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自己只能得三成
只因,這十裡八村,其实一开始都是各处流過来的流民。
准确来說,是三十年前,很多地方遭受了战乱,很多人流离失所,逃亡到了這,薛大富、薛老汉他们就在其中。
而這裡的官府为了安置他们這些流民,就让他们在這十裡落地生根了,建了八個村,并让他们租种一些地主的田地来谋生。
租金很贵,收成当中,七成要归地主,自己只能得三成。
可为了活下去,有條生路,他们只能租。
好在租的田就在村子前面,不怎么远。
薛琰沒去镇上读书之前,薛大富只租了六亩田;后因为要供薛琰上学,便租了十四亩,一家人弓起背来日夜劳作;如今,這十四亩田已经种上了早稻。
加上薛一虎他们不时给人做工能挣些银钱,以及薛四虎在镇上酒楼当小二,家中才能勉强糊口,并勉强供得起薛琰读书。
她如今所在的国家叫大翎,在她看来,這個国家跟完全架空沒两样,反正她不知道歷史上有這么一個国家,也不知道歷史上有哪個国家跟大翎差不多。
而大翎一直鼓励开荒,开荒得来的地不仅能拿到地契,而且头三年不用交税。
去那個山就只有一條路,就是之前她走過的那一條,這座山相对于后面绵延的几座山来說,算是小的了,也可以說是浅山区,平时大家打柴、挖野菜、开荒都基本在這個山上。
通過這條路上到這個山,也算是来到了這個山正面对着槐树村的位置了。
是往上走,還是往左侧,又是往右侧,山上因为开了荒,自然就有路走了。
姜月被薛琰带着往左侧走。
站在山上,可以清楚看到山脚下那條环抱着山的一條挺宽的水沟,這是从河裡引過来的水,山上的地需要浇水,都是从這水沟裡挑水去浇。
槐树村和百柳村中间因为有條河,就是在大旱的时候,相对于其他地方,也沒有那么缺水。
“从這到那,都是我們家的。”薛琰一边沿着有些狭窄的路朝山左侧走,一边指着姜月看。
姜月看了,大概两亩的样子,一亩种了棉花,一亩种了高粱,都是刚移栽不久的青苗。活是活了,但长势并不是很好。一看最后的收成就不高。
又走了段路。
“這亩也是我們家的地。”薛琰又指给她看。
姜月看了,点点头。种了花生。
“那亩也是我們家的。”薛琰指着靠近山脚最下面的那亩又窄又长的地给她看。
姜月又点点头。种了玉米。
“還有一亩,”薛琰說道,“在這山的右侧那边,已经种了芝麻,今儿就算了,以后再带你去看。”
“嗯。”姜月沒意见。
她心裡也完全有数了,她可以在空间裡育出同种作物的壮苗,然后都移栽出来,给這些地裡种的东西全都换了。
就是一棵一棵的拔掉,再换栽上她育的苗有些麻烦。
尤其是花生和芝麻這两样。
這两样虽然也可以移栽,但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对它移栽的,因为移栽的工作量太大了,便很少有人对它进行移栽。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