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這么贵我不配
“咦……”叶彩唐看着夏樾的表情不太好,還以为他的想法跟自己一样:“大人你是不是也觉得這個料子和那個黑绸缎一样?”
然后她再一看,成衣铺掌柜的和刘沙都站的挺远的,莫名的她也往后退了一步。
夏樾一看更不高兴:“你躲什么?”
叶彩唐解释道:“从众,是一种安全,是平凡大众的第一選擇。”
虽然她不知道刚才外面发生了什么,但是刘沙和掌柜的都缩在角落,显然是有危险的。
万一,她是說万一啊,万一這件红衣服让夏樾想起了一段辗转反侧,心痛难忍的旧情呢?她现在冲上去岂不是当炮灰?
夏樾哼一声:“過来吧,我不会吃了你的。”
夏樾看了一眼掌柜的,掌柜的也只好蹭了過来。
夏樾将衣服丢给掌柜:“這個布料,有沒有男款?”
掌柜的把衣服抖开看一看,道:“大人,這就是男款啊。”
众人都很意外。
“真的。”掌柜道:“虽然颜色是红了点,不過男人也不是都穿的黑黑白白的,這個款式很简单,布料也非常舒服,一般是在家裡当居家常服,或者穿在裡面也是可以的。”
叶彩唐條件反射的看了一下夏樾,想了一下他穿這衣服的样子,觉得老板說的对。
還好夏樾沒有理解叶彩唐的目光,不然的话肯定要卷起袖子揍她一顿。
夏樾道:“這种布料,有黑色的嗎?”
“有啊。”掌柜的道:“有黑色,白色,红色,三种颜色呢。”
夏樾抽出衣服上的带子:“這种布料,有带子的,你们近半年卖過多少,有沒有记录,都是什么人买的?”
根据那根绸带的成色,還是相当新的,不是一件旧衣服。但是有钱人家的衣服多,可能一件衣服买回去就放那儿放着,十天半個月也穿不了一次,造成時間虽长,還是很新的现象。
“有的。”掌柜的道:“我們店裡的衣服,价格都不便宜。基本都是老客定做,谁要了什么布料,什么款式,哪一天做好给人送去,都是有记录的。”
叶彩唐听到价格都不便宜几個字,突然感觉一阵不安。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
好看是好看,难怪這么好看,看来這两件衣服也不便宜,夏樾不会让她自己付钱吧,现在脱下来還来得及嗎?她還是喜歡自己那件有补丁的,多亲切。
在叶彩唐的七上八下中,掌柜的已经拿来了半年记录的册子,哗啦啦的翻了出来,不一会儿,记录一下。
很快,很快掌柜的就整理出名单,众人一看,名单上竟然有一個非常熟悉的名字。
卢外北。
夏樾点了点卢外北的名字。
“這個人,经常来嗎?”
掌柜一看:“大人說卢老爷,卢老爷是常客,经常光顾的。”
掌柜的很快将卢外北的购买记录翻了出来,众人围上去看,不過他并沒有买黑色的有绸带的款式。
就在夏樾打算让人去其他成衣坊都检查一遍的时候,掌柜的突然道:“对了,虽然卢老爷买的衣服,男款都沒有這样的带子。但是他前阵子买了一些女装,裡面是有這样的带子的。”
众人一愣,大意了。
确实如此,虽然从力气上来說,他们都认为凶手是一個力气足够大的男人,但是沒有人规定男人不可以接触女装。
如果凶手是早有预谋,打算用一根绳子勒死何宁秋,那么他完全有可能事先准备一根绳子。
卢外北是有妻有妾的人,从妻妾的屋子裡找一根绸带是非常简单的。谁也不会在意,他的妻妾,大约一件衣服也穿不了几次,少了一根衣带,都未必能发现。
夏樾道:“刘沙再去一趟卢家,掌柜的麻烦你跟着跑一趟,看看卢外北家裡女眷买回去的衣服,上面的绸带是否還在。”
掌柜的虽然一点也不想失去卢外北一個大客户,但是也无论如何不敢得罪夏樾。
六扇门办案,你敢妨碍,這生意是不想做了吧。
刘沙领命而去,夏樾转身对叶彩唐道:“京城裡還有几家成衣铺,你要是不困,跟我都跑一趟。”
叶彩唐不困,但是她心裡现在有其他的困扰。
這個困扰一直到夏樾掏钱付账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掌柜照例客气道:“两件衣服而已,不值得什么。不要钱,大人收着就是给小店最大的面子了。”
夏樾這個级别,真的不在乎這点小利益,一点便宜也不愿意占,丢了十两银子给掌柜。
“小本生意,不能叫你吃亏,够了嗎?”
掌柜连声道:“够了够了。”
够了是够了,难道沒有多么,不要找零么?
還有,你如此大度,到底丢的是谁的钱?
叶彩唐疑惑着,但在夏樾如此大度的姿态中,实在不好意思问出她的問題。
等到出了门,叶彩唐终于忍不住道:“夏大人……”
“說吧。”
叶彩唐扯了扯身上的衣服,满怀希望的道:“這是工作服么?”
夏樾看她一眼:“想什么呢?你在六扇门看過有人這么穿么?”
确实沒有,可六扇门也沒有女捕快啊,她总不能和伙房裡的大婶比。
夏樾饶有兴致的看着叶彩唐纠结的脸色,正要好好欣赏一下再告诉她噩耗,突然见王统匆匆奔来。
“大人。”王统跑到夏樾面前,一口气道:“丁浪抓到了。”
這么快,两人都有些意外。
王统道:“丁浪狗改不了吃屎,果然和小叶說的一样,他不但躲在赌坊裡,還漏了财,被人出老千骗了钱,打了起来。当地衙门听着报案過去一看,這不是巧了,就立刻把人送来了。”
赌徒的心理,赢了還想赢,输了想翻本,只要他在赌坊一天,钱就不是自己的钱。
叶彩唐不由的奇道:“他身上有多少钱?
王统比了個手势。
叶彩唐犹豫道:“两百两?”
不至于吧?
王统摇头:“两千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