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七章 莫做文抄公

作者:踏马的江湖
名声是個奇物,即便是看不到亦摸不到,但人生百载尚且活在铜炉之间,名声便是不可或缺的东西。㈧┡㈠中文『『網****%**.Ω**⒈****.简而言之,名声便是周围人对你的评判,如果名臭沆瀣,自是得不到他人认可,无论是言行举止亦或是为人谈吐都会遭人唾弃。反之亦然,若是你名声极是香若绿萝,那与别人品茶论道之时,势必徒生其好感大大加分,从而更易于达成目的。

  古代对名声更加重视,不少人不惜于牺牲骨肉亲情,万贯家财等身外物,为的就是搏得一世美名,哪怕是统御河山的皇帝,亦寄心于可以流芳百世,让后世之人记住自己的功绩,這些都可以视为名声的范畴。

  当初梅老先生被贬离京,郁郁而亡。李兰因此事放弃唾手功名,虽然金陵城百姓很多人认为他不值当,甚至把這件事当做饭后谈资酒后笑柄,但不可否认,還是有很多人敬佩李兰,将其视为大孝之人。

  名声如浮云飘忽不定,若是平平碌碌,再如何感念孝道也抵不過人人争相攀附高官显贵,故而踩踏一個注定泯灭众人矣的李兰便可搏得似锦前程,想来很多人会如此作态,不会痴傻到得罪正风光的高家。但這是因为人们心中清楚得紧,李兰胸无点墨扶不上梁。可若是有所改观,亦不会讥讽于他。

  此一时彼一时,人们看着李兰的目光微微起了变化,江南道文风盛行,故而对士子尤为看重,若是李兰真提出佳句来,百姓非但不加以讽刺,反而赞其喻为在渊潜龙,這些年不過是韬光养晦罢了。至于高家……大周朝重农抑商,秦淮两岸再如何形盛繁华,這一根骨决计不会视而不见。

  当那封行泼墨章的宣纸呈到吴大人的眼前时,他并沒有任何迟疑地伸手接住,颌表示自当上禀府尹大人。

  這时集市附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越聚越多,其中不乏有近些日子来正春风得意的登第士子,自旁人口中明了其中关节后,不免览物之情如涛涛江水一而不可收拾,当下径直就走到了吴大人面前,朗声道:“大人,既然是李兄所作之词,大人不妨当众颂读便是。若是文章才墨惊煞我等,且不說金陵城裡的流言尽消,亦不失为一桩美谈。可若是虎头蛇尾臭文烂作,如此呈于府尹大人,岂不是有污府尹大人的眼?”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议论之声,不禁点头觉得這人的话似乎极有道理。

  吴大人见对方是登第士子,不由心头一动,侧头看了属下一眼。那名属下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忙俯身在他耳边道:“大人切莫心急,此人說的不无道理。若真是臭文烂作,贸然呈于府尹大人,李兰是梅老先生的学生,府尹大人并不会拿他怎样,最多就是一顿训斥罢了。可若是我們……恐怕怪罪下来,免不了吃一记板子。”

  吴大人闻言虽神色如常,但心裡不免有些惶恐不安。他不過是初步调任,当然還是希望治下能有一片安宁之景,稍加思忖后,冷冽的目光凝于李兰的侧颊,沉声道:“不知李公子的意思是……?”

  李兰一怔,看来是避不過去了,索性叹息一声:“在下固然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過這位兄台适才言之有理,贸然叨扰府尹大人委实有些不妥,大人决断便是。”

  吴大人见李兰肯应允,并未多想,当下打开宣纸粗略翻览,不由微微侧目瞟了李兰一眼,嘴角微微抽搐,這字……怎得好生一個丑字了得。李兰感受到其目光,不由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這人……丢大了。

  就在那书生冷眼相待,并且准备看他的笑话,幻想着明日金陵城传遍李兰胸无点墨败梅老先生清誉时,忽然只听吴大人犹如金石般的声音响起: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過矣……

  這荀子所著的《劝学》主谈学问的意义与应该持有的态度,乃是华夏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著作。结合诸士子刚刚登第的时机,简直是字字珠玑沁人心脾。

  吴大人刚刚吟诵时,场上尚且還有人们的议论之声,然而当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时,整個集市却忽然鸦雀不闻,所有人都在倾听此篇文章,而当诵及“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之时,不少有名有姓的士子羞愧难当低下了头,方知李兰适才为何面对他人羞辱不与其争辩,只是当他们抬眼致歉之日,却觉那人早已留痕于人海,散于温阳之中。

  好半天,李兰带有小月等人离开后的集市才幡然醒悟過来,提议当众颂读文章那人更是第一個开口道:“好文章,虽不负气势磅礴之象,但却朴实雄浑,详尽严谨,直指我等学问之大忌。如此文章,理当登第楼前唱名三日,上呈府尹大人!”

  此人的称赞也终于引得人群轰鸣如雷,所有人都开始讨论适才李兰那篇文章,沒有人会怀疑李兰是抄借梅老先生遗作,因为当初那個风光无两的年轻人不屑于此道,這一点早在金陵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只是李兰早些年间不显山不露水,而且在士子登第后如此短時間便作出如此文章,此等才气方当得起梅老先生得意之徒矣。

  “如此激勉警醒之文章,实在让我羞愧不已,我尚以为自得意满,殊不知早已落了下乘。羞愧,真乃羞愧矣……”那名士子深深埋下了头,片刻之后方才叹了口气道:“虽有功名在身,可眼光不及啊……”

  在场其余士子亦有如此想法,方才他们尚且认为李兰为沽名钓誉之徒,可是只凭這篇文章,便完全逆转他们对李兰的看法。

  有人默默注视李兰离去的方向许久,不禁暗想如此才情惊艳之人,岂是一個金陵城能够束缚的?亦或者說如此夫君,又岂是一個高家能够攀附的?可惜高家有眼不识慧珠,错過了此段姻缘,怪不得只拘泥于城北而久不腾达。

  怎么……怎么可能?那书生此时還无法接受這种突然逆转的情况,明明他已经胜券在握,可是李兰竟真的可以作出文章来,甚至达到登第楼唱名的程度。這人怎么說开窍便突然开窍了,以往的李兰可是這般性情的啊……

  ……

  ……

  今夜。

  秦淮两岸美景不夜天,万口相谈君子贵其全也。

  华灯初上,一辆青蓬双辕的马车驶进了金陵城。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