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七重雲論道
然後想到剛纔的劍光,不由得查看臨風的修爲。除了印堂穴、膻中穴和氣海查看不了不知道外,萬劍一看見臨風所有的三百多個穴竅都已經打通了,而且形成了一個個真氣漩渦在裏面旋轉。不由得瞪大雙眼,心到:居然還可以這樣,把所有穴竅化爲小丹田,同時真氣在其中旋轉轉化。
然後帶着臨風按下劍光道:“師兄這小子太不省心,估計是剛突破第四層,御劍玩。我得好好的教導他怎樣御劍飛行,不然他估計成爲我青雲山第一個御劍把自己摔死的弟子,那就成千古笑話了。”
道玄想到剛剛臨風從上面摔下來的情況,不由點頭道:“這的確要好好教導,而且上了九層雲就不要飛行了。那裏有誅仙禁制。對了,你突破到玉清四層了?”
臨風看到這情況立即就緊張了,連忙道:“是的,掌門師伯。弟子經過這次死裏逃生,僥倖突破第四層。”
道玄想起溶洞頂那一路的腳印,不由笑道:“以你玉清三層的修爲能從火山噴發中逃生,的確不容易。”
臨風乾笑道:“師伯見笑了,我是發現水中的靈獸往外逃跑,加上溫度上升,感覺不對,立馬逃跑才僥倖躲過一劫。這隻小烏龜還是我臨走時候救下的,當時我見它逆水劃不動,把它帶出來的,不過現在好像耐上我了。”
道玄聽後哈哈大笑道:“那說明你和它有緣。”然後向萬劍一告辭而去。
萬劍一看見道玄的劍光消逝後,回頭看了小烏龜一眼,頓時敲了一下臨風的頭道:“什麼烏龜,這是玄武!這種靈獸跟着你是你的緣法!”
臨風不由得仔細打量着小烏龜,果然見它蛇龜同體。鬱悶得道:“好吧!以後叫你小黑好了。”
小黑看了臨風一眼,就繼續睡覺去了。
這些天地靈獸都有着漫長的壽命,而且天生就具有特需的能力。不過需要漫長歲月的成長,靠什麼喂丹藥靈石等方法是不可行的。雖然大量的天才地寶可以使得靈獸能夠覺醒很多強大的天生能力,但是並不能代替時間使之儘快成年。所以許多正道門派都喜歡養天地靈獸來看守山門,這些靈獸厭惡邪惡的氣息,還很注重感情,而且年齡越大越厲害。很多守護靈獸比開派祖師要厲害的也有不少,而且它們會自己調節自己居住的環境,梳理地脈,把自己的窩建成洞天福地。
萬劍一又想起臨風體內的漩渦,好奇的問道:“你這真氣漩渦是什麼功法?難道是‘人宗’祕法?”
臨風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繆兮,周行而不殆,可以爲萬物母。起始亦是終,天圓,地圓,道圓,氣也圓。五行圓轉,陰陽互轉,太極爲圓。故吾以萬道爲圓,萬物週轉,輪迴反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萬物相生相剋,陰陽互轉,分合如意,是爲混元。這是我自創的混元真氣功法請師伯指點。”
萬劍一不由得無言以對了,這麼高深的功法是一個不滿五歲的幼童創造的。也不知道他知道他剛纔說的是什麼意思嗎?他知道什麼叫作道?
萬劍一認爲臨風一定是從哪本上古傳承中找到的功法,因爲他無法接受臨風不僅天賦超過自己,而且在對大道的理解上也超過自己,那豈不是說自己一輩子白活了。還修什麼真,悟哪門子道?於是打趣道:“那你的道又是什麼?”
臨風見萬劍一提問,更是一本正經的道:“吾道爲斬,爲截,爲超脫。”
萬劍一見他還真回答自己,而且說得一副深奧的樣子,下意識順着問道:“何解?”
臨風站起來在地上劃了一個個圈道,解釋道:“吾等修士雖然能延年益壽,但仍然躲不過生死輪迴。萬物都在輪迴:日月輪迴有了天,星辰輪迴有了年月,周天輪迴有了紀元。修士修真求道的最初目的是爲長生,但是人應萬道而生,承載大道萬千,都會對人產生影響。我們首先面對的就是生死輪迴,人體也是從一元初始,然後分陰陽兩儀……等最後成型,爲了長生道家於是就開創出一條返本歸元的法門,就是讓身體迴歸原始的屬性,這樣就不會衰老,而且能斷肢重生。不過靈魂卻無法重生,所以還是沒有擺脫生死輪迴。在我看來,輪迴是一個比一個大的圓圈,天地是一個供我們生存的圓圈。什麼時候我們能夠跳出天道外生存,才能正真的與天道同壽。故此我要斬開天道,截取一線生機,得大自在,大逍遙。”
萬劍一就沒見過這麼狂的娃娃,居然誇下海口要斬天成道。一時間不知道要說什麼好,要說臨風胡說八道也不行,因爲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萬劍一可不會承認要不是自己道心夠堅挺差點被臨風說服了。
沒等萬劍一消耗完臨風的驚人之語,卻聽臨風接着道:“說遠了,我輩修士現在做的就是不斷斬開小圓構造大圓的過程,不斷的突破自我。難以打破的圓被稱爲瓶頸,有前輩提供容易打破小圓的地方我們稱爲層次,提供的難以打破的圓的地方我們稱爲境界。我現在就是在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圓,讓他最終突破萬道枷鎖,讓我自己的道突破天地的界限。”
萬劍一這次真的被打擊了,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說自己要走出自己的道。萬劍一不由得問自己:他的道是斬。那我的道是什麼?青葉祖師的道又是什麼?這麼多年隨波逐流自己又修出了什麼?劍訣?道術?還是太清的修爲?
“高臥九重雲,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玄門都領袖,一氣化鴻鈞。“
臨風不由得想起傳說中的通天教主開創截教,也不知道是不是走得超脫之道。不過想到通天弟子萬仙來朝,最終勝級而衰,沒能帶領一羣拖後退不爭氣的弟子超脫成功。
萬劍一被臨風唸的詩拉了回來,這首詩他也看過。想起道家傳說中的截教道:“大道五十,天演四九,遁去其一,是故衆生有一線生機。不過截教最終逆天而行,在封神之戰後幾乎滅門了!”
臨風笑着對萬劍一道:“師伯,吾輩修士那個不是在逆天而行。只是上清靈寶天尊把親情看得太重,導致失去先機,最後無力迴天。”
萬劍一大叫不妙,道:“你的意思我等修道之人,就不該重親情了嗎?”
臨風嘆了口氣道:“我不是說上清聖人重情不對,只是雖然上清聖人把玉清聖人當兄弟,可別人卻未必把他當兄弟,在你死我活的敵對中卻是不該以忍讓爲先。可以說雖然上清聖人在三清聖人中的修爲不是最高的,但是實力卻是最強的,也是道祖最喜歡的弟子。”
萬劍一想到青雲把三清的從上往下排爲:太清、上清和玉清後道:“不錯,不過道祖的得意弟子應該是太清聖人才對。”
臨風搖搖頭道:“不然,太上忘情,無爲而無所不爲。雖然得道祖真傳,但是始終無法超過道祖,而通天聖人有超過自己的潛力。作爲老師不應該只希望弟子繼承衣鉢,而是超越自己。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天道渺渺,如果我們連自己的老師都不能超越,如何能夠到達長生之境?”
萬劍一見着這個口口聲聲要超越自己的小孩,內心也是極其欣慰的,或許他真能開創太清以後的境界,參悟長生之密,成爲一代祖師。
不過並不代表現在臨風就超過自己了,萬劍一趕緊給臨風潑冷水道:“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爲者敗之,執者失之。語出《道德經》你現在談什麼天地大道都是空談,大道都是一點點修行得來的,你現在離我還遠着呢!不要好高騖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