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感言 作者:发條橙之梦 卷壹征兆 卷壹征兆 大家好,我是发條橙之梦。 上一章在情感上好像沒啥大结局的实感,那是因为這书的大结局是在“终章:再见、再见!”,我把“一切都结束了”的感情,全都在那几章裡集中表达完了,而后面的新世界篇则是番外。 番外章節的主要目的是照顾大家的想法,把本书的世界观和设定再展现得完整一点,包括徐向阳的過去和能力的来源、神煞空亡還有第三位神媒“天童”,结果写着写着好像又回到写主人公们日常的轨道上去了……(笑) 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就到這裡为止吧。 接下来是。 我在連載的时候,总会思考等這本书完結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堆话要讲,但是真正临近,好像又觉得无话可說,我现在更想做的是下班以后蒙头大睡,毕竟明天還要工作,還要马不停蹄地准备新書…… 群裡的、以及一直在追书朋友们可能都清楚,在执笔《》的過程中,我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毕业居家到在别的城市工作;话虽如此,由于我個人的作息本来是除了写作就是打游戏,无非是场地从家裡转到了出租房,這方面的影响其实不算太大,自我感觉我還是两年前那個人。 但世界对我而言,却并非一成不变,特别是当我的目光总是投向想象中的世界时—— 由于我将精力投入在了不同形式的创作中,我一直在进行训练、并且能有所感知到的是:我的写作能力是在不断进步的,每一本书中展现的水平,客观上无疑要比前作更强(這点抛开对不同类型的癖好,以前的老读者应该会有所体会)。 而所谓的“能力”,不止包括对文字的掌控力,還有诸如如何将故事讲得更加明快流畅(对节奏的把握)、对受众群体的喜好和厌恶的了解更精准深入、以及如何引导读者产生“成就感”、“爽快感”這种基础技巧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 我希望在下本书中能继续我的进步,目标是形成一套在商业上行之有效、同时又能满足自己的写作方法论;我向来以为,一個大众文学创作者要踏出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自身风格的形成。 而在另一個层面上,我又不喜歡“复制自己”這种事,特别是在设定类型和人物上:比方說我要是尝试了一次古代背景的武俠或是修仙故事,下本就很难再去写背景一样的东西;写了某個性格的姑娘,下一次就会有意识地避开。 潜心钻研于同一类型,当然是走入风格之路的堂皇大道,這一過程中不但是素材积累,故事构造水平会变得越来越熟练,在读者群体的拥簇和声望同样挥更容易积累…… 可惜我的個性不允许這样做;而正因为是這样的個性,所以才更需要一套核心的方法论、一种我流心法。 幸好,业界也不缺像我這样的写手取得成功的例子。還請大家用尽量温柔的目光,来看待這种小小的别扭之处吧。 ……上面好像說了一堆和本书无关的话。当然,我想取得某种证明,或者說进步的心是真的,但眼下感到“无话可說”,亦是真的: 总觉得,我已经把所有想說的东西都放在故事裡了。 群裡的朋友们可能知道,我在一年多以前,也就是還沒工作前的半年裡,情绪相当不稳定,常常深夜emo。一方面是受评价和成绩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投射了太多情感进去,因此创作状态很不健康。 事实上,這种過度的情感投入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這部作品应有的方向:当故事发展到中段时,我意识到自己原本的大纲已经开始尾大不掉,影响到当下的创作节奏和成绩,甚至可以說有点赶人走了。可我始终舍不得对脑海中的人们說再见,我希望一切都不会变,每次相处都能慢一点、再慢一点,结果是咬着牙将本来的方向坚持到底,直到后段一切都走向尘埃落定时,才长舒一口气。 此外,现在有些话也可以說了:故事中两位女主人公,在现实中的确都是有原型的。有时候,我独自一人在深夜裡对着屏幕敲键盘,甚至会觉得那個人从回忆和故事中跳出来,在我耳边、在我面前,与我悄声交谈;至于徐向阳,他是我理想中的那個小孩,他总是会藏在眼底,和我說话。 這种体验当然很奇妙,遗憾的是,它注定无法重复和长久地体验。 于是,我下定决心,向它告别。 就像在故事最后,所有人都在向自己的青春生涯告别一样。 因而,无论我未来能走到哪级台阶上,《》对我来說都会是特别的作品,恐怕是只会写一次的故事——未来的我,即便会在技艺上有所进步,有些东西仍然是难以取代的。 ……也许還是会有第二次?话還是不要說太满(笑),毕竟我的创作生涯還长着呢。 在過去大半年裡,我已经写了七八個开头,和十几万字存稿(以至于本书的更新反而一直被拖累),但却始终无法确定新書的方向,甚至一直到在写這份感言的时候,我仍在犹疑该如何選擇。 我有太多、太多的世界想要和我的读者们分享,有太多、太多故事想要讲述,我只苦恼于時間不足、精力不够,想要迫不及待地开始。 那么朋友们,就让我們下本书再见吧! 发條橙之梦 于2023.2.6 如有侵权,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