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宝宝的九零年代 第9节 作者:未知 “一会儿我回去,跟他们說妈不舒服你多陪陪,妈不是手疼,要不這两天你陪着上医院去看看吧。” 周小娥欲言又止的看着林建民,不等她开口,周母先道:“医院就不用去了,你能在家多陪陪妈,妈高兴!” 林建民也在旁边跟着劝,沒办法,周小娥只能应了下来。 周母高兴的哄着两個小家伙,林建民帮着周小娥去洗碗,夫妻俩端着碗筷到厨房,周小娥关上房门,打开水龙头,這才压低了声音问林建民,“家裡是出了什么事儿,你不让我回去?” 林建民笑笑,沒說话,只是动手刷起碗来。 周小娥拉了他一把,“你不說,我一会儿就自己回去看了。” “哎呀!”林建民有些无奈,丢下了洗碗布。 周小娥见他還不說话,心裡也是七七八八明白了過来,“這几天,家裡是不是都沒人做饭?” 林建民点头。 周小娥浅浅一笑,“那你实话說就好了,我又不是傻子,上赶着回去伺候人,谁不知道歇歇舒服啊!” 周小娥說的豁达,林建民却握住了她的手,“我看你往常的做派,就觉得你是個傻子。” “胡說!” 小夫妻俩有商有量的洗净了碗筷,家裡地方不大,林建民又坐了会儿,等两個孩子睡着,他就回小寨村去了。 林建民走后,也是半下午的光景了,母女俩隔着孩子们靠在床上闲扯,說說孩子,說說婆媳妯娌,說說兄弟,說着說着,周母忽然话锋一转,问到了林建民身上。 “小娥啊,你嫁的也不是咱们县城人家,妈不懂人家的规矩,就是這村子裡,三個儿子都结婚生子了,到啥时候才能分出来单過啊?” 周小娥一愣,沒說话。 “這一大家子住在一块,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尤其你這性子,唉……” 分家?周小娥倒是从来沒想過這事儿,可村子裡也有分家的,只是那些,要么是父母给儿子们单独盖了房,要么是人家自己起的宅子,可是林家在村子裡,就只有這一处老宅,真要是分了家,他们住哪儿去? 這种事儿,還是得从长计议。 。 林建民回家,說丈母娘病了叫周小娥多陪几天,张红英嘴上沒說,脸色却当时就沉了下来,田凤霞在旁边笑得讽刺,不過好歹沒說话。 第二天一早,照样得冷锅冷灶,米面粮食都是现成的,可是谁也不肯去做饭。 林建民照样蹬着他的三轮车去摆摊,生意持续不错了一個多月了,他现在每天准备的面团都不少,足够从七点做到八点整,有时候多出来一两個面团,也是一会儿就卖完了。 一起摆摊的有些人看他生意好,也都围到他的摊子边叫卖,不過月把功夫,原本围在棉纺厂门口的早点摊,在对面的马路口也形成了不小规模。 這天刚扎下摊子,林建民又是脚步不停的开始忙,沒一会儿,旁边擓着篮子卖鸡蛋的张大庆却跑了過来,一脸着急,身后還跟着他家闺女。 “大兄弟,我老娘得了急病家裡来叫,可我這一篮子卤鸡蛋一個都沒卖出去,這么热的天擓回去明天就臭了,能不能放你這儿帮着卖卖?多少能出点算点,回头大哥给你分钱!” 林建民跟张大庆一起摆摊也大半個月了,平时俩人挺投机的,关系還不错。 他這会儿正在做鸡蛋饼,摊子前還站着一個小姑娘,林建民愣了一下,答应张大庆,“张大哥,你只管放這儿,我帮你卖,回头家裡事儿解决了,你来找我拿钱就行,這鸡蛋是一毛五一個,对不?” 张大庆千恩万谢的放下了鸡蛋篮子,领着女儿小跑着回家了。 做好了鸡蛋饼,林建民才弯腰去看鸡蛋,平常总见张大庆擓着個大竹篮子在买早餐的人群中溜达,知道他卖的卤鸡蛋,却沒想到這篮子裡,個定個数也才十五個,這卤鸡蛋看来也不是很好卖。 林建民数完了数量,想把鸡蛋篮子放到显眼的地方来,可篮子太大,他的三轮车上面根本沒地方放,思来想去,把放在台面上装生鸡蛋的茶缸子换上了卤鸡蛋,生鸡蛋放在了台面底下的鸡蛋框裡,只是這么一来,每做一個,他都得弯一次腰去拿生鸡蛋了。 林建民本来就是卖鸡蛋饼的,卤鸡蛋放在他的摊子上,本来以为也不会怎么好卖,甚至還可能影响他的鸡蛋饼生意。 但是沒想到,那来要鸡蛋饼的人等着他做,看见带花纹的卤鸡蛋都会问一嘴,两個人裡总有一個会买,中间還有個大嫂一下子买了三個卤鸡蛋一個鸡蛋饼,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完。 不過因为多了卤鸡蛋的缘故,林建民做鸡蛋饼的速度也慢了点,到八点厂子上班铃响,他這儿還有四五团面,不過這会儿厂子门口也沒什么人了,他就想着等等那些迟到的,搬個马扎坐到了树底下,顺带擓過张大庆的竹篮子,准备数数還有几個鸡蛋。 可是篮子打开,裡头竟然只剩下一個了。 三轮车案子上的大茶缸裡也就只有一個,這么說来,他卖鸡蛋饼的功夫,竟然卖了十三個卤鸡蛋出去? 林建民有点沒想到,傻笑起来。 這当口又来了個姑娘买鸡蛋饼,他赶紧站起来准备忙,那姑娘却看到了茶缸子裡的卤鸡蛋。 “大哥,這鸡蛋怎么都黑了,怕不是坏了吧?”平常那茶缸子裡,摆的都是干净溜圆的生鸡蛋。 “不是,這是卤鸡蛋,茶叶蛋,也好吃。”林建民赶紧解释。 姑娘抬手看了下表,拦住了林建民做鸡蛋饼的动作,“大哥你這卤鸡蛋怎么卖,给我来两個吧,我這都晚了,不要鸡蛋饼了今天。” “一毛五一個,就剩两個了。”林建民把篮子裡的那個也捡了出来,装好塑料袋递给了姑娘。 姑娘走后,他脑袋裡還是晕晕乎乎的。 這卤鸡蛋竟然抢了他鸡蛋饼的生意?不過好在卤鸡蛋已经卖完了。 趁着沒人的功夫,林建民算了算卤鸡蛋的账,一共是十五個卤鸡蛋,一個一毛五,总共就是两块两毛五,他从钱框子裡捡够了钱直接丢在了张大庆的竹篮子裡,脑袋也清明了過来。 卤鸡蛋是张大庆在家做好的,放在他這儿只需要张张嘴卖就好,比他這现做的鸡蛋饼局限小多了,鸡蛋饼顶到天边他也就能出個四十张,回去手還得疼半天,可這鸡蛋要是提前在家卤好拿来卖,那就是能卖多少准备多少了。 不過林建民在做饭上本来就是個生手,鸡蛋饼還是周小娥手把手教的他,那酱還有腌萝卜都是周小娥做的,他也不懂這卤鸡蛋做起来到底麻烦不,不過倒是可以回去跟周小娥商量商量,在家裡多做点东西,带着来摊子上卖,像昨天的肉粽就很不错,不過要是卖肉粽,他鸡蛋饼的生意恐怕会影响更大了。 差不多八点二十,林建民卖完了最后一张鸡蛋饼,可是张大庆還沒来。 他们平常虽然多扯几句闲话,可也不知道对方底细,林建民想了想,就收了摊子靠坐在树底下,打算多等一会儿。 差不多九点的时候,张大庆总算来了。 “大兄弟,真是对不住,我老娘进了医院,這還真是耽误你了。” “沒事儿,捎带手的事儿。”林建民說着,把篮子递给了张大庆,“大娘咋样?沒什么大事儿吧?” 张大庆摇了摇头,“沒事儿沒事儿,老毛病了。”他接過篮子,却明显一愣,旋即掀开了盖篮子的花布,看到裡头空荡荡的只有几张票子,眼睛都要瞪出来了,“大兄弟,你、你把鸡蛋卖完了?” 林建民不明白张大庆为啥這么震惊,尴尬的挠了挠头,“是啊,一毛五一個,一共十五個,卖了两块两毛五,都给大哥放篮子裡了。” “我平常专心致志的卖卤鸡蛋,吆喝一早上也就能卖十個左右,你這還卖着鸡蛋饼,十五個鸡蛋捎带手就给卖完了?”张大庆還是有点不敢相信,不過他捡起篮子底下的钱,数出来五毛,要给林建民。 “這我不能要,大哥你可不能打我脸,我是给你帮忙的,咋能要钱呢!”林建民赶紧推辞。 张大庆左右看了看周围,见沒人,這才凑到林建民跟前道:“大兄弟,這卤鸡蛋一毛五一個,我对半赚,十五個鸡蛋赚一块多点,你這忙了一早上我肯定不能白让你出力,再說要不是你帮忙,我這一篮子鸡蛋就糟蹋了,连本钱都回不来,你要是不拿,就是看不起我!” 张大庆话說得严重,手裡也坚定,沒办法,林建民只能接過了那五毛钱。 不過他心底却在惊叹,這卤鸡蛋一毛五一個能赚七八分,他這鸡蛋饼费时费功夫费火也才赚八分一個,看起来還不如人家卖卤鸡蛋呢。 张大庆老娘還在医院,也沒跟林建民多說就赶紧走了。 林建民收起摊子,也沒回家,而是又往丈母娘家去——他要跟周小娥商量商量這加品种的事儿,要是一早上能多五毛,那一個月也是十五块呢! 第12章 周小娥听說林建民帮人家卖卤鸡蛋,得了五毛钱酬劳,第一反应就是看林建民的面团卖完沒。 可面盆子裡头光亮亮的,一点也沒剩。 “這卤鸡蛋跟鸡蛋饼都是用鸡蛋做的,放在一块肯定会影响生意的。”周小娥帮林建民把面盆子和案板都卸了下来,靠在水池子边上准备刷。 “是影响了,”林建民顺手把周小娥挡在了旁边,自己拿起刷碗的丝瓜络清理起来,“我平时四十個鸡蛋饼,最多八点過几分就卖完了,今天到八点二十才卖完。” “你這人……”周小娥有点哭笑不得,幸好這旁边沒别人。 林建民却是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凡尔赛,“這不是事实嘛,我怎么了?” 周小娥瞪他一眼,“沒怎么,好得很,不過這卤鸡蛋咱们肯定不能卖,影响自己生意不說,還跟你說的那大哥抢生意,你帮人家卖一天卤鸡蛋回头自己就卖,人家肯定觉得你不厚道,不過在家准备点现成的东西拿去放在摊子上卖,倒是也行。” “卖粽子怎么样?”提起肉粽,林建民嘴巴裡就忍不住淌口水。 “行倒是行,不過這粽叶也用不了几天了,粽子這东西,也算是节气性的东西,不长久。” 青山县這边包粽子,大家用的都是芦苇叶,比起南方的竹叶,芦苇叶虽然也不少,但是一入秋芦苇叶就老了,根本不能用了。 “先做点试试呗,再說在家裡准备粽子,除了食材,也不用准备别的东西不是。”林建民觉得,不用额外添置东西,能比本钱多挣点,那就是划算的。 周小娥点了点头,“也行,试试呗,吃不完拿回来自己吃也行,反正做粽子,除了材料也就费点水和煤,锅用现成的就是。不過……這肉粽成本太高了,咱们要试,蜜枣棕或者花生粽就行了。” 林建民本来都准备上街去买肉了,听见這话,又拐了回来,“那蜜枣棕甜了吧唧的,不顶饭,会有人买么?” “青山县這边,大家伙儿吃得多的,還是甜粽子,好些人受不了那咸粽子的味儿,還是甜粽子保险点。”对于做生意,周小娥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她虽然柔顺好性,可原则性的东西,她也不会随大溜。 夫妻俩争执不下,刚好周小凯从外头回来,“麻烦的很,一锅粽子才能煮十個,做十個甜的十個咸的,就算都卖不出去,回来也就两顿饭的量,怕什么嘛!” 夫妻俩对视一眼,好像……也就是這么回事儿。 于是跟周母說了一声,夫妻俩一起上街买材料去了。 上個月鸡蛋饼摊子赚的六十四块钱,给林母交了五十块的生活费,又买了一斤糖两块钱,前两天来丈母娘家买了一只烧鸡两斤点心,花了九块钱,還剩三块钱,再加上平常置办鸡蛋饼材料的流动资金,俩人手裡一共也就十二块八毛钱。 大米两毛五一斤,圆糯米是三毛,林建民本来說两种米掺一下,不過周小娥在家裡也沒這么做過,头一回拿出去卖還是口碑重要,還是全买糯米花了六毛钱。 半斤五花肉一块三,半斤蜜枣两毛钱,倒是粽叶,青山县不临河,再加上端午节已经過了,夫妻俩找了一大圈也沒在市场上看见,還是问了好些人找到之前卖粽叶那家人家裡,才花四毛钱买到了四十片芦苇叶。 一共花费两块五毛钱,倒是比周小娥预期的,低出了不少去。 米要提前泡,肉也得提前腌制,现在天热提前太久也不好,周小娥跟周母商量過后,决定把东西先放到院子的老井裡头冰上,等天黑了再做。 “咱们這粽子,卖多少钱合适呢?” 周小娥从周小凯的旧书包裡翻出来一张纸一支笔,把材料都写了下来。 两块五分摊到两种粽子上,蜜枣粽的成本是七毛,而肉粽的成本是一块八,不過肉粽還需要许多调料腌制,這些琐碎虽然用家裡的,但是也该加上去点,就按一块九算。 “蜜枣粽是七分钱一個,肉粽是一毛九一個……”周小娥用笔支着下巴,认真思考起来,那模样,浑似一個用功的学生。 定价這件事儿,大家伙儿都沒做過,不過周小凯前些天嘴馋,在街上看到卖粽子的问過。 “我那天问得那個老大娘,她的棕子是两毛一個,不過她沒有肉粽,就是花生蜜枣两种。”周小凯不上学后,同学介绍了個老工程师,跟着人家上了工地做学徒工,管吃管住每個月還有点零花钱,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好歹已经能给家裡创收了。 “那咱们也定两毛一個?”林建民觉得定价這东西,随大流就挺好的。 可周小娥却摇了摇头,“蜜枣粽裡头沒点荤腥,卖的比卤鸡蛋還贵肯定沒人买,最多也就能跟卤鸡蛋一個价了,一毛五吧。不過這肉粽……” 固有的观念裡,肉還是很金贵的东西,肉粽定价跟鸡蛋饼一样,也有一毛多的挣头,比鸡蛋饼還多,可是這价格要跟鸡蛋饼一样,周小娥又怕粽叶的季节過去卖不了粽子,反倒把鸡蛋饼的生意也给带累了。 “三毛五吧,粽子是吃时节的东西,货真价实卖的贵点,也是有市场的。”周母发表了一点意见。 周小娥点了点头,觉得周母的话也有道理,就這么定了价格。 “只是這粽子肯定要在妈這儿包,明天一早你来取么?”周小娥算了算時間,煮粽子得一個小时,赶上林建民七点出摊,她得五点多起来包,不過棉纺厂虽然离周家不远,骑三轮车一個来回也得半個多小时了。 林建民刚想点头,旁边周小凯发言了,“我帮姐夫送吧,我有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