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26章 南方统一,最后的敌人

作者:麻辣涮牛肚
時間飞逝,转眼间便是三年過去。 這三年時間裡,除了第一年裡,秦霄還在到处征战之外,剩余的两年,秦霄都在消化战果。 整個南方已经被秦霄统一,除了并州、冀州、幽州、青州,以及北半部分的兖州之外,其余领土全部落入了秦霄的掌控之中。 刘表、袁术、士燮、张绣、王朗、刘繇等诸侯,都沒能成为秦霄的阻碍,甚至沒有让秦霄多花太多的心思。 投降的投降,兵败被杀的被杀。 张辽、岳飞、黄盖,三路大军分兵平推過去,再加上其它武将拼死奋战,几乎沒有多少实质性的损失。 并非秦霄不想尽快统一北方。 而是随着地盘越来越大,复杂的内部关系让人十分的头痛。 秦霄選擇三国世界,为的是人才。 但真当秦霄得到了大量的人才之后,反而有些难以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原本,在打下徐州、荆州、扬州之前,秦霄内部的关系就已经很复杂了。 以商鞅、岳飞为首的“元老派”是秦霄最为信任的家底。 抛开能力不谈,单就私交這一点,谁也比不上這几個从很早就开始跟随秦霄的“元老”。 哪怕忠诚度同样达到了满值的高顺,秦霄会信任他,但在私交方面也要差了不少。 唯一一個融入這個“小圈子”的是郭嘉。 郭嘉的性格放荡不羁,但却有一种奇特的亲和力,让人十分容易亲近。 再加上秦霄本身对郭嘉就很喜歡,一般私下聚会的场合都会带着郭嘉,后者自然而然就融入了“元老派”的小圈子当中。 除此之外,還有以王允、钟繇为首的“朝堂派”,以贾诩、李儒、华雄,再加上已经长大的马超四人为首的“西北派”,以荀彧为首的“中原派”。 甚至在徐州、荆州、扬州等地打下来之后,投入秦霄麾下的文臣武将以各個地区抱团,也都形成了一個個小圈子。 徐州豪门以诸葛瑾和糜竺为首,荆州一系的带头人则是蒯良、黄忠,一人代表文臣利益,一人代表武将利益。 最后,就是以孙坚为首的“江东派”了。 ——沒错,秦霄将孙坚复活了過来。 可惜程普、韩当、祖茂三人的尸体已经在乱军之中遗失,沒法一起复活,仅仅只复活了一個孙坚。 凭借這個大恩,孙坚投效于秦霄麾下,连带着也让黄盖对秦霄死心塌地。 前边的不提,后边收服的這几個小派系当中,江东派的实力无疑是最强大的。 只看带头几個人的名单就知道了: 孙坚,S级统帅SS级武将。 黄盖,SS级统帅S级武将。 孙策,SS级武将。 周瑜,SSS级谋士、SS级文臣、SS级统帅。 而其它达到S级或者以上的,也還有好几個。 在秦霄刚刚来到這個世界的时候,如果不算秦霄自己,以及芙蕾尔這個超格的战力,秦霄手下的文臣武将加起来,质量還不如一個“江东派”来得高。 這几個小圈子之间,大的冲突沒有,但小的矛盾却是不断。 互相抱团,彼此争权夺利,這是任何政治体系下都必然会出现,属于人类的天性,不是依靠什么制度就能阻止的。 秦霄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尽量让他们之间的争斗往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彼此内耗,让领地的整体实力愈发衰弱。 好在,虽然形成了一個個小派系,但至少绝大多数人,对秦霄的忠诚度都是很高的。 就算一开始忠诚度不高,经過几年的相处、磨合,也都慢慢提升起来了。 系统面板给秦霄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强大的爆兵能力,在各方面的细节上,都有很多看似不重要,实际上影响颇大的好处。 比如,依靠面板上的忠诚度提示,秦霄就能在简单的试探過后,确定提升某一個文臣武将忠诚度最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 除了一些养不熟的白眼狼,或者時間管的人之外,几年的時間,怎么都够秦霄将所有人的忠诚度提升到85点以上了。 有秦霄在,各個小团体之间虽然免不了有所争斗,但却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当然,這项工作也不轻松。 为了平衡各個派系的利益,秦霄足足花费了两年的時間,才消化掉這片快速扩张的领地。 为此,在北方的战争到了最激烈的时刻,秦霄甚至沒顾得上去捞些好处。 但,這两年的時間花费得也非常值得。 不但彻底消化掉足足扩张了数倍的地盘,内部各個派系的利益,也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点,将内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完全沒有内耗是不可能的。 除非是创业初期,内部山头還沒有形成的时候。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而在所有类型的争斗当中,政治斗争又是最激烈,也最残酷的一种。 能将内耗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已经称得上是成功。 对于“主动归降”的诸侯,秦霄给予了一定的优待。 ——其实就两家,士燮和孙坚。 秦霄甚至沒有动士燮太多的权利,依旧任命其镇守交州,只是收回了一部分军权和税收权。 孙坚则任命为扬州刺史,也算是一员封疆大吏了。 当然,任命归任命,孙坚毕竟是一员猛将,真有重要的对外战事的时候,孙坚還是得对外出征。 沒打一仗,就主动投靠過来的诸侯只有這两家,秦霄给他们的待遇也比较高。 其余人,即便是投降,也沒這么好的待遇了。 這一类人有三個,分别是刘备、王朗、刘繇。 由于是战败后投降的缘故,秦霄仅仅只是保证了他们衣食无忧,但也仅此而已。 這三人的待遇又有所不同。 后两者沒什么威胁,但为了立下规矩,秦霄将他们控制在长安,仅仅只是名义上给了一定的封赏,但却不得离开长安半步,虽然不是完全剥夺自由,但在秦霄的眼皮子底下,日子也不会太好過就是。 而刘备…… 秦霄和许多人讨论過關於他的处置方式,最后的决定是将其软禁起来作为人质。 并告知关羽、张飞两人,只要他们两人立下足够的功劳,就可以让他们三兄弟恢复自由身。 若是有更多的功劳,封官、封爵,也不是不行。 关羽、张飞两人未必在乎什么建功立业,但为了让他们大哥重获自由,還是勉强同意了加入到秦霄的军中。 虽然两人真正忠诚的是刘备,但能为秦霄效力,多多少少也算是不错的收获。 尤其是关羽,SS级神将加上SS级统帅双职业的面板。 后者意义重大,任何一個SS级,甚至哪怕是S级的统帅,都有统领十万以上大军,独当一面的能力。 而前者,别看只是SS级,论战斗力,恐怕比SSS级武将的张飞還要高一些。 神将和武将,本就是两個完全不同的职业,战斗力自然也无法一概而论。 除了人才方面,這几年之中,因为地盘的扩张,秦霄的发展也非常的迅猛。 借助神秘基地的召唤,再加上各地本身的人口,秦霄治下的人口数量达到了五千余万人。 ——這個数字包括了世家之中的私奴、隐户等等。 在军情局的打探下,每一個世家掌握了多少力量,秦霄几乎一清二楚。 不過,秦霄虽然掌握了這些资料,但至少现在,還沒有对各個世家下手开刀的意思。 相较之下,秦霄估计,北方几個州加起来,总人口不会超過一千万,甚至大概率会更低。 根据秦霄手下精通民生、户籍的人才推测,北方实际的人口数量应该在七百万到八百万之间。 当然,這個数字并不包括北方世家隐藏起来的家丁、私奴、隐户等等,是指北方诸侯能够真正掌握的人口。 为了让人口达到五千万,秦霄花费了不少人口额度在這上边。 這自然是为了满足传国玉玺属性1的“称帝”要求。 在人口這一项上,要求的数字就是五千万人。 现在,秦霄只差领土面积不够标准,若是再占领两州之地,就能够将汉献帝這個工具人一脚踢开,自己“名正言顺”地当皇帝了。 当然,這并不是秦霄现在所需要考虑的事。 五千万人口,填充到各行各业,中原和南方的发展非常迅速。 农业不必多說,除了关中、中原、巴蜀這三大传统粮食产区之外,秦霄還尝试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试图将江南鱼米之乡也开辟出来。 不過成效并不太好。 江南并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而是自唐朝之后,经過一代代人,花费数百年時間逐渐开发出来的。 而在那之前,长江流域水灾泛滥,粮食欠收、绝收,都是常态。 许多百姓日子過不下去,便纷纷落草为寇。 ——甘宁就是這样的人之一,在投靠刘表之前,他就是长江上一名颇有名气的水匪头目。 秦霄投入了一些人力物力,想要尝试修筑河堤、兴修水利,将水患不断的长江流域变成后世那個鱼米之乡。 但可惜,收效并不理想。 严格来說,這样的大工程,本就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 即便有系统的辅助,不计代价的投入成本,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人力,花费数十年的時間方能有所成就。 而這其中,物力方面的投入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不是“奇观”,但某种程度上来說,却胜似奇观。 在未来,秦霄会投入资源去清理江南水道,但不是现在。 北方的敌人還在,目前秦霄沒有多余的资源用来进行這样的“大工程”。 不過,哪怕江南水道沒有清理,還不是后世那個鱼米之乡,整個南方的粮食总产量也并不低。 再加上三大粮仓在手,以及传国玉玺降低天灾概率的效果。 可以說,缺粮這种事,在秦霄的领地中已经不会发生了。 秦霄虽然留下了大部分的军功积分,准备等结算的时候再进行兑换,但依然拿出了一部分用来兑换优质的粮种、种猪、种牛等等。 足足三千万人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不但是粮食能够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還有所富余,甚至還能大量的供应得起一些较为廉价的肉食。 哪怕寻常百姓,不說顿顿有肉吃,隔三差五总能见着点荤腥。 在這個年代,這样的生活质量,已经算是非常高了。 其余的两千万人,则投入到工商等无数行业之中,为民生、军事发展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单单只是正在大规模开发的铁矿,就有大大小小上百座。 数以百万计的矿工、苦力,還有匠人,将铁矿石从矿洞中开采出来,熔炼成钢,再铸造成兵器、铠甲,送到军营中。 当然,不仅仅只是军事,民生方面对于矿产的消耗也很大。 比如各种农具,虽然理论上可以用很久,但实际上都是消耗品,对钢铁、木材的消耗量并不比军队小多少。 但即便如此,几年下来,秦霄也积攒了海量的战争物资。 除了爆裂箭因为小南不在的缘故而沒办法大量补充之外,其余装备、铠甲、粮草的库存,足以在装备百万大军之余,供应整整数年高强度战争的消耗。 有了物资,军队自然也不可能少。 秦霄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全部沒有达到六阶的二、三线部队“回炉重造”,重新训练为六阶精锐。 至于其中无法满足六阶兵源要求的,便直接舍弃,发了一笔遣散费用之后安置为平民务农或者务工。 另外,神秘基地也补充了一大波兵源,足足花费两年時間,将麾下的兵力规模提高到一百三十万。 由于统一了整個南方的缘故,秦霄并不需要在每一個州都驻扎大量的兵力防守。 像是位于腹地的荆州,就只留下少量维持地方安定、防范盗匪的军队,一個州加起来都不足两千人。 陈列在边境的守军,除了北方防线外,其余各线防范异族的大军加起来只有不到十五万人。 不是秦霄吝啬,而是這個数字已经足够了。 和后世的宋、明不同。 這個时代的华夏,在军事方面是完全碾压异族的。 尤其是华夏周边的异族,被中原打得抬不起头来。 一個被袁绍按着揍了好多年的公孙瓒,区区几千精骑,就能大破二十万鲜卑大军,這就是最好的证明。 防范异族方面,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 要不是边境线太长,连十几万大军都用不到。 不過,凉州、益州、交州,這條边境线太长。 即便不算海岸线,光是陆地边境,就与众多异族接壤,不可能完全不做防备。 十几万守军,已经是最低限度的保障了。 再去掉各地维持治安的少量驻军,剩余百万大军,都囤积在关中、中原,以及北方边界上。 一百万大军,秦霄将其分成了四支军团。 其中第一军四十万人,由秦霄亲自统领,名义上为“禁军”,由各军最优秀的万人团充任。 三十万步兵、十万骑兵。 扩张到满编的七千陷阵营,也在第一军当中。 名义上是秦霄亲自统领,但实际上行使统帅职责的是岳飞,郭嘉担当军师、参谋。 大将不多,一個超一流武将赵云,加上一個在“进化”之后勉强算得上次一流的刘三刀,其余都是A级以下的二流武将。 但,在秦霄的Buff加持下,這些二流武将,也能发挥出近一流的战斗力来。 再加上秦霄和芙蕾尔這两個“超格”的存在,這支军队,是秦霄麾下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第二军名为关中军,十万步卒、五万骑兵,由张辽担当统帅,荀攸为军师,主要大将有黄忠、甘宁、许褚等人。 第三军名为凉州军,十五万皆为骑兵,不過大多都是轻骑,重骑的比例不高。 由已经成年的马超担任统帅,庞德为副,贾诩担任军师。 最后的第四军,为忠勇军,十五万皆为步卒,可陆战、水战,有海战、江战所用的各式战船三千余艘。 ——這些战船大多是扬州各方诸侯的“遗产”,被秦霄顺利接收,本着不要白不要的原则,建立了這么一支水陆两栖大军。 名义上的统帅是孙坚,但实际担当此职责的是他的副手黄盖,以周瑜为军师,孙策、鲁肃等江东党为核心。 四支大军,经历了两年的時間,方才彻底成型。 其中绝大多数時間是在等人口额度恢复,以及后勤生产。 在百万大军成型之后,秦霄也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对北方开战了。 虽然任务的時間還有很长,副本停留時間也早就达到了“上限”的十年。 但,能够早一天完成一统天下的任务,秦霄就能早一天将自己的领地从战争状态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時間和资源用于发展民生、经济。 虽然說在领主游戏中,战争永远是主旋律。 但,民生和经济的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 哪怕,仅仅只是为了后勤。 在秦霄忙于整顿内部的這几年時間裡,北方诸侯并沒有闲着。 在袁绍的压力下,公孙瓒率先败亡,大部分“遗产”被曹操接收,一小部分地盘则被袁绍夺走。 看上去,似乎是袁绍击破二人联盟,一统北方的姿态。 但实际上,笑到最后的却是曹操。 虽然不是在官渡,但曹操却复制了官渡之战的辉煌。 以不足六万大军,大破袁绍二十万大军,并直接在大战中将袁绍杀死。 這一战,彻底改写了北方的局势。 袁绍死后,他的手下部分投降曹操,剩下的大部分人,却分别拥立袁绍的两個儿子袁谭、袁尚。 曹操還沒打過来,這两人倒是先发起了内斗,结果两败俱伤之时,被曹操一锅端了。 顺带着,曹操還抢在秦霄反应過来之前,收服了河内的张扬,在河东之地埋了一颗钉子。 整個過程一气呵成,在短短两年之内,曹操便统一了整個北方,让秦霄感到一阵瞠目结舌。 不過,秦霄倒也沒有太過担心。 曹操未来很多重要的文臣武将,都被秦霄抢先一步挖到麾下。 再加上,秦霄势必不可能给曹操足够的時間消化掉庞大的地盘,征募出足够多的壮丁和粮草来筹建大军。 虽然曹操统一了北方,但对秦霄的威胁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事实上,正是因为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這才让秦霄下定决心,要尽快与曹操开战。 必须要在曹操還沒能消化掉這庞大地盘之前,让战争先打起来。 否则,一旦给了曹操足够多的時間,凭借北方庞大的地盘,不說能和秦霄分庭抗礼,至少会给秦霄统一天下的步伐带来极大的麻烦。 曹老板毕竟還是歷史上那個险些一统天下的曹老板。 即便汉献帝和许多重要的文臣武将都被秦霄提前截胡,人也被赶到了北方苦寒之地,但仍然能够在极大的劣势下再度起家,不得不让人說一声佩服。 而且,曹操“收集人才”的能力也不可小觑,比善于PY的刘备還强。 根据秦霄掌握的情报,单是可以确定已经被曹操重用的,在歷史上也表现出强大能力的武将、统帅,就有典韦、徐晃、乐进、于禁等十余人。 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文丑、张郃等人也都归顺了曹操。 甚至连太史慈、吕蒙這两個歷史上的“东吴将领”,也不知道怎么跑到了曹操麾下。 再加上曹氏和夏侯氏的嫡系将领,虽然阵容远不如秦霄這边豪华,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說,已经足以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了。 单单只凭這些将领,只要给曹操足够的時間,让他发育起来,对秦霄的威胁還是很大的。 曹操也清楚,自己必须要赶在秦霄反应過来之前抢時間。 在击败袁绍之后,草草地接手了地盘,便开始穷兵黩武,四处征募壮丁和粮草。 甚至完全不顾平民百姓已经在连年征战之下,家无余粮。 若是给不够征粮的数额,便直接去抢,根本不管抢完之后百姓会不会饿死。 就算闹得无数人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只追求一個“快”字,务必在短時間内拉出一支可堪一战的大军来。 仅這一点,就能看出曹操的枭雄本性。 曹老板确实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但“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性格,也让他时长会做出一些有违传统道德观念的事情来。 根据军情局的消息,单是這一次粗暴的征兵、征粮,至少就会造成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乃至活活饿死。 只是看這這些冷冰冰的数字,秦霄就能想象得到,背后是怎样一副人间地狱的景象。 第一次,秦霄意识到,在攻城略地,夺取利益背后。 自己,似乎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名为“王者”的责任。 秦霄在接到情报之后,罕见地失眠了几日几夜。 从利益上来說,推迟两個月左右出兵,才是最佳的選擇。 虽然曹操沒有准备好,但秦霄也同样沒有做好开启新一轮战争的准备。 动员百万规模的大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单单物资调运,壮丁征募等等事项,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時間、精力。 但,军情局传来的情报,让秦霄不愿再等下去。 每多等一天,便意味着无数人死去,无数家庭破裂。 這不是战场上的厮杀。 若是战场厮杀,无论杀敌多少,己方伤亡多少,秦霄都可以将其当成一個简单的数字,一笑而過。 但,牵扯到六位数,乃至更多平民的流离失所,秦霄却是无法說服自己袖手旁观下去。 提前出兵,虽然对己方不利,但秦霄相信,自己来到這個副本足足四年的時間,打造出的這支强军,足以征服天下! 做出决定之后,秦霄不再犹豫,当即召唤众多文臣武将,商讨出兵北伐一事。 這种大事,自然不可能放到“朝会”上讨论。 人太多,根本不可能讨论出個结果来,只能放到私下的“小会”裡谈。 但随着秦霄麾下的人才不断增加,有资格参与到“小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芙蕾尔不喜歡這种人太多的场合,干脆沒来露面。 此外,還有一些不在长安的文臣、将领无法参与。 比如驻守边境的张辽、孙坚,還有镇守一方,担任刺史的商鞅等人。 参与到讨论中的,军中将领以岳飞、马超两人为首,谋士则是郭嘉、贾诩,文臣有李儒、王允、荀彧三人。 虽然加起来也沒到十個人,但对于真正要讨论重要决策的小会来說,其实人已经不能算少了。 人越多,往往也就越容易出现分歧和争吵,难以达成一致,效率会大幅度降低。 不過有秦霄压着,這种人数,倒是不至于有什么問題。 将众人召集起来之后,秦霄沒有废话,开门见山道:“我打算出兵北伐。” 顿了顿,秦霄加重语气,强调道:“這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而是命令!你们的任务,是帮我完善北伐的计划!” 见秦霄的态度严肃,众人都心中凛然。 秦霄平时是一個比较温和的“君主”,一些性子莽撞的,比如刘三刀,有时和秦霄开一些略微過火的玩笑,秦霄也不会生气,反而会嘻嘻哈哈地和他们胡闹。 但,真当秦霄严肃起来的时候,却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众人不敢有丝毫的忤逆和逾越。 沉默了一阵,岳飞率先上前,问道:“不知主公打算出动多少兵马?何时出征?” “除了防备异族的边境守军之外,其余百万大军可全部出征!具体调兵多少最合适,由你们决定。” 很多时候,打仗,并不是人越多就越好的。 人越多,对后勤的压力就越大,反而发挥不出战力来。 只有当后勤体系的负担能力,和前方的大军人数达成一個微妙的平衡,這种情况下,大军的战斗力才是最高的。 当然,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相当复杂。 秦霄不至于完全不懂,但却也不会放着一帮专业人才不用,非要自己一個人去研究這個。 想了想,秦霄继续說道:“至于出兵的時間,当然是越快越好。最晚,不能超過一個月。” 现在夏收刚刚结束,正是出兵的时机。 考虑到大军的调动,后勤调配等等都需要時間,再怎么压缩,一個月時間也已经是颇为紧张了。 在北方用兵,气候是不得不考虑的一個大問題。 北方寒冷的气候,对于冬季作战十分的不利,因此能在夏天解决的問題,就尽量不要拖到冬天去。 从這個角度来讲,其实秦霄决定提前出兵,也算是有道理的。 当然,仅仅只是“气候”這一個因素,并不足以抵消掉仓促出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在秦霄摆出了一副坚决执行的态度之后,众人也只能依照秦霄的意图,尽可能将仓促出兵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后勤方面,物资都是现成的,至少支撑数年的战事沒有任何問題,只需要征调民夫苦力和车马牲畜即可。” 王允首先表态,却又立即提出一個难点:“但具体的执行,需要根据出兵计划来做相应的调整。比如一路大军进军,和分几线进攻,对后勤的负担都是不一样的。這方面,麻烦诸位将军先拿出一個初步的计划来。” 后勤运输路线,对于后勤压力的负担也是不同的。 很简单的道理。 从长安出发,只保证一條补给线的畅通,和从各地出发,同时保障七八條补给线的畅通,难度肯定不一样。 岳飞和马超对视一眼,后者道:“若是百万大军出动,至少分兵四路。以禁军为主,从中线推进,其余三路三方包夹,彼此互相支援掩护。” “若是四路齐头并进,则补给也需四路并行。” 王允思量片刻,开口道:“以供应百万大军所需,至少需征调民夫三十万人,若是车马牲畜不足,這個数字恐怕還需要增加。” “人力、畜力不必担心,要多少有多少,只需确保每一分资源都花在刀刃上。” 秦霄忽然插了一句话。 這算是给王允一個“承诺”,让其不必有什么负担。 這個承诺一出,王允明显松了口气,說道:“有主公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百万大军四路并进,补给方面必不会拖后腿。最快今晚,老夫便会写一份章程請主公過目。若是可用,便照章执行下去便可。” “嗯。” 秦霄点点头。 对于王允的调度能力,秦霄還是放心的。 毕竟是曾经官居司徒的人,掌管天下大事,别的或许不行,但在统筹调度方面必然是一把好手。 秦霄想了想,又看向荀彧,开口道:“文若不妨也帮司徒大人出出力。” 這是刻意给荀彧加担子。 這几年来,荀彧的想法不知道有沒有发生转变。 但从行动上来看,多少有点游离于秦霄核心嫡系之外的意思。 忠诚度方面,說高不高,說低不低,88点的忠诚度,按理来說,应该是可信的。 但,想到“歷史”上荀彧为汉室殉葬而亡的结局,秦霄心中总有一层阴影。 秦霄能在短短两年之内彻底消化掉南方庞大的领土,和荀彧强大的内政管理能力分不开关系。 秦霄可不希望,在最后统一天下,踢开汉献帝這個工具人的那一天,会和荀彧“分道扬镳”。 让荀彧多参与一些自己的大事,也算是为這個目标增添一些筹码。 荀彧沉默了几秒钟,起身拱手道:“遵从主公命令。” 语气不悲不喜,听不出任何情绪变化,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么。 秦霄有些头痛。 但北伐大事在前,秦霄也不可能将心思都放在荀彧一個人身上。 這個小会的時間比秦霄预期的還要长很多。 足足讨论了一天一夜,才定下了北伐的大方案。 当然,也仅仅只是大的方案。 具体的细节,還需要各個军团的统帅自行和手下商议确定。 只要不与大的计划违背,秦霄并不会干涉他们在具体战术层面上的選擇。 最终的方案其实并不复杂。 以第一军为中军主力,从兖州进兵,直逼冀州。 后者是曹操的老巢。 在击败了袁绍之后,曹操顺理成章地接收了袁绍的大部分“遗产”,其中也包括這座袁绍经营了好几年的老巢冀州城。 四路大军齐头并进,最终的目标,也是在冀州城下汇合,联合攻城。 关中军从洛京进兵,经由河内,再转道向东。 孙坚的忠勇军则从徐州出兵,先攻打青州,再与中军主力汇合。 最难的是马超的凉州军,他们需要从大散关外进入草原,一路穿越匈奴人的地盘,再从幽州杀进曹操的领地。 這一路,要与羌胡、匈奴、鲜卑人接触,搞不好就得一路杀出来。 但对于全部都是骑兵的凉州军来說,和這些异族的战斗,对他们来說只能算是热身。 唯一缺乏的,就是可靠的补给。 秦霄领地中的后勤能力虽然强悍,但却也无法保障在茫茫草原中也能维持一條安全的补给线。 当大军深入草原一定距离之后,后方的支援就会断掉,只能靠他们自己随身携带的装备和粮草。 要不是有兵粮丸這种“神器”在,马超也不会選擇如此激进的策略。 从茫茫草原出兵,若是不遇到战事,骑兵一路急速行军,速度其实是很恐怖的。 說不定十来天的時間,就能从幽州杀出来,杀进曹操的大后方去。 一颗兵粮丸就能维持一整天的消耗。 即便再加上战马的需求,一個轻骑兵在基础的武器装备之外,最少也能带上足够吃一個月的兵粮丸。 差不多一倍的容错空间,已经足够了。 马超這一路略微有些风险,其它三路却都是堂堂正正之势打過去。 四路共计百万大军,以曹操现在的力量,除非发生赤壁之战时那种五万人马打赢八十万大军的“奇迹”,否则這场战争的结局只有一种。 (注:赤壁之战五万对八十万是演义中宣称数字,真实歷史上兵力对比和這個数字有很大出入,应当是蜀吴联军十几万对曹操二十万。官渡之战也是。本副本以演义设定为准,理论上允许這种极端战例的可能性。) 快,虽然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但好处却也是有不少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曹操能够准备战争的時間更少了。 曹操刚刚和袁绍打完一场漫长的大战,虽然大胜,自身损失却也不小,只剩下区区几万人。 趁着曹操回過气来之前直接将其按死,某种程度上来說,也是最省力的打法。 当然,這一切的前提在于,在仓促出战的同时,军心、士气,以及最最重要的,后勤补给方面,绝对不能出任何問題。 前两者倒是好說。 有神秘基地和传国玉玺的加成,大军的忠诚度都是满值,所带来的就是极强的凝聚力。 再加上秦霄麾下并非這個年代常见的“义务兵”,而是有饷银,立功有封赏的职业士兵,虽然开销大了,但无论是军心,還是军队的整体素质,都更容易保持。 這种情况下,只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保证一個可用的军心、士气,并不困难。 真正麻烦的地方在于后勤。 這也是最为考验秦霄手下文武能力的地方。 以王允、荀彧两人为首,数以千计的各级官员调动起来,完全围绕着战争后勤這一件事服务。 除了這些领头的官员之外,更是有数十万工匠、民夫,乃至奴隶,纷纷加入到后勤队伍当中。 其中以搬运物资的苦力人数最多,超過五十万人。 各种牲畜、车马,更是不计其数。 在囤积物资的长安,洛京,许县等地,海量的物资不断运往边境的集结点,然后分批送往前线。 单单只是维持這些补给线的守军,数量就超過了十五万。 秦霄麾下,占据东汉十三州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领地,像是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力运转起来。 194年夏末。 一统天下的北伐之战,开始! 相关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