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鄴城周遭在曹操的命令下,鑿了一個名爲玄武池的大湖,開始了水軍的訓練。同時張遼、于禁、樂進等大將被派至許都以南駐紮,隨時準備待命。另一方面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召馬騰至鄴,以前將軍的職位許諾之,卻沒有得到迴應。
一時之間,衆文武紛紛將馬騰斥爲逆賊,並上書請曹操討之。
曹操不迴應,而這個不迴應卻使得某些人緊張起來……
漢中張魯、西蜀劉彰、荊州劉表、江東孫家紛紛進入備戰狀態。
曹操素有用兵詭譎、行軍如電的風格,誰也不知道曹操的目標究竟是誰,尤其在曹操壓下了聲討西涼馬騰的聲音後,衆人更加確定曹操早已有了目標,此刻是不願意節外生枝。
在這壓抑的氛圍中,如同暴風雨前寧靜的日子一晃半年,來到了八月。
曹操終於有了行動。
並不是說八月這個時節比較適合打仗,或是於他有利。而是因爲,此時統領荊州的劉表病故!
若僅僅是首領病故,到不算是什麼太嚴重的事,劉表本就無能,即使換了個人治理也不會差到哪去,問題就在於繼承的人選有爭議!
長子劉琦與次子劉琮,二人的矛盾立刻被搬上了檯面。
事實上,劉琮有着壓倒性的優勢,因爲他的母親蔡氏是荊州豪族之女,其族兄蔡瑁更是掌握大半兵權的大將。而劉琦身爲長子,在劉表生前因蔡氏的中傷而不受寵愛,支持他的臣子更是少的可憐。
但是其中卻有一個有着重要分量的人物,劉備。
劉備以爲長幼有序,不可逆也,聲稱繼承人應爲劉琦,否則便是違反了天下的道義。
因爲劉備皇叔的身分,一些本來持中立意見的人動搖了,繼承人之位的爭奪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然而這時候,曹操來了。
曹軍南下,劍指荊州。
荊州文武聞訊立刻炸了鍋,紛紛就是戰是和開始了爭辯。
劉琮一派主和,劉琦一派主戰。
然而此次曹軍挾二十萬之衆壓境而來,主戰的一派立刻就落了下風。
最終劉琮奪得了繼承人的位子,舉荊州降曹操。
曹操用兵的速度依然快到令人難以想像,劉備原屯於樊城,得到消息時曹操竟以迫近至不遠的新野,於是大驚,立刻棄城南逃。
途經襄陽城時,新投的軍師諸葛亮曾勸劉備奪襄陽,有了襄陽作根據後再且戰且退,爭取更多的時間準備。
此時追隨劉備的雖有逾十萬平民,兵力卻不到三萬,即使是諸葛亮也不敢妄想擊退曹操,況且荊州無天險,連固守都相當困難。
可是,即使劉琮降了曹操,昔日劉表仍然於他有恩,視仁義重於生命的劉備又怎能奪人城池?
於是劉備繼續南走,同時另遣關羽走水路以掩護或日後接應。
劉備的目標是江陵,那裏尚有劉表時屯駐的大量糧草、兵器。
曹軍得知消息,調出五千虎豹騎,親自與曹純、曹休等星夜追趕。
另一方面,江東魯肅借爲劉表弔喪,實際上前往荊州探聽劉備動向。於夏口時得知曹操南下、劉備棄城而逃,便披星戴月地趕路,終於在當陽長阪與劉備會面。
十餘萬追隨劉備的百姓拖成了不見首尾的一條人龍,浩大的隊伍極大地限制了劉備的行動速度,然而儘管諸葛亮勸說,愛民如子的劉備怎麼樣也不肯拋下這些人獨走。
「事態緊急,我便不客套了……」
隊伍邊,羽扇綸巾的諸葛亮面前站着風塵僕僕的男子,正是日夜追趕而來的魯肅。
兩人一見如故,雖然有心好好地把酒言歡一番,此刻卻不得不將話題放在正事上,兩人的神情都有些凝重,因爲或許接下來的話題就將直接關乎天下局勢的走向。
「我家主公有意邀請劉皇叔赴江東,以共抗曹賊,不知孔明先生意下如何?」
魯肅的語氣很誠懇,諸葛亮卻轉過頭去,看着北方的煙塵半響。
「子敬的意思是,江東已經做好了迎戰曹操的準備?」
「那是自然。」魯肅拱手。
「那麼,要與我家主公聯手也無不可。」
魯肅正想答謝,卻又聽諸葛亮悠悠道:「卻不知子敬……對現在的局面,有什麼看法?」
「……」
魯肅沉默了一會,才說道:「皇叔應該將百姓留下,率兵速往夏口與我軍會合。」
「這番話,我會轉告主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