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华夏的精神绝句! 1/10
唐太宗李世民:“我也好奇呢!王阳明都成圣了,這個张载感觉比王阳明還牛啊!”
张居正:“不一样的!王阳明文武皆能,况且有三立,成圣是必然的,而张载的精神境界比王阳明要高,但是沒有能立功,所以未登圣位!”
辛弃疾:“虽然未登圣位,称声准圣也不为過!”
许仲琳:“准圣!這個称呼好,回头我就加进我的新書封神演义去,大家都来订阅哦!”
……
视频继续:
【张载的祖籍是开封。1020年,因为父亲张迪在长安做官,所以出生于长安。】
【张载的名字,取《周易》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意,彰显了父亲对他品格的一种期望。】
【15岁那年,父亲在涪州(今重庆涪陵一带)知州任病逝。】
【身为家中长子,张载带着5岁的弟弟张戬,与母亲一起护送父亲的灵柩,欲归葬祖籍开封。】
【一家人跋山涉水走到了陕西横渠镇,因盘缠用光了,又听說前方发生兵变,只好滞留此地。】
【张载和母亲将父亲灵柩落葬于当地一個叫迷狐岭的地方。】
【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留住了眼前這名神情悲戚的少年,横渠這個本不起眼的小地方,在日后的歷史中就将演变成华夏版图一個值得特别标记的原点。】
……
始皇帝:“咦,我說這人怎么這么牛,原来是我們老秦人的娃!”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我們关中人的娃啊!”
李白:“强烈抗|议地域划分!都是华夏的娃!”
杜甫:“太白兄不平衡了,他是碎叶城的娃。”
明太祖朱元璋:“沒有啥不平衡的,李白說的对,都是华夏子孙!”
……
视频继续:
【在三年守孝期间,张载做主卖掉了开封的祖宅,定居横渠镇。】
【史载,张载「少喜谈兵」,是個热血军迷,跟着友人学习兵法,還一度想要组织民间武装去收复洮西(今甘肃临洮一带)失地。】
【北宋重文轻武之风举世闻名,武人沒啥社会地位,但朝中一帮士大夫很热衷谈兵。】
【谈来谈去,无非纸谈兵,大多变成沒有实战经验的空谈而已。】
【而国家边患此起彼伏,通常只能花钱买平安。】
【在时代风气和個人爱好的影响下,张载长大后要么变成一個武人,要么变成一個只会纸谈兵的士大夫。】
【所幸,21岁那年,他遇了一個改变他一生的人物。】
……
始皇帝:“我娃运气不错,21岁就遇到了贵人!”
李淳风:“相书有云,三分天资,六分运气,還有一分贵人扶持!天资有了,贵人有了,就看运气了。”
明太祖朱元璋:“收起你算卦骗人的那一套!我就不信天!不信运气!”
李白:“老朱說得对!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杜甫:“我就问你,你這一嘴的流行歌曲都是跟谁学的?”
李白:“這還要学?我是谁?我是李白!”
……
视频继续:
【1040年,三川口之战,北宋败于西夏。】
【52岁的范仲淹被紧急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
【范仲淹无论人品還是能力都是宋代第一流的人物。】
【年轻的张载听說范仲淹来陕西了,立马带着他写的《边议九條》奔赴延州。】
【范仲淹应该与张载进行過一次深入的对谈,只是具体的情形歷史并无记载。】
【我們只知道,年长30来岁的范仲淹最后语重心长地对小张說:「儒家自有名教,何事于兵?」】
【意思是,你作为一個读书人,应该着力重振儒学,而不要想着从军博取功名。】
【沒說出来的一层意思可能是,唉,這已经過了建立军功的时代了,年轻人。】
【临别时,范仲淹送了张载一本《中庸》,勉励他說,要下苦功夫。】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收拾行囊,回到横渠家中,从此潜心苦读儒家经典。】
……
欧阳修:“還是老范看得清楚啊!老范我对不起你!”
始皇帝:“欧阳修這是咋了?咋還哭起来了?”
唐太宗李世民:“你忘了他那期视频裡的朋党论嗎?不是把范仲淹给坑了?”
始皇帝:“哦哦,原来是那個事,那是应该道歉,毕竟沒有他捣乱,范仲淹不会那么惨!”
李白:“唉,欧阳修這人哪都好,就是不太对得起朋友!”
……
视频继续:
【两年后,刚在庆州(今甘肃庆阳)修完新城的范仲淹,惦念张载這個年轻人,遂請他到庆州相见。】
【张载应邀写了《庆州大顺城记》,范仲淹自掏腰包,给了张载一笔钱当作稿费。】
【实际,這是范仲淹对当时贫寒交加的张载的变相救济。】
【张载把這笔钱存起来。10年后,他弟弟张戬进京考进士,用的是這笔钱。】
【又5年后,张载本人进京考进士,還是用這笔钱。】
【大约600年后,明末大儒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說,范仲淹「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张载)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
……
始皇帝:“這的确是贵人了!我想知道這是给了多少钱啊?能让两個人进京!”
唐太宗李世民:“钱多少不知道,但是张载兄弟肯定是很节省的。”
杜甫:“太白,看看!咱跟人家张载也学学,能不能节省一点。”
李白:“我還不够节省的?”
杜甫:“那你身那件白狐狸裘袍去哪裡了?”
李白:“换酒喝了!咋了!都是身外物,不要那么计较!”
……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