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
【宋神宗听說国家還有這号人物,赶紧召见。像问王安石一样,皇帝也问了张载治国之道。】
【沒想到,张载的答案跟王安石的答案差不多,都要皇帝直接对标最高标准开始干。】
【张载的原话是:「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
【皇帝听完,像打了鸡血一样,很兴奋。這說明当时国家最聪明的脑袋,想法都是一致的。】
【一年后,1070年,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开始了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新法推行后,王安石邀請张载加入协助,但最终两人却未能走到一起。】
【根据张载弟子吕大临的记述,王安石主动向张载发出邀請。】
【张载答复說:变法我是支持的,但你要与人为善,大家商量着来就沒問題;如果强迫我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干,那可不行。】
【可见,张载委婉地拒绝了王安石。】
……
王安石:“那一刻我很伤心,我其实很看好张载的,结果他残忍的拒绝了我。”
苏轼:“還好张载沒有跟着你干,不然也得被骂,還想榜?”
始皇帝:“变法多好啊!我秦国如果沒有商君变法,怎么可能变成大秦帝国!”
李白:“变法是沒有错,問題是变法的人各有各的心思,這就不好办了啊!”
……
视频继续:
【从与宋神宗的问答来看,张载也属于变法派,但他为什么要拒绝加入王安石的队伍呢?】
【一個主要原因是,张载认为王安石的措施太急了,過于激进,這违背了他本人作为一個温和变法派的初衷。】
【最终两人「语多不合」,王安石「默然」「不悦」。】
【沒多久,张载突然被派去浙东审理一起贪|污案。】
【针对這次人事安排,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张载向来以道德学问见长,为何要安排他去处理案件呢?】
【王安石引经据典回答說,张载這么厉害的人,让他去断案就跟囊中探物一般,有何不可?言外之意却对张载含有讥讽和轻蔑。】
【等到张载办完案子回朝廷,新旧两党已经因为变法措施撕破了脸皮,旧党代表人物都被贬出了京城,其中就包括张载的弟弟张戬。】
【看到此种局面,张载辞官,返回横渠讲学。】
……
始皇帝:“這是赤|裸裸的下绊子穿小鞋!王安石人品這么差?”
苏轼:“误会误会,王安石其实不坏,就是有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唐太宗李世民:“這叫跋扈!张载這样的人都能用如此手段!书都读到狗肚子裡了嗎?”
王安石:“那我有什么办法!治乱世用重典!为了维持变法队伍的纯洁,我必须重拳出击!”
宋神宗顼:“你先跟我說清楚,什么叫乱世!我治理的大宋很乱嗎?”
李白:“完咯,话多出错咯,救不回来咯!”
……
视频继续:
【从某种意义說,张载和王安石都是范仲淹的「学生」,他们分别是范仲淹一部分「遗产」的优秀继承人。】
【具体来說,王安石继承了范仲淹变法革新的部分,熙宁变法本质是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的延续和深化;】
【而张载更多的是继承了范仲淹复兴儒学的部分,思想的继承远远超過政治的继承。】
【這跟张载和王安石二人的身份地位也有关系。】
【王安石在大宋政坛摸爬滚打多年,一度是整個国家的二号人物,是一個握有实权的激进变法派,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实践他的改革主张。】
【而张载虽然在学术名气很大,两次获得皇帝召见,也做過一些地方的官员,但从未进入過国家的权力核心,属于沒有权力的温和变法派。】
【王安石在变法的艰难推行与内讧中,最后罢相归隐南京钟山,绝口不谈国事,一心研究佛学。】
【张载呢,尽管沒有权力和舞台,仍然孜孜于自己的变法理念。用他自己的话来說,叫作「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
……
始皇帝:“看看,這俩人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王安石当了宅男,张载却继续完善自己的理念!”
唐太宗李世民:“這就是面对打击的时候,人的不同選擇,难怪张载能榜!”
李白:“张载跟王阳明很像啊,都受過挫折!结果一個圣人,一個准圣!看来我也要去受点挫折才行!”
杜甫:“拉倒吧!說的好听一点你是率性而为,說的不好听一点是你沒心沒肺,什么样的挫折能让你幡然醒悟?”
……
PS:求鲜花,求收藏~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