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賈瑚親自帶着學子們修復了夫子廟,也引來了學子們的好感,算是平息了河南學子們的怒氣以及對朝廷的失望。
出了之前的事情,河南考官們各個都打起了十二萬分的小心,真是謹慎再謹慎,甚至到了沒有兩人相伴都不敢去如廁的地步。
胤禛判了俞鴻圖的小妾和王氏腰斬,並親自監刑,因爲俞鴻圖和賈政都在大牢裏,而賈瑚忙着監考,都沒有機會去給她們疏通。
這行刑手行刑的時候,若是得了紅封(打點銀子)就會直接讓人斃命,省得遭罪,可到了午時行刑的時辰也沒收到紅封,就按照規矩行刑後留下一口氣。
場面很血腥,腰斬之後,王氏和那小妾仍然是清醒的,竟然活活的用兩隻手撐地拖着上半身爬到了刑場邊緣,身後丈餘長的血痕,百姓一個個嚇得慘叫,胤禛也是面『露』不忍,後悔自己判了這樣的刑罰。
之後,胤禛押解俞鴻圖和賈政回京,將自己監刑的時候看到的情形說了一下,然後奏請皇上廢除腰斬之刑。
聽了胤禛的講述,安平帝心有不忍,當即下旨廢除腰斬之刑,另外,又覺得,人死如燈滅,便是再大的罪惡,死了便也償清了惡業,乾脆廢除了剝皮、車裂、俱五刑、凌遲等等十餘種刑罰。
之後,安平帝判處賈政罷黜官職,流放至關外三千里,終生不得入京,到了俞鴻圖這裏,林海上奏,請皇上恩准其戴罪立功,到西南處義學任監管者,教化當地百姓。
安平帝也是捨不得俞鴻圖的才學,但此人學問好,人品也可稱優,卻着實不適合爲官,到偏遠之地教導學生倒是正好。
正好,東平郡王以覓得佳婿的理由,也自掏腰包遞了摺子,打算在西南建造幾所義學,還有當地的鄉紳們也紛紛贊助,錢款充足,等工部的人到了,就可以開始建造了。
只是,西南不缺打仗的,但讀書人卻不多,只因這邊爲少數民族聚集地,民風彪悍,當地百姓幾乎人人會些功夫,大姑娘都能拎着擀麪杖追殺你一里之外,打得你媽媽都不認識你。
不善於讀書,並不代表他們不想讀書,恰恰相反,他們對讀書人很是敬仰,甚至比中原更甚,只是這邊兒多山地,不適合耕種,交通也不發達,百姓多貧困。
能喫飽肚子就算是老天爺照顧了,哪裏來的閒錢兒供孩子讀書識字?
所以,在知道朝廷扶持、鼓勵各地建造義學,免費教導各地貧苦家孩子讀書,而西南的東平郡王和各個鄉紳們已經籌集夠了建校資金的時候,那是高興地載歌載舞。
甚至自發地爲安平帝塑了金身,每月初一十五,就去燒香供奉,西南這邊兒的做法,很快被周邊兒的省城效仿,最後幾乎到了全國都是如此做的地步。
安平帝知道後,真的是哭笑不得,百姓愛戴自然是好事兒,可是自己還活着啊,賈瑚等人還慫恿着安平帝微服去京郊附近的廟裏看了他的泥像。
只是也因爲各地效仿建造義學,工部人手空缺嚴重,而同樣的,原本翰林院的那些,據說是同進士、如夫人的尷尬存在的同進士們也變得搶手了。
安平帝對於林海的提議,很是認同,但俞鴻圖畢竟是戴罪立功,所以,他做義學監管者,卻罰沒三年俸祿,也就是他得做三年白工。
別說是做三年白工,就是做到死都是白工,俞鴻圖也是高興的,對林海和胤禛那是感激涕零,他知道,林海保舉自己,就是因爲他是胤禛的門人。
當然,胤禛也很感激林海,因爲他也捨不得有大才華,本身又清正廉潔的糊塗蛋,跟賈政那蠢貨一樣流放。
不過,林海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爲賈母知道林海保舉了俞鴻圖,卻沒有管賈政之後,竟然親自跪在林府大門外哭罵,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顏面,差點兒直接讓林海夫妻氣吐血。
對於賈政,林海可不是俞鴻圖,他是知道賈政那就是死讀書的類型,這樣的人教導出來的孩子,那不是義學,是屠宰場,再有靈『性』的孩子也是要被毀了的。
最後還是賈璉想出了辦法,讓賈寶玉夫妻跟着到賈政流放的地方,讓賈寶玉去當地的義學做教書者教導年幼的孩子,然後贍養他老子。
首先,賈寶玉雖然科舉失利,但本身才華其實並不差,而且在詩書一途更有靈『性』,本身『性』格也不錯,爲人本『性』善良,教導蒙學班足夠了。
而且,賈政是他老子,他理應贍養他的老子,順便還解決了就業問題,林海等人都覺得這主意很好。
可是賈母不這麼認爲,她覺得所有人都在排擠賈政這一房的人,更覺得賈璉是不安好心,就是爲了徹底將二房趕出將軍府。
反正她的意思就是讓賈璉和林海跟皇上請命,把賈政保下,就算是不留在京城,也要去類似江南這樣富庶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