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夫妻 第54節 作者:未知 誰知道以後會不會突然又出別的事情,導致家人分散多年沒法相見。 有時候一別就是永遠了。 兩人聊到宋尋舟來喊喫午飯,宋蘭馨喫到哥哥做的飯菜,沒說哥哥壞話了,妹妹不說壞話,宋尋舟也不吭聲,兄妹兩人相安無事喫完午飯。 喫完午飯,宋蘭馨心滿意足回家。 齊玉珍陪丈夫收拾碗筷,說起寒假住老屋的事情。 宋尋舟聽到,並不意外。 他事先不知道,隱約猜到過。 “我們和爸媽蘭馨一起過去嗎?”齊玉珍詢問丈夫的意思。 大學寒暑假沒什麼作業需要完成,和公婆小姑子一起去似乎不是問題。 也就小叔子可能要因爲高考留在學校學習。 小叔子和自家妹妹玉蓮是同一屆考生,妹妹學校放假多幾天,暑假差不多放了一個月時間,是把夏收假算進去了。 小叔子是華都本地人,家裏親戚除了她這個嫂子,三代內就沒有出身於農民家庭的,沒有夏收假秋收假,只需要安心備考。 也不知道小叔子寒假放幾天。 宋尋舟:“等尋祺放寒假,再帶着尋祺一起回去。” 他不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感情不算很深,再有個整天叭叭不停,非要拉着嫂子聊天的妹妹,他不是很想一放寒假就回老屋。 先和玉珍在他們自己小家待幾天,畢竟回到老屋,他就很少有機會和玉珍相處說話了。 回到老屋,玉珍不是他一個人的,是大家的了。 齊玉珍沒意見:“好吧,尋祺讀的高中離我們家不算很遠,到時候問問他寒假時間,只要不是很短,我們都都等他一起回老屋。” ... 開學後,大更加熱鬧,今年新生多是十八歲十九歲的應屆生,學生年齡差距不如齊玉珍這屆大。 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齊玉珍俞念她們也升級成爲了學姐。 “這麼大個牌子立在這裏,應該不會有新生偷我們玉米吧?”俞念看着大牌子。 上面寫的是“警告”,警告不要偷田裏的作物。 這都是她們辛勤的勞動成果,不出意外,玉米十月份就能收穫了。 齊玉珍:“真想偷的人,不會看我們的牌子,不過有個牌子,能讓不知情的新生避開,一般新生不會跑到這個地方的,做個牌子主要是讓我們自己心安。” 牌子是小組成員共同做好的,有些成員找材料,有些成員寫字,她們兩個被安排來放牌子。 俞念:“有點想念上個學期冷冷清清的氛圍怎麼回事?” 開學不到一週,她就想念起上個學期了。 “上個學期別的地方或許冷清,圖書館可不冷清,我聽說要建新圖書館了。”齊玉珍覺得學校熱鬧點是好事,就是下午洗澡的人或許更多了。 沒關係,她們學校洗澡票是要花錢買的,不是每個學生都有錢到能每天洗澡或者說隔兩三天洗個澡。 洗澡競爭不激烈。 “你聽說那肯定是真的,你都在圖書館幹活了。”俞念半點不懷疑消息的準確性。 齊玉珍這個學期開學前就去看勤工儉學崗位了,看到圖書館有崗位,一開學,立馬報名面試,成功面試上了,每週三下午去圖書館幹活。 這周已經去過了,感覺還不錯。 “新圖書館不知道能不能在我們畢業前建成功。”齊玉珍感覺建新圖書館是個大工程,不知道會忙活幾年。 “我畢業前看不到的話,建成後你寫信給我,我有空了過來看看。” “好啊,畢業後不管我有沒有成功留校,我們都要保持聯繫。”她每天回家都會翻信箱,天知道她有多希望信箱裏能出現信或者家人留言紙條。 ... 不用等到過年,開學才一週時間,齊玉珍就跟着丈夫去老屋了。 這次過去是慶祝爺爺平反,爺爺被錯劃成右ll派,如今得到平反了。 “三棟小樓長得一模一樣。”今天終於看到公婆的房子,齊玉珍很是驚奇,三棟小樓都帶着小院子,院子內佈局盆栽種類差不多,尤其左右兩棟樓,盆栽擺放都是對稱的,像是左右兩個護法,守着中間的小樓。 “還是有點差別的,中間這棟是我爸媽的……媽,鑰匙在你這裏嗎?”宋尋舟詢問路過的媽媽。 常敏慧也沒問兒子要幹嘛,直接把鑰匙交給他了:“別在這裏待太久,爺爺奶奶有話要問你。” “嗯,不會待太久的。” 齊玉珍隱約察覺到丈夫要做什麼了。 果然不出所料,丈夫打開鐵藝大門,去院子裏搬盆栽。 丈夫的強迫症讓他覺得中間這棟樓的盆栽該換換位置。 兩邊對稱,中間就當成對稱軸了。 盆栽全部放院子正中央不太方便,宋尋舟就換個思路,將自家院子所有盆栽都對稱擺放。 齊玉珍沒嫌丈夫浪費時間弄一些有的沒的,幫丈夫一起搗鼓。 半個小時後,夫妻兩人走出院子,退開幾步,重新看三棟小樓的院子佈局。 齊玉珍:“感覺是有好很多呢。” 宋尋舟:“不知道爲什麼要建成這樣,要是三棟小樓不一樣,我是不會閒着挪中間的盆栽,盆栽長勢不同,挪盆栽的時候就後悔進來了。” 每種植物都有兩盆,但是長勢不同,他看着就很難受。 “你們全家都是唯物主義吧,感覺不信風水的話,愛怎麼擺放就怎麼擺放。”齊玉珍不是很懂風水忌諱,看三棟小樓,感覺建房子的人不是多在意風水。 宋尋舟:“不好說都是,房子建立的時候應該有看過風水,盆栽位置影響不大,我們快走,再不走我又想挪盆栽了。” 再多看幾眼,他都想問姑姑叔叔拿來鑰匙,去他們院子裏挪盆栽了。 齊玉珍聽到,趕緊拿鑰匙鎖門,帶丈夫離開。 第57章 ◎集市◎ 爺爺奶奶家裏, 一家子大部分人都坐在客廳裏陪爺爺奶奶說話。 爺爺奶奶都挺瘦的,齊玉珍覺得他們比自己親爺爺親奶奶還瘦。 奶奶看到他們夫妻,招手讓她們小兩口坐過來。 宋尋舟是大孫子, 也是孫輩裏唯一結婚的, 奶奶有不少話要說。 小兩口坐到爺爺奶奶身邊。 爺爺奶奶沒催生, 在他們眼裏,孫子孫媳婦正讀大學,大學階段就好好讀書, 不要生孩子添亂。 他們問的是學業上的事, 尤其關心孫媳婦的學業。 大概過去十分鐘,宋尋舟失去了存在感,爺爺奶奶都在和玉珍說話, 當他是透明人了。 宋心喜看侄子閒着也是閒着,讓他去廚房幫姑父一起做午飯。 哥哥一走,宋蘭馨立刻坐了哥哥的位置, 哥哥嫂子過來前,她就已經坐在客廳裏了, 她再外向,也不敢在爺爺奶奶面前太過放肆。 哥嫂過來前, 她和爺爺奶奶對話屬於一問一答形式。 別的幾個堂表弟弟妹妹也一樣, 爺爺奶奶問一句,他們答一句。 在嫂子過來之前,還沒有小輩能和爺爺奶奶自在講話。 沒話題啊, 完全不知道講什麼。 嫂子就比他們好多了, 宋蘭馨夢迴第一次見嫂子的情形。 她怎麼忘記嫂子擁有把親兒女襯成外人的能力! 爺爺奶奶怕也是第一次遇到嫂子這樣的貼心小棉襖小輩, 嫂子一點不怕他們, 關心他們的話一句接着一句。 還給他們推薦適合他們喫的食物。 老人家不能喫大油大葷的食物, 齊玉珍就往易消化的方向推薦,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也很重要。 讀大學之前,她還真不知道蛋白質維生素是什麼,讀了大學之後才知道食物營養也是門學問。 窮的時候沒得挑,既然家裏有條件,喫飯就儘量做到營養均衡。 有嫂子在,宋蘭馨跟爺爺奶奶說話也越來越自在了。 到了喫午飯的時間,齊玉珍讓他們中午好好喫飯,努力長胖些,現在太瘦了:“爺爺奶奶,如果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去醫院檢查,你們不敢去醫院的話,我陪你們去,需要取藥需要做什麼,我都幫你們做,你們乖乖讓醫生看病就行。 一定得把身體養好,把身體養好了,冬天纔不會太難熬。” 年輕人都不能說自己健健康康沒一點毛病,更不用提老人了,爺爺奶奶是喫過苦的,身體總會有些小毛病。 奶奶欣慰:“我們都多大歲數人了,怎麼還會和小孩子似的怕去醫院。 玉珍,今年冬天是你在華都過的第一個冬天,華都冬天比你家鄉要冷得多,注意保暖,尋舟,記得給玉珍買厚實的棉襖,棉帽也買上。” “奶奶,我都記着的,下個月就買,另外,玉珍家鄉冬天也不算暖和,溼冷溼冷的,她們不用煤爐或者炕,冬天就靠熱水袋和發抖取暖。”宋尋舟難得在長輩面前開玩笑。 齊玉珍順着丈夫的話講:“熱水袋真的不能少,我看爺爺奶奶的手好像長過凍瘡,我過兩天給爺爺奶奶買手套,再去看看有沒有小點的熱水袋,最好是方便一隻手抓住的大小,戴上手套,拿好小熱水袋,手暖和了,凍瘡就難復發。” 爺爺奶奶身子瘦,手卻略微紅腫,一看就是長過凍瘡。 “爺爺奶奶有手套有熱水袋,都有了,不用送給我們,你買來自己用。”奶奶笑眯眯說道。 爺爺也附和:“你們小兩口自己用,不需要管我們,我們有你們爸媽孝順呢。” 齊玉珍知道爺爺奶奶真不缺錢,凍瘡大概和瘦的原因差不多,都是前幾年吃了些苦頭:“爺爺奶奶晚點把熱水袋拿給我看看,我瞧瞧你們是不是真有熱水袋,有熱水袋了,我就記個尺寸,回去買幾團毛線,給熱水袋織毛線殼,套在熱水袋外面,熱水袋拿着不容易燙手,更舒服。” 奶奶慈祥笑着:“你這孩子,費老大勁做什麼。” 齊玉珍搖頭:“不費勁。” “興華,敏慧,你們倆也用不到毛線票,毛線票就給玉珍尋舟小兩口吧。”奶奶直接幫兒子兒媳做主了。 常敏慧:“媽,我們單位不發毛線票,不過我會幫玉珍尋摸幾團毛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