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通竅
既然自己走不掉,那就看看他想幹什麼。臨風知道水麒麟靈智已開,不會把自己怎麼樣的,一來水麒麟是青雲守護獸,不會無故對青雲弟子出手,張小凡那一次也是因噬魂而起;二來靈尊的實力媲美太清強者,要幹什麼自己也反抗不了。而且根據臨風猜測這貨盯上了葫蘆,不過這葫蘆已經認自己爲主了,靈尊也使用不了。至於自己,在太極玄青道突破三層前,已經不準備理這個不搭理自己的大爺。
想到這裏臨風到也光棍,直接把胸前的葫蘆掏出來遞到水麒麟身前,一副你看着辦的作態。水麒麟立即就鬆開了臨風的衣服,對着葫蘆吐出一顆放着藍光的珠子,葫蘆自己打開葫蘆口把珠子收入葫蘆內,然後向着水麒麟射出了一團金色的液體,被水麒麟一口吞下,然後跳下寒潭,濺起滿天水花,這次可沒有田不易幫忙阻擋,頓時被淋得全身溼透。陸臨風指着水麒麟的方向一陣口語,卻是不敢罵出聲,然後還是不解氣,想起葫蘆這大爺當着自己的面和水麒麟做交易,而有好東西不給自己,一怒之下把它砸向寒潭。葫蘆依舊半空迴轉,跟在臨風身前。臨風盯着它半響,還是掛到胸前。
回到自己的暫住之處,開始每天的衝穴。陸臨風回憶着太極玄清道的每一個記載的細節,修道容不得認何差錯,往往一個被忽略的細節會導致功敗垂成,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人體更是一個精密而且脆弱的機器,在沒有斷肢重生的能力之前,修道者沒有任性的資本,而且這次衝的可是死穴,臨風可是不敢有任何馬虎。只見他慢慢的一點點加力試探,不過效果不佳,根據目前進度打通三十六死穴最起碼要三年。臨風不能接受這麼長的時間,因爲他知道青雲的傑出弟子都在三年達到第四層。臨風開始回憶起太極玄清道,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有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第一層,引氣入體……”臨風爭取每個細節都開始琢磨,可是除了第二層不一樣以外,沒有什麼差別。那只有自己另闢蹊徑,這讓他開始努力回憶腦海中關於通竅的知識,記得以前見過很新穎的修煉劃分,從練皮,練骨,練內臟,換血到通竅,這個似乎可以借鑑一下。
說做就做,臨風控制着真氣漩渦,慢慢控制跳動的頻率,使之和心跳合拍。在這一刻,臨風發現真氣和五臟六腑產生了共鳴,所有的穴竅有規律的跳動着。每次真氣經過這些有穴道的地方,都有着細微的變動。這不由得讓臨風想起了神話傳說中的周天星斗大陣,雖然那個臨風是不相信的,但是卻觸發了靈感。再加上以前看過那些以周身穴竅都化丹田的遐想,臨風突發奇想,把三百六十個穴竅當成星體,那麼它們根據影響真氣的方向進行自轉,若是把周身穴竅化成真氣漩渦。丹田的別名不就是氣海嗎!
臨風腦海裏浮現出一副畫面,在全身上下有三百六十個真氣小漩渦和一個丹田真氣大漩渦,又通過大周天和小周天相互連接,想想都有點小激動。而且的確是可行的方案。
再有調節真氣漩渦頻率和心跳同步的經驗,臨風覺得可以先在穴竅所在的位置形成和丹田類似的漩渦,然後按運作規律調節真氣的頻率和穴竅產生共鳴,從而輔助自己衝竅。
然而理論是有了,等臨風實踐起來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首先就算在穴竅的位置形成漩渦,這個就不容易了,小的漩渦很快就被奔流的真氣給淹沒了,哪怕是適中的漩渦也會因爲穴竅未開,還老是被真氣衝得在經脈中運行。其中的兇險可想而知。還得每次停下來,感受穴竅的脈動規律和運行的方向。
經過一晚上的調整和實驗,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失敗,終於在百會穴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漩渦,也不知道嘗試了多少次位置和自轉方向以及脈動規律才最終實現。幸好臨風現在的真氣還比較弱小,屬性溫和,不然按他這樣練沒把自己練廢纔是奇蹟。成功的邁出第一步,臨風非常鬱悶的發現,真氣不夠用了,從以前的電線又回到頭髮絲了。想到要開闢三百六十個穴竅真氣漩渦,那需要的真氣數量絕對是天文數字,不過增加了一個漩渦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吸收天地靈氣和煉化萬物精氣的能力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第二日早上,陸臨風早早的來到祖師祠堂前的廣場上練習起太極拳。由於昨天下午一直在練習剛猛的太極刀法,今天的太極拳不知不覺的就加上了亢龍有悔的運勁法門。但是這一次卻怎麼也進不了天人合一,從而引氣入體。
“太極者,陰陽之母也。當剛柔並濟,虛實相合。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剛不可久,柔不可守。雖然只見過你練過一次,但是你這套拳法走得並非剛猛的路數。”不知何時萬劍一站在一旁指導道。
陸臨風停下來若有所思,突然笑道:“太極拳,後發制人。用意不用力,以柔克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亢龍有悔,盈不可久。物極必反,陰之極爲陽,陽之極爲陰。陰陽互轉,太極乃生。”
萬劍一臉色一變,心中喫驚於臨風的悟性,同時也驚訝與太極拳的原理居然上升到陰陽互轉之道。剛纔他看見臨風練習時和昨天截然不同時,認爲可能是陰陽相融的拳法。但是今天聽到臨風悟道卻是明白了,這太極拳自己所看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
萬劍一在心中感慨道:這是一種直通大道的拳法,而且化繁爲簡,一招一式暗合天道。以形合道,以神合道,以氣合道。這就是武之道嗎?“人宗”果然不愧是能在上古爭奪道家正宗的派系,果然是讓人高山仰止。
只見陸臨風以三體式站立,放鬆全身,很快達到物我兩忘的狀態。一招一式緩慢而自然,但是厚重之感自然而生,如同託着百斤巨石。掌間似乎有無形的漩渦在轉動,天地靈氣進入體內也沒有引起一點波動,全身光華內斂。
這次的拳法又給臨風不同的感受,一句句至理在臨風心頭閃過。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每想一句招式就更加古樸厚重,力量內斂不斷積蓄。最後力與氣合集中於丹田內的真氣漩渦,衝向無名之處,並突破了一層連靈識都看不見的界限。臨風的靈識跟隨真氣進入這個無名的空間,只見眼前一片灰濛濛的小空間,混元真氣漩渦在中間紮根。
“這難道是氣海穴竅?”臨風一下子傻眼了,這就是傳說中的氣海?一點都看不出哪裏像海洋的樣子。
不過仔細的看了許久,臨風終於反應過來,原來漩渦和四周的空間比例始終保持不變,而漩渦是無時無刻不在增長的。得知氣海的大小和修爲有關之後,臨風就不在關注它了。卻不知道這對於誅仙世界的修真者來說,是多麼讓人驚奇以及膜拜的事情。畢竟臨風可是第一個打通氣海穴的存在,一般人修爲都會有瓶頸,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如壓縮、如提純才能繼續的修行。而臨風將不會有極限和瓶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正是氣海竅的特性所在。而且以後都不會出現什麼被靈氣撐到險象環生的情況出現,還可以用來納物,溫養法寶,不過這要修爲達到一定的程度,不然空間太小裝不下。
但是臨風失望的發現自己的修爲沒有明顯的進步,在氣海穴沒有發現什麼好處的他把注意力集中到百匯穴,這次有了丹田的經驗,衝穴雖然一直沒有成功,但是也沒有發生危險。
其實臨風不知他能打通氣海穴並非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容易突破的穴竅,要受修行者的真氣體質等等因素影響。全身的穴七竅所對應的屬性也不相同,但是決定以後的修行的方向。比如萬劍鋒所打通的穴竅都是和金屬性和陽屬性有關的,所以在第四層後主修的就是金屬性的法訣和斬鬼神這門絕學。
而臨風的混元真氣包含了乾坤陰陽等屬性和空間息息相關,所以非常容易就和氣海穴形成共鳴,並衝開氣海穴竅。
隨着臨風通竅,修行走上了正軌。海闊憑魚越,天高任鳥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