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突然而至的功劳 作者:倪思瑶 类别:女生频道作者:倪思瑶书名: 杰利尔见八爷如此行事,一点都不畏惧身在敌营,至少气势上不输人。面具人在级别上,就不够资格与八爷对话,如果八爷接了他的话茬,那么杰利尔可就与康熙是一個级别了。精明如八爷怎么可能会犯這样的低级错误。 “好了,好了,童先生,你先退下。”杰利尔示意面具人勿要再出言。 “杰利可汗,我這裡有一议和书,乃我大清皇帝亲自授写。請大汗過目。”八爷从怀裡摸出一牛皮纸色的信封。這是康熙亲自与众位心腹以及皇子们商议后,与杰利尔议和的條款。 待杰利尔身边的女子出列,从八爷手裡接過那信封,转身递给杰利尔。帐篷内的气氛顿时安静了,他们俱都伸长了脖子,希望看看大清皇帝到底提出了怎样的條件。 杰礼尔展开书信迎着光细细看了两遍,脸色渐渐严肃了起来。他看完后,便将那信又传给面具人去看。 八爷拿起面前的割肉刀开始切他盘子前面的羊肉,慢條斯理地吃了几口。其他人也开始喝酒切肉。 待杰利尔的人都看了一遍后,八爷便放下手裡的刀叉,拿起一旁的毛巾擦了擦手。 “八贝勒爷,這上面的基本內容是可接受的,不過送质子到京都,本王觉得不妥。我們草原人与你们生活在京都的人是不同的。我們要是被关在屋子裡,会闷会死的。”杰利尔道。 “大汗,其实不如您与這位童先生去商议商议,送质子可到我大清学习规矩礼仪,学习治国理政的本领。我大清的博学广记的良师可比草原多得多。儒家墨家道家的大师都可以請得到。可汗然道不希望自己的王子能学一学這些对草原有利的东西么。”八贝勒道。 “這,要待我們商议后才能决定。”杰利尔看了看自己的军师以及几個武将道。 八爷拱拱手道:“不知可汗对其他可有意见?如果沒有意见了,我們紧接着就要商议如何部署了。大汗只要想办法联络葛尔丹那边不想再打仗的亲贵,一举反对葛尔丹,我大清再在外部逼近,必然使得他众叛亲离。到时候可汗就正好举兵占领。您继续做您的汗王,又和大清永修和睦,然后再许上姻亲。我大清皇帝会封可汗王侯爵位,可世袭罔替,這样草原再无战事,各位也可以安心牧羊放牛,安享和平生活。” 杰利尔对八爷這番话還是很心动的,他可沒有葛尔丹想学成吉思汗攻城略地的野心,他只希望抱住可汗之位,然后過自己的贵族生活即可。 八爷和一帮随从被安排进了一個帐篷内休息。七八個侍卫一起守着帐篷的四周。 杰利尔王帐内此刻却一片争吵之身,军师并不同意将质子送去。其他几個武将觉得年年向清廷进贡太憋屈了。 “可汗,我等都是自由惯了的,果真将王子送過去,那以后我們那不得任由他们捏着手裡玩了。”一個身披熊皮斜坎肩的大汉道。 “是呀,不如绑了這個八贝勒爷,去跟那清朝皇帝谈上一谈。”另一個人建议道。 “不可,這皇八子不過是康熙众多儿子的的一個,既不是嫡出,也沒有显赫的母族,不過是一個贵人所生。他对康熙来說,不可能为了他而妥协。反而還会引来清廷报复的由头了。”面具人道。 “童先生,依你对中原的了解。我如果接受了這個條件,以后我部落子民会如何?跟科尔沁的班第一样,永远做這個草原的第二号主人?”杰利尔道。 “大汗,其实這個我們不是已经商议過了,接受清廷的條件,那便是向清廷称臣。如果大汗這点接受不了,那不如請八贝勒爷回去吧。”面具人道。 “童先生是中原人,自然想着让清廷来统治我們草原。”有人這样說道,“不如让葛尔丹与他们打,等打到两败俱伤的时候。我們再去收拾烂摊子,說不定能获得比這更好的條件。” 面具人冷笑一声道:“左贤王真是天真。以你看,如今谁的胜算大。到时候再去坐收渔人之利么,只怕压根就不会有這样的机会了。如果让康熙一举拿下葛尔丹,那么他還会坐下了跟我們谈么。只怕下一個就是我們了。” 杰利尔见左贤王還要再争辩,便一声喝住他,說道:“看今日這八皇子看,他们态度還是颇为强硬的。嫡子不能送,庶子可以送。” 那厢,八爷正坐在帐篷裡悠闲地喝着马奶茶。 第二日,杰利尔派人带着八爷他们一群人去巡视草原,仍旧沒有给答复;第三日,八爷等一群人被請到了杰利尔的王帐之内,仍旧是那日的陪客。杰利尔大意是同意了与康熙的合作,不過就一些细节方面争议了半天,最终各有妥协。 杰利尔亲自送八爷一行人三裡路,约定好了联络的方式后,各自回去自不必提了。 康熙得知八爷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当下设宴为他庆祝。太子一直尴尬地坐在康熙下首,默默地喝酒。 众人纷纷给八爷敬酒,就连康熙都当场称赞了八爷,当即宣布晋良嫔为良妃,特发旨意回宫,着礼部和内务府即可为良妃举办加封礼仪。 太子這下有点坐不住了,他忍不住多看了老八几眼,又看了看康熙,最后只好默不作声地喝酒了。直郡王也一直在喝闷酒,他沒想到老八居然靠着這次和谈,得了這么大一個便宜。以后他的母妃可就跟良妃平起平坐了。 康熙瞥了瞥太子几眼,心裡也是一叹,自己亲自栽培的這個儿子怎么就是不怎么出色呀。 当晚,老九和老十和十四拉着八爷喝到很晚,特别是老九。康熙明面上是给良嫔晋位了,实则是在提升八爷的身价。 当這一道旨意被传回紫禁城的时候,后宫震惊。四妃各是不同的反应,至于以前经常给良嫔脸色看的内务府也巴巴地去讨好去了。 看過《》的书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