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降龍木棺
範先生冷笑一聲道:“這幫人,一大半是廢物,眼裏只有那些擺在面前的文物,文物只要拿走,剩下的纔不會去琢磨。”
謝禿子也笑道:“他們最好一直這麼蠢下去,不然咱們可就沒好日子過咯。”
“別多說了,趕緊幹活。”
“你倆趕緊準備。”
“知道了禿爺!”
十幾分鍾之後,牽引繩索就準備好了。
“範先生,我先下去還是您先下去?”
“我先下去。”範先生說完之後,從黑衣大漢手裏接過一個帆布包,背在身上就走了過去,拽住繩索縱身一躍,順着繩索往下滑。
“你倆警醒一些,下面有什麼動靜都不用管,看好了周圍,遇到不懂事兒的要趕快解決,儘量別弄出人命。”謝禿子下去之前不放心地叮囑道。
“禿爺放心!”
謝禿子隨手拿了兩個手電筒和一個小揹包也跟着下到了墓裏。
拱形洞口處封堵的石門已經被完全清理掉了。
“你看,多省事。”範先生指着拱形門笑道。
“是啊,唉,真是替這幫傻子不值啊。”
兩人有說有笑地走了進去,謝禿子把手電擺好角度之後,墓室裏基本上就全明朗了。
四個博古架都沒了,除了中間那口棺材之外,四周空空如也。
範先生指着棺材道:“上次都沒跟你說,瞧瞧這棺材,知道什麼材質的嗎?”
謝禿子聞言走過去仔細看了看,敲敲打打半天說道:“挺硬的,看不出什麼材質。”
“哼,我告訴你,就這一個棺材,能在西華買幾棟別墅。”
“真的!”謝禿子嚇了一跳。
“這棺材是用降龍木做的,知道降龍木嗎?”
謝禿子驚訝地點頭道:“在評書裏聽到過,好像是那誰來着......”
“穆桂英掛帥。”範先生道。
“對對,穆桂英掛帥!難道那時候還真有啊!”
“當然有,降龍木是千金難尋的,據說有驅毒的功效,比那什麼臭大街的金絲楠木要名貴多了。”
“那怎麼會用來做棺材!”
“很少見,可以說目前在所有發掘出來的古墓之中,這是獨一份,目前國內的降龍木有價無市,我認識一個人,他有一雙降龍木做的筷子,視若珍寶,有個香港富商開價一千萬港幣他都不賣。”
“我的老天爺!一雙筷子就這麼值錢,那這一大堆......”
範先生冷笑道:“你別多琢磨了,這雖然是降龍木,但因爲是棺材,吸收了太多的陰魂之氣,所以不可能再給別人用。”
“範先生,你看是不是這麼個道理啊,咱把這棺材弄出去,再加工加工,只要咱們不說,誰知道做過棺材?”
“那是你的事兒,別問我,我不管,我就是感嘆這幫搞文物的,一個個都是瞎眼的貨,這麼寶貝的東西竟然不知道弄出去,唉。”
“那您是怎麼看出來這是降龍木的呢?”
“等你真有機會把它弄出去,我再跟你說,現在先幹正事兒。”
“對對,幹正事!”
說着,謝禿子幫範先生把他身上的帆布包摘下來,把裏面的東西一件一件地往外拿。
工兵鏟、棉線、羅盤、防毒面具、無線電鑽還有一些其它的東西,拿了好半天才拿完。
“你把這個羅盤放到那邊的牆角,把磁針北端和海底線重合。”
“知道了。”
等謝禿子把羅盤放好之後,範先生就拿起棉線,走到棺材對面的牆壁處。把棉線一端拴在手電筒上,放在牆根。另一端手裏拿着,走到對面用眼睛瞄了瞄,覺得棉線直了之後,就把線頭拴在了一塊木頭上放在了地下,就好像是在地上畫了一條直線一樣,隔開了一個長方形空間。
“範先生,這是幹嘛?”
“等一會兒咱們從這裏往下挖,但不一定能一次挖準口子,所以得沿着這條線,免得挖歪了,一旦挖歪了,容易對下面的東西造成破壞。”
“嘖嘖,講究真多,我算是又學了一招。”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範先生走到棉線隔開的地方,用手在地上掃了幾個來回,不尋常地事情就發生了。
這座墓室的地面都是普通的土地,沒有經過任何鋪設,可這棉線隔開的地方,卻被掃出了一溜整整齊齊的灰磚。
“你從那頭開始撬,我在這邊,說罷,範先生拿起工兵鏟就開始挖。”
謝禿子也趕緊幫忙,先用電鑽把灰磚之間的空隙鑽鬆,然後把工兵鏟插進縫隙裏,挖一下鑽一下的,差不多半個小時之後,當範先生撬起第三塊灰磚之後,下面出現了一個巴掌大小的圓洞。
“行了,就這兒了。”範先生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接着拿起一根一米長的金屬棒,順着圓洞慢慢放了下去。
剛放進去不到十公分,就受到了阻力,反覆戳了幾下之後,依然寸釐難進。
“是不是還有別的洞口?”謝禿子問道。
“按理說不會,試試吧。”
說着,倆人又開始繼續幹活,直到累的腰痠背痛,也沒發現什麼蹊蹺。
“範先生,您說這圓洞真是奇怪,給誰留的這是,難不成是給耗子留的?”
“麻煩了,這可能只是一個標記。”
“標記?”謝禿子疑惑道。
“這個圓洞下面應該就是下一層的入口。”
謝禿子道:“乾脆,咱把這磚下面的土全給挖空了。”
“沒用的,而且就靠咱倆根本沒這本事,眼下只能用狠招了。”
“狠招?難道要用火器?”
“嗯,用*吧,”
“別啊,範先生您不是說輕易不能在墓裏用這種玩意兒嗎?”謝禿子道。
範先生道:“我跟你說了,這座墓是少見的塔墓,下面不知道還有幾層,一層比一層要大,如果每一層都像這樣的話,就算咱們有十幾個人挖,沒個十天半月也挖不成。你覺得時間允許嗎?這是村子,不是什麼荒郊野外,要是被人發現了,之前咱們做的努力就白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