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萊特會開源嗎?
但很明顯,過去的紅利已經消失殆盡,頂層越來越不願意給底層分蛋糕。
原本的既得利益者們的生活在逐年下降。
這三年來下降速度尤其快,已經快到了靠輿論操弄、禁止華國app都壓不住的地步。
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過去關於Chinatravel的視頻因爲觀衆愛看,受衆多,所以按照YouTube的流量分發規則,會獲得比較好的觀看數。
現在哪怕你是有百萬以上粉絲的大博主,你錄的Chinatravel視頻和其他視頻比,數據會難看很多,一般播放量在五十萬這個量級,那Chinatravel的視頻播放量可能只有五萬。
YouTube在有意識地屏蔽和華國有關的內容。
連華國旅遊類視頻尚且被如此對待,更不用說華國最新的科技突破了。
在外網上華國內容缺失的這一塊怎麼補?靠印度。
印度有關的一切都會被嘲諷,過去外網的網民們帶着刻板印象看華國相關視頻,打破刻板印象,現在他們帶着刻板印象看印度相關視頻,加深刻板印象。
要是身邊有印度裔移民就更好了,更能感同身受。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出意外印度裔移民們連帶着又在各大社交平臺上被羣嘲。
順帶被嘲諷的是馬斯克。
“很高興見到萊特,以及和萊特一起品嚐來自月球的雪茄!”
馬斯克發的推特配了他和陳元光的合影,以及另外一張給月球種植的本氏菸草制雪茄的特寫。
“埃隆,你是說這雪茄來自月球?”
“是的,華國在月球基地最新種植的成果,前不久才運回地球並製成雪茄。”馬斯克回覆之後沒多久又在下面回了一條:
“這是第一款月球農作物,我和萊特之間的友誼用這玩意來見證太合適了。”
很明顯馬斯克的回覆招來的不是羨慕的評論,而是連帶着他一起的嘲諷。
因爲馬斯克居然敢說紅脖子不如H1B移民們,H1B移民們佔比最多的就是印度裔移民。
“埃隆,我們不反對華裔移民,因爲華裔移民能力出色而且沒有陋習,他們在傳統價值觀上和阿美莉卡立國的新教徒們有很多共同點,我們在個人的道德責任上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但印度裔不一樣。你應該在白宮充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在離開白宮前最後一年簽署全面清除印度裔移民的法令!”
“這對硅谷的科技巨頭們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他們有太多高管是印度裔移民了,從微軟到谷歌,印度裔的CEO帶來了一大批同爲印度裔的高管。”
“爲什麼不是好消息?如果這些印度裔高管離開硅谷的科技巨頭,那我想它們能夠倒退二十年,想想看要是谷歌能變成2008年的谷歌,那對他們來說將會是多麼完美的重新開始的契機。”
這類回覆儘管提出了不現實的訴求,但語氣還算平和。
更多的回覆可就沒那麼友好了:“你去華國能夠享受到來自月球的雪茄,如果你去印度那你只能享受到恆河水滋養的咖喱,我想和來自月球的雪茄比起來,你可能還是更喜歡喫翔吧。”
“爲什麼萊特的企業後發展,但卻能夠在發展上快速超過SpaceX,甚至華國的新能源車企也能夠把特斯拉甩在後面?
和萊特比起來,埃隆已經魔法不再。根本原因就是華國的企業用華國人員工,而我們的企業用印度裔。”
也就這四年能發這類評論。
換四年前,發這類評論百分百號都沒了。
“我發現一個現象,和華國互聯網比起來,整個西方世界構建的互聯網呈現出越來越反智的現象,人們不再關心科技,不再關心人類未來,不再關心宇宙。
我們好像只關心當下的事務,只想宣泄情緒來抒發現實世界的不滿。
人類在月球完成菸草種植,並且把它運回地球製造成雪茄,這是多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
而我們的民衆們注意力放在嘲笑印度裔移民上,認爲是印度裔移民造成了這一切。換做是十年前,都不需要十年前,哪怕只是四年前,我們也會關注技術上是如何實現,爲什麼是菸草而不是其他作物,未來還有可能種植其他農作物嗎,阿美莉卡的企業什麼時候能做到。
紐約地鐵日益老舊,流浪漢充斥着大街小巷,城市天際線不再領先,這些我們都可以歸結於我們的城市建設時間早,和華國這樣最近四十年才進行大規模建設的國家比起來有差距很正常。
但當互聯網空間的言論、個體和輿論風向也開始敗壞的時候,我認爲這可能纔是整個帝國崩塌的跡象。
印度裔移民在航天領域沒能做出和光甲航天媲美的成就這點固然沒錯,可華裔移民、日耳曼裔移民、愛爾蘭裔移民等等,這些族裔的移民同樣沒有做出能和光甲航天所媲美的成就,爲什麼這些族裔的移民不需要被指責,而我們卻在不斷重複指責印度裔移民?
四年前阿美莉卡人開啓的潘多拉魔盒導致了阿美莉卡從現實世界到互聯網世界的全面潰敗,喬給他留下了豐厚的遺產,而他卻把這一切都揮霍一空,好在這樣的噩夢只剩下一年不到就能結束。”
紐約時報的特約記者針對馬斯克的推特以及衍生出來的現象發了一條長推特,在開始還在探討現象,等到了後面就開始轉進如風,幫驢黨拉票。
現在的一切都是象黨造成的,等驢黨上臺之後一起就會好起來。
至於喬的遺產那就更是笑話,隨便去街上問阿美莉卡人,他都說不出喬到底留下了什麼遺產。
該長推特下印度裔和印度人瘋狂支持該推特,各種轉發加評論。
只是最高讚的評論是:“如果當衆無法控制排泄器官也算遺產,那喬留下的遺產確實足夠豐厚。”
這就讓人尷尬了。
“元光,元光,你和馬斯克見面聊了什麼?”林甲拿着大疆的口袋雲臺相機,走進陳元光辦公室問道。
顯然馬斯克的推特在簡中互聯網上也是熱議話題。
老中們當然沒多少心思嘲諷印度裔,印度裔在華國又沒氾濫,老中們的重點全放在月球種植上了。
什麼叫種族天賦?種菜就是華國人的種族天賦。
還有什麼比種菜更能吸引老中注意力的嗎?
“我和他圍繞太空和平達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共識。”
“說人話!”
“就互相聊了聊最近在做的工作,無論是他們還是我們要做核彈小行星變軌的時候都要通知對方。”
“元光,網友們都很關心月球雪茄,能簡單給他們介紹一下嗎?”
“當然可以,月球種植的雪茄是來自”
還沒等陳元光口中把艱澀難懂的語言說完,林甲就連忙打斷道:“總之就是這麼回事,後續光甲航天會在官網發佈我們的太空農業白皮書。
未來的月球農業會分成兩個不同級別的產品,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我未來也會不定期把一些通過了國家檢測的太空農產品在我的社交賬號上進行抽獎,歡迎大家提前關注。”
說完林甲按下錄像鍵,結束了這次拍攝:“說那麼多幹嘛?你就說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就好。”
林甲這話還真不是畫餅,之前只種本氏菸草是因爲月球基建還沒開始,後續大棚、營養素、燈光裝置等一系列人造種植環境的設備到位後,他們會種其他品類的農作物。
他們的計劃是找到合適的月球農作物。
這裏的合適是指成本低、對生長環境要求低、口感相對較好、具備一定的營養價值。
總之像一些水培植物,在月球上目前不現實,人類宇航員未來在月球上要用到的水都得靠地球上運過去呢。
月球上有固態冰的存在是沒錯,但月球上的固態冰現在壓根利用不起來。
無論是冰本身難以切割,還是說要把冰轉化爲水,並且要完成提取和淨化,這一系列的步驟都需要仰仗大規模的太空基建。
陳元光解釋道:“我們的產品檔次來源不就是科技含量麼?
我這叫樸實無華風。”
當林甲的視頻發出去之後,點贊數很快過百萬,網友們討論的點全在到底要種什麼上面:
“我強烈建議種番茄,番茄這玩意好,之前各國空間站就沒少種番茄,而且種番茄不容易有微生物和真菌出現。”
“我覺得還是種生菜或者土豆更好一點,這兩玩意不容易死,生長週期也短。”
總之在國際宇航大會開始前,華國方面就已經給了全球兩個驚喜,一個是月球種植的擬南芥,另外一個就是月球雪茄。
這也讓開幕式正式開始前,來自各國的代表們討論聲不絕於耳,和往年爲了開會而開會比,今年大家對國際宇航大會格外期待。
“你說今天的開幕式華國會給我們準備月球雪茄嗎?”
“想多了,如果每個人都有,那就不會事先通過私人關係給馬斯克,顯然月球雪茄在這個時間點還是過於珍貴了。”
“不過擬南芥也不錯,畢竟這可是第一次人類在月球上種植出來的植物。”
“當然不錯,象徵意義不錯,可實際價值相當有限。
對於在座絕大部分,準確來說應該是除了阿美莉卡之外的國家來說,他們在本世紀都不可能在月球上擁有自己的永久基地,更別談月球農業了。”
“這未免太絕對了,本世紀可還有七十年的時間,過去人們都認爲互聯網科技巨頭是阿美莉卡和華國的專利,但這個十年不也誕生了阿爾法科技這樣的怪物?
我同意你觀點的一半,那就是本世紀的上半葉大家都做不到,但更長時間的話那可不好說。
另外誰說華國就不會隨着自身技術進步,把一些非關鍵技術開源?
當華國人的重心放在了火星基地的時候,月球不再是重點,他們可能會把月球常態往返的技術開源。”
這下不是感謝馬聖開源,變感謝萊特開源了。
“可他們爲什麼要這麼做?”
“太空殖民靠華國十四億人口終究是不夠的,加上華國的人口同樣面臨急速老化問題,他們終極需要依賴全人類的力量。
只是他們的選擇是整合亞洲的國家和人口還是說把技術開源,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給世界各國。”
“現在看來好像是前者,我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航天機構聊過,他們內部越來越重視和華國在航天領域的人才交流和技術合作。
華國針對這些國家的高等航天人才入學考試,今年才進行到第二屆,在這些國家這個考試就已經成爲了他們國家青少年羣體中最重要的考試。
華國在整合這些國家的青少年人才來彌補本土新生兒數量不足的問題。
而且和阿美莉卡給印度裔發H1B簽證比起來,華國對東南亞精英們的吸收,門檻要高得多,前者只需要滿足前百分之三十,而後者是前百分之零點一甚至更低。”
“華國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未免過於嚴重了。”
法蘭西和德意志的代表靠的很近,雙方探討的問題既和這次國際宇航大會有關,又涉及到了推特上隔三差五就要吵起來的印度裔移民問題。
和阿美莉卡比起來,這兩個國家的印度裔移民問題顯然要輕得多,他們最多的是綠綠非法移民。
“我在想,我們有沒有可能和華國進行類似的合作,我們派最好的學生去華國參與華國的航天專業學習。
從學習到就業一條龍,整個時長大致設置在十二年,大學四年,博士階段四年,最後在華國工作四年,這樣這批人才從18歲入學,在30歲的時候回國工作。
航天局提前和他們簽訂合同,回國之後直接來航天局工作。”
“這未免太socialism了。”
華國的成功,導致越來越多國家的行政機構計劃態出現的越來越頻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