵脚就把人才拒之门外呢!”
始皇帝:“我那时候沒有啥考试,是人才就麻溜的往宫裡送就是了!”
杜甫:“科举這种事,看命的,命不到,终究是强求不得!”
苏轼:“考试很难嗎?好像也不难啊,考官也挺和蔼的啊!”
王安石:“大哥,你能不能不要拍马屁拍的這么隐晦?你考试的时候,考官不就是欧阳老大人?”
苏轼:“哈,我要說我忘了,你信不?”
……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