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辈份引发的争执二 作者:未知 康熙一时跟不上丰离的思维,或者,他完全沒明白丰离的意思。“昨夜宴中一位官家小姐說到我与皇上那原的表叔侄的关系,区区一夜,竟满個江宁府都在议论皇上本是我表叔一事,若說无人操作,焉能如此?不過,现在不是追究此人的时候,而是,如何把這劣势,变成优势。皇上說,此谣言的目的,主要是在你還是我?” 丰离坦坦荡荡地由着康熙牵着她的手,对底下那跪着要康熙将她赐死的人,完全无视。康熙道:“你与朕本是一体,是你是朕,并无差别!” 這,康熙会說话這一点,丰离不得不认呐!眼前這個男人,真对一個女人动起心思来,真真是让人无法抗拒啊!也罢,终归她這一辈子,逃不掉,躲不开,人生得意须纵欢,想多了徒增烦恼,于她无益。 心思流转不過一瞬,丰离道:“大清入关多年,但时至今日,哪怕皇上努力促成满汉一家,事实是不管由上到下,满汉分明,满人多以自身为喜,八旗子弟欺压百姓一事,不绝于耳,是以天地会猖獗,是要反清复明。盖因,满人再多,亦不過汉人十分之一,是以天下多有不服者,再被别人用心之人挑拔,而后一事,一发不可收拾。” “皇上,**不可干政!先帝立下此言,皇上都忘了嗎?”那底下之人大喊。丰离就像完全沒听到,似若黄莺般动听的声音缓缓再起,“其中最是冥顽不灵者,自以学子为最,底层百姓,只要吃饱穿暖,无论谁当皇帝,他们都不在意。而对付学子,却非禁其所言,令其改口,相反,当广开言论,让天下之人,肆言其所思所想,而后对症下药,此为攻心之计!” “你說得如此好听。那你且說,如今那聚在门外的学子们,当如何是好,将他们都驱逐?打离行宫?” “官逼民反,将学子打逐,這位大人是想让天下的学子都一同造反嗎?”老虎不发威,当她是病猫嗎?本来对這些动不动就下跪不說话的人沒好感,一再被刺,丰离更犀利地刺了回去。 “皇上,皇贵妃乱语诸多,却依然沒有說出她所谓的法子,想是为避一死,迷惑皇上!” 回答他的,是丰离的一声冷哼,“五日,皇上只需给我五日時間,五日之内,皇上什么都不必做,只须听着,五日之后,我保证再无一人道皇上是昏君,若是不成,我便以死谢罪。如何?” 最后的话,那是冲着底下的人问的,康熙瞧着丰离信心满满的样儿,再看底下的人,深知并非细问的时候。“如此,皇上,五日之后,且看皇贵妃可能做到!若是不成,請皇上莫拦皇贵妃一死!” 瞧瞧那一张张再正义不過的嘴脸,真够让人恶心的。丰离忍不反省,她是怎么惹得天怒人怨了,有那么多人想着要她死!可她一直觉得,這世道哪怕再苦,有那她爱,爱她的家人,她总要活着。 “唉唉,大伙還聚在這裡做什么,皇上是打定主意不见我們的了。快去明苑,骆先生带着几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在那儿起草皇上昏庸的作为,准备写万名书上奏,赶紧過去帮忙啊!” 原本聚集了几百学子的行宫外,有一位学子跑過来大声嚷嚷,有几人附和道:“如此,那赶紧過去!” 有人一动,其他人都纷纷动了起来,哪怕是那不明原由的,也都跟了去。一刻钟不到,人都散了去。守卫行宫的莫启得了禀报,赶紧进去报予康熙。 “皇贵妃,這是第一步?”裕亲王福全是康熙的亲二哥,兄弟感情深厚,各大臣都被放回了家中,他却是对丰离的计策甚是好奇,這才跟康熙磨着,与康熙一同进了内殿,听听丰离的全盘计划! “对,這是第一步!”丰离也不是那等钓人胃口的人,只是人多嘴杂,她的计划自然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毕竟,想要她死的人,可能性太多了! “骆先生,可是江宁居士,骆衍骆先生?” “正是此人!” “不承想,皇贵妃竟能請动德高望重的骆先生作饵,难得,实在难得。”裕亲王越发地觉得,這個他并不熟络的姑姑的小孙女,当真不是一般的人呐!不說贵为皇帝的康熙对她的上心,只看她被污蔑为红颜祸水,却临危不乱,于众臣万般无绪之下想出法子,且不论后续如何,如今,那原本围在行宫之外,任人费尽口舌也不肯离开的学子走了,裕亲王也不敢小看了她啊! “机缘巧合,我与骆先生有救命之恩,即有所請,他顾着情份并未拒绝,加之,我与他道,前往明苑一事,是为国为民之大事。一代名士,自不含图虚名,金钱,自是好大名的!名垂千古,为万民所颂,這,当是名士一生最高的荣耀!” 裕亲王已看向了康熙,康熙亲自端了水喂入丰离之口,如此柔情呵护,倒让裕亲王看傻了眼。但康熙却毫无所觉,或是亦不在意裕亲王的感受。 “接下,阿离要如何呢?”既无外人在,康熙亲昵地问。他有感觉,今日的丰离,与平日的她全然不同呢,与她眼神交汇时,她眼中多了从来不曾有的柔情。這样的发生,自是让康熙欢喜若狂的,不過,還是待丰离将事情都做好了,他再细问。 “接下来,自然是让天下的学子,都聚往江宁,让他们畅所欲言,且說說,大清如何,皇帝如何?皇上可要有心理准备,须严令江宁府内,任何人不得伤害参与言论的学子,更不得,秋后算账!” “让他们畅所欲言?”康熙看着丰离。丰离道:“对,让他们畅所欲言。皇上莫小瞧了舆论的力量,旁人不說,皇上自然无法知晓他的所想所想,学子们的话,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了底层百姓的愿望,难道,皇上就不想知道,在天下百姓的心裡,你是明君或是昏君?” 這样的话,引得康熙沉默,丰离再接再厉,“今日江宁府传遍了我红颜祸水,皇上不顾伦常的罪名,想要堵住他们的嘴,难如登天,且不管是打杀了谁,都挽不回皇上与我的名声。既然如此,那我們为何要堵?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对付流言,就如同治水,在疏不在堵。且皇上自问登基以来,励精图治,费尽心思,其身自正,何畏民言?” “而且,于天下百姓而言,皇上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于百姓心中,因皇上是满人,那种隔膜相对历朝的皇帝更要多,汉人对满人的防备亦是更严,所以,但凡有人說皇上的不是,许多百姓便都会相信。皇上想做個好皇帝,一個受万民景仰的好皇帝,那么,就应该先让皇上在天下人的心裡,变得鲜活起来。那么,皇上为天下百姓做過的事,那就应该清清楚楚地摆在他们的面前,只有這样,他们才会明白,皇上究竟为他们付出了多少。不過,皇上且看着吧,明苑接下定会把皇上多年来所做所为之事,都翻了個遍。而一些不是皇上所做的事,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操作下,也都会扣着皇上的身上!” “這几天,阿离是要朕听着骂对嗎?而且還必须骂不還口。” “皇上听几日的骂,其后果,皇上必定会十分欢喜的。”丰离說得十分笃定,“忍一时骂名,受万世景仰,皇上,你還赚到了!” 在丰离的操作下,明苑当真是热闹了,一如明苑,即可听到一阵骂声,骂的对象,那正是在任皇帝康熙。既要写万民书,陈述康熙所做所为的昏庸之处,那自然大家伙都要出力,是要把康熙的不妥之处找了出来,如此之下,亦不知为何,康熙的昏庸之止,随着時間的流逝,越写越多,越写越多,学子不再只围着康熙一個人转,连着大清建朝至今的不妥之处,那都扒出来写了。 明苑的万民书,越来越多的人在上面签字,原是江宁一带的学子,而后远些的学子亦是闻名而来,一時間明苑人满为患,那批露康熙和大清的言词越发激烈,连着三日未见有人捉拿他们后,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指着康熙骂暴君的话都出来了。 眼看到了第五日,明苑的正堂三层都集满了人。有人在那中央义愤填膺地說道:“康熙不顾伦常,纳侄女于皇贵妃高位,是乃昏庸不堪,若其不愿改之,我們自請另立新君。” “对,說得对!” “是因纳其表侄女为妃,便是昏庸,阁下此言,未免牵强了吧。”就在一片喝彩声中,一個十五六岁,长得十分俊俏的公子讥笑着问。满堂的人俱看向了這位小公子。 “何以牵强?他本是长辈,以长辈纳晚辈,還不是败坏伦常嗎?” “請赐教,何为伦常?”小公子伸手甚是恭敬而问。 “是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众人皆是点头附和。“那,不知当今圣上,违背此中何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且不說表叔侄非在五伦之内,以此事而论一国之君的明昏,诸位未免轻狂了吧。昔日唐太宗李世民纳弟媳为妾,唐高宗李治纳其继母为妻,他们作为违背伦常,可诸位言之,此二帝可算得上圣明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