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露馅 作者:贼道三痴 羽玄道人让衙役带他去洗了個浴,换上道袍,张广微却是不便在這裡洗浴,只胡乱洗了把脸,也不换回道装,依旧是青衫小帽就随羽玄道人出了广信府府衙。 府前街熙熙攘攘、沸沸洋洋,比往ri還热闹几分,四乡八坞的乡绅大户、富翁财主因为怕流寇洗劫,大都收拾了细软、携了家眷住到城裡来,又因为广信府录科考试定于本月十六ri,辖下五县生员云集府城,城裡的客栈房价翻倍依然被挤得满满当当,就连僧舍道观都被霸道的生员强行借住了,客店酒舍的老板挣得盆满钵满,和尚道士们却是叫苦不迭,香火钱沒见到几個,每ri還要被這些生员呼来喝去端茶递水的使唤—— 羽玄道人摇头道:“今ri已是腊月十四,式之兄和曾贤弟這次科考怕是赶不上了。” 张广微白眼道:“你還真分不清轻重缓急,這都什么时候了,還管什么考试,先把小命保住再說。” 羽玄道人陪笑道:“是是是,小仙姑教训丨得是,小道是认为式之兄和曾贤弟皆非夭寿之人,這次定能逢凶化吉,平安归来。” 张广微点头道:“元纲师兄给曾秀才推過八字,沒說他会遇贼横死,他若就這么不明不白死了,岂不是显得我师兄失算,所以决不能死。”自己笑了笑,又道:“那学道也是老糊涂,這兵荒马乱考什么试啊,一定還有很多赴考的秀才因为流贼而受阻赶不及考试的。” 羽玄唯唯称是。 二人在人群中穿行,张广微听到羽玄向人打听北门怎么走,便问:“羽玄你怎么知道曾秀才家住何处,以前来過?” 羽玄道:“沒来過,只听曾贤弟說起過他在上饶县新置一宅,就在城郊灵溪畔,出了北门就能望见,很好找。” 张广微“嗯”了一声,過了一会忽问:“羽玄你說曾秀才這次遇贼遭难会不会就此看破红尘出家修道?” 羽玄愕然,不知如何作答。 张广微道:“我元纲师兄极是赏识他,若曾秀才要出家修道,那就来大上清宫,大家好一起追求仙真大道。” 羽玄心道:“小仙姑该不会是对曾贤弟有情意了,看她此番为救曾贤弟不辞艰险辛劳就很耐人寻味,嘿嘿,在一起修道,有趣,有趣。”忽然记起掌教真人曾吩咐他待曾渔从分宜還乡途经鹰潭时就請到上清大真人府相见,而曾渔因为急着赶回考试就沒有去,现在想来,嗣教真人莫不是要把小仙姑许配给曾贤弟?曾贤弟双十年华,小仙姑芳龄十五,二人岁数倒是般配,只是门第太過悬殊,大真人府的小姐不是嫁王侯就是嫁高官,上回掌教真人不是有意把小仙姑许配给严世蕃之子嗎,不知为何沒有下文了? 张广微见羽玄沒搭腔,就问:“你怎么不說话?” 羽玄试探道:“小仙姑可知掌教真人召见曾九鲤有何事?” 张广微讶然道:“永绪何时說要见曾秀才,我怎么不知道?” 羽玄沒敢多說什么,含糊道:“许是要问问曾渔东家严侍郎的什么事。 将至北门,羽玄看到街边有一间苏州点心铺子,便进去买了八样糕点,用一個提篮提着,這是买给曾母周氏和妞妞的小礼品,羽玄這次出来的匆忙,身上沒带多少银钱,张广微呢,不知世故,懵懵懂懂就跟着。 出北门一望,见半裡外有一條河流曲折而過,河畔房子疏疏落落,大多是茅草土屋,独有一处房子白墙黑瓦,颇为精致醒目,羽玄指着那座高高马头墙围着的宅第道:“想必就是那一处宅子。” 這几ri天气晴朗,上饶城中的积雪大半已融化,但城郊依然随处可见皑皑白雪,远处苍山戴雪,近处溪流九曲,冬阳明暖,雪色晶莹,映得河曲這处徽州建筑特色的宅院好生清新雅致,张广微一边走一边打量那座民居,說道:“曾秀才家裡只有母亲和小妹妹是,這宅子清静,我喜歡。” 羽玄道人“嗯哼”两声,沒敢答话,就听這张大小姐又问道:“她们会不会也搬到城裡去躲避山贼了?” 羽玄道:“這宅子离北门不過半裡地,真有山贼来,听到风声再进城躲避也不迟。”又道:“小仙姑等下莫要对曾母說曾九鲤陷在贼窝中,免得她们惊慌。” 张广微道:“依我說沒什么好瞒的,反正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就该见分晓了 羽玄道:“暂时還是不說的好。” 张广微正了正头上小帽:“随便你了,我不說话,我只看看,你也不要对她们說我是谁。” 两個人走到這座宅院的正门,见门前铺着青砖,积雪落叶打扫得于干净净,石雕门罩,木门紧闭,羽玄上前执着门环敲了几下,听得内裡有人问:“是哪個?”声音苍老。 羽玄提高声音道:“借问一声,這裡是曾秀才家嗎?” 门内老头不回答,却還是问:“你是哪一個?” 羽玄道:“在下是曾秀才的朋友,从贵溪鹰潭坊来。” 那老头沒說话,却有另一個少年声音传出来:“是鹰潭坊郑秀才家的人嗎 羽玄道人双眉一轩,脸现喜色,转头对张广微道:“找对地方了。”朗声道:“是四喜嗎,贫道羽玄,龙虎山道士。” 大门很快开了,一個少年男仆跳了出来,又惊又喜,连声道:“羽玄法师哪裡来?看到我家少爷沒有?快請,快請。”一面朝宅裡大叫:“奶奶,奶奶,大小姐、妞妞小姐,鹰潭的羽玄法师来了,鹰潭的羽玄师法来了。”又问羽玄:“羽玄道长,我家少爷回来了沒有?” 羽玄道:“贫道在鹰潭坊见過你家少爷,估摸着這两ri就会回来。” 张广微跟着羽玄进门,见是一個大天井,天井两侧是厢房,天井对過去是正厅,天井边摆放着两盆长c魂花,一白一紫,淡雅悦目,只是厅堂空荡荡不见人,但是随着小奚僮四喜迭声的叫唤,从堂屋右侧的過廊很快跑出两個冬装臃肿的小女孩儿,七、八岁的样子,左看右看,這個问:“哥哥在哪裡?” 那個问:“鲤鱼舅舅在哪裡?” 羽玄认得左边那個额发一寸多长、梳着两個丫髻的女孩子就是曾渔的小妹妞妞,边上那個叫“舅舅”的应该就是曾渔的外甥女了,俯身正待說话,却见過廊裡跌跌撞撞又跑出一個小女孩,這小女孩還要更小一些,戴着色彩斑斓的虎头帽,一边喘气一边叫着:“等等我,等等我——鲤鱼舅舅,鲤鱼舅舅。” 张广微听得一片“鲤鱼舅舅”的叫声,不禁“嗤”的一笑,赶紧抿着唇,摆出不苟言笑的样子,心想這鲤鱼秀才家小女孩儿倒是不少,叽叽喳喳的。 妞妞认得羽玄道人,另两個小女孩阿彤和阿炜却是第一次见到這黄冠道士,左右张看,沒看到舅舅曾渔,便都不作声了,七岁的妞妞大人一般上前福了一福道:“法师好,我哥哥回来了沒有?” 羽玄左手抱右手行個扬善礼:“曾小姐好,令兄现在鹰潭坊,要等流贼退却后才回来。” 這时曾若兰和曾母周氏从内院出来了,羽玄赶紧趋前作揖打躬,說道:“天官赐福,贫道有礼。” 曾母周氏在鹰潭坊见過道士羽玄一面,后来又听儿子曾渔說過羽玄和罗惜惜的遭遇,所以印象很深,方才从過廊出来时已经听到羽玄回答妞妞的话,一直提着的心一松,她最担心儿子为了赶回家在路上遇到流贼,這两ri關於赣南山贼的传言如野风四起,說起流贼的烧杀yin掠让人毛骨悚然,所以這时听說儿子暂留鹰潭,倒是放了一大半的心,說道:“法师請厅上坐——四喜,给两位客人上茶。”又道:“我儿不在家,家裡别无男子应客,法师见谅。” 曾若兰道:“让老善去祝家畈把三郎叫来陪远客。” 老善就是方才应门的老仆,這几ri曾若兰带着阿彤、阿炜姐妹一直住在這边,一是等候曾渔归来,二是防备山贼来袭,這边离县城近,随时可以进城躲避,她口裡說的“三郎”就是她丈夫祝德栋,祝德栋排行第三。 羽玄向曾母周氏打躬道:“曾奶奶不必劳烦,贫道受過九鲤贤弟的恩惠,又蒙九鲤贤弟折节下交,此番今ri有事到上饶,就想着要来向曾奶奶磕個头,马上就要走的。” 曾母周氏要打听儿子的情况,哪裡肯让羽玄就走,說道:“法师大老远来,当然要在敝宅用了午饭再走,不然我儿曾渔回来都要埋怨我不知礼数——法师請厅上坐。” 羽玄入厅坐定,张广微沒有扮小厮的觉悟,也跟着坐下,曾母周氏和曾若兰虽然觉得這小男仆有点不懂规矩,却也毫无责怪之意,料想是行了远路,走得辛苦,坐着也是应该,让四喜给這個眉清目秀的小厮也斟上一杯热茶,又吩咐搬来一個火盆放在羽玄和张广微脚边取暖,然后向羽玄询问曾渔情况。 羽玄就說曾渔从分宜回来途经鹰潭时,因为听說铅山、横峰一带流寇肆虐,就暂住郑秀才家,要等流贼荡灭道路安靖再回来…… 张广微听着羽玄当面撒谎,心裡颇不以为然,曾渔与贼人周旋,智勇双全,這說起来多带劲,却编這么個谎,真是无趣,见那三個小女孩儿并排立在一边聚精会神听羽玄撒谎,张广微就忘了自己是小男仆身份,向妞妞招手示意让妞妞近前過来,她要取苏式糕点给小女孩们吃—— 妞妞摇头,半步不挪。 张广微于坐着,看看曾渔母亲周氏,心裡回想曾渔面貌哪些地方象母亲,想着想着,睡意凶猛袭来,猝不及防,足边火盆正暖,宅子裡很温馨,這张大小姐头一歪就靠在椅背上睡着了—— 祝家的老仆老善這时换了毡靴准备出门去叫祝德栋来陪客,羽玄忙道:“曾奶奶、曾大小姐,贫道另有要事,不敢多耽搁,就不叨扰了。”站起身正待招呼张广微一起告辞,却见张广微靠坐在官帽椅上脑袋歪在一边,鼻翼间還传出轻微的鼾声—— 羽玄好生尴尬,却也知道张广微实在是困乏了,可就這么睡在這裡不象话啊,而且也容易感风寒,当下咳嗽一声,想把张广微吵醒。 张广微困乏得紧,只怕打雷都都不易把她醒,就听曾母周氏怜惜道:“這位小哥许是赶路辛苦,這一坐下就睡着了,可怜见的——法师不要吵醒他,就让他眯眙一会养养神,午饭一定要在寒舍用,法师即便有事,饭总是要吃的。 羽玄只好重新坐下,却见歪头而睡的张广微头上戴着的青布小帽掉了下来,原本梳着的道髻因为一夜策马颠簸早已散了,帽子一落,发髻就披散下来,张广微的长发甚是丰茂,而且黑得发亮,如丝缎一般,那柳眉樱唇映着這一头黑发,纵是盲眼人也知道這是妙龄女子了。 曾母周氏和曾若兰好生诧异,都看着羽玄道人,心想這道人带着上女扮男装的美貌少女做什么? 曾母周氏和曾若兰不好开口问得,心想這是道人羽玄的私事,還是不挑明为好,曾若兰八岁的长女阿彤童言无忌,上前打量着熟睡的张广微,說道:“咦,原来這是個女的呀,为什么扮作男的呢?” 六岁的阿炜就问四喜:“四喜,你会扮女孩子嗎?”因为张广微的装扮和奚僮四喜差不多。 四喜张大了嘴巴,看看羽玄,又看看张广微,四喜上回沒随曾渔去游龙虎山,所以不认得张广微。 道人羽玄尴尬得额角冒汗,心想不能让曾奶奶误会到他和小仙姑啊,那可是天大的罪孽,還是說清楚为好,当下起身作揖道:“曾奶奶請听贫道一言,這位小姐是龙虎山张大真人家的小姐,贫道是奉命护送她来上饶办事的,论辈份,贫道是她的徒孙辈,贫道极其敬重她。” 曾母周氏和曾若兰对视一眼,曾母周氏不是嘴巧的人,只是点头道:“好好,原来是张真人家的小姐。” 羽玄道人察言观色,心知自己這番话难消曾渔母亲和姐姐的猜疑,但是要把实情和盘托出的话,又恐曾家人惊惧担心,实在是好生为难。 写了一段情节這时沒用上,放到明天了,今天先更四千字。 您的到来是对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绍朋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