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271章 禅位

作者:未知
接下来的一段時間,对于京城以及整個大武朝的百姓来說,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中秋佳节,往年宫裡都会设宴宴請文武百官及内外命妇,但今年因为皇上的身体不适,宫裡并未传出会设宴的消息,反倒是在這一天的早朝上,林公公宣读了一道直令人觉得石破天惊的圣旨。 当今皇上自感年老体迈,无力再操持朝政,为了大武朝的将来,决定禅位于寒臻。 寒臻是谁,当然是寒家如今的主事人寒老爷子,吏部尚书、内阁首辅。 朝中文武绝对不怀疑寒老爷子有沒有将大武朝治理得更好的才干,可是這件事着实来得太過突然,事先根本就沒有让人发现任何端倪,怎么好端端的,他们原本以为的皇权稳固的赵氏江山,怎么好像是一、夜之间就改了姓易了主呢? 赵氏江山改成了寒氏江山,而且還是当今皇上亲自下了旨禅位的! 从来都只听說有人把持着手裡的权力不放的,细数历朝历代,也沒有做皇帝的将皇位禅让给臣子的。 能在官场混几十年的,谁不跟人精似的,对于赵天南为何会下這样一道禅位的圣旨,朝中有不少官员都心存怀疑,以他们对皇上的了解,要說皇上最忌惮谁,那必然就是寒老爷子,哪怕太子身故,他们也更倾向于皇上会找個与他有血缘的人将江山传承下去,而不是就此认命把大武朝交给寒家。 再想到自从皇上病重之后,满朝文武就只有寒老爷子能见到皇上的面,這其中,是不是有着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但再怎么怀疑,却也沒有谁敢真的去质问寒老爷子。 别說寒老爷子有盖了传国玉玺大印的圣旨,就算這其中真有什么大逆不道的,以寒家如今掌控住一切的手段,就算是皇上好好的,指不定都只能吃了這闷亏,他们又有什么出头的资格? 好在這其中到底有沒有什么不对的,過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知道的。 皇上虽然下了禅位的圣旨,可寒老爷子若真想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那就必定少不了由皇上亲自出面的禅位大典,到时候,是非曲直可不就知道了? 百官们各自迟疑不定,倒是大武朝的百姓们接受起這件事来更为容易一些。 对大武朝的江山易主一事,百姓们虽然很是惊讶,但细想了一下,考虑到当今皇上如今的处境,倒也能理解皇上会何会如此做。 皇上唯一的儿子太子殿下不久前早早薨了,用老百姓的话来說,老赵家這可就是绝户了啊,反正這江山也是沒有人继承了,再加上听說皇上如今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早就沒有精力继续处理朝政了,会禅位给当初在大武朝立朝时就拥立有功的寒家,似乎也就沒那么难以理解了。 至少在百姓们心裡,寒家的形象多是下面的。 再說了,对百姓来說,這江山到底姓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不能在這新皇帝手下過上好日子,先前江南等地的粮食危机就是寒老爷子做主解决的,百姓们当然不会怀疑這一点,于是接受起来自然就沒有什么抵触。 于是,先前暂代皇上摄政的内阁首辅寒老爷子,就成了大武朝的准皇帝,只差一個禅位大典,就是名正言顺的帝王。 這样的变更,对大武朝上下当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這其中,受震动最大的,就要当数原先的承恩公府周家了。 在此前,周家上上下下可都是像過年一般的高兴的,原因无他,自从太子死后,得知皇上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周家人自诩自家可以唯一与皇上有着血缘关系的人家,皇上如今膝下无子,又缠绵病榻,必定会急着考虑江山的传承問題,這时候,他们周家一直以来盼着的机会可不就来了嗎? 這种时候,周家人自然将周语然還有個儿子這個問題给忘得干干净净。 有着這样的念想,周家人那是做梦都能笑醒,天天就伸长了脖子望着外面,就等着皇上要从周家過继子嗣的圣旨。 自以为這件事是板上钉钉的,周家人這段時間行事可谓是极为高调,一反往常那因被夺了爵又沒有产业的穷困潦倒,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周家人想到的事,其他人自然也能想到,于是,周家住的那小得不能再小的宅子裡竟然也开始有了络绎不绝的拜访者了,周家上下更是礼物都收得有些手软,颇有些扬眉吐气的作态。 可中秋当天的這道禅位的圣旨一下,消息一传出来,周家人就個個傻眼了。 拉着上门来瞧热闹顺带好心告知他们消息的人一连確認了好几遍,周家人才在人家不屑的眼神下不得已放开了手。 “這怎么可能呢,不是已经板上钉钉了嗎,怎么可能……” 一直到人走远了,周泰仍不敢置信地喃喃念道。 站得越高,跌得就越惨。 周家如今就处于這种状态。 先前以为周家有要复起的可能,旁人自然踩破了门槛抢着要巴结周家人,但那些会巴结周家的都是些惯会见风使舵的人,如今知道周家不可能有那样风光的一天,当然不愿意白白巴结一场。 所以周家就又迎来了一次门庭若市。 不過,想比前一次被争相巴结,這一次找上门的,却都是些落井下石之非辈,有的是舍不得之前送的重礼上门讨要,有的则是不仅讨要东西,還将周家上下狠狠奚落了一通。 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不自量力”這等话,周家人接下来這段時間可是沒少听。 周家人本就从以前的云端坠到了如今的泥潭裡,又经历了這样一场大起大落,周泰和他的几個儿子差点沒直接疯了。 自此之后,知道周家是不可能再有重回上流阶层的一天,倒也再沒人去刻意关注他们了,周家也从此像阴沟裡暗生的蛆虫一般,只能在最阴暗的角落裡苟延残喘。 周家這点小插曲很快就被众人扔到了脑后。 现在备受瞩目的,是即将一跃成为皇族的寒家。 自打大武朝建立的那一天,寒家就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如今有了這样一道圣旨,寒家也只能用“贵不可言”几個字来形容了。 被所有人关注着,寒家无论是嫡枝還是旁枝却都更加低调起来,一直到一個月之后禅位大典即将举行,也愣是沒让人找出寒家的半点错处来。 一月之期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要举行禅位大典的那一天。 這次禅位大典于寒家来說是一次蜕变的绝佳时机,寒家上下自然极为重视,凤止歌亦是同样。 在此之前,寒老爷子還有些担心赵天南如今的样子被朝臣们看到之后会惹来非议,毕竟一個已经连话都說不出来的皇帝,又怎么可能是在清醒状况下写下那道禅位的圣旨呢。 虽然沒有這道禅位的旨意,寒家也同样能登上最高点,但有了這道圣旨以及赵天南的出面,寒家却能在正统上堵住那些史官的嘴。 不過這所有的担心,都在凤止歌进宫一趟之后得到了解决。 寒老爷子和寒凌寒晔就站在一旁,看着凤止歌在双眼似乎要喷出火来的赵天南脸上描描画画之后,原本脸色蜡黄可怖的赵天南,就变得面上红润健康了。 不過是简单的描绘几下,竟然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不得不让人惊叹。 如此一来,寒老爷子倒是一点也不担心了。 看着這样精神十足的赵天南,面色看着倒比生病之前還要来得好些,谁又能說他下那禅位的圣旨是身不由己呢? 至于赵天南是不是不能动弹不能开口。 呵,反正,禅位大典上,也只是需要赵天南出现露個面就行了,满宫的宫人都等着他的吩咐,又有什么是需要他亲手做亲口吩咐的? 說得直白点,這個禅位大典上,赵天南的作用也就仅止于当個吉祥物了。 于是,禅位大典如期举行。 在那庄严肃穆的典礼上,看着比从前還面色好了几分的赵天南几乎从头到尾都拿一双利眼瞪着寒老爷子,但到底也阻止不了他的皇位,从他的手中被传到了寒老爷子手中。 他的江山改姓易主了! 如果眼神能够化为实质,寒老爷子身上必定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赵天南的表现自然不是沒有人注意到,虽然心存犹疑,但到底還是沒有人去過多過深的追究,一来如今已经算是尘埃落定,寒家已经得了天下,這时候再提出质疑,那不是把自己往死路上推嘛。 二来,皇上,不对,是前任皇上看起来好端端的沒有任何不妥,要真是受人胁迫,在這种场合之下他难道不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揭露出实情来嗎? 所以,前任皇上禅位是自愿的,但一时之间却有些调整不過来心态? 百官们想来想去,倒也只能得出這样一個答案。 寒老爷子就這样正大光明的登上了皇位,寒氏家族也一跃成为了皇室宗亲。 于先前的赵氏皇室人丁凋零最后甚至连個后继者都沒有不同,如今的寒氏皇族不仅人丁兴盛,而且宗亲之中可谓人才济济,完全不会有青黄不接的苦恼。 江山易主,国号更迭,大武朝不复存在,变成了如今的大庆朝,這一年在史书上也被称作是启元元年。 寒老爷子初登帝位,自然有许多事需要理清,而将這些事初步捊顺之后,寒老爷子便下了他登基之后的第一道圣旨。 封女儿凤止歌为长庆公主,长子寒凌为太子,次子寒晔为恭亲王,追封已逝发妻为皇后…… 其外還有關於寒氏一族各女眷子嗣的封赏。 当然了,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關於凤止歌的封赏。 只不過是一個寒老爷子,不,已经是当今皇上认的女儿,可如今不仅被封了公主,封号似乎還与如今的国号有几分让人不得不深想的联系,而且這圣旨上的可是最先封了這位公主,就连太子和恭亲王,都被這位公主越了過去,這是何等的荣宠。 不明就理的人们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何凤止歌会有如此好的运道得了当今皇上的這般宠爱。 偏偏,无论是太子殿下還是恭亲王,对此都沒有提出任何异议,反倒是一副理当如此的模样。 這位新鲜出炉的长庆公主,到底是有何等的能耐,怎么就能笼络住了這天底下最最尊贵的父子三人呢? 這個問題对天下人来說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当然了,自然不会有人特意向他们解释。 皇宫换了主人,原本在乾清宫裡养病的赵天南,自然再不能住在這历代皇帝的寝宫裡,而是被凤止歌特意着人送进了只住了先前的苏皇后的凤梧宫裡。 赵天南当初兴建凤梧宫时一定沒有想到,他特意为了讨好寒素而大兴土木建成的凤梧宫,最后会成为他后来度過余生的所在。 当然了,他更不会想到的是,被他亲手禁在凤梧宫裡的苏皇后,会成为他直到闭眼前的同居人。 一個是中风而不能动弹的前任帝王,另一個是被独处禁在凤梧宫几乎被逼疯了的前任皇后,這两個人凑在一起,有先前发生的那些事,又是在如今這样的局面,会发生些什么不用想都知道。 苏皇后虽然是個扶不起的,可她如今到底還有手有脚能走能跳,对付一個半点不能动弹的人…… 相信苏皇后在认清形势之后,一定会很愿意出出被禁凤梧宫這么久的這口怨气的。 预想到了赵天南会有怎样的结果,凤止歌伸了個懒腰,决定再也不要去关注這個人的任何消息,就任他在凤梧宫那個牢笼裡度過他的余生吧。 除了赵天南,還有从前的太后周氏,当然也被人請出了慈宁宫,凤止歌从来沒掩饰過对這位刻薄老太太的不喜,就凭她当初怂恿着赵幼君做下的事,如今能让她在宫裡有個栖身之所就已经算是仁慈了,也亏得這老太太還以为這是从前,被人带出慈宁宫时還一直嚷嚷着要让赵天南治那些宫人的罪呢。 赵氏王朝,也就這样正式的落下了帷幕。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