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 125 章
自從永璋出宮建府之後,永瑢擔心沐瑤會難過,就時常過來請安,然後留下陪着沐瑤用膳,再說一會兒話才離開。
因着年長的阿哥都出宮建府了,於是去御書房幫忙整理的就成了幾個小阿哥的差事了。
四個小阿哥一起整理,速度更快,也就讓乾隆有時間跟幾人稍微說一說,叫他們受益匪淺。
乾隆也不止說,偶爾跟議政大臣商議的時候,也會讓幾個小阿哥留下旁聽,至於能聽懂多少,就看幾個兒子的悟性了。
永珹對政事的喜好很突出,在刑部尚書來稟報事務的時候,雙眼都亮晶晶的。
如果耳朵是在頭上的話,估計他已經拼命豎着來聽了。
永琪只對兵部感興趣,對文官說的文縐縐的事,他就差點要瞌睡過去,讓人恨鐵不成鋼,乾隆時不時看一眼,李玉在後邊都心驚膽戰的。
李玉只能讓小太監守在五阿哥身邊,看他就要瞌睡了,趕緊偷偷推一下,把人推醒。
乾隆在上首自然能看個明白,不過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去了,總不能當着朝臣的面上呵斥自家兒子的。
至於私下裏,乾隆也不止一次跟永琪說過,不過他對不感興趣的事就是容易瞌睡,也是沒辦法的事。
乾隆索性隨這個兒子去了,反正有年長的阿哥頂着,他對幾個年紀小一點的兒子們都會格外寬容一些。
永瑢的記性極好,每次傅恆稟報戶部的賬目之時,他都能記下來。
有一次戶部侍郎少帶了一冊賬本,正好乾隆問到那本賬冊上的開支,冷汗都要下來了。
幸好永瑢之前就記下來了,幫忙報了個數字,讓戶部侍郎很是感激。
傅恆也十分驚訝,雖然他之前聽說六阿哥跟乾隆一樣過目不忘,卻記得如此清晰,實在難得。
六阿哥若是能進戶部,那就好了。
回去的路上,戶部侍郎也是這個意思,一臉劫後餘生的樣子說道:“要是六阿哥以後能進戶部,就能給大人分憂了。”
傅恆看了他一眼道:“可惜了,六阿哥的意思是以後進翰林院修書,不會進六部,已經提前跟皇上說了,皇上也是允了的。”
乾隆見永瑢十分喜歡看書,對修書很感興趣,做得也很好,自然不會攔着。
他對這些小阿哥的要求也很簡單,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不能半途而廢,認真做的話,就不會阻攔。
尤其乾隆喜歡六阿哥,更是不會攔着永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了。
戶部侍郎也是一臉遺憾,又是十分震驚。
阿哥們得天獨厚的身份,竟然有人不想進六部,而是去翰林院修書,做這麼枯燥的活計嗎?
他對永瑢喜歡修書這件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六阿哥這纔多大的年紀,怎麼就喜歡年邁書生最喜歡的修書了,是想要流芳百世嗎?
不管如何,六阿哥不進六部,而不止不進戶部,讓戶部侍郎有種自己得不到的寶貝,其他人也得不到的感覺,又是惋惜卻又是詭異的鬆口氣。
要是永瑢進了六部其他地方,就是沒進戶部來,戶部侍郎估計要遺憾死了。永瑢倒是沒管其他人怎麼想,除了去御書房幫忙之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翰林院的藏書閣了,偶爾還幫着翰林們整理書籍,替他們找書。
翰林們都很喜歡這個年紀不大的阿哥,溫和有禮,又看的出是真的很喜歡看書,每次坐着看書就能坐一天的。
其實剛開始不少翰林聽說這位六阿哥想要過來修書,只以爲是他小小年紀,因爲純貴妃過分受寵的關係,擔心會讓皇后和二阿哥忌憚,於是就隨口尋了個遠離權力中心的工作,就是藉口而已。
六阿哥未必喜歡修書,過來就是搗亂,翰林們心裏有不滿,表面上沒說,對永瑢都客客氣氣而已。
只是他們相處的時間久了,翰林發現六阿哥是真的喜歡修書,這才釋然了,跟永瑢漸漸熟悉,更是相處融洽了許多。
永瑢自然能感覺到翰林們的變化,卻也沒怎麼放在心上。
畢竟其實跟翰林想的一樣,他就是希望能夠離開權力中心,不給沐瑤添麻煩了。
加上永瑢也喜歡修書,索性就早早說出來,免得惹來不必要的紛爭。
索性如今的永瑢確實清淨了許多,以前還有人因爲沐瑤的關係跟他攀關係交好,現在就少多了。
畢竟永瑢以後就是個修書的,哪怕在乾隆面前依舊受寵,卻遠離權力中心,交好後也沒什麼用,就表面上還客客氣氣,關係不錯就足夠了,沒必要多費心思。
所以永瑢也能過上平靜的日子,愛幹啥就幹啥,過得是輕鬆自在。
這一點永瑢也跟沐瑤提起,沐瑤卻是很贊成的。
她看得出永瑢並不是真的擔心自己威脅到永璉這個繼承人,而是確實很怕麻煩。
與其被這些喜歡腦補的人接近,影響生活的質量,還不如直接找個安靜的差事把這些人打發掉了。
加上這個差事永瑢又是喜歡的,並不影響。
他又是深思熟慮過,爲了這個喜歡的工作努力,不是一時衝動或者一拍腦袋的決定。
見永瑢在翰林院那邊過得如魚得水,沐瑤就更沒什麼好反對的了。
永瑢今兒提起的,就是他去翰林院的藏書閣,經常會遇到乾隆的一位十分重用的議政大臣劉統勳。
劉統勳也是個能人,雍正二年的進士,做過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然後被提拔爲軍機大臣。
可以說他是個全才,性子清廉正直,又敢於直諫,還不是那種直愣子一樣的御史,有什麼就說什麼,而是認真規勸,卻又熟悉乾隆的性子,能夠讓乾隆聽得進去。
說話委婉,摸清楚帝王的心思,爲他着想,而不是一個勁跟乾隆對着幹。
而且他的諫言都是有的放矢,全都說到點子上解決問題,很得乾隆喜歡。
尤其劉統勳在吏治、軍事,甚至治河上都有功績,是個相當不可得的人才了。
如今他爲官快四十年了,依舊很喜歡去藏書閣看書。
劉統勳年紀不小,卻是活到老學到老,偶爾跟永瑢遇上,還會指點一二,深入淺出,結合自己任職上的一些真實案例,讓永瑢能明白得更深。
兩人偶遇幾次,漸漸成了忘年交,永瑢提起劉統勳的時候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可以說兩人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了。
劉統勳不吝嗇教導,兩人還會一起討論一二,爭個面紅耳赤。
回頭兩人又一起分享最近看的書,或是看過好幾遍依舊喜歡的書,交換來看,再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反正劉統勳讓永瑢更喜歡往藏書閣跑了,每次來沐瑤這邊,永瑢嘴裏談的最多的也是跟劉統勳交換看的書,或是今兒兩人深入探討的問題,叫永瑢樂在其中,忍不住在沐瑤面前提上幾句。
但是今天就很反常,永瑢一直沒提起劉統勳,還皺着眉頭。
沐瑤就好奇道:“這是怎麼了,你這是跟劉大人吵架了?”
永瑢搖搖頭道:“劉大人脾氣好,我們哪裏會吵架,只是偶爾爭論一二罷了。”
爭論之後,兩人就跟平常一樣,也不會覺得沒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就難受,反而會琢磨着怎麼給出更有力更有說服力的說法而已。
沐瑤就納悶了:“既然不是吵架,今兒你沒提起劉大人,倒是稀奇了。”
永瑢看着她,吞吞吐吐問道:“額娘說這世上會有一種藥,能在心絞痛的時候救人嗎?”
沐瑤有些疑惑永瑢忽然問起這事來,卻篤定道:“這自然是有的。”
速效救心丸不就是了?
不過如今彷彿還沒有這個,她也就不確定了,把錢三七請了過來問。
錢三七聽後搖頭道:“回娘娘,暫時還沒有這個,莫不是哪個醫者研製出這樣的藥來了?”
她的雙眼亮晶晶的,提起醫術方面的事,比誰都要積極和期盼。
沐瑤想要搖頭,忽然覺得自己回憶一下,指不定能回憶起一種簡易版的速效救心丸。
後世的速效救心丸其實是一種中成藥,製成藥丸要更復雜一點,但是服用後壓在舌下,就能緩解心絞痛。
短則三分鐘,最長半小時就能起效。
沐瑤的青梅竹馬是學中醫的,當初還親自做了一種簡易版的速效救心丸,藥方只有中藥,而且藥材並不多,效果稍微差一點,卻對如今很是適合了。
她還曾經幫着搓了丸子,看過方子的。
但是實在太久了,她有點記不清,得仔細回憶纔行。
於是沐瑤就道:“我曾見過這個藥方,只是太久了,如今早就忘記在哪裏看,方子裏頭又都是什麼,得仔細想一想纔是。”
錢三七一愣,雙眼接而更亮了:“娘娘若是想起來,還請告訴我,我來配藥!”
沐瑤就笑道:“少不得要你幫忙的,我哪怕記得藥方,卻也不會抓藥煎藥,最多幫忙搓丸子了。”
搓丸子這個,她還真記得是怎麼搓的,就是搓得有點大,壓在舌下可能有點難,直接含在嘴裏還是可以的。
錢三七就笑道:“哪裏能讓娘娘親自動手搓丸子,多的是搓丸子的藥童了。”
沐瑤想想也是,搓丸子的藥童估計比她要熟練多了。
錢三七走的時候還三步一回頭,生怕沐瑤想起來後不記得叫她過來看看藥方的。
沐瑤看得失笑,讓素茹送來紙筆,就開始琢磨起來。
永瑢等了一會,還以爲沐瑤會問他爲何突然想要這樣的藥方,然而她壓根就沒問,還開始琢磨藥方起來,不由鬱悶道:“額娘都不問問兒子,爲何忽然想要這個藥方嗎?”
沐瑤還在使勁回想,聽見永瑢這話,扭頭笑道:“這有什麼好問的,你會想要這個藥方,肯定是爲了救人。至於救誰,等你用的時候,我不就知道了嗎?”
“如今最重要就是想起這個藥方來,不然都是白搭了。”
想救人,連藥方都沒想起來,就完全是空想一場的。
沐瑤皺着眉頭拼命回想,還真是想得頭疼,恨不能暫時借一借永瑢那個過目不忘的記性,就肯定能立刻想起來了。
她只能回想當時搓丸子的時候,青梅竹馬嘴裏還唸唸有詞介紹起這個藥方有多厲害,效果多好,簡直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藥方。
雖說依舊有點副作用,比起救下性命來說,這些副作用都不算什麼了。
副作用沐瑤倒是想起來了,用過藥後,可能會口乾,還會頭暈腦脹,甚至舌頭會麻麻的,味覺都有所影響,不過時間不長,只有一兩天就能恢復了。
沐瑤先想到的是主方,是人蔘和三七粉。
人蔘就不說了,三七粉能增加心臟的血流量,卻能減慢心率,減少心肌的耗氧量。
接着是銀杏葉膏,銀杏葉有改善血管的作用,對心絞痛尤爲突出。
再就是萬年青根粉,這個能增強心力,增加心動,換言之就是讓心臟強壯起來。
還有蟾酥粉和冰片,這兩個都是有鎮痛的作用。
另外有廣薑黃粉,這個除了止痛之外,還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芪蛇頭粉卻是一種微弱的蛇毒,卻有抗凝血作用,能夠加速血液循環。
只是沐瑤記得這味藥只能用前半頭,後半頭的毒素稍微強一些。
她簡直拿出了高考的架勢,日夜反覆思索,睡覺的時候想,喫飯的時候也在想,有時候好一會在發呆都忘記夾菜了。
永璋來宮裏請安,見沐瑤偶爾出神發呆的樣子有些擔心,後來聽永瑢一說,才知道沐瑤在回想一種救人的新藥方。
永瑢滿臉內疚道:“我就想着額娘無所不能,指不定會記得,哪想到讓她如此辛苦。”
永璋笑道:“額娘心善,會這般努力想起藥方,也是希望能救下更多的人。你若是內疚,以後就對額娘更好一點。”
永瑢聽了,連連點頭道:“哥哥放心,我以後一定會對額娘更好的。”
他不止說說而已,還經常去小廚房看看,叮囑林御廚做點溫補的喫食給沐瑤,別是她想得多了要頭疼。
身邊伺候的人,永瑢也要叮囑一番,讓她們晚上給沐瑤揉一揉額角,別是累着了。
沐瑤被兒子從頭到腳關心,效率就更高了,愣是七天就把藥方想了出來。
只是藥方配比這個,她是真的想不到了。
不過永瑢已經覺得足夠了,太醫院那麼多太醫,藥材又是足夠的,怎麼都能反覆嘗試做出適合配比來。
原本是錢三七想自個先試試,若是不行再找太醫院那邊比較妥當。
然而這藥方裏涉及了芪蛇頭粉,這就不是錢三七一個人能弄來的東西了。
不說太醫院不可能有此毒素,就是錢三七在宮外帶進來也是不可能的。
要她帶這個進宮,分分鐘要被綁起來弄進慎刑司審問了。
沐瑤先跟乾隆提起這事,後者倒是驚訝她竟然有這麼個方子,卻也沒多問,直接叫了院首過來看看。
院首過來行禮後,接過藥方細細一看,忽然一拍腿道:“妙啊!這藥方妙極!是哪位藥師擬定的藥方,實在是妙不可言!”
他讚不絕口,沐瑤就放心了,看來她的記性還可以,並沒有記錯方子的。
跟別的不一樣,藥方差那麼一丁點,效果不同,不說救人,很可能要害人了。
院首得知沐瑤忘記是哪個藥師所做的藥方,十分遺憾。
他叫來幾個熟悉炮製藥材的太醫,就要親手把藥方上的藥材都一一炮製一遍,這才能放心。
至於那個有毒素的藥材,卻讓院首有些擔心,索性由他親自來炮製,乾隆也就能安心了。
太醫們直接住在圓明園一個空出來的宮殿,他們也不回家,聚在一起炮製藥材,藥方反覆配比來試着,直到半個月後才配出了適合的比例。
沐瑤倒是有點擔心太醫們會不會關起來過得不好,畢竟他們炮製藥材還不讓外人看見,伺候的宮人都不能靠近,只把飯菜放在外邊,讓太醫喫完後放在外頭叫他們收了,一步都不能進去的。
永瑢就道:“太醫也是擔心有人對藥材動手腳,回頭有什麼問題,他們就難逃其責了。而且他們也聚在一起,喫飯睡覺都在一起,不見外人,誰都在對方的眼皮底下,那就不用擔心他們炮製藥材的時候動了什麼手腳。”
聞言,沐瑤才明白這宮裏的太醫能安然活到如今,一個個靠的就是謹慎小心了。
彼此之間互相監督,不說彼此懷疑,而是互相證明對方的清白,倒是個好辦法。
他們喫睡都在一起,誰有什麼動靜都能知道,彼此也能當對方的證人,畢竟一對一還可能看漏了,好幾個人,好幾雙眼睛,那壓根就沒有動手的機會。
做出來的藥丸很小,院首先親自試藥,感覺沒什麼問題,幾個太醫也跟着試了。
然後他們請乾隆派了侍衛,帶太醫們在外頭找心絞痛的病人。
畢竟病人心絞痛一旦發作,侍衛們把人送過來,這病人路上就得涼了。
太醫借了蘇家名下的一處醫館坐鎮,只說誰家有心絞痛的病人可以立刻送過來,不能挪動派人來知會一聲,他們也會趕過去。
還以爲要等幾天,哪知道太醫準備輪流過去坐鎮的第一天,隔壁街道就有老者突然心絞痛,直接暈倒在路上,被人發現就趕緊來報信。
太醫帶着藥丸趕過去,讓病人平躺後,給老者的舌下塞了藥丸。
先是塞了四顆,看老者的情況片刻後沒有好轉,太醫立刻又追加了四顆,老者的臉色這才慢慢緩和下來。
一刻鐘後,老者就慢慢醒過來,被擡進了醫館。
躺了一個時辰後,老者的親屬趕了過來,千恩萬謝的。
老者也能下榻慢慢走了,不過安穩起見,太醫還是留了他在醫館住一夜看看情況。
沐瑤沒想到這藥這麼快就能用上了,還救下了一個老者,實在是太及時了。
要是藥晚一點的話,這老者估計就很難救回來的。
太醫守着老者一夜,老者第二天臉色就更好了,他想花重金買下十幾顆藥丸回去。
此事太醫卻不敢做主,派人問過乾隆,乾隆只道老者是自個用的話,就把藥給他。
若是老者或者他的家人打算把藥隨便轉賣出去,回頭就要治罪了。
老者當然是打算把藥留在身邊,出什麼事的時候也能用上,用作保命的,自然不可能轉賣出去,恨不能當傳家寶給子孫繼承下去。
太醫哭笑不得,只道這藥不能放太久,不然就沒有效果了。
藥丸的副作用不大,老者只感覺舌頭有點麻麻的,第二天起來就已經沒什麼感覺了。
副作用比想象中要小,但是救人的效率卻十分高。
太醫拿着藥丸都愛不釋手,乾隆更是讓太醫院立刻着手多炮製一些藥丸來備用。
就是朝堂中很多年邁的大臣都需要用上這個,他們知道這個藥如此神速救下老者,就跟乾隆來求。
乾隆自然不會吝嗇這個,讓太醫院炮製藥丸後就賞給這些老臣們貼身帶着,叫老臣們眼淚汪汪的,恨不能爲他鞠躬盡瘁了。
他自然也跟老臣們提過,這是沐瑤想到的配方,太醫院着手完善的。
老臣們派了女眷到圓明園給沐瑤親自道謝,叫沐瑤還怪不好意思的。
她就是個搬運工,只記得藥材,配比還是太醫院反覆實驗出來的,如今功勞卻都在自己頭上了,實在受之有愧。
乾隆卻笑道:“若非你想到這個藥方,太醫院也不知道從何下手,更別提是配比了。”
比起藥方,配比算得了什麼呢!
就好比有了建造房子的時候,地基和牆壁都有了,只需要裏面的佈置,這又有何難了呢!
這些老臣感謝沐瑤就是應該的,她坦然受着就是了。
好在老臣女眷陸陸續續都來過了,沐瑤的日子又恢復了以往的平靜。
高貴妃見她鬆口氣的樣子就好笑道:“我還不知道你還會寫藥方,他們來感謝你也是應該的,這可是救命的好藥!聽聞那個老者倒下後,沒這個藥就得直接準備後事了,如今還能活蹦亂跳。”
“大臣們年紀大了,最是害怕忽然這樣心絞痛。因爲一時突然,病情又緊急,很多沒能等到太醫,哪怕等到了,太醫手裏也沒有適合的藥能夠立刻起效。”
如今就不一樣了,老臣也能安心一些,隨時貼身帶着這個藥,關鍵時候就能保命了!
沐瑤想想也是,乾隆就是個周扒皮,朝堂的老臣很是挺多的。
不過這些年邁的老臣一個個確實能力出衆,又是從底層慢慢一步步熬上來的,不管經驗還是資歷都相當厲害,全是能人。
她也能明白乾隆不願意放老臣那麼早離開的緣故,實在是這些老臣太能幹了。
換做年輕的,要麼經驗不夠,要麼就是資歷不夠,總歸只要熬上來,時間就不會短,自然而然年紀就上去了。
沐瑤還覺得這藥能讓人安心就好,卻沒料到那麼快就用上了。
隔了一個月,她聽聞劉統勳在上朝的路上突然心絞痛倒下。
幸好他身上貼身帶着藥丸,侍從連忙給劉統勳喂上,才叫他緩過來,好歹等到太醫趕來,查探一二後度過了危險期。
不過劉統勳也得回府休養一陣子纔行,乾隆哪怕是周扒皮,聽聞老臣突然在路上病倒,還不至於讓人醒轉後就立刻過來上早朝工作那麼喪心病狂了。
他不但給劉統勳批了假期,還特地派了院首過去把脈和診治。
院首回來給乾隆稟報道:“幸好劉大人的侍從當機立斷,立刻就從劉大人身上翻出藥丸給他喂上。若是遲上一刻鐘,劉大人恐怕就危險了。”
乾隆點點頭道:“劉統勳如今好些了吧?可是還疼了?”
院首答道:“劉大人如今身子骨尚可,休養一段時日後,微臣再去把脈。”
乾隆點頭,讓劉統勳在家裏好好養病,還叫跟劉統勳關係不錯的永瑢去他的府上探望。
在宮裏的事自然是瞞不住乾隆的,他早就知道兩人亦師亦友的忘年交關係,估計永瑢也很擔心,讓這個兒子過去親自探望是再適合不過了。
永瑢確實擔心不已,匆匆過去劉府,劉統勳的長子劉墉在門口相迎,滿臉歉意道:“家父如今不好下榻走動,實在是怠慢了六阿哥。”
聞言,永瑢擺擺手道:“怠慢什麼,劉大人如今身子不適,就該臥榻休息纔是。”
他渾不在意的樣子,直接就讓人帶路去見了劉統勳。
永瑢看劉統勳還還好好的,這才鬆口氣,坐在了榻前。
劉統勳還想起身行禮,被永瑢壓着肩膀重新坐下道:“劉大人不必多禮,我就是替皇阿瑪來探望,可不是叫劉大人受累的。”
“大人看着臉色還是不大好,得好好歇息纔是,不必急着回去爲皇阿瑪分憂了。”
他說的隨意,在旁邊候着的劉墉聽得都傻眼了。
劉墉還真不知道,自家阿瑪跟六阿哥的關係如此之好,讓六阿哥說話都如此隨意了?
劉統勳苦笑道:“微臣確實年紀大了,這次把自己也嚇着了,是該好好歇息纔是。”
他轉頭就給乾隆寫了摺子,準備退下來了。
自己這身體以前還覺得算是硬朗,如今劉統勳就不這麼覺得了。
這一次把劉統勳嚇了一跳,若是自己撒手人寰,長子卻還太年輕了一點,未必能夠撐得起來,於是就準備告老還鄉,也是時候該歇一歇了。
乾隆倒是很重視劉統勳這個臣子,不捨得他就此罷官離去,就給了他一個太子太保的虛職。
畢竟如今乾隆尚未定下太子,這個太子太保就跟虛設一樣了。
只掛着這職務,在乾隆需要他的時候,請劉統勳到跟前來商議一二,其他時候他就能休息,倒也算是不錯的安排。
劉統勳見乾隆不肯讓他離開,倒也不勉強。
只掛個閒職,他倒也自在。
不過乾隆就把劉墉給提拔起來,做了都察院左都御史。
沐瑤聽說後倒是很好奇,這劉墉是不是真的後背跟帶着羅鍋一樣了?
永瑢被問得一頭霧水,搖頭道:“凡是官員臉上和身上都不能有殘疾,不過劉小大人喜愛書畫,尤其是書法,經常伏案練字足足兩個時辰不停歇,後背是有些彎。”
至於跟帶着羅鍋一樣,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身有殘疾或者臉上有疤痕,這些都不可能成爲官員了。
沐瑤想想也是,乾隆是出了名的顏控,自然不可能讓不好看的人成爲官員了。
後背有點彎,估計也是坐姿不太好,所以劉墉有點駝背了。
永瑢又道:“當年劉小大人蔘加科考,原本字寫得好,文章也做得好,但是祖上顯赫,皇阿瑪最後選定了一個平民作爲狀元,讓他失之交臂。”
被兒子一科普,沐瑤才知道劉墉的家世有多厲害。
曾祖父已經開始當官了,在順治的時候官至戶部員外郎。
祖父在康熙朝的時候,已經是四川布政司了。
父親不用說,更爲厲害,是乾隆跟前的重臣,議政的時候是離不得他的。
劉墉這是第四代了,代代爲官,確實如果他還當了狀元,讓其他普通人還怎麼辦,給個活路吧……
不過他確實也是個能人,一直備受乾隆重用,還活到嘉慶的時候,亦被嘉慶所重用。
可惜劉墉的兒子不是很爭氣,侄子卻還不錯,在嘉慶的時候官至吏部尚書。
不過歷史上也有說劉墉其實膝下空虛,並沒有後代,是因爲劉夫人身子骨孱弱。
又因爲他們夫妻情深,劉墉並沒有納妾,也就沒有後人了。
一個人受一代帝王重用就夠厲害了,能被兩代帝王重用,還是家族裏不止一個人,劉家的家風足見厲害。
只是沐瑤也才知道,之前永瑢想救的人,原來是劉統勳。
不過想想也是,永瑢認識和熟悉的老者並不多。
知道是劉統勳,沐瑤既是意外,卻又在意料之中了。
她想問永瑢怎麼知道劉統勳會出事,話到了嘴邊卻沒問了。
畢竟沐瑤拿出藥方來,永瑢也沒多問。
哪怕是母子,彼此之間有點想保留的小祕密也是理所當然的。
說真相的話,怕對方接受不了。
不說的話,她又不想跟永瑢撒謊,索性就什麼都不問了。
永瑢還等着沐瑤問呢,可是她跟忘了這件事一樣,只道他下次探望劉統勳的時候可以帶上自己最近喜歡的書過去。
一來給劉統勳能解悶,二來也能讓他指點一二了。
老人家生病了,身邊伺候的人足夠多,噓寒問暖的人也不少,但是應酬這種其實沒什麼意思,有個熟悉的人陪着,說說話就挺好的。
劉墉被重用,最近自然忙碌得很,沒那麼多時間陪着劉統勳了。
永瑢就在休息日的時候問過乾隆,帶着翰林院的書去劉家,跟劉統勳探討一番。
一老一小有時候爭論得面紅耳赤的,誰都不讓誰,又能坐下來談笑風生,一起喝茶喫點心。
劉墉偶爾遇見一次,只覺得自家阿瑪跟六阿哥的關係果然很好,是一對難得一見的忘年交了。
就連他自己跟劉統勳的關係都沒那麼親近過,心裏忍不住有點羨慕了。
不過劉墉私下有些擔心,劉統勳跟六阿哥走得太近,會不會讓皇帝感覺不滿?
劉統勳看出長子的擔憂,有一天特意把他叫到書房來單獨聊了聊。
“放心,六阿哥過來的事是問過皇上的,皇上也是允了的。而且之前我在翰林院的藏書閣看書,遇到六阿哥好幾次,一起探討了好幾回,皇上自然也是清楚的。”
乾隆當時沒有阻攔,如今也不會。
因爲永瑢壓根就沒有爭鬥的心思,幾個阿哥的關係也是極好的,感情深厚,他又愛書,喜歡跟人探討。
可惜翰林院的人因爲地位懸殊的關係,都不太敢真的跟永瑢拍桌子爭辯。
唯獨劉統勳沒有這個顧忌,兩人激動起來就剎不住了。
而且探討的時候彼此的觀點和切入點不同,也能得到不一樣的想法,很是彼此受益,於是就延續了下來。
劉統勳很喜歡永瑢這個小友,年紀不大,心思卻十分通透,踏實穩重,又有很多奇思妙想,每每讓他很是驚奇。
乾隆心裏早早就定下了二阿哥這個繼承人,更是祕密立儲,放在正大光明後邊。
在一衆大臣心裏,二阿哥已經是隱形的太子了。
六阿哥這樣反而很是安全,不說他,就是三阿哥也十分聰明,選擇了工程處。
一個做器物,一個要修書,怎麼都不會被捲入紛爭當中。
而且劉統勳看得出,三阿哥和六阿哥是真心喜歡如今的生活,並不想被人打破平靜,於是早早就選定了以後的路。
這樣的心性,那位純貴妃實在了不得。
就是劉統勳在永瑢這個年紀也還沒清楚自己以後的路,只知道埋頭苦讀。
哪怕後來他中了進士,也是慢慢才摸索出自己的路來。
劉統勳看着長子,劉墉的勤勉和品性還是很得他心的,如今劉墉還年輕,慢慢來就是了。
只是次子劉堪卻叫劉統勳頭疼,性子有些跳脫,並不適合當官,索性拘在家裏孝順長輩就好了,免得出去給劉家闖禍。
幸好劉堪的兒子小小年紀就能看出聰慧來,劉統勳準備親自培養一番,以後也能讓劉家下一代能延續下去。
沐瑤沒想到劉統勳在家裏也是閒不得的,已經準備着手培養孫子了,也是夠未雨綢繆的。
宮裏卻出了個大事,嘉嬪病了,還病得很重。
永珹直接跟乾隆請求暫時在刑部告假,然後去嘉嬪身邊侍疾。
乾隆就點頭同意了,知道永珹如果不告假,繼續去刑部辦差,因爲嘉嬪的事恐怕也要心不在焉的,沒能專心辦差事了,倒不如直接去侍疾的。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