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但這個人選,依舊不容易找……
「蔡公之女……」
曹操回頭,看向漸感虛弱的郭嘉。
「可令其繼承其父官位,藉此讓她進入朝堂……」
查覺到郭嘉想要開口,曹操搶先一步說了出來。
這必須是他曹操的決定,而不是郭嘉。
「雖然對不起蔡公,但蔡琰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曹操低聲喃喃着,郭嘉卻輕輕嘆了口氣,眼角悄悄地滑落了淚滴。
建安十二年,曹操登丞相位,並令蔡琰繼承其父官職左中郎將,同時哀痛的宣佈軍祭酒郭嘉病逝的消息。
注:章節七曾提及曹操爲丞相,爲失誤,當時曹操應任司空,史實於剿滅烏桓後才登相位,這裡提前至徵烏桓前
在很短的時間內,蔡琰表現出極高的才智,接連獲得曹操的讚賞,官位也節節高升。
有不少文臣曾經在朝堂議事時提出抗議,曹操只淡淡說了句:「誰自認比文姬更有才,上前!」
偌大的廳堂,無一人敢動。
蔡琰本就博學多才,加以郭嘉妖孽一般的才智,整個大漢朝廷已無人可匹敵。
後,曹操組織軍隊北征烏桓,不顧衆臣反對帶上了蔡琰隨軍,此役對於曹操的意義早已不只是肅清袁氏勢力而已,更多的是,讓郭嘉這新的身分得到天下人的認同!
此役依舊面臨了不少難題,首先就有人以此爲由勸阻曹操:烏桓遙遠,一但他們深入征討,南方的劉備必定說服劉表襲擊許都,屆時悔之晚矣。
蔡琰則反駁:劉表表面上信任劉備,事實上很擔心自己無法駕馭深藏野心的這位皇叔,所以對一於劉備的建言必不會採納。況且若此時不定北方,將來南征時北方再受到襲擾,損失將更加慘重。而北方夷狄倚仗着距離中原遙遠,必不防備曹軍遠征,以輕裝襲之必有所斬獲。
儘管還有人反對,曹操仍然採信蔡琰的說辭,舉國之力編成了五萬輕騎,閃電襲擊烏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