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十七、手套

作者:Loeva
张保“上班”后,兄妹两人就到右房去了。一個默默诵读着昨天学的新课文,一個照着字贴临着大楷。過了不到半個时辰,已经觉得手指都快僵了。

  端宁受不了:“在屋裡烧着炉子還這样冷,外面就更不用說了,這样的天气,难道還要出去练骑马不成?明天上学时又怎么办啊?”淑宁笑他:“难不成這样的冷天就把哥哥难住了?這還是头一场雪,再冷些可怎么办呢?”端宁听了头疼不已:“我倒是想继续勤学苦练,可光是在屋裡写字就连手都僵了,出了门不是会变成冰棍么?還能怎么办?”他跳着脚,挪到火盆旁边伸了手烤着。

  這的确是個問題。淑宁看着凝结的墨汁,已经沒法再写下去了。她放下笔,拿了两张脚踏到火盆边,给了哥哥一张,自己坐一张,想着怎么办。

  端宁苦想半天,蹦出一句:“该死,脚也冰了。”

  淑宁笑翻了,问道:“挨着火盆還会冰?难道哥哥沒穿袜子?”

  “穿是穿了,就是比沒穿强那么一点,可還是会冷啊。”

  “一双不够就穿两双好了,要不叫人打双厚点儿的?”

  端宁一听,跳了起来:“這法子好,怎么不早說?能打嗎?”

  淑宁点头:“能,蒙古那边不是运了些毛毯来卖么?去找那些人,要些羊毛来,纺成线,织成袜子,比普通棉纱线织的袜子要暖和得多。羊毛线多的话,還可以织成衣服穿呢。”

  端宁听得兴起,就冲到正房去喊二嫫,倒把正在算帐的佟氏吓了一跳,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后,笑了:“用不着现找羊毛,前儿正好买了羊毛线,就是打算打袜子用的,只是想不到這么早天气這么快就冷成這样罢了。你去问小梅,只怕已经打好一只了。”

  端宁去找小梅,回来时右脚已经换上了羊毛袜:“只有一只,另一只今晚就好了。真暖和呀。”

  淑宁撇撇嘴:“才换上,就算它再暖和,也不可能让你的脚這么快就从冰块变成温汤水,少唬人了。”

  端宁得意笑笑:“回头妹妹叫小桃也打一双,穿上去就知道了。”但他又叹了口气,“可惜,只有脚上的,如果手上也能穿袜子就好了。可惜骑马用的皮手套太過笨重,平日裡沒人戴它。”

  佟氏在正房听见,笑着說:“手上不能穿袜子,不過我們女子倒是有毛皮做的护手,可惜你们爷们儿用了会被人笑话。”

  端宁郁闷不已,但這话倒是给淑宁提了個醒,做双手套不就行了?虽然自己不懂织毛线手套,但可以用取巧的法子,按袜子的织法,做出手掌部份,然后另织好五個手指的部分,再用线缝上去不就行了嗎?如果能做成功,再在外面套上皮做的大手套,那還怕什么冷来?

  想到就做。淑宁忙去找二嫫要线,试做的时候用不着为数不多的羊毛线,先用普通的粗棉线试试。她马上动手做起来。

  吃午饭的时候,她已经做好其中一只的手掌部份了,想了想,又特地去量了哥哥的毛指长短。手套可以撑大,手掌部分可以马虎些,但如果手指部分差太远,太长或太短都会很麻烦。饭后,她照着量回的尺寸做着比较精细的手指部分,连午觉也不去睡,终于赶在傍晚前把手指部分缝到手掌部分上去了,能做得這么快,大概是平时常做袜子的缘故。她自己把手伸进去试了试,還行,总的来說是個手套的样子。于是就拿去给哥哥试。

  端宁早就在奇怪她在做什么了,看到手套的时候也很是欣喜,忙戴了上去,刚刚好。他高兴地催着叫做另一只,佟氏走了来看了看,說道:“這不跟骑马用的皮手套一個样子么?只是用线做罢了,瞧着不难,叫底下人做去,又快又好,明儿就有得用了。”說罢就吩咐二嫫和小梅小桃去做。

  淑宁有些委屈,端宁安慰她道:“妹妹把另一只也做好吧,我明儿就戴妹妹做的出门去。”淑宁笑了,想了想,不好意思地說:“哥哥還是戴别人做的吧,我的這双不大好看,而且又是棉纱做的。回头叫她们用羊毛线给你做一双,包管暖和,骑马时也不怕。”

  “骑马时哪能戴這個?一会儿就被雪弄湿了。我有皮手套。”

  淑宁想了想,道:“那就叫人在羊毛手套外边加层皮面,就不怕弄湿了?”

  “何必麻烦,都带去就是。”佟氏說,“在外头时戴皮的,进了屋再换羊毛的,不就行了?”

  淑宁只负责做出样品来,正式的生产就交给家裡的使女们了。不過尝试新事物是值得提倡的事,因此淑宁又开始了露指手套的创造。因为佟氏在感叹羊毛手套戴起来比皮手套灵活的同时,也遗憾地說可惜带了不便做活写字。

  第二天,淑宁做出了一对露指手套,它比全指的還要容易做些,毕竟手指部分要花的工夫要少得多。晚上给端宁试用的时候,他马上就戴着它写了几個字,還翻了几页书,大喊方便。佟氏又将正式的生产交给二嫫和小梅小桃,不過這一回,她也加入了制作大军,给丈夫和自己都织上一双,還把淑宁這個创造者也拉来帮忙。

  端宁戴着露指手套出门,在朋友中间引起了轰动,艳羡者纷纷效法。而张保戴上妻子亲手做的“温暖牌”羊毛手套后,也在同僚中引起注意,纷纷追问。一時間,蒙古商人那裡的羊毛毯子滞销,而羊毛却供不应求,卖了個好价钱,更有精明的商家跟他们谈好了以后的羊毛生意。

  大雪纷纷扬扬,总是下下停停,持续的寒冷天气让全城的人都在寻找過冬御寒的好方法。受羊毛手套的启发,有人想出了绸缎夹棉花的手套款式,還在上面绣花来吸引妇女们的喜爱。即使沒有足够的财力去做绸缎或羊皮或羊毛的毛套,也有人想出了用粗布夹棉花或是烂布碎做成的手套。還有人在别的部位上下功夫,比如做出夹棉袜子、夹棉鞋子、翻羊毛的靴子,软皮帽子、羊毛线织成的围脖等等东西。一時間,全城多出不少新式的御冬衣物,還有人贩回关内,大大赚了一笔。

  淑宁看着自己想到的东西被别人先做出来了,還卖了发了大财,只好对古人的智慧感叹不已。

  家境比较好的人,可以借用這种种外物抵御寒冬,但身无余钱的穷人又怎么办呢?

  所幸奉天府尹玉恒還算是能干的人,而他手下的周府丞、秦同知、治中张保等人,都是官声還不错的实干派。玉恒自从看過张保戴来的手套后,就在念叨着這件事。现如今棉花大丰收,棉花卖得很便宜,棉布也是易得的东西。以往每年冬天总要死几個人,朝廷虽沒怎么重视,但总会按例申斥一番。今年朝廷在北面对老毛子用兵,大胜而归,满朝正高兴着呢。這时候如果奉天有人冻死,未免太煞风景,惹恼了皇帝,他玉恒可讨不了好。

  想罢,他就召集大小官员,說了自己的打算:他打算征用民妇,用抵换徭役的办法,让她们用最便宜的粗布杂棉,做些棉被、手套、鞋袜之类的御寒用品,派发给城内的穷人,以免有人冻死。

  今年奉天府收入丰足,府尹大人要做善人,以此换取政绩,怎么会有人說不好?說不定上司得了嘉奖,還能给底下人带来些好处呢,万一沒得好处,反吃了挂落,反正是府尹大人的提议,也不会怪到他们头上。有鉴于此,不但众人都齐声附和,周府丞還提议,在城裡找几处无人居住而又還算结实的房屋,收留无家可归的乞丐等人,每日提供些粥水被铺,然后在固定的日子裡召集大夫向穷人赠医施药,那就更稳当了。

  玉恒点头称善,這种事說出去名声又好听,于是就分派了任务,各人分头做起事来。到了奉天城裡因为持续低温天气而死的人数目达到第六人时,這次防寒扶贫行动就正式展开了。

  只要府衙真的想做些事,总会看到成效的。直到进了腊月,奉天城裡被冻死的人停滞在九這個数字上就沒再继续增加了,而以往每年都要冻死二三十人的,所以对于府衙的人而言,這区区九個人简直可以忽略不计。這份功绩可不得了,虽然說应该在年后开春天气返暖以后,统计的数字才算数,但奉天府的這一大壮举還是通過几位“朋友”与京裡时时不断的书信来往传到了天子耳中。

  皇帝龙颜大悦,不但下旨好生褒奖了奉天府上下一番,還赐给府尹玉恒一份“公忠体国”的亲笔手书,乐得玉恒巴巴地找了最好的工匠做了牌匾挂起来。全府上下都有赏赐,张保得了個银碗,這是他得的头一份靠自己挣来的御赐之物,马上供在神台上,日夜参拜。玉恒有感于此次的彩头是由张保的手套引起的,与属下一起喝酒庆祝时,還拉着张保說他是一员福将。

  别人的称赞都還罢了,府尹大人的這句话至关重要,张保仿佛已经预见到未来凭借上司青眼步步高升的前景了,当晚喝得烂醉,最后是长贵死抬着回家去的。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