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大音希聲
有商業頭腦的人永遠有商業頭腦。
受限於充電寶外殼材料,無論是拼多多還是某寶,都沒有山寨品。
某寶上有所謂期貨,類似提前支付五百塊預定,半年後發貨,也無法保證和羲和充電寶一模一樣。
因爲它的外殼材料很特殊,有可能是光甲航天內部研發的一種特殊合金,用在了這樣。
普通的山寨廠家顯然不具備能逆向破解這類合金的能力,所以他們也就能給仿個樣子,把逼真程度做到個八成左右。
頂天就這樣。
所以像得物這種帶鑑定功能的賣貨app,提供羲和充電寶的鑑定這很容易。
但得物宣稱能夠判斷羲和充電寶裏的電是來自核聚變的一手電,還是說被上一任主人把電用完後換了普通電。
得物說自己能做到這點,一下就出圈了。
“這顯然是營銷蹭熱度啊。
沒看雷總天天發小米汽車會第一時間適配核聚變發電。
適配核聚變發電和小米有半毛錢關係啊,不都是華國電網和華國電力的工作麼。
同樣的道理,得物也是在營銷,他們提出了一個很浮誇的概念,讓網友們把他們當樂子,順帶着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廣爲傳播。
起到了宣傳作用,起碼給用戶種下的心智是,得物這app什麼鑑定都能做,而不是得物虛假宣傳。
這點很厲害。”林甲說。
李希音其實明白這個道理,但她爲了給林甲提供情緒價值,故意裝作不懂的樣子:“甲甲,有沒有可能邀請到光神,來做一期採訪?”
林甲搖頭道:“別想了,央視那邊都邀請不到他。
元光已經去燕京開會去了,起碼要在燕京呆一個月以上。”
這段時間除了華國官僚忙,陳元光也很忙。
涉及到教育、科研和商業的討論會他都得參加。
而且這類討論會關係重大,以教育爲例,一改那就是地動山搖。
陳元光也不得不參加。
責任和能力畫等號,再者陳元光自身也希望能夠起到一點作用,讓世界按照自己的預期發展。
“好吧,理解,確實太多事情要處理了。那要不你參加一期?”李希音搖晃林甲的手邊,哀求道。
林甲無奈道:“好,不過事先聲明,這個項目高度保密,我只知道光甲航天有參與,以及我們有投資,每年有大筆資金流入到洪荒項目中,我也只知道洪荒項目是核聚變。
除此之外,其他的我也不知道。
具體進度,甚至當前進展,我知道的和你們知道的沒有太多區別。”
李希音聽到林甲答應後,笑靨如花道:“不重要,重要的是網友們都想看你。
你說什麼其實沒那麼重要。
另外你不和光神提議一下,做個播客類節目嗎?
阿美莉卡那邊的硅谷富豪們,從馬斯克到扎克伯格,從貝索斯到比爾蓋茨,這幫人都跑出來做播客,暢談自己的觀點,對世界的看法,吸引受衆,爲大衆佈道。
作爲這個時代最耀眼的創業明星,光神不出來說點什麼?”
看硅谷富豪們一個接一個爭先恐後跑到大衆面前佈道,從老牌的比爾蓋茨和貝索斯,到後來的馬斯克和扎克伯格,再到最新的山姆奧特曼,不知道的以爲這幫富豪爲了收割全球民衆的信仰之力呢。
如果有這玩意的話,陳元光一定是這個時代,收割信仰之力最多的玩家。
“華國和阿美莉卡時代不同,老實講,元光也沒有那麼多觀點需要表達。
某種意義上來說,哪怕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元光偏向於做事,而非試圖把自己的價值觀或者方法論告訴別人。
大家的偏好本身就不一樣。”
李希音心想,光神的行爲和自己的名字不謀而合,大音希聲。
大音希聲出自老子《道德經》的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也就是說最大的聲音反而近乎無聲。
李希音的理解是,陳元光靠行爲佈道,而非語言,靠行爲佈道獲得的信衆狂信徒的比例會比靠聲音要高得多。
真正的力量往往隱匿於表象之下,至高的完美無需自我證明,而永恆的真理總在喧囂散盡後顯現其崢嶸。
“好,甲甲,你看我們這一期好好談談光神,你看怎麼樣?沒有人比你更懂光神了。
在當下這個時間點,我相信比起可控核聚變,b友們肯定更想看到關於光神的消息。”
林甲思索片刻後點頭道:“好。”確實沒人比我更懂元光。
即便已經有正式的妻子身份,過去陳元光也沒有表現出對其他異性的興趣,但林甲依然有非常強的危機感。
這種危機感源自如果陳元光真的出軌,無論是她父母還是外界朋友,或者是輿論,不會有任何一方站在她這一邊。
甚至外界輿論會有一種,光神也是凡人,光神從神壇上走下來,讓大家更親近的感覺。
這類桃色新聞,對於陳元光這種科技富豪來說,有才正常,沒有反而不正常。
就好像扎克伯格在互聯網上一直有着愛妻人設,部分華國網友甚至因爲他老婆不好看而同情他,後來雙方離婚,扎克伯格爆出亂搞醜聞後,沒有任何輿論譴責他。
同樣的道理,陳元光在國內社交媒體上的地位比扎克伯格還要高得多。
甚至理應站在林甲這邊的女性羣體,估計得放煙花拍手稱快。
也就是說,陳元光的潔身自好完全建立在他自身道德底線和雙方情感基礎上,沒有半點其他約束,林甲很清楚人都是會變的,以及會不會出軌某種意義上也取決於誘惑的那方誘惑力是否夠大。
加上成長環境,林甲本質上在親密關係層面的安全感薄弱。
這種安全感薄弱到,光甲航天內部漂亮的女性員工是無法做到高管位置上的,整個光甲航天現在員工數已經突破8萬人,超過20位的高管序列中,只有一位五十五歲的女高管。
爲的就是避免陳元光和女性高管因爲工作原因過多接觸。
至於陳元光辦公室的祕書,同樣清一色男性。
在光甲航天,和陳元光打交道最多的女性是林甲的祕書林欣蕊。
這其實也是安全感薄弱的體現。
也正因如此,在光甲航天內部,女性員工對林甲同樣頗有微詞,甚至小紅書上的黑粉中,有不少來自光甲航天。
“爆炸消息!b友們,我邀請到了光甲航天的林總來參加我們的節目,做一期關於光神的專訪,大量光神祕密首次曝光!本週五中午十二點準時播出!”
李希音發了這條b站動態後,下面評論清一色:
“別林總參加,我要看光神!我要光神親自說。”
“看不到光神感覺身上螞蟻在爬!好癢好癢。”
“tm可控核聚變臺前幕後的紀錄片呢?怎麼還沒播出來,該不會是沒有吧?這未免也太廢物了,光甲航天的宣傳負責人是誰?強烈建議換人,就這宣傳敏感性!”
“能不能直接一點,直接採訪光神?”
顯然,b友不是很給面子。
陳元光此時在燕京,住在給他安排的四合院,天天跑去海里面開會,各種暴論層出不窮。
“元光,你怎麼看?”
在教育方面以後要怎麼改的會上,陳元光直言不諱:
“教材方面的問題剛纔各位專家們都提了非常多觀點,重新編難度提高的教材,未來逐漸提高各項考試難度這點我贊成。
但我認爲還不夠,我們要對現有的整個教育體系都做大刀闊斧的手術。
信息化最早是在金融系統裏開展,然後蔓延到製造業、醫藥行業,但在教育領域,信息化尚且沒普及,又何談智能化?
核聚變帶來的不僅是廉價能源,同時也是廉價算力,我們要對教育體系進行智能化改造。
這裏的智能化改造不是指給教室加屏幕,加電腦,老師上課由黑板報改爲PPT。
這壓根不是什麼信息化,這不過是把傳統教育方式換了個表達載體。
我們要做的智能化是教會學生如何用人工智能來構建起一整套的自我學習、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工具。
從小學到高中,老師的作用要逐漸減小,學生的自驅力要放大。
不知道各位是否瞭解獅城的Matrixglass?它就致力於幫用戶構建一套系統。”
陳元光詳細介紹了Matrixglass後,大佬側身和旁邊的祕書說:“去採購10幅Matrixglass來,明天開會的時候用。”
這會不是一天就結束,幾乎就類似從上午開到晚上,而且是每天都在開,專家們在的時候形成初步方案,然後再去徵求意見,一輪一輪徵求完意見之後最終要形成能夠落地的方案。
“過去的教育是投喂式教育,它幫我們解決了過去的發展問題,培養了大量工程師羣體,這點固然沒錯。
但隨着科技發展,現在有人工智能這樣的工具,我們需要轉變過去的教育模式。
這裏我需要舉例說明,比如高中階段的圓錐曲線,奧地利人工智能廠商開發的GeoGebraAI模塊它將圓錐曲線知識點拆解爲412個概念節點,建立從阿波羅尼奧斯關於圓錐曲線的原始定義到衛星軌道設計的跨時空知識網絡。
後來燕京師範大學通過實驗證明了,當學生使用AI知識圖譜後,學生在立體幾何遷移測試中得分提升了37%,而傳統教學組提高的分數比例是12%。
而基於Transformer架構的錯題分析引擎,可識別學生解題過程中87類隱性認知偏差。
例如學生在概率題中連續5次錯誤應用全概率公式,系統自動推送貝葉斯網絡動態演示,並生成《賭博的數學原理》定製化閱讀材料。
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裏,燕京八中的學生們已經用上了AI數學教學,而更廣大的三四線城市,乃至下沉縣城的學生們依然依賴傳統教學。
雙方之間的差距天差地別,這樣的教學差異化,我們是無法挖掘出所有有潛力的學生。
因此我認爲,應該由上面牽頭,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不說按照同等的教育資源去教育學生,起碼得教會學生們如何利用ai自學,如何構建自學體系。”
這裏早在2022年的時候燕京八中就搞了所謂的AI數學實驗室。
後續實踐效果非常驚人,經過6個月系統訓練,實驗組學生在拓撲學基礎測試中達到大學二年級平均水平,且89%的參與者能獨立設計算法解決交通流優化問題。
可以說這幫人的教育資源先天就領先其他地區一大截。
其他二三線以及更偏遠地區的普通學生在手機玩王者榮耀,頂多知道用小猿搜題輔助學習的時候,這幫燕京八中的學生已經會用人工智能來構建知識體系了。
這印證了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智能時代的突破——AI不僅是知識傳遞者,更成爲認知進化的催化酶。
高中數學教育突破傳統課時限制,藉助AI實現知識解構-重構-創造的螺旋上升,學習者完全可能在校階段建立起堪比專業研究者的領域認知體系。
教育革命正在重塑數學能力的評價標準: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解題速度,而在於用數學思維重構現實世界的深度與廣度。
而這樣的教育發現,過去沒有資源沒有辦法在廣大華國普及,現在則到了不普及不行的地步。
除非老中想走阿美莉卡的老路,無腦搞什麼快樂教育。
“另外我提議就是,對於真正有天賦的學生,要加大這部分人羣的流動。
考試頻率不應該是每三年一次,好像只有中考、高考這類考試重要一樣,在現有技術下,完全可以做到每個月甚至是每週考,其中前千分之一或者前萬分之一的人才,要加大他們的流動,形成一個能者上弱者退的機制。
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全體能力的基礎上,用這種手段推動最頭部的這部分學生爆發出更大的潛力。”
。